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生物肥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用于防治茄科類作物青枯病的微生 物有機肥。
【背景技術】
[0002] 青枯病是南方地區茄科類作物常見的一種土傳病害,由青枯勞爾氏菌引起,在高 溫高濕地區和連作地塊發病更為嚴重,傳統的土壤添加劑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效果 不明顯、且容易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土壤添加劑不僅殺滅了病原菌,而且對土著微生物破 壞嚴重;農業措施防治工作量大,且對土地的集約度利用不高;化學防治采用噴施農藥等 方法,不僅效果差,而且導致了病原菌的抗病性。因此研究一種新的防治青枯病方法勢在必 行。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有效解決茄科類青枯病的微生物有 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其有效克服了傳統方法中效果不穩定、效果差等問題,結合了生態調控 防治和微生物防治兩者的優點,同時可促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該肥料由園 林廢棄物、畜糞、腐熟菌劑、功能微生物菌劑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腐熟菌包括黑 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以及伯頓畢赤酵母,所述功能微生物菌劑包括枯草芽孢桿 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
[0005] 優選地,所述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達2. OX IO7個/g以上,pH值為7. 3,水分含量 為29. 7%,有機質含量為41. 2%,全氮含量為1. 28%,全鉀含量為1. 45%,全磷含量為1. 60%。 [0006] 優選地,將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進行分離鑒定后分別進行發酵,發酵 完成后與伯頓畢赤酵母發酵液等體積混合。
[0007] 優選地,所述功能微生物菌劑由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經分 別發酵后按5:2:3的體積比混合而成。
[0008] 上述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包括: 1) 腐熟菌劑的制備:將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進行分離鑒定后分別進行發 酵,發酵完成后與伯頓畢赤酵母發酵液等體積混合; 2) 腐熟有機肥料的制備:將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按照一定比例組合,使混合物料中的C/ N比為30:1,然后按重量比為0. 3~0. 5%添加上述步驟1)制得的腐熟菌劑,將腐熟菌劑與 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混合均勻,進行高溫好氧堆肥,堆肥天數為10~15天左右,待物料基本 腐熟,即制得腐熟有機肥料; 3) 功能微生物菌劑的制備:將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進行分離 鑒定,通過正交實驗篩選出上述三種菌種的最佳發酵培養基,單獨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后按 5:2:3的體積比混合,即制成功能微生物菌劑; 4)混合:將步驟3)所制得的功能微生物菌劑按照重量比為5%添加到步驟2)所制得 的腐熟有機肥料中,充分混合,使有機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達2. OX IO7個/g以上,即制得 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
[0009]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枯草芽孢桿菌的發酵條件為:發酵溫度為30°C、發酵時間 為30-36小時,發酵液中含菌量為14. 5X IO8個/mL,發酵培養基各組分的重量比為:淀粉 〇? 5%,蔗糖 0? 3%,豆餅粉 0? 1%,K2HPO4. 3H20 0? 1%,MgSO4. 7H20 0? 1%,(NH4) 2S04 0? 08%,CaCO3 0. 2%,酵母膏 0. 1%。
[0010] 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在防治茄科類作物青枯病中的應用。
[0011] 使用上述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的方法,所述微生物有機肥在防治 青枯病的過程中分兩次使用,第一次用作基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為IOOkg/畝,第二次為 在第一次施肥15~20天后用作追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為50kg/畝。
[0012] 本發明以園林廢棄物、雞糞等為基礎,通過添加由黑曲霉、綠色木霉、酵母菌、地衣 芽孢桿菌組成的腐熟菌劑混合堆肥,堆肥結束后添加由具有拮抗青枯菌的枯草芽孢桿菌和 促生作用的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組成的功能微生物菌劑制成有效解決茄科類作物 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本發明為針對現有防治青枯病技術效果差而提出的一種環境友好 型生態調控技術措施,研制的微生物有機肥對常見茄科作物番茄、辣椒、茄子的青枯病具有 明顯的防治效果,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達69. 0%以上,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達56. 6%以 上,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達33. 4~100%。同時,施用本發明微生物有機肥對作物促生作 用效果明顯,能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14] 實施例一: (一)菌種的分離與鑒定 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的分離:此三種菌自園林廢棄物、秸桿堆置地取樣分 離,采用以園林廢棄物作為培養基唯一碳源的平板劃線分離; 伯頓畢赤酵母從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購買。
[0015] 枯草芽孢桿菌的分離:該菌從青枯病發生地作物根際土壤中取樣,采用稀釋平板 法和抑菌法分離。
[0016] 膠質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的篩選與分離:自作物根際土壤中取樣,采用促生對 比法和稀釋平板法進行篩選分離。
[0017]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胞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的 鑒定:采用傳統的菌落菌體形態觀察和基因測序比對鑒定。
[0018] 注:上述菌種的分離與鑒定均屬于現有技術的范疇內,在此不再累述。
[0019](二)微生物有機肥的制備 1)腐熟菌劑的制備:將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進行分離鑒定后分別進行發 酵,發酵完成后與伯頓畢赤酵母發酵液等體積混合,即制得腐熟菌劑; 2)腐熟有機肥料的制備:將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按照一定比例組合,使混合物料中的C/ N比為30:1,然后按重量比為0. 3~0. 5%添加上述步驟1)制得的腐熟菌劑,將腐熟菌劑與 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混合均勻,進行高溫好氧堆肥,堆肥天數為10~15天左右,物料基本腐 熟,即制得腐熟有機肥料; 3) 功能微生物菌劑的制備:將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進行分離 鑒定,通過正交實驗篩選出上述三種菌種的最佳發酵培養基,單獨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后按 5:2:3的體積比混合,即制成功能微生物菌劑; 4) 混合:將步驟3)所制得的微生物菌劑按照重量比為5%添加到步驟2)所制得的腐 熟有機肥料中,充分混合,使微生物有機肥中的有效活菌數達2. 0 X IO7個/g以上,pH值為 7. 3,水分含量為29. 7%,有機質含量為41. 2%,全氮含量為1. 28%,全鉀含量為1. 45%,全磷含 量為1. 60%,即制得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
[0020] 枯草芽孢桿菌的發酵條件為:發酵溫度為30°C、發酵時間為30-36小時,發酵液中 含菌量為14. 5 X IO8個/mL,利用裝液量為200mL/1000mL的三角瓶進行發酵,其中培養基的 pH為7. 5,培養基各組分的重量比為:淀粉0. 5%,蔗糖0. 3%,豆餅粉0. 1%,K2HPO4. 3H20 0. 1%, MgSO4. 7H20 0? 1%,(NH4) 2S04 0? 08%,CaCO3 0? 2%,酵母膏 0? 1%。
[0021] 短小芽孢桿菌的發酵條件為:利用裝液量為200mL/1000mL三角瓶進行發酵培養, 培養溫度為32°C,培養時間為24-28小時,其中培養基的pH為7. 5,培養基組分的重量比 為:淀粉 〇? 4%,蔗糖 0? 2%,豆餅粉 0? 1%,K2HPO4. 3H20 0? 1%,KH2PO4. 12H20 0? 1%,CaCO3 0? 1%, 酵母膏〇. 04%,硫酸亞鐵0. 002%,硫酸錳0. 002%,發酵液含菌量多20.0 X 10s個/mL。
[0022] 膠質芽孢桿菌的發酵條件為:利用裝液量為lOOmL/lOOOmL的三角瓶。培養溫度為 30°C,培養時間為30-32小時,其中培養基的pH為8. 5,培養基組分的重量比為:淀粉0. 7%, 葡萄糖 0? 25%,豆餅粉 0? 1%,硫酸銨 0? 05%,K2HP04. 3H20 0? 2%,MgS04. 7H20 0? 2%,CaC03 0? 1%, 酵母膏〇. 08%,三氯化鐵0. 02%,發酵液含菌量多19. 2 X 10s個/mL。
[0023] 本發明通過設置正交試驗研究各功能菌株的最適培養基及發酵條件,分別以碳 源、氮源、培養基起始PH、培養溫度、通氣量(即裝液量)為基礎,設計5因素4水平正交試驗 L 16 (45)。
[0024] 以膠質芽孢桿菌為例,設計如下表:
注:Al :0. 2%蔗糖+0. 7%淀粉 A2 :0. 2%蔗糖+0. 5%淀粉 A3 :0? 25%甸甸糖+0? 7%淀粉 A4 :0? 25%甸甸糖+0? 5%淀粉 Bl :0. 05%硫酸銨+0. 1%豆餅粉 B2 :0. 05%硫酸銨+0. 2%豆餅粉 B3 :0. 1%硫酸銨+0. 1%豆餅粉 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