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農用制缽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6102閱讀:7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農用制缽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農用機械,春播前搶農時溫床育苗,是用于制營養缽的機器。
背景技術
半個世紀來,農民為了增產增收,對棉花、春茬玉米、冬瓜、西瓜及各類蔬菜等,普遍采用人工制缽,溫床育苗移植這一先進農藝。然而人工操作單個制缽器,勞動強度大,工效低(最快的800個左右/每人每小時),有廠家用專利號942422139生產的制缽機,雖然每小時能產2500個缽子,但需人工鏟土上機,打出的缽子,又需人工搬運排列到鏟平的缽床上,仍然是勞動強度大,用工多,故難以推廣,而目前農村仍然普遍采用的人工操作單個打缽器,單個打缽器見附圖1。
圖1是目前農村普遍采用的人工操作的打缽器。
圖1中,1、缽模筒中φ63-φ65mm,2、脫模壓件,由壓板φ60及T形桿件焊成,3、壓桿兩根,焊在缽筒兩側,4、操作手柄(鋼管),焊于兩壓桿上,5、限位鐵,以限止脫模壓板上抬位置,以控制土缽高度(100mm)和密實度。工作過程在準備好的床缽上(預先把土挖松,下肥、下藥、打碎整平,床寬1.2米,長30米左右,已規格化了),雙手握手柄(4),在缽床熟土層上沖壓數次(或直壓),土入筒,而脫模壓件(2)被土上抬到限位鐵(5)處,即限在100mm處,使筒內土達到適宜的密實程度,便移到后方已鏟平的缽床上,依次排列好,腳踏脫模壓件(2),雙手操作手柄(4)上提(即上提下壓),使圓土塊(φ63×100),脫出筒外,并排列整齊,再進行下一循環工作,無限重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專利號942422139生產的制缽機需人工鏟土上機,又需人工搬運排缽的操作工藝,而吸收人工操作單個打缽器工作過程中,就地取土,就地先排列,后脫模的技巧,以達到機械化作業或自動化作業,大幅度提高生產力和降低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以機械動作模仿人工操作的過程下壓成形→上提→后移到位→落床排列→上提脫模→再前移到位下壓。為提高生產率,可將數十個缽模組合焊接為一板,一次就能下壓成形數十個(床寬1行為21個,2行為42個,3行為63個,4行為84個……),每個缽子所需的壓力,經試驗需250-300牛,方可達到適宜的密實程度,如一板42個,則需總壓力10500-12600牛,這么大的總壓力,用油壓較適宜,因為它既能下壓又能上提,則必須設置壓制油缸和脫模油缸,將組合成的制缽模總成、脫模油缸、定向龍門架,依次緊固安裝到1根長1米的10#工字鋼上的小行車架上。而10#工字鋼緊固于機架橫向中央,機架下沿焊接一個與缽床等寬的鏟土斗,由機身準確地間歇前進,鏟土入斗,用于制缽。這樣既可由壓制油缸完成下壓成形,又可上提下落,由小行車完成沿機架前后移動排缽,由脫模油缸配合上提時完成脫模工作,由機身間歇前進,帶動鏟土斗來完成每一循環的制缽用土,便完成一個下壓成形→上提→后移到位→落床排列→上提脫模→小行車前移到位→機身再前進一個行程→再下壓成形……無限重復這一過程。
在壓制成形過程中,由于鏟土斗與機架焊固,而小行車工字鋼又與機架緊固,由油泵傳來的壓制力為機架的內力,因此機架和鏟土斗必須要有一定的強度。
小行車在機架上前后移動,可用人手操作,如自動作業,可用油缸或桿件機構,在機架上準確定位定行程。機身間歇前進鏟土,每次行程必須相等,方可達到斗內有確當的制缽用土,同時排缽才能達到疏密一致,因為每一行程較短(2行42個130mm,4行84個也只有260mm),因此用鋼絲繩牽引易控制其行程起停。由于牽引速度較慢,可以由人感通過控制離合器起停,如自動化作業,即自動控制起停行程,其方案有2①預先在缽床長度方向上繃緊好鋼絲繩,通過調控機身上的油缸行程或桿件機構的行程和鋼絲繩的偏心輪夾緊機構來實行這一要求。即定長夾緊,定長收縮,從而實現一個行程。②在機身上設置一個卷揚牽引機構,將鋼絲繩拉到缽床的另一頭,中心下樁固牢,卷揚的起停行程,可用一個測位移的8葉從動輪,通過彈性機構安裝于機身的一側,確保在地面上滾動,由滾動的正8邊形的周長,并可由控制的行程計算其周角,由周角位置發出停車信號。為了調節修正制造和實際運行中諸多因素所引起的行程誤差,故必須使8葉片沿徑向能伸長和縮短(即為可調整8邊形的周長),這一伸縮是通過旋轉空心絲桿,帶動正反牙的兩個螺母沿空心絲桿相反移動,從而驅動其上關連的平行4桿機構上的葉片伸縮一致,方便無級調節,以修正運行誤差,準確發出停車指令(詳見附圖6)。
為調控鏟土斗內土層厚度(也就控制土缽的密實程度),在機架下沿兩側設置滑撬板,跨壓在缽床兩側地面上,既減少壓強,又作為調土層厚薄的基準,在機架兩側下沿前后固有4只螺母,通過其上的4只絲桿的旋轉,則機架(鏟土斗),相對于基準的滑撬板,便可上下移動,也就控制了鏟土層的厚度,也就達到控制土缽密實度的要求。
為便于行走轉移,機架兩則設置可翻轉的行走輪,到床制缽時,將兩只行走輪翻轉朝上,使機架和滑撬板落地,而要轉移行走時,則將兩只行走輪翻轉朝下,使滑撬板和機身離地,作為一個載重300kg的拖車拉走轉移。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本制缽機是沿缽床間歇前進中制缽排缽,不需人工鏟土上機,也不需人工搬運排缽,以機械化或電氣自動化實現這一全過程,達到降低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根據設計不同規格性能,每小時可制缽7560-20160個,其工效是人工的9-25倍,造價5000元一10000元,專業戶購置1臺,20-40天便可收回全部成本。而且本機所采用的液壓傳動和卷揚牽引,缽筒采用不銹鋼管制作,故運行平穩可靠,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部裝立面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部裝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機械、液傳動系統示意圖。
圖6是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自動化作業設計的測位移用的8葉從動輪的軸向剖視圖。
圖2中,1、機架總成,由槽鋼和角鋼焊制而成的長方體骨架;2、組合脫模器總成,由與缽筒等數的脫模壓板和雙頭螺桿、8#槽鋼壓樑組成;3、制缽模總成,由不銹鋼管φ63×150數十個組焊成,并與壓桿、壓樑組成;4、定向龍門架,由兩根鋼管和橫樑槽鋼組成,起定向和滑道作用;5、小行車架,由4只滾輪、角鐵、底板等組成;6、10#工字鋼,是小行車(5)的軌道7、壓制油缸,用于組合制缽模下壓和上提,內徑φ100-φ125mm,行程180mm;8、脫模油缸,用于配合壓制油缸(7)上提時脫模,內徑中80一由100mm,行程100mm;9、調節絲桿,計4只,用于調鏟土層厚度和入土角;10、滑撬板,計2塊,120×1100×5-6,用于減小壓強和調鏟土層厚度基準;11、圓錐堵頭,因為多圓柱缽筒組合,在3圓相切處,形成弧形空隙,又因為是下進土,故為避免土入此空隙而堵塞,難以排除,而設置焊接的圓錐堵頭,它必須穿過鏟土斗底板,故在底板相對應的位置鉆相應尺寸的孔。
圖3中,12、組合缽筒的排列方式;13、鏟土斗的后墻板,高175mm;14、鏟土斗的兩側板180mm,與機架下沿槽鋼鋼焊接,前方磨有刃口;15、鏟土斗的底板,與缽床等寬,前方磨有刃口。
圖4中,16、括土板,與缽床同寬,安裝于機架前方下沿,用于括平土層,以使鏟入斗內的土層厚度一致,從而達到各土缽密實程度一致,并可上下調節;17、滑輪,用于鋼絲繩導向,應固定于機架下沿;18、卷筒,其轉速的計算,按鋼絲繩卷繞速度0.1米/秒計算;19、操作工座位;20、可翻轉的行走輪2只;21、脫模擋板,當脫模總成移到此擋板下沿排好缽,在上提過程中,脫模壓樑被卡住,而實現了脫模程序;22、限位鐵,焊在缽筒總成的兩根壓桿上,以控制脫模壓板上抬限位,達到控制土缽尺寸100mm和密實度;23、牽引鋼絲繩,前方下沿扣兩角,形成等腰三角形并成一根通過缽床另一頭中央定滑輪,再通過機架上滑輪(17)到卷筒(18),其他標號同圖2。
圖5中,24、蝸輪蝸桿減速器i=30,功率1.5KW;25、皮帶張緊離合機構,用皮帶張緊和松脫來離合減速器,從而實施機身起停一個行程的控制,它是通過腳踏桿件機構而執行的,即踏緊結合傳動,腳松而分離停止(如選更經濟合理的離合器也可);26、動力水冷柴油機,3.68KW,2600r/min或4極4KW電動機;27、油箱,用來儲油、散熱、分離油液中的空氣和雜質;28、齒輪油泵,壓力2.5MPa,流量25L/min;29、溢流閥,壓力2.5MPa,流量25L/min,管式,用作系統安全;30、壓力表,量程大于2.5MPa,表面φ60;31、手動3位4通液壓換向閥,M型機能,管式,流量25L/min,壓力2.5Mpa;18與圖4中同;7與圖2中同。
圖6中,32、輪鼓,圓柱形;33、旋轉軸;34、螺母,右牙;35、螺母,左牙;36、空心螺桿,右牙;37、蓋板,用螺栓緊固于輪鼓(32);38、活動桿件,16片;39、葉片,8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為機械化作業,按圖4組合,并參照圖2、圖3相關圖形和尺寸,配上圖5的機械、液壓傳動系統的動力元件,便成為一臺完整的機器。其操作方法是動力發動后,操作工坐在座位(19)上,左手操作小行車(5)做前后往復運動,右手操作手動的3位4通換向閥(31),使油缸活室桿下壓上提;腳踏離合器(25)(接斷卷筒動力),使機身前進一個行程,總之,手腳配合,便完成一個全過程,即前移到位→下壓成型→上提→小行車后退使制缽器總成越斗→下降到脫模擋鐵下沿→后退排缽到位→上提脫模→機身再前進一個行程→小行車再次前進到位→下壓成型……周而復始,直到缽床的盡頭,停機轉移。
實施例1的經濟評估,根據當前材料、元件的價格,測算整機造價包括動力在內5000多元。如每板42個缽子,一個循環周期按20秒估算(取決于壓力油流量)則1個小時可制缽7560個,是人工的9倍以上,如果一板63個缽子,則1小時可制缽11340個,是人工的14倍以上,也可制成一板84個缽子(壓制油缸內徑125mm,動力和齒輪泵流量均要大一點),則每小時可制缽15120個,則是人工的19倍,總之購一臺打缽機,第一年春天20多天便可回收全部成本。
實施例2,為電氣自動化作業,按圖2、圖3組合,并參照圖4中相關的圖形尺寸和機構,再配上小行車油缸和相應的3位4通電磁換向閥,配上與脫模油缸相應的2位4通電磁換向閥和壓制油缸相應的3位4通電磁換向閥,在卷揚牽引機構上配上1臺小電動機或電磁離合器,行程控制指令由8葉從動輪發出,在液壓控制系統中增設1只2位4通電磁換向閥,作為卸載閥,配上電控操作臺及行程開關等電器,配上8KW發電機組(由小手扶拖拉機動力帶動),便成為一臺自動制缽機。其操作方法用小拖拉機把制缽機拖到缽床的一頭,由小拖拉機動力帶動8KW發電機,通過長度大于25米的4芯電纜,接到制缽機上的控制臺內,開動4KW的電動機帶動齒輪泵(50L/min),利用行程開關控制各電磁換向閥和卷筒鋼絲繩牽引的起停工作程序,便可達到整機自動化作業。操作工1人只要把制缽機安置到缽床的一頭,把卷筒的鋼絲繩拉到缽床的另一頭,在中心位置下樁固牢,開好發電機,送電開機,撥到自動檔,則制缽機就會在自動間歇前進中,自動完成壓制→上提→后移到位→下降排缽→脫模→小行車和機身可同時再前進,各自到位停→下壓成形……無限重復,直到缽床盡頭停機轉移。而操作工不要上機,只要看好發電機組和電纜線的移動,必要時調整和修正運行參數。
本實施例2,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而且同樣的設備性能,工效要比上述機械化作業高,因為操作程序的轉換,要比人腦手腳速度快,而且較固定,準確一致,每板運行周期可控制在15秒以內,如一板63個缽為一周期,則每小時可制15120個缽子,如果每板增加到84個,則每小時可制20160個缽子,則是人工的25倍。
本實施例2,投資要比實施例1高,經測算,每臺造價需10000元左右,操作維修技術相比要高一些。
權利要求1.一種農用制缽機,它能跨行在缽床兩側,用鋼絲繩牽引,在間歇前進中鏟土入斗,壓制成形,排列脫模的全道工序,不需人工鏟土上機和人工搬運排缽的工序,其主要特征是將數十個缽模組合為一板,用壓桿和壓樑組成制缽總成,將制缽總成、脫模油缸、壓制油缸、定向龍門架依次緊固,并安裝到一根工字鋼上的小行車架上,而工字鋼軌道緊固在長方體的機架橫樑中央,機架下沿焊有與缽床等寬的鏟土斗,機架下沿兩側設有滑撬板和調節螺桿,在機架前方下沿設有與缽床等寬的括土板,機架兩側還設有可翻轉的行走輪,其鋼絲繩間歇牽引,由機身上的卷筒和離合機構執行,小行車運行由人工或電磁換向閥執行,由油泵和換向閥控制油缸活塞桿運行程序。
專利摘要一種農用制缽機,它能跨行在缽床兩側,用鋼絲繩牽引,在間歇前進中鏟土入斗,壓制成形,排列脫模,全道工序一體化。它是將數十個缽模組合為一板,用壓制、脫模油缸、定向龍門架依次緊固安裝到一根工字鋼上的小行車架上,而工字鋼緊固在機架上,機架下沿焊有與缽床等寬的鏟土斗,鋼絲繩牽引是通過卷揚滾筒,控制離合器等位移起停,由液壓、機械傳動結合而成。如將手動換向閥改為電磁換向閥,加配小行車油缸、脫模油缸和相應的電磁換向閥及卷揚行程控制機構,備有電源,則可制成農用自動制缽機,即自動間歇前進,自動完成制缽排缽的全道工序。根據設計不同規格性能,每小時可制缽7560到20160個,是人工的9到25倍。
文檔編號A01G9/10GK2812555SQ200520070429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日
發明者陳竹山, 林富桂 申請人:林富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