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一種棉花的選育方法,尤其是一種綠色棉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彩色棉目前主要有棕色棉和綠色棉兩種品種,彩色棉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等有毒物質,在紡織過程中,無需漂白、煮熟、染色等工藝處理,從而可避免化學制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亦有利于保護環境,實現人們回歸自然的夢想,是二十一世紀棉花品種的發展方向。
上世紀80年代初起,美國等一些國家開始種植彩色棉,但未有能直接適合中國種植的綠色棉品種的報道,也未檢索出能適合于中國種植的綠色棉品種的選育方法的文獻報道。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彩色棉育種工作。90年代初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出綠色棉品系(品種)綠1號,也稱綠絮1號、綠-1,(見《中國科技成果庫》編號0200250128刊登的《天然有色棉系列新材料》/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但由于顏色較淡和纖維品質略有欠缺,所以未能應用于紡織生產。
在這以后綠色棉較好的品種有1、甘肅農科院經作所從國外引進彩色棉品種“738”經單株系選,南繁北育(南繁加代),系統選育培育出的UG-01綠色棉品種,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其纖維淡綠,2.5%跨長(纖維絨長)26.3毫米,比強度17.69CN/TEX(克/特克斯),麥克隆值3.1,皮棉產量65千克/畝,(見《中國合作時報》2001-02-23、2001-02-3刊載的《彩色棉新品系》。2、甘肅農科院經作所用雜交育種方法培育出的DC1011的綠色棉品種,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其纖維絨長27.1毫米,比強度15.4CN/TEX(vcc標準),麥克隆值2.8,單鈴重4.5克,衣分24.8%,皮棉產量73.1千克/畝(見《新疆農業科技》2002(6)、-11-12《早熟高產綠色棉新品系GC1011/魏利霞》)。以上方法培育出的以上兩種品系仍存有不足一是纖維品質仍不理想,仍難以適應紡織工業的要求,紡織工業用戶仍未能規模采用,二是顏色仍不夠深,這樣在紡織過程中色牢度仍不理想,三是產量仍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彩色棉的纖維品質不理想,難以適應紡織工業的要求,顏色不夠深,產量不夠高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纖維品質優、顏色深、產量高的抗蟲綠色棉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本發明用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其特征是以綠1號為父本,用蘇棉9號為母本,再以抗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雜交,經南繁加代系統選育而育成。
具體步驟為a.選用蘇棉9號為母本,綠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后再南繁加代,選育出綠47號;b.再以抗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以綠47號為父本再進行雜交后,再南繁加代;c.再在大田中選出優質的單株材料,經抗蟲性鑒定自交純化后育成抗蟲綠色棉綠DH209號。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的抗蟲綠色棉新品種的選育方法技術先進。在F3代及時用優質抗蟲白色棉回交,大大增強了所育成的綠色棉品種的纖維品質,其纖維品質優,可紡性強,已適應紡織工業的要求。2.注重了顏色的選擇。在雜交后代的選擇過程中注重顏色的選擇,即選擇顏色深的彩色棉單株,這樣彩色棉在紡織過程中色牢度較好,即不容易變色。3.注重了豐產性的選擇,綠DH209號的單鈴重4.95克,衣分32.27%,畝產籽棉可達240千克,畝產破棉可達74.5千克以上。4.加強了抗蟲性選擇,綠DH209抗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可減少農藥用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
DH209號的親本及育種過程見表
本發明的實施程序是一種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具有如下步驟a.以蘇棉9號為母本,綠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后自交二次,選育出綠47號,第一年春天以高產高抗白棉品種蘇棉9號為母本,綠1號為父本在江蘇進行人工雜交,得綠47號F1,同年冬天在海南進行自交后得綠47號F2,第二年春天在江蘇進行自交得綠47號F3,即經南繁加代,選育出性狀基本穩定的單株綠47號;b.以SGK321為母本,以綠47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后再自交二次,第二年冬天選用高產優質的抗蟲白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綠47號為父本在海南進行人工雜交,第三年春天在江蘇進行自交,第三年冬天在海南進行自交,即再次南繁加代。c.系統選育出綠DH209號,第四年春天,在江蘇大田中選擇一纖維品質優、色綠、鈴大的優質單株材料,第四年冬天在海南種成株行,其性狀基本穩定,第五年春天,在江蘇種成株系,進行品質比較,第五年冬天在海南大田中篩選綜合性突出即纖維品質優、色綠、鈴大的綠色棉新品種綠DH209號。
綠DH209號的纖維深綠色,植株塔形,中上部結鈴多,鈴卵圓形,葉征中等大小,葉色較綠,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中熟偏早,大田表現抗病,抗棉鈴蟲,單鈴重4.95克,衣分32.27%。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綠DH209的纖維絨長30.9毫米,整齊度48.2%,比強度20.7CN/tex,伸長率8.9,麥克隆值3.2,是我國至今為止育成的纖維品質最好的綠色棉新品種。
權利要求
1.一種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其特征是以綠1號為父本,用蘇棉9號為母本,再以抗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雜交,經南繁加代系統選育而育成。
2.根據權得要求1所述的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驟a.選用蘇棉9號為母本,綠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后再南繁加代,選育出綠47號;b.再以抗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以綠47號為父本再進行雜交后,再南繁加代;c.再在大田中選出優質的單株材料,經抗蟲性鑒定自交純化后育成抗蟲綠色棉綠DH209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一種彩色棉的選育方法,一種抗蟲綠色棉的選育方法,具有如下步驟a.選用蘇棉9號為母本,綠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后再自交二次,選育出綠47號;b.再以抗蟲棉品種SGK321為母本,以綠47號為父本再進行雜交后,再自交二次;c.再在大田中選出優質的單株材料,經抗性鑒定自交純化后育成抗蟲綠色棉新品種綠DH209號。本發明的抗蟲綠色棉新品種的選育方法技術先進,所育成的綠色棉品種的纖維品質優,可紡性強,已適應紡織工業的要求;色牢度較好,不容易變色;產量高;抗蟲性好。
文檔編號A01H1/02GK1600078SQ20041006520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7日
發明者邵楠 申請人:劉小珍, 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