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硫酸銨+0. 2%豆餅粉 Cl :7. 0 C2 :7. 5 C3 : 8. 0 C4 :8, 5 Dl :28〇C D2 :30°C D3 :32 〇C D4 :34〇C El :50mL E2 :75mL E3 : IOOmL E4 :150mL 根據上述實驗得出膠質芽孢桿菌的最佳培養基以及培養條件。
[0025] 所述的一種微生物有機肥可應用在防治茄科類農作物青枯病上,使用方法為:在 防治青枯病的過程中分兩次使用,第一次用作基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為IOOkg/畝,第二 次為在第一次施肥15~20天后用作追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為50kg/畝。相比一次性應 用,其防治青枯病的效果大大提高,對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達69.0%以上(一次性應用30% 左右),對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達56. 6%以上(一次性施用25%左右),對茄子青枯病的防 治效果達33. 4~100% (-次性施用30%左右)。
[0026](三)盆栽實驗 1、微生物有機肥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供試番茄品種為市購,育苗4-5片真葉后移栽到有5kg 土壤的盆缽中,盆缽設置以下3 種處理:健康土壤+番茄青枯病病原菌(CK);健康土壤+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市購微生物 有機肥(CK+0F);健康土壤+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微生物有機肥(CK+B0F)。其中有機肥(OF) 和微生物有機肥(BOF)施用量約為IOg/盆(畝用量為300kg,按畝耕層土 15萬公斤折算成 盆用量),分兩次施用,空白對照組(CK)、處理組用化學氮、磷、鉀肥補齊養分。
[0027] 在番茄生長40天和60天時調查青枯病發生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病 情指數=E (各級病株數X相應級數)/調查總植株數X 100 ;防治效果=(對照組病情指 數-處理組病情指數)/對照組病情指數X 100 ;病害嚴重度分級標準:0級:無病狀;I級: 1/4葉片發病;II級:1/2葉片發病;III級:整株死亡),結果顯示如下: 表1微生物有機肥對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一欄中不同字母代表Duncan' s多重比較差異顯著(n=6, p < 0. 05)。
[0028] 在番茄收獲時測量番茄的各項生長指數,測量結果如下表顯示: 表2微生物有機肥對番茄生物量的影響
注:同一欄中不同字母代表Duncan' s多重比較差異顯著(n=6, p < 0. 05)。
[0029] 試驗表明:在防治病情方面:施用微生物有機肥60天后,對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 達69. 0%以上,而市購有機肥一般為41. 4%,其可以起到防治番茄青枯病,大大減少作物土 壤中青枯病病原菌數量的作用;在促生方面:與市購有機肥相比,本發明微生物有機肥在 對番茄的株高、鮮重、干重及結果數方面都有很好的促生效果。
[0030](四)小區試驗 1、微生物有機肥對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產作用 試驗條件:試驗選擇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場內進行。試驗蔬菜為辣椒,品種為湘研 五號,播種日期為3月6日,土壤為沙壤土,整個試驗小區除處理設置外其它水肥管理一致。
[0031] 試驗設計:試驗設3個處理組,本發明微生物有機肥(B0F)、參比組有機肥(OF) (為市購其它企業生產的微生物有機肥)以及一空白對照組(CK)。微生物有機肥畝用量為 150kg,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做基肥IOOkg/畝,第二次在20天后用作追肥50kg/畝)。
[0032] 在辣椒生長60天和80天時進行發病率和防病效果調查。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3微生物有機肥對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一欄中不同字母代表Duncan' s多重比較差異顯著(n=3,p彡0.05)。
[0033] 表4微生物有機肥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注:1.表中所計產量為前五次采摘總產; 2.同一欄中不同字母代表Duncan' s多重比較差異顯著(n=3, p < 0. 05)。
[0034] 試驗表明:在防治青枯病方面:施用微生物有機肥80天后對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 果達56. 6%,而市購的普通微生物有機肥的防治效果為23. 3%,使用本發明微生物有機肥對 辣椒的增產作用明顯,施用80天后,辣椒的增產率達到15. 1%,而一般有機肥僅為7. 1%。
[0035] 本發明以園林廢棄物、雞糞等為基礎,通過添加由黑曲霉、綠色木霉、酵母菌、地衣 芽孢桿菌組成的腐熟菌劑混合堆肥,堆肥結束后添加由具有拮抗青枯菌的枯草芽孢桿菌和 促生作用的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組成的功能微生物菌劑制成有效解決茄科類青枯 病的微生物有機肥,本發明為針對現有防治青枯病技術效果差而提出的一種環境友好型生 態調控技術措施,研制的微生物有機肥對常見茄科作物番茄、辣椒、茄子的青枯病具有明顯 的防治效果。
[0036]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 明說明書內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該肥料由園林廢棄物、畜糞、腐 熟菌劑、功能微生物菌劑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腐熟菌劑包括黑曲霉、綠色木霉、 地衣芽孢桿菌以及伯頓畢赤酵母,所述功能微生物菌劑包括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 膠質芽孢桿菌。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 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為2XIO7個/g以上,pH值為7. 3,水分含量為29. 7%,有機質含量為 41. 2%,全氮含量為1. 28%,全鉀含量為1. 45%,全磷含量為1. 60%。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腐 熟菌劑由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經分別發酵后與伯頓畢赤酵母發酵液等體積混 合而成。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功 能微生物菌劑由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經分別發酵后按5:2:3的體 積比混合而成。5. 制備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的方法,包括: 1) 腐熟菌劑的制備:將黑曲霉、綠色木霉、地衣芽孢桿菌進行分離鑒定后分別進行發 酵,發酵完成后與伯頓畢赤酵母發酵液等體積混合; 2) 腐熟有機肥料的制備:將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按照一定比例組合,使混合物料中的C/ N比為30:1,然后按重量比為0. 3~0. 5%添加上述步驟1)制得的腐熟菌劑,將腐熟菌劑與 園林廢棄物和雞糞混合均勻,進行高溫好氧堆肥,堆肥天數為10~15天左右,待物料基本 腐熟,即制得腐熟有機肥料; 3) 功能微生物菌劑的制備:將枯草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進行分離 鑒定,通過正交實驗篩選出上述三種菌的最佳發酵培養基,單獨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后按 5:2:3的體積比混合,即制成功能微生物菌劑; 4) 混合:將步驟3)所制得的功能微生物菌劑按照重量比為5%添加到步驟2)所制得 的腐熟有機肥料中,充分混合,使有機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達2.OXIO7個/g以上,即制得 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驟3)中枯草芽孢桿菌的發酵條件為:發酵溫度為30°C、發酵時間為30-36小時, 發酵液中含菌量為14. 5XIO8個/mL,發酵培養基各組分的重量比為:淀粉0. 5%,蔗糖0. 3%, 豆餅粉 0? 1%,K2HPO4. 3H20 0? 1%,MgSO4. 7H20 0? 1%,(NH4) 2S04 0? 08%,CaCO3 0? 2%,酵母膏 0. 1%〇7. 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在防治茄科類作物青枯病 中的應用。8. 使用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該微生物有機肥在防治青枯病的過程中分兩次使用,第一次用作基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 為IOOkg/畝,第二次為在第一次施肥15~20天后用作追肥,微生物有機肥用量為50kg/ 畝。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該肥料由園林廢棄物、畜糞、腐熟菌劑、微生物菌劑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所述肥料中的有效活菌數為2×107個/g以上,pH值為7.3,水分含量為29.7%,有機質含量為41.2%,全氮含量為1.28%,全鉀含量為1.45%,全磷含量為1.60%。本發明還提供了用于制備上述微生物有機肥的制備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有效解決茄科類作物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其克服了傳統方法中效果不穩定、防治效果差等問題,本發明結合了生態調控防治和微生物防治兩者的優點,同時可促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IPC分類】A01C21/00, C05G3/00
【公開號】CN105175162
【申請號】
【發明人】肖相政
【申請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