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水卷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
背景技術: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墻體、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場等處,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滲漏的一種可卷曲成卷狀的柔性建材產品,作為工程基礎與建筑物之間無滲漏連接,是整個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對整個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非瀝青基預鋪反粘類產品在防水市場中反占比重越來大,其以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基面粘接力,強大的抗形變能力廣泛用于地下工程底板,沒有施工空間的側墻、核電、隧道等特殊應用領域,非瀝青基預鋪反粘類產品以0.8mm、1.2mm、或者1.5mm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做為主體材料輔以壓敏型不干膠和反應砂制成;由于主體材料為0.8mm以上的HDPE做為主體材料,自身硬度較高,施工時反搭接邊處理困難,且不適用于復雜地形下的施工,在要求較低的場合使用此材料相對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該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解決了防水卷材硬度高、不易施工和防水性能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包括交叉膜層,所述交叉膜層的一側設自粘膠層,另一側設有設有聚四氟乙烯層,所述交叉膜層厚度為0.070~0.100mm,例如可以為0.070mm、0.075mm、0.078mm、0.080mm、0.085mm、0.090mm、0.095mm或0.100mm等。
其中,所述交叉膜層的厚度為0.088mm。
其中,所述自粘膠層的厚度為0.3~0.5mm,例如可以為0.3mm、0.4mm或0.5mm等。
其中,所述自粘膠層的厚度為0.4mm。
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層的厚度為0.02~0.06mm,例如可以為0.02mm、0.03mm、0.04mm、0.05mm或0.06mm等。
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層的厚度為0.03mm。
其中,所述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兩邊均設有20~40mm的搭接邊。
其中,所述交叉膜層和自粘膠層之間設有隔熱層,所述交叉膜層和自粘膠層之間還可以設有聚氨酯網格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包括交叉膜層,所述交叉膜層的一側設自粘膠層,另一側設有設有聚四氟乙烯層,所述交叉膜層厚度為0.070~0.100mm。交叉膜具有更高的撕裂強度和尺寸穩定性,防水性能更優于普通薄膜,自粘膠擁有與干燥、干凈基面良好的粘接力,同時在水泥砂漿固化的過程中能與水泥層產生中產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柔軟,能夠適應復雜地型環境下的施工,搭接簡單,不會出現變型,翹邊等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示如下:1-交叉膜層、2-自粘膠層、3-聚四氟乙烯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本實施例的一種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包括交叉膜層1,所述交叉膜層1的一側設自粘膠層2,另一側設有設有聚四氟乙烯層3,所述交叉膜層1厚度為0.070~0.100mm,優選厚度為0.088mm。
交叉膜具有更高的撕裂強度和尺寸穩定性,防水性能更優于普通薄膜,自粘膠擁有與干燥、干凈基面良好的粘接力,同時在水泥砂漿固化的過程中能與水泥層產生中產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柔軟,能夠適應復雜地型環境下的施工,搭接簡單,不會出現變型,翹邊等現象,交叉膜防水效果已經通過市場的檢驗,完全滿足廚衛、屋頂等部位的要求。
其中,所述自粘膠層2的厚度為0.3~0.5mm,優選厚度為0.4mm。
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層3的厚度為0.02~0.06mm,優選厚度為0.03mm。
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化學性能穩定的特點,提高防水卷材的耐腐蝕、抗老化性能。
其中,所述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兩邊均設有20~40mm的搭接邊。
其中,所述交叉膜層1和自粘膠層2之間設有隔熱層。增加有隔熱層,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柔性非瀝青基防水卷材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又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
申請人聲明,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結構和工藝,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詳細結構和工藝,即不意味著本實用新型必須依賴上述詳細結構和工藝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改進,對本實用新型產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