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栽培設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栽培設施。
背景技術:
以往,在栽培設施中,作業者乘坐作業移動車在栽培通道上進行各種作業。這種現有技術見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57150號公報。
在上述現有的栽培設施內,多名作業者乘坐各自的作業移動車進行作業,因而不是正確進行作業者勞務管理的作業形態。因此,栽培作業效率不盡理想。
另外,它不是自動判斷各條栽培行的秧苗生長狀況而進行栽培管理,因此無法準確判斷在大面積栽培設施的栽培環境。即,沒有判斷適于秧苗的生長環境的機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解決上述問題。
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栽培設施,隔著作業通道4a設有多條栽培行5,在該栽培通道4a上具有用于進行栽培管理作業的作業移動車35,在該作業移動車35上設有對栽培管理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進行計量的計量裝置44和發送該計量后重量的發送裝置46的同時,設有接收從作業移動車35發送的信息,并將數據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的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
因此,計量裝置44測定作業處理物的重量,該作業處理物的重量是通過作業移動車35進出作業通道4a的時間和離開的時間或作業移動車35自進入至離開作業通道4a的時間以及乘坐在作業移動車35的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栽培管理作業后(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所得到的,將其重量通過發送裝置46發送到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并且,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將其時間和重量發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
這樣,因能測定出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上的作業時間,就能用于作業者的勞務管理,可制定在栽培設施內的高效率作業形態、作業分配時間的計劃,高效率進行栽培管理。另外,多名作業者乘坐各自的作業移動車35作業時,立刻可知哪輛作業移動車(作業者)處在大面積栽培設施的何處,勞務管理簡單易行。
并且,能夠分別把握在各作業通道4a的各條栽培行的栽培管理作業(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等)中的處理物的重量,利用其數據修正此后的栽培設施的環境管理,能夠進行合理的栽培。
方案2所記載的發明是一種栽培設施,隔著作業通道4a設有多條栽培行5,在該栽培通道4a上具有用于進行栽培管理作業的作業移動車35,該作業移動車35上設有判定處在哪條栽培通道4a上的判定裝置;對栽培管理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進行計量的計量裝置44;以及將其判定的栽培通道數據和計量的重量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的發送裝置46。
因此,若作業移動車35進入作業通道4a,則通過判定裝置判定作業移動車35所處的作業通道4a是栽培設施的哪條作業通道,通過發送裝置46將其數據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另外,計量裝置44測定乘坐在作業移動車35上的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栽培管理作業后(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等作業)所得的作業處理物的重量,通過發送裝置46將其重量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還有,作業移動車35進入作業通道4a的時間和離開時間,或作業移動車35自進入至離開作業通道4a的時間通過發送裝置46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
這樣,能測定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內的作業時間,因此適于作業者的勞務管理,可制定在栽培設施內的該效率的作業形態·作業分配時間表的計劃,進行高效率的栽培管理。另外,多名作業者乘坐各自的作業移動車35作業時,立刻可知哪輛作業移動車(作業者)處在大面積栽培設施的何處,勞務管理簡單易行。
并且,能夠分別把握在各作業通道4a的各條栽培行的栽培管理作業(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等)中的處理物的重量,利用其數據修正此后的栽培設施的環境管理,能夠進行合理的栽培。
從而,利用此栽培設施,能合理地進行勞動管理,從而得到良好的工作效率。另外,能夠高精度、準確地進行大面積栽培設施的栽培管理,進行合理的栽培,提高收獲量。
圖1是栽培設施的內部說明用的側剖視圖。(實施例1)圖2是栽培設施的內部說明用的俯視剖視圖。(實施例1)圖3是表示栽培床的剖視圖。(實施例1)圖4是便于理解地表示使用誘導繩進行栽培的方法的圖。(實施例1)圖5是表示營養液供給路徑的圖。(實施例1)圖6是作業移動車的主視圖。(實施例1)圖7是作業移動車的側視圖。(實施例1)符號說明1-溫室、4a-作業通道、5-栽培行(栽培床)、35-作業移動車、44-計量裝置、46-發送裝置、47-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CPU-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和圖2所示溫室1,此溫室1的四方側壁2以及頂棚3均由透明玻璃構成。溫室的一方側端部設有作業者、作業臺車或防除機等均可通過的主通道4,此通道是其路面由混泥土構成的混泥土通道。主通道4的一側構成栽培區域,配置作為多條栽培行的栽培床5…。另外,主通道4的中央部設有向溫室1的出入口6。
設置于溫室1內的上部的多根梁7上,用多個吊具9…將容器10吊起使其從地面懸浮。各容器10…上放有用巖石棉做的栽培床5…。并且,將放有移栽各個秧苗的立方形基質12左右兩行并列地放置在各栽培床5上。
從立方形基質12伸長的秧苗之莖K(實施例為小番茄的秧苗),通過從上方懸掛的誘導繩13盤繞著向上生長。
在容器10下部、栽培床5下方左右寬度方向的中央沿栽培床5設有用于向栽培床5供給營養液的供液管19。在供液管19的上方、栽培床5的下方位置上沿供液管19設有接收并回收來自栽培床5的排液(多余的營養液)的排液槽20。還有,容器10、栽培床5及排液槽20在其長度方向上稍微傾斜,以使在排液槽20接收的排液回收到該槽20的一端。設有從供液管19向各個立方形基質12供給營養液的各條滴水軟管21,以向移栽在立方形基質12內的秧苗供給營養液栽培農作物。
因此,供液管19配置在栽培床5和排液槽20的下方,因此通過栽培床5或排液槽20形成影子,因而太陽光不照射供液管19,所以能夠防止供給栽培床5的營養液升溫。特別在夏季能夠防止營養液的異常升溫,因此能夠防止栽培床5異常升溫并對栽培造成不利影響。另外,供液管19不設置在栽培床5側面,因此能夠縮小溫室1內的栽培面積的同時,供液管19不妨礙作業者或作業車從栽培床5一側的作業和栽培作物的生長等。以往,在懸掛式栽培床上部一側或放置栽培床的容器上側部的突緣部設置供液管,因此因太陽光的照射,供液管的溫度易于上升,有過供給栽培床的營養液溫度異常上升的現象。還有,在栽培床上部側方設置供液管時,供液管妨礙自栽培床一側的作業,與成長的栽培作物相互干涉,妨礙其生長。
如圖5所示,采用從貯存營養液的A箱22和B箱23以及酸液箱24通過泵組件25向供液管19供給營養液的結構。還有,將肥料成分不同的營養液貯存在A箱22和B箱23內,用泵組件25調節A箱22和B箱23的肥料成分不同的營養液的混合比率,可獲得所期望的肥料比率的營養液。并且,是從泵組件25向各栽培床5的供液管19分別分流營養液的結構,未栽培農作物的容器10或栽培床5的情況下,分別設有能夠停止向各供液管19供給營養液的供液停止閥26,通過該供液停止閥26能夠防止營養液供給的浪費。具備這些結構,可構成營養液供給裝置。
另外,采用以下結構合流利用各排液槽20回收的排液,并貯存到排液回收箱27內,從該排液回收箱27通過未殺菌液箱28向殺菌裝置29供給,利用該殺菌裝置29對排液進行殺菌。利用殺菌裝置29殺菌后的排液向二次凈水桶30送出,與凈水混合,調整肥料濃度,向泵組件25供給,作為營養液可再次利用。還有,采用從貯存凈水的一次凈水桶31向上述二次凈水桶30供給凈水的結構。
由此,在二次凈水桶30內混合殺菌后的排液和凈水的同時,能夠調整肥料濃度,因此能夠高精度地調整為所期望的肥料濃度,從而能夠防止栽培的秧苗及農作物發生燒肥現象。
在泵組件25中,并列設有兩個從二次凈水桶30向栽培床5供給營養液的泵32。通常,使用上述的兩個泵32中的1個供給營養液。并且,使用中的泵32發生故障時,停止該泵32并關閉其吸入口和排出口的閥33,打開另1個泵32的吸入口及排出口的閥33,驅動該另1個泵32,繼續供給營養液。由此,不會發生由于上述泵32的故障而使栽培的植物(農作物)枯干的情況,能保持良好的栽培。由于關閉了故障的泵32的吸入口及排出口處的閥33,因此在利用另1個泵32繼續供給營養液的同時修理故障的泵32或更換新泵。以往,由于只用單個泵供給營養液,因此若其泵發生故障,無法進行營養液的供給,會給植物(農作物)的栽培帶來不利影響。
在放置栽培床5的各容器10…之間設置連通主通道4的作業通道4a…。并且,各條作業通道4a…上,分別空開左右間隔并平行地設置兩條溫水管34、34。該溫水管34、34其內部流動來自熱水鍋爐的熱水,利用后述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溫度在寒冷時起到提高室溫的作用。另外,該溫水管34、34由圓鋼管構成,也可采用作為導軌而發揮作用的結構。即,其結構如下在如圖6、圖7所示的作業移動車35的左右前車輪36、36的導軌傳動輪36a、36a和左右后車輪37、37的導軌轉動輪37a、37a放置在熱水管34、34上的狀態下,作業移動車35可移動在各作業通道4a…上。
在此詳細說明作業移動車35的結構。
作業移動車35,其結構如下在行走架38的下部軸支撐左右前車輪36、36和左右后車輪37、37,通過利用電池39的電力而動作的電動馬達40驅動轉動左右后車輪37、37使其進退運動。一方面,通過利用電動氣缸41可作伸縮動作的縮放器42的升降機構,在行走架38上側安裝上作業臺43。并且,作業者通過操作面板動作電動馬達40,從而可使作業移動車35可前進、后退或停止。另外,采用動作電動氣缸41,可將作業臺43調節到自由的作業高度的結構。
標號44是計量裝置,其結構如下若將作業時的處理物(收獲作業的收獲物、摘葉作業時或摘多余葉作業時的葉、摘腐爛果作業時的腐爛果、摘芽時的芽)裝入放置在其上的容器內,就能夠計量。
標號46是發送裝置,設置在從主通道4進入到各條作業通路4a…入口部的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在作業移動車35從主通道4進入作業通道4a時,自動發送作業移動車35固有的編號,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將其固有編號和進入作業通道4a的時間自動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并且,作業者乘坐作業移動車35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栽培管理作業(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將其作業處理物裝入容器內并離開作業通道4a時,計量裝置44測定裝入容器內的作業處理物的重量,將其重量和固有編號自動發送到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內,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將其重量和固有編號以及離開作業通道4a的時間自動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
因此,例如作業者A在1條作業通道4a上進行摘葉作業時,因能把握作業者A乘坐作業移動車35從主通道4進入作業通道4a的時間和結束作業離開通道的時間,從而能算出在其作業通道4a上進行作業的時間,作為數據保存在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另外,其作業通道4a上摘葉的葉子重量也作為數據保存在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
這樣,因能測定各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上的作業時間,適于作業者的勞務管理,可制定在栽培設施內的高效率作業形態·作業分配時間的計劃,高效率進行栽培管理。另外,多名作業者乘坐各自的作業移動車35作業時,立刻可知哪輛作業移動車(作業者)處在大面積栽培設施的何處,勞務管理簡單易行。
并且,由于能分別把握在各作業通道4a…的各條栽培行的栽培管理作業(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根據其數據修正以后的栽培設施的環境管理,就能進行合理的栽培。即,能夠高精度準確地進行大面積栽培設施的栽培管理。
在此說明利用處理物的重量數據修正以后栽培設施的環境管理的方法。
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收獲作業時,因能把握各條作業通道4a(栽培行)的收獲重量和栽培設施整體的收獲重量,因此對收獲重量較少的栽培通道4a的栽培床5,由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自動控制供給使果實更大生長的肥料成分之營養液,若栽培設施全體的收獲重量較少,重新使設施整體的室溫、濕度、換氣、營養液、采光管理調控到更精確的條件。
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摘葉作業(例如,小番茄1枝有3枚葉為宜,若有再多葉要除去)或摘芽作業時,能把握每條作業通道4a(栽培行)的采集葉和芽的重量。葉、芽的重量較重時,不是果實生長的環境,而是形成葉和芽生長的環境的原因,所以將其作業通道4a的環境調整如下1.提高溫度。
2.將晝夜溫差設定為高于5度左右。
3.提高營養液的溫度。
4.降低濕度。
5.提高營養液的EC值。
6.減少灌水次數,以使栽培床5置于稍微干燥的狀態。
這樣,就從葉和芽生長的環境改變到果實生長的環境,從而增加收獲量。
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摘腐爛果作業(除去不生長而腐爛的果實)時,能把握在每條作業通道4a上采集的腐爛果的重量。若腐爛果的重量較多時,將其作業通道4a的環境調整如下1.關閉設置在頂棚3部的遮光簾50而延長遮光時間。
2.降低營養液的EC值。
3.增加營養液的灌水次數,或增加每次的營養液供給量。
4.給葉子表面噴灑鈣。或提高營養液中的鈣濃度。
5.提高濕度。
這樣,就能控制腐爛果的發生,增加收獲量。
此外,設置在溫室1的頂棚3部的遮光簾50,由配置在其一端側的卷簾軸卷起而打開,在遮光簾50的下方設有通過電動馬達的驅動而卷起打開的保溫簾51。
此外,關于營養液供給的控制,為了在夜間不供液設定一天中可供液的時間帶,只在該可供液的時間帶內供給營養液。并且,超過了可供液時間帶的情況下(旁晚等),在所指定時間內(5秒)供給貯存在酸液箱24內的酸液,洗凈滴水軟管21內。以往,因夜間在滴水軟管21中一向貯存著營養液,液體肥料易于在滴水軟管21中凝固,從而在滴水軟管21中發生阻塞,無法順利次日營養液的供給。不過,通過將酸液流到滴水軟管21中而將其內洗凈,就能解決該問題。此外,上述的酸液是重量濃度為1%左右的硝酸等,不妨礙植物的生長。另外,也可以采用將酸液流入滴水軟管21中洗凈后,再流動凈水,防止酸液留在栽培床5上,阻礙植物的生長。
實施例2在實施例1中,以在各作業通道4a…上設置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取消此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而在作業移動車35上設置判定處在哪條栽培通道4a上的判定裝置(例如,在各作業通道4a…上附設個別條碼,利用判定裝置判定其條碼,來判定作業移動車35何時進入了哪條作業通道。另外,該作業移動車35離開其作業通道時,檢測其條碼而判定離開的時間。),利用作業移動車35的發送裝置46,直接將判定后的栽培通道的數據、計量的重量及作業時間,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
因此,若作業移動車35進入作業通道4a,則通過判定裝置判定作業移動車35所處的作業通道4a是栽培設施的哪條作業通道,通過發送裝置46將其數據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另外,計量裝置44測定乘坐在作業移動車35上的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上進行栽培管理作業后(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等作業)所得的作業處理物的重量,通過發送裝置46將其重量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還有,作業移動車35進入作業通道4a的時間和離開時間,或作業移動車35自進入至離開作業通道4a的時間通過發送裝置46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內。
這樣,能測定作業者在作業通道4a內的作業時間,因此適于作業者的勞務管理,可制定在栽培設施內的該效率的作業形態·作業分配時間表的計劃,進行高效率的栽培管理。另外,多名作業者乘坐各自的作業移動車35作業時,立刻可知哪輛作業移動車(作業者)處在大面積栽培設施的何處,勞務管理簡單易行。
并且,能夠分別把握在各作業通道4a的各條栽培行的栽培管理作業(收獲作業、摘葉作業、摘多余葉作業、摘腐爛果作業、摘芽作業等)中的處理物的重量,利用其數據修正此后的栽培設施的環境管理,能夠進行合理的栽培。
權利要求
1.一種栽培設施,隔著作業通道(4a)設有多條栽培行(5),在該栽培通道(4a)上具有用于進行栽培管理作業的作業移動車(35),其特征在于在該作業移動車(35)上設有對栽培管理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進行計量的計量裝置(44)和發送該計量后的重量的發送裝置(46)的同時,設有接收由作業移動車(35)發送的信息,并將數據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的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
2.一種栽培設施,隔著作業通道(4a)設有多條栽培行(5),在該栽培通道(4a)上具有用于進行栽培管理作業的作業移動車(35),其特征在于該作業移動車(35)上設有判定處在哪條栽培通道(4a)的判定裝置;對栽培管理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進行計量的計量裝置(44);以及將該判定的栽培通道數據和計量的重量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的發送裝置(46)。
全文摘要
現有的栽培設施的栽培作業效率不太理想。另外,由于不是自動判斷各條栽培行的苗的生長狀況并進行栽培管理,因而無法準確判斷大面積栽培設施的栽培環境。即,沒有判斷適當的苗的生長環境的裝置。本發明提供的栽培設施,隔著作業通道(4a)設有多條栽培行(5),在該栽培通道(4a)上具有用于進行栽培管理作業的作業移動車(35),在該作業移動車(35)上設有對栽培管理作業中的處理物的重量進行計量的計量裝置(44)和發送該計量后的重量的發送裝置(46)的同時,在作業通道(4a)上設有接收從作業移動車(35)發送的信息,并將數據發送到栽培設施管理計算機(CPU)的栽培各行信息輸入輸出裝置(47)。
文檔編號A01C11/02GK1820563SQ20061000339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18日
發明者牟田博一 申請人:井關農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