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式液壓激振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產生特殊慣性激振力的薄膜式液壓激振器驅動的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屬于振動利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振動磨是利用機械式激振器或振動電機作激振源產生振動工作,且多為非近共振型振動磨,當振動力大,轉速高時,由于遠離共振點工作,導致現有振動磨具有如下不足:
[0003]I)現有振動磨利用機械式激振器或振動電機作激振源進行振動利用工作,通常產生較大的慣性激振力,不能得到平衡,須由磨機系統自身承受,其中大部分是由激振器及軸承部分承受,導致軸承發熱、磨損、維修頻次高、使用壽命低,以致出現過早失效、突發事故等問題,此情況對于磨機連續作業場合影響尤其嚴重。
[0004]2 )軸承的潤滑、散熱、密封以及與軸之間的傳動等變得非常復雜,給制造、安裝、維修帶來很多困難,也降低了可靠性。
[0005]3)振動器的振動力是集中作用的,不能均勻分布,這使結構受力不好。
[0006]4)機械式激振器或振動電機使多臺激振器并聯同步工作是困難的。
[0007]5)必需停機才能調整機器的振幅。
[0008]6)磨機由于振動強度較大,有很多動載荷傳到地面,對工作環境造成干擾。
【實用新型內容】
[0009]鑒之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激振器無需軸承的、激振力能夠得到完全內平衡的新型薄膜式液壓激振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11]一種薄膜式液壓激振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由筒體、薄膜式液壓激振器、近共振彈簧組、底座、液壓裝置所構成,筒體包括筒體一、筒體二、筒體三、筒體四,其中筒體一、筒體二放置在上排,筒體三、筒體四放置在下排,筒體一與筒體三、筒體二與筒體四分別鉛垂放置,筒體一、筒體三由底座支撐,相鄰的筒體分別通過薄膜式液壓激振器連接;
[0012]薄膜式液壓激振器包括柔性材料制成的薄膜、兩個相互平行的剛性平板一和剛性平板二,薄膜設于剛性平板一和剛性平板二間;薄膜單獨或與剛性平板一、剛性平板二共同形成容納液體的密閉空間;液體可通過通道進出此密閉空間,密閉空間通過通道連通液流方向周期性變化的液壓源;
[0013]剛性平板一、剛性平板二相向的兩面均可分為三個區域:與薄膜或液體始終接觸的區域a ;與薄膜或液體始終不接觸的區域b ;其它區域c ;區域a與區域b不連通;薄膜與剛性平板一、剛性平板二可采用粘接或用法蘭螺釘固定,或僅僅接觸;剛性平板一、剛性平板二的內外兩側分別安裝有近共振彈簧組。
[0014]進一步地,密閉空間通過通道分別連通開關閥、直流泵,開關閥、直流泵的另一端均與蓄液池連通,直流泵連續地將液體從蓄液池送往密閉空間,開關閥周期性地將液體從密閉空間排向蓄液池,使密閉空間內的液體的體積、壓強周期性地變化。
[0015]進一步地,液流方向周期性變化的液壓源采用無單向閥的柱塞泵或采用直流泵和方向控制回路實現的裝置。
[0016]進一步地,薄膜式液壓激振器安裝有一個以上的近共振彈簧組,每個近共振彈簧組有至少一個回程彈簧、一個螺絲桿、至少一個螺母、至少一個彈簧壓板,回程彈簧的一端與剛性平板固定,彈簧壓板位于回程彈簧的另一端,螺絲桿自由地穿過回程彈簧和彈簧壓板及剛性平板的相應的孔,螺母安在螺絲桿上彈簧壓板的另一端,使回程彈簧在任何時間都處于受壓狀態。
[0017]進一步地,所述薄膜式液壓激振器設有減振彈簧組,所述減振彈簧組包括減振彈簧上座、減振彈簧、減振彈簧下座,減振彈簧上座與螺絲桿固定,減振彈簧下座固定于或底座上。
[0018]進一步地,筒體分別由磨筒、加強板、底板固結而成,磨筒固定在加強板的中部,力口強板的兩端分別設有底板。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薄膜式液壓激振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是一種激振器無需軸承、液壓裝置無需活塞、激振力能夠得到完全平衡、制造簡單、維修方便、可不停機無級調頻調幅、調頻與調幅無關聯、成本低、振動力大、無磨損、不泄漏、無需散熱、振動力均勻分布、能耗低且對外界振動干擾很小的振動磨,它利用薄膜式液壓激振器產生振動,采用4個筒體、4個激振器的結構布置,使激振力能夠得到完全平衡,進行振動粉磨工作。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薄膜式液壓激振近共振型四筒振動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薄膜式液壓激振器薄膜與激振板粘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薄膜式液壓激振器薄膜與激振板法蘭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四筒振動磨筒體激振力分布的說明示意圖;
[0024]圖5為振動磨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鉛垂方向近共振及減振彈簧組的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1、筒體,2、薄膜式液壓激振器,3、近共振彈簧組,4、減振彈簧組,5、底座,6、水平方向激振器近共振彈簧組,7、10、電機,8、9、開關閥,11、蓄液池,12、14、15、液壓管道,13、直流栗;
[0027]1-1、1-4、底板,1-2、磨筒,1-3、加強板;
[0028]2-1、薄膜,2-2、2_3、激振板;
[0029]3-1、螺母,3-2、壓板,3-3、3-6、復位彈簧,3_5、主振彈簧,3_4、螺絲桿;
[0030]4-1、上座,4-2、減振彈簧,4-3、導向柱,4-4、下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0032]用薄膜式液壓激振器取代通用的機械式激振器,由筒體1、薄膜式液壓激振器2、近共振彈簧組3、減振彈簧組4、底座5、水平方向激振器近共振彈簧組6及液壓裝置所構成,如附圖1所示,4個筒體I I?IV,可以是相似形,4個薄膜式液壓激振器2 I 1?IV 4個為水平放置、2個為鉛垂放置,可實現對稱分布,每個激振器至少I個近共振彈簧組3,I套液壓裝置包括至少2個開關閥8、9及2個配套電機7、10,I個蓄液池11、1個直流泵13及若干液壓管道12、14、15構成的系統;至少2個底座5。
[0033]如圖1、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利用薄膜式液壓激振器2產生振動,采用4個筒體1、4個激振器、8個近共振彈簧組3的基本對稱結構布置,近共振彈簧組3中4個配有減振彈簧組4,并與底座5相連接,使激振力能夠得到完全平衡,進行振動粉磨工作。
[0034]由附圖5可知,筒體I分別由磨筒1-2、加強板1-3、底板1_1、1_4固結而成,底板
1-1及1-4可以相互垂直,筒體I關于4個激振器中心構成的十字線,可以上下左右對稱布置。
[0035]激振器由薄膜2-1和激振板2-2、2-3連接而成,如圖2、圖3,即激振板2_2、2_3是兩個相互平行的剛性平板,薄膜2-1是用不滲漏、不易伸長的柔激振板性材料制成;各筒體I的底板分別與激振板的平面相固接,薄膜2-1與兩激振板2-2、2-3的接觸面密封連接,可以是粘接的密封連接,也可以是螺栓壓緊固定的密封連接,還可以是僅僅接觸而不固定的密封連接。
[0036]上述接觸面均可以分為三個區域:與薄膜2-1始終接觸的區域a ;與薄膜2-1始終不接觸的區域b,其它區域C,區域a與區域b不連通,薄膜2-1僅在區域a與平板連接,薄膜2-1與兩激振板2-2、2-3構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與兩激振板2-2、2-3不接觸的部分可以自由彎曲,從而這一封閉空間的容積是可變的。
[0037]如圖6所示,近共振彈簧組3分為垂直振動、水平振動兩種,其結構可完全相同,垂直振動近共振彈簧組3尚需配置減振彈簧組4,但是螺絲桿3-4尺寸有不同,近共振彈簧組3由至少I個主振彈簧3-5,2個復位彈簧3-3、3-6,兩端各I個壓板3_2、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