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灰樹花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灰樹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灰樹花(grifolafrondosa(dicks.)gray)商品名又稱栗子蘑(河北),是我國可栽培的主要珍稀食藥用菌之一,在河北遷西、山東泰山及福建慶元等地已形成區域特色產業。它口感極佳,并含有豐富的多糖、蛋白等活性物質,具有很高的食藥價值。灰樹花多糖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降血脂、抗腫瘤等功效,近年來,作為一種高級保健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是世界糧農組織大力推廣的主栽食用菌品種之一。
栽培基質是影響食用菌栽培產量和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灰樹花栽培基質主要是木屑及棉籽殼。隨著食用菌行業的快速發展,木屑及棉籽殼資源供不應求,“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導致食用菌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因此,選擇合適的替代基質及配方,對提高灰樹花產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農作物秸稈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物質之一,是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中的副產品,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廢棄物,主要包括玉米秸、小麥秸、稻草秸、大麥秸、黑麥及谷草等。但目前秸稈有效利用率較低,破壞和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大量的秸稈被任意堆放或就地焚燒,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亟待加強對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消除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
采用秸稈替代灰樹花培養基質中的木屑作為主料,所得栽培基質能夠顯著提高灰樹花的產量。此栽培基質來源廣泛,成本低廉,且制備方法簡單,對生產設備需求低,能夠實現灰樹花的工業化生產,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灰樹花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配比的組分:
主料70~80重量份;
輔料20~30重量份;
輕質碳酸鈣0.5~5重量份。
其中,所述主料為秸稈,優選為玉米芯、或玉米芯與水稻秸稈的混合物。
所述輔料為麥麩、米糠和豆餅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優選為麥麩。
所述主料、輔料和輕質碳酸鈣的重量均以干物質的重量計。
第二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制備上述栽培基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測量主料、輔料和輕質碳酸鈣的含水量,再依據重量配比分別稱取各原料組分;
2),先將輔料與輕質碳酸鈣進行混合,再與粉碎過篩后的主料混合,得到混合體系;
3),向步驟2所得混合體系中加水,調節含水量至設定值;
4),將步驟3所得產物裝袋滅菌,然后冷卻降溫。
第三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利用上述栽培基質栽培灰樹花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灰樹花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灰樹花的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栽培基質,采用秸稈替代木屑作為培養基質中的主料,為灰樹花找到新培養基質的同時將秸稈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減少了對林木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焚燒引起的環境污染,而且促進了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
(2)本發明中,所利用的秸稈價格低廉、來源廣泛,降低了灰樹花的生產成本,滿足了工廠的周年化生產;
(3)本發明提供的栽培基質包括組分種類少,配比合理,秸稈保水性強,能夠為食用菌生長提供充足養分,栽培得到灰樹花產量和轉化率高,子實體大;
(4)本發明提供的灰樹花栽培基質制備方法簡單,對生產設備要求低,不需要經過發酵等過程,節省了人力資源,適合工業化生產。
(5)栽培基質制備過程中,拌料后立即使用,減少了營養損失,實現了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特點和優點將隨著這些說明而變得更為清楚、明確。
在這里專用的詞“示例性”意為“用作例子、實施例或說明性”。這里作為“示例性”所說明的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優于或好于其它實施例。
本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農作物秸稈富含碳,還含有氮、磷、鉀和鈣、鎂、硫等多種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是農業生產重要的肥源之一。但是目前農作物秸稈有效利用率較低,僅僅作為牲畜飼料使用。
玉米芯和水稻秸稈作為重要的秸稈資源,也是應用較多的栽培食用菌原料,具有周年化生產、分布廣、產量大、價格低等特點。本發明人致力于研究灰樹花的栽培基質,獲得了制備方法簡單、產量高且成本低廉的灰樹花栽培基質。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灰樹花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配比的組分:
主料70~80重量份
輔料20~30重量份
輕質碳酸鈣0.5~5重量份。
在本發明中,所述主料為秸稈,優選為玉米芯、或玉米芯與水稻秸稈的混合物。
在本發明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玉米芯70~80重量份
麥麩20~30重量份
輕質碳酸鈣0.5~5重量份;
優選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玉米芯72~75重量份
麥麩20~23重量份
輕質碳酸鈣1~2重量份;
更優選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玉米芯75重量份
麥麩23重量份
輕質碳酸鈣2重量份。
在本發明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優選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更優選地,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組分:
本發明人發現,在玉米芯中摻雜一定量的水稻秸稈,能夠顯著提高灰樹花的產量和生物學效率。
在本發明中,所述輔料為麥麩、米糠和豆餅中任意一種或多種,優選為麥麩。
本發明人發現,麥麩作為小麥加工面粉過程中的副產品,由小麥種皮、外胚乳、糊粉層、胚芽及纖維殘渣等組成,其富含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能夠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充足氮源。
經過研究發現,食用菌菌絲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輕質碳酸鈣可以與其發生反應中和酸性,從而穩定栽培基質的酸堿度,并且能夠產生鹽離子來提供鈣元素供食用菌生長。
在本發明中,所述主料、輔料和輕質碳酸鈣的重量均以干物質的重量計。
在本發明中,栽培基質組分還包括水分,所述水分重量含量,以水分重量占水分和栽培基質干物質重量總和計,為60%~65%。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灰樹花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測量主料、輔料和輕質碳酸鈣的含水量,再依據重量配比分別稱取各原料組分。
在本發明中,各種原料組分混合前無需曝曬至充分干燥,僅需在配料之前,先測定各種原料組分中的含水量,然后根據重量配比稱取各種原料組分。
步驟2,先將輔料與輕質碳酸鈣進行混合,再與粉碎過篩后的主料混合,得到混合體系。
在本發明中,所述主料用粉碎機粉碎,并過10目篩網。
經過研究發現,主料不宜粉碎的太細,因為加水后會使過細的料粘結成團,透氣性差,不利于灰樹花的生長。
本發明人發現,混合各原料組分的場地以水泥地和硬板坪為好,泥土地因含有土沙,加水后泥土融化會混入料中,不宜選取。
步驟3,向步驟2所得混合體系中加水,調節含水量至設定值。
在本發明中,向步驟2所得混合體系中緩慢加水,邊加邊攪拌,使其含水量保持在60%~65%,優選為62.5%。所述含水量,是以水分重量占水分和栽培基質干物質重量總和計。
本發明人發現,如果水分不足,可以加水調節;如果水分偏高,不宜加干料,以免配方比例失調,只需把料攤開,讓水分蒸發至適宜即可。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產物裝袋滅菌,然后冷卻降溫。
在本發明中,將步驟3所得栽培基質裝入聚丙烯塑料袋,例如規格為33cm×17.5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裝濕料700~900g,插入接種用柱型棒,例如直徑2.5cm、深12cm的接種用柱型棒。
在本發明中,所述滅菌方式為高壓滅菌,溫度為115℃~130℃,優選為115℃~125℃,時間為70~100min,優選為80~90min。
在本發明中,所述冷卻降溫是在無菌的放冷室降溫至25℃以下。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灰樹花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灰樹花栽培基質接入菌種后,蓋上透氣蓋,然后把料袋排放在黑暗的養菌房內,溫度控制在23~26℃,長出原基后去掉透氣蓋,轉入出菇室;出菇室溫度控制在19℃~21℃,濕度控制在93%~97%,二氧化碳控制在400ppm~700ppm,光照為200lx,每日10~13h,直至第一潮灰樹花長出。
在本發明中,利用上述制得的灰樹花栽培基質,栽培得到灰樹花平均單產量提高了44.17%,生物學效率高達54.84%,栽培成本減少了26.98%。
實施例
以下通過具體實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不過這些實例僅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構成任何限制。
以下實施例及對比例中的灰樹花菌株為h34,h26,h31,由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三種菌株的產率關系為h26>h34>h31。
實施例1
(一)本實施例中灰樹花栽培基質包括如下干物質重量配比的組分:
(二)制備方法:
1)根據上述各原料的含水量,依據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組分;
2)將玉米芯和水稻秸稈用粉碎機粉碎,過10目篩網,再將麥麩與輕質碳酸鈣混合攪拌均勻,而后與玉米芯和水稻秸稈充分攪拌均勻;
3)向上述混合體系中緩慢加水,邊加邊攪拌,調節含水量至62.5%;
4)將調節好含水量的栽培基質裝入規格為17.5cm×33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重800g(干重300g),共裝10袋,插入直徑2.5cm、深12cm接種用柱型棒;將上述袋裝好的栽培基質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溫度為121℃,時間為85min,滅菌后置于無菌的放冷室降溫至25℃以下。
(三)接種及出菇管理:
將灰樹花菌株h34制成液體種,在接種車間進行接種,拔出柱型棒,每袋接種10ml,共接種10袋,蓋上透氣蓋;在23℃~26℃黑暗條件下,經過35天的培養,長出原基后,去掉透氣蓋,轉入出菇室;出菇室溫度為19℃~21℃,濕度93%~97%,二氧化碳濃度為400ppm~700ppm,光照強度為200lx,每日12小時,經過28天培養,第一潮灰樹花長出后采收。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1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一)中栽培基質主料只包括玉米芯(23%含水量),其干物質重量為75重量份。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1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26。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2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26。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1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31。
實施例6
本實施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2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31。
對比例
對比例1
本對比例所用方法與實施例2所用方法相似,各原料含水量相同,區別僅在于(一)中灰樹花栽培基質的主料為硬雜木木屑。
對比例2
本對比例所用方法與對比例1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26。
對比例3
本對比例所用方法與對比例1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31。
對比例4
本對比例所用方法與對比例2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在于(一)中所用栽培基質為干料,各組分及重量比例為:
(二)中配好料后,加水調節體系總含水量至60%,調節ph值為5.5~6.5。
對比例5
本對比例所用方法與對比例4所用方法相似,區別僅在于(三)中所用灰樹花菌株為h31。
實驗例
統計實施例1~6與對比例1~5中每袋栽培基質產出的第一潮灰樹花的產量,計算平均每袋單產量及生物學效率(栽培所得灰樹花鮮重與所用栽培基質干重的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灰樹花栽培平均單產及生物學效率
由表可知,實施例1和2較對比例1,平均單產分別提高了44.17%和37.07%,生物學效率分別提高了44.17%和37.05%;實施例3和4較對比例2,平均單產分別提高了43.91%和37.07%,生物學效率分別提高了43.94%和37.09%;實施例5和6較對比例3,平均單產分別提高了38.06%和31.25%,生物學效率分別提高了38.06%和31.30%;實施例3和4較對比例4,平均單產分別提高了26.24%和20.23%,生物學效率分別提高了11.94%和6.61%;實施例5和6較對比例5,平均單產分別提高了26.46%和20.22%,生物學效率分別提高了12.12%和6.62%。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所得灰樹花單產較其他技術方案高出20~45%,生物學效率最高達54.84%,較其他技術方案提高了7~45%。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范例性實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不過這些說明并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及其實施方式進行多種等價替換、修飾或改進,這些均落入本發明的范圍內。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