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殺菌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殺菌劑及其應用,屬于新型、高效、低毒的殺菌劑農藥配方。專用于研制生產延緩抗藥性的產生、使用安全、便于推廣使用的殺菌劑。
二、技術背景甲氧丙烯酸酯類殺菌劑(strobilurins)是以天然產物strobilurin A為先導化合物開發而來的一類仿生合成殺菌劑,是繼苯并咪唑類和三唑類殺菌劑后,再次震撼殺菌劑領域的一類新型殺菌劑。這是一類廣譜性殺菌劑,能有效防治卵菌、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1992年國外相繼開發了嘧菌酯和苯氧菌酯等產品。美國等許多國家已用該類殺菌劑成功防治水稻、禾谷類作物、蔬菜、果樹、草坪等數十種植物病害。但是這類殺菌劑的固有抗性風險是高水平的,很容易產生抗藥性,且成本較高。這類新型殺菌劑的開發應用為本發明提供了物質基礎。
水稻紋枯病是由一種絲核菌Pellicularia sasakii(Shirai)Ito(無性世代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水稻病害。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隨著水稻矮桿品種的推廣,高肥、密植技術的應用,紋枯病的發生也隨之嚴重。紋枯病可以危害早、中、晚稻,致使葉鞘和葉片枯死,導致結實率和千粒重顯著降低,嚴重時稻株倒伏枯死。目前是我國稻區發生面積最大、危害最重的水稻病害之一,以長江以南發生更為嚴重。我國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由于缺乏特效的化學藥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采用農業防治為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使用有機胂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歷時十多年。直至七十年代中期,上海農藥研究所在井岡山地區的土壤中篩選到一種吸水鏈霉菌,其發酵產生的井岡霉素具有對絲核菌高效、低毒,容易生產、成本低、對環境安全等優點。本研究室通過風險預測和藥理研究,在國內外首先指出了井岡霉素不僅在我國沒有產生抗藥性,而且在將來也不容易產生抗藥性的觀點。三十多年來一直成為我國用來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主要藥劑。但是該生物抗菌素容易降解、藥效短,在一個生產季節過程中需要多次用藥。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針對現有生產中使用的井岡霉素殺菌譜窄、藥效短及干擾真菌體內糖代謝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生物-化學協同殺菌劑復配劑,達到擴大殺菌譜、降低成本、延長殘效、提高效果、增加安全性、阻止抗藥性發生的目的。
技術方案 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制劑配方的有效成份含有井岡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主要指苯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采用常規生產工藝制成農藥乳油(EC)、懸浮劑(SC)、可濕性粉劑(WP)、水分散粒劑(WG)及水乳劑(EW)、可溶性水劑(SL)等制劑。
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殺菌劑配方及其應用,配制1000克重井岡霉素(jianggangmycin A)·苯氧菌酯(又稱醚菌酯kresoxim-methyl)各種劑型的混劑,其制劑配方最好含有井岡霉素A 0.5%~60%(重量百分比,下文同)、苯氧菌酯1%~55%、助劑、溶劑和填料及水10%~80%。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可制成不同含量和配方的各種農藥劑型。本發明的用途是防治水稻、小麥、蔬菜、果樹、草坪等植物的真菌病害。
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各劑型配方所含組分及配比如下5%~60%(重量百分比,下文同)乳油的配制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醚菌酯) 1%~50%溶劑 35%~85%乳化劑3%~15%5%~50%懸浮劑、水乳劑的配制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 1%~45%溶劑 5%~45%助劑 3%~15%水10%~70%5%~60%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的配制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 1%~55%吸附劑、填料 35%~75%助劑 5%~10%應用范圍或防治對象主要是用復配殺菌劑防治由絲核菌引起的各種植物病害,如水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蔬菜立枯病、草坪褐斑病及稻曲病等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每公頃使用制劑的有效成分45-900克。
使用方法包括采用各種器具進行種子處理、土壤處理和噴霧處理。
有益效果 發明人通過對上述植物病害的發生、防治藥劑的使用技術、作用機制和抗藥性研究,為本發明提供了技術基礎。本發明通過利用新型殺菌劑苯氧菌酯與微生物發酵產物井岡霉素進行復配篩選,其目標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防效、治理抗藥性。本發明主要防治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水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蔬菜立枯病、草坪褐斑病等以外,還能兼治稻曲病等其它多種真菌病害。本發明符合當前農產品無公害生產的需要。由本發明經室內和田間藥效試驗,其結果表明,兩成份互容,用途廣泛,使用安全,效果顯著。與其它農藥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本發明的配方產品屬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相容的生物性農藥,符合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環保質量要求。
2.該配方藥劑對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病害廣譜性強,對不同種類的病原物都能達到保護和治療作用。同時能防治已對其它藥劑產生抗藥性的病害,并能延緩病菌對配方中單劑出現抗藥性。
3.該配方產品使用方法簡單、成本低,農戶均能接受。
4.該發明各種病原菌防效穩定在70%~90%以上。對小麥、水稻、蔬菜、果樹、草坪安全,防治這些植物主要病害的效果好,不容易產生抗藥性。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殺菌劑配方及其應用,屬于新型、高效、低毒的殺菌劑農藥配方。配方中的井岡霉素屬微生物發酵產物,對立枯絲核菌有很高的殺菌活性,成本很低。苯氧菌酯也是一種合成的仿生殺菌劑,具有殺菌譜廣,速效性強,對卵菌、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都有很強的保護和治療作用。兩藥復配后,殺菌譜明顯增加,藥效增強,對各種病原菌防效穩定在70%~90%以上,真正達到了一藥多治的目的;生產成本較苯氧菌酯低20%~35%。復配后增效明顯,室內對立枯絲核菌的增效系數高達2.7435,田間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可以達70%~85%,防治麥類紋枯病(立枯病)的效果可達70%~80%,防治草坪褐斑病的效果可達78%~89%,種子處理防治蔬菜立枯病的效果達70%~90%。
四、具體實施方案及效果(一)室內配方篩選室內毒力和增效系數測定是用苯氧菌酯和井岡霉素A原藥以1∶0.1~15的不同比例分別溶解于溶劑,然后混入培養基質,測定對各種真菌生長的抑制活性(結果見表1)。計算EC50值和增效系數。根據使用作物和主要防治對象,選用增效系數(SR)值≥1.5的配比,并進行適當劑型加工。
表1室內配方篩選結果
(二)田間使用技術及其藥效實施例1.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此試驗安排在江蘇省常熟市大義鎮進行,水稻品種為鹽粳5號。試驗地排灌設施齊全,土地平整,基肥使用尿素10Kg,復合肥10Kg,分蘗肥8Kg尿素,穗肥12Kg尿素。常規水育移栽稻,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施藥時水層深度3cm。試驗處理分別為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20%井岡霉素水劑800g、苯氧菌酯原藥40g、884復合助劑60g、白炭黑100g)每公頃225g、300g、375g,對照藥劑為20%井岡霉素水劑375g/hm2和30%苯氧菌酯SC 400mL/hm2。6個處理,每處理4個重復,共24個小區,小區面積20m2。使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孔徑0.7mm,用水量750L/hm2。于2003年8月3日第一次噴藥,8月18日第二次用藥。
試驗結果見表2,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對水稻紋枯病有一定的防效,每公頃使用225g、300g、375g的平均防效分別為40.09%、72.43%、85.34%。三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其中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 375g/hm2的防效最好,高達85.34%,與2種對照藥劑也差異顯著。
表2 1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結果
實施例2防治小麥紋枯病試驗此試驗設在江蘇省宿豫縣龍河鄉,試驗區土壤類型為兩合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全氮含量0.08%,pH值7.2,試驗地連年稻、麥兩季,試驗期間未用其他藥劑防治。小麥品種為新麥9號。每公頃采用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配方見實施例1)300g、450g、600g,對照藥劑是20%井岡霉素水溶性粉劑750g和30%苯氧菌酯300mL。2002年10月20日播種,條播。小麥拔節期,2003年3月15日第一次施藥時間,每次間隔10天,共施藥4次,每公頃用藥量兌水900kg,小機噴霧。
5月10日調查結果,對每小區調查100株,每處理調查400株的病情指數進行分析,結果見表3。說明盡管各調查小區病情指數在重復間有差異,但平均結果隨藥劑劑量增加而增加,對小麥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效。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混劑450g、600g/hm2的防效分別為76.01%和80.47%,優于20%井岡霉素750g/hm2的防效和30%苯氧菌酯300mL/hm2的防效。因此,在小麥拔節期噴施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混劑,能有效抑制小麥紋枯病菌的增殖蔓延,病情指數明顯下降。
表3 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對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病指防效處理 病株率(%) 病情指數(%)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300g/hm225.8611.57 63.43c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450g/hm217.737.59 76.01b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600g/hm214.316.18 80.47a30%苯氧菌酯300mL/hm220.299.08 71.30b20%井岡霉素750g/hm223.4412.09 61.79cCK 51.2231.64 /
實施例3防治草坪褐斑病試驗此試驗安排在南京農業大學草坪苗木公司的草坪上進行,試驗地為當年播種高羊茅。采用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每公頃400g、800g、1200g,對照藥劑為20%井岡霉素WP 375g/hm2和30%苯氧菌酯SC 400mL。共5個處理,每處理4個重復,共20個小區,小區面積30m2。按照歷年發病規律,2003年6月23日開始保護性噴第一次藥,此時試驗區剛出現幾個直徑5cm左右的發病區,7月3日噴第二次藥,7月13日噴第三次藥;7月23日噴第四次藥,共用藥四次。試驗采用新加坡利農噴霧器,750L/hm2藥液均勻噴霧。試驗期間是梅雨天氣,降雨量多,草坪長期處于潮濕狀態,氣溫高,適合絲核菌引起病害的發生、發展。
結果見表4,2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P每公頃400g、800g、1200g處理的發病面積明顯低于空白對照,防效分別為78.30%、88.26%、88.49%。將病情指數轉換成平方根的反正弦值,經DMRT法顯著性分析表明,三個處理濃度之間防效無明顯差異,均遠遠高于2對照藥劑的防效。
表4 50%井岡霉素·苯氧菌酯WG防治草坪褐斑病的結果
本發明各劑型所用的溶劑、乳化劑、助劑、填充料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掌握和使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其特征在于,制劑配方的有效成份含有井岡霉素A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其特征在于,配制1000克重井岡霉素·苯氧菌酯各種劑型的混劑,其制劑配方含有井岡霉素A 0.5%~60%(重量百分比,下文同)、苯氧菌酯1%~55%、助劑、溶劑和填料及水10%~8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其特征在于,所含組分及配比如下5%~60%乳油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 1%~50%溶劑 35%~85%乳化劑 3%~15%5%~50%懸浮劑、水乳劑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 1%~45%溶劑 5%~45%助劑 3%~15%水 10%~70%5%~60%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井岡霉素 0.5%~60%苯氧菌酯 1%~55%吸附劑、填料 35%~75%助劑 3%~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其特征在于,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主要指苯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
5.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殺菌劑的應用,包括用復配殺菌劑防治由絲核菌引起的各種植物病害,如水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蔬菜立枯病、草坪褐斑病及稻曲病等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每公頃使用制劑的有效成分45-900克,采用各種器具進行種子處理、土壤處理和噴霧處理。
全文摘要
一種生物-化學協同增效殺菌劑及其應用,屬于新型、高效、低毒的殺菌劑農藥配方及其應用。配方的主要成分有井岡霉素(jinggangmycinA,validamycinA)、苯氧菌酯(又稱醚菌酯,kresoxim-methyl)、填料、溶劑、水、助劑等成分。應用范圍主要是防治由絲核菌(Rhizoctonia)引起的水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蔬菜立枯病、草坪褐斑病,兼治稻曲病等多種真菌性病害。按本發明制備的殺菌劑,增效作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好、鏟除作用強。本殺菌劑作用機制新穎,作用位點多,可延緩病原菌抗藥性的發生和發展。本發明的制劑配制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經濟效益顯著,適宜用于防治多種植物病害。
文檔編號A01N43/16GK1561724SQ20041001434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8日
發明者李紅霞, 王建新, 周明國 申請人: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