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植物源抗病毒劑,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源抗病毒劑,其中含有以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有效成分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并選擇性地含有助劑。本發明的抗病毒劑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是天然、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抗病毒農藥制劑。
背景技術:
由于化學制劑固有的缺陷,近年來殺蟲、殺菌及除草等方面的生物控制技術得以快速地發展,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病蟲草害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然而由于植物病毒的結構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特殊性,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高效、安全的抗植物病毒病的制劑,從而植物病毒對農業的危害及所造成的損失也就愈來愈大,因此目前對高效、安全抗植物病毒病的制劑的需要極為迫切(朱水方,世界農業,1989,1,40-42;SunsunKubo,日植病報,1990,65,481-487)。
據<內蒙古植物志>記載“牛心樸子草屬籮摩科鵝野生有毒草本植物,學名Cynanchum komarovil AL.lijinski,別名老瓜頭,蘆芯草。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北旱沙荒漠地帶,內蒙資源尤豐。該草青嫩莖葉牲畜不吃,秋冬可作干草,種子含油量30%,可做工業用油。六七月開花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寧夏農民來內蒙伊克昭盟收割秋草,切碎后撒水稻田可減少病蟲害并獲增產。借鑒民間經驗,結合實驗依據,姚宇澄等的發明專利ZL95118353.2公開了由牛心樸子草與其他植物制備的復方植物殺蟲劑.
南開大學和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同的發明專利ZL00106234.4公開了牛心樸子草的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Antofine),主要依據離體生測數據確定其應用于植物病毒病特別是煙草花葉病毒病(TMV)的防治。在此之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藥研究所的發明專利申請CN200410060104.8公開了含有牛心樸子草提取液的植物除草劑;西北大學的發明專利申請CN200510096018.7公開了一種植物無公害殺蟲漁藥,其中含有牽牛子和牛心樸子草的提取液。所述的除草劑和漁藥均以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主要有效成分。
煙草花葉病毒病是全世界煙草栽培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的一大類病害,目前世界已發現并報道侵染煙草的病毒達47種,我國有17種。其中分布廣,危害嚴重的有三種,包括黃瓜花葉病毒(CMV),煙草花葉病毒(TMV)與馬鈴薯Y病毒(PVY)對煙草的混合浸染在病害流行年份,重病田減產20~50%,夏煙減產70%以上的情況。這證明了一種病毒可侵染多種類的寄主植物,而危害嚴重的是某一寄主植物同時被多種病毒的混合侵染,因病毒只能依賴寄主生物完成它自身的復制,故在迅速大量增殖病毒的同時,必然造成寄主作物在品質與產量方面的嚴重損失,而這正是病毒寄主于植物在結構、生理、生化方面特殊性的具體表現。上述三種病毒是世界范圍分布廣泛又危害嚴重的三個同名病毒屬的模式樣。無論它們是單獨侵染還是混合侵染,都是使相關寄主植物發生病害與多種病害的根源,嚴重的情況在于多種病毒混合侵染一種植物,會造成煙草,瓜類,香蕉,豆科,茄科,藜科多種蔬菜,花卉觀賞性苗木,果樹作物等,在品質與產量方面的嚴重損失,甚至達到毀滅性的程度。人類迫切需要高效、安全與環境友好的抗病毒新藥,但至今國內外并未出現植物源抗病毒制劑的農藥產品。
本發明人對于以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有效成分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或經分離制得總堿原藥的制劑類別與抗植物病毒性能進行了包括室內外生測試驗的系統研究,發現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在本制劑物系中,在100ppm以下的優選濃度區間,對多種植物病毒以及所述病毒在不同植物上引起的單一類別的疾病或多種類別的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從而落實并擴展了牛心樸子草提取物的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植物源抗病毒劑,所述的抗病毒劑含有以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有效成分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并選擇性地含有助劑。按抗病毒劑的總重量計,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含有0.1-75%的原藥,以及99.9-25%的助劑。
本發明的抗病毒劑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是天然、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抗病毒劑。
上文所述“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包括以牛心樸子草為原料制備的提取物,以及由該提取物制備的總堿。所述的提取物、總堿以及它們的制備方法可參見南開大學和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同申請的發明專利ZL00106234.4,本文引入該專利的全文作為參考。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將上述牛心樸子草提取物,或由該提取物制備的總堿統稱為“原藥”,它們既包括提取物,也包括經過分離制得的總堿。
例如,所述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可按下述方法制備1、取初冬收割的牛心樸子草地上部分自然風干,粉碎成纖維狀;2、加工業乙醇,以溶液蓋住草料為度,在常溫攪拌浸提2-4小時后固液分離,重復上述步驟兩次;其中所述的工業乙醇的醇濃度通常是60-95%;3、合并提取液,進行減壓蒸餾,至回收溶劑約1/2-2/3,得到pH<5的黑色漿液,即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原藥。
又如,所述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的總堿可按下述方法制備1、將上述方法得到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用氨水調至PH>8,用氯仿重復萃取3-6次,其中原藥與氯仿的體積份數比為7∶1;2、合并前三次萃取液,蒸餾回收溶劑約2/3,得到褐色漿液,即原藥總堿;后三次的萃取液可直接循環使用。
上述牛心樸子草提取物或總堿可不經提純直接用作本發明抗病毒劑的原料,也可以在提純之后用作抗病毒劑的原料。
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中所含有的助劑是農藥制劑領域常規的輔助載體,包括賦形劑、填充劑、分散劑、懸浮劑、崩解劑、防腐劑、表面活性劑等。
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可以被制劑成為任何常用的農藥劑型,例如水劑、乳油劑、懸浮劑、顆粒劑或可濕性粉劑等。針對現代農藥劑型向水基化、超微化、無粉塵和控制釋放方面發展,其中水基化是農藥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優選水劑、乳油劑或可濕性粉劑。
當本發明的植物源抗病毒劑為水劑時,所述的水劑按體積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0.1-75%、溶劑11-80%,和助劑12-22%。
當本發明的植物源抗病毒劑為乳油劑時,所述的乳油劑以體積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為0.1-50%、溶劑20-70%,和助劑7-30%。
其中所述的溶劑為選自水、乙醇、甲醇、乙腈、乙二醇、氯仿或乙酸乙脂的任意一種溶劑,或任意兩種或多種溶劑的結合。
其中所述的助劑為選自下述的一種或多種輔劑表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填充劑、助溶劑、芳香劑、著色劑和防腐劑。
在制備水劑或乳油劑時,表面活性劑的使用非常重要。具體的,本發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包括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它們可單獨使用,或一種或多種同類或不同類的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例如各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單獨使用或數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或各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單獨使用或數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或一種或多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一種或多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其中所述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例如是十八酸異丙酯、乳化劑NR-40、仲醇聚氧乙烯醚、松香胺聚氧乙烯(2)醚、谷氨酸月桂醇酯、雙長鏈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檸檬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20)醚、CGN-3植物性農藥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JS-PS007、氨基聚醚有機硅表面活性劑SSI(epoxy modified polysiloxane)和農用硅表面活性劑BD-3077。所述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例如是C12~C16仲醇磺酸鈉、棉籽油酸單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酸硫酸鈉、2-十四烷氧基丙酸鈉和琥珀酸二(2-甲基戊酯)磺酸鈉。
也可以使用市場上已有的復配表面活性劑,例如由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而成的商品OX系列農藥微乳水乳劑乳化劑,商品名稱是復配物OX-0657,英文名microemulsifier for pesticideoxseries;以及滲透劑JFC(M型)〔penatrant JFC(M type),它們可單獨使用或與其它農藥輔劑復配使用。其它市場上銷售的復配的表面活性劑包括可濕性粉劑的潤濕劑JS-RDA分散劑(dispersant JS-RDA),和分散劑HY-DC(dispersant HY-DC)。
優選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12)、篦麻油與環氧乙烷縮合物EL-4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0-15)或仲烷醇聚氧乙烯醚JFC的任意一種,或任意兩種或多種的結合。
當本發明的植物源抗病毒劑為可濕性粉劑時,所述的可濕性粉劑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0.1-45%、潤濕劑8-22%和填充助劑33-91%。
其中所述的潤濕劑可以是常規使用的濕潤劑,例如十二烷基磺酸鈉和/或拉開粉;所述的填充劑可以是常規使用的填充劑,例如硅藻土、滑石粉、活性白土和木質素磺酸鈉的任意一種或兩種的結合。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抗病毒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可采用農藥制劑領域的常用方法進行。
具體的,例如在制備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的水劑時,可將原藥、溶劑與助劑按下述體積比混合原藥∶溶劑∶助劑=0.1-75∶11-80∶12-22,并在室溫下充分攪拌即完成制備。
在制備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的乳油劑時,將原藥、溶劑與助劑按下述體積比比混合原藥∶溶劑∶助劑=0.1-50∶20-70∶7-30,并在室溫下充分攪拌即完成制備。
在制備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制劑的可濕性粉劑時,可首先烘干原藥,經機械粉碎,然后將粉碎后的原藥與潤濕劑和填充劑按下述重量比均勻混合原藥∶潤濕劑∶填充助劑=0.1-45∶8-22∶33-91,再粉碎過篩即完成制備。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植物源抗病毒劑的應用,所述的應用包括用于防治病毒寄主植物時所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寄主于生命活細胞的專性分子寄生物。主要由蛋白質包圍核酸組成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粒體。每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類型,其核酸復制及蛋白質合成需要依賴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場所,病毒自身無復制系統。寄生植物的稱植物病毒,寄生動物的稱動物病毒,寄生細菌的稱噬菌體。目前已研究并命名的植物病毒達1000多種,在世界范圍分布廣泛又危害嚴重的植物病毒屬有六種1、黃瓜花葉病毒屬(Cucumovirus);2、煙草花葉病毒屬(Tobamovirus,);3、馬鈴薯Y病毒屬(Potyvirus);4、黃癥病毒屬5、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和6、真菌桿狀病毒屬。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劑的應用涉及前三種病毒屬的三個模式種,簡述情況如下1、CMV是黃瓜花葉病毒屬(Cucumovirus)的模式種它是所有病毒中寄生植物最廣泛的,CMV可侵染包括單子葉、雙子葉在內的67個科,470多種植物,而且常與其它病毒混合侵染。如CMV與甜瓜病毒(MMV)可混合侵染39個科117種植物。CMV可在多年生草本,花卉等觀賞植物體內越冬。可依托蚜蟲傳毒,汁液傳毒,寄主種子傳毒。
2、TMV是煙草花葉病毒屬(Tobamovirus)的模式種分布于世界各地,寄主極廣,對環境抵抗力強,在干燥葉片中可存活50多年。主要通過汁液傳播病毒,如農事操作中有移栽,整枝,打杈,摘心,綁架,嫁接,壓枝,種用無性繁殖塊莖,球莖,鱗莖等,病毒即從植物體的微傷口,經汁液進入寄主植株體內,可引起煙草,番茄,辣椒,果樹等作物的花葉病。隨寄主生長發育,病毒依賴寄主迅速進行自我復制并大量增殖毒素,造成寄主植物嚴重的品質與產量損失,甚至死亡。
3、PVY是馬鈴薯Y病毒屬(Potyvirus)的模式種是植物病毒中最大的一個屬,包括75個種。PVY寄主范圍較廣,能侵染茄科,藜科,豆科的60多種植物,靠蚜蟲傳毒,汁液傳毒,種子及無性繁殖材料傳毒。
采用室內生測試樣的方法,測試了本發明的抗病毒劑對上述三個病毒屬的五種病毒CMV、TMV、PVY、TuMV、ToMV的防治效果,優化篩選出該植物源抗病毒劑的水劑、乳油劑與可濕性粉劑;還發現不同的接種方式對病毒的抑制效果不同如,將藥劑與病毒汁液混合后接種,抑制病毒的藥效為70-90%;先噴藥,24小時后再接種,對病毒的抑制藥效為40-50%;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本抗病毒制劑直接作用于五種病毒,之后再進入不同寄主植物,具有極明顯的直接滅毒與在不同寄主植物體內抑制病毒復制的雙重防效為70-90%;后者是先噴藥,24小時后再接種,相當寄主植物先吸收本抗病毒制劑并在植物體內傳輸只具有在寄主植物體內抑制病毒復制的防效為40-50%。而在山東歷年嚴重發生CMV、TMV、PVY病毒混合侵染煙草的田間生測試驗,使用本抗病毒水劑稀釋濃度30ppm,向移栽大田還苗后的煙草在28-40天內噴藥4次,由寄主植物吸收本抗病毒制劑并在體內傳輸,在完全自然的條件下本抗病毒水劑在煙草NC89品種的植物體內抑制三種病毒的混合復制,其防效也為40-50%。
針對病毒是由蛋白質包圍核酸組成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粒體。每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類型,病毒只能依賴寄主生物的轉錄和翻譯體系進行自我復制,所以本抗病毒劑的應用,貴在不受寄主生物類別與病毒種屬不同的影響,除有效防治單一病毒或綜合防治二種以上病毒混合侵染寄主植物之外,還具備有效防治病毒寄主細菌、寄主動物、寄主人體細胞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植物源抗病毒制劑主要應用于防治CMV、TMV、PVY、TuMV或ToMV病毒寄主煙草、蔬菜瓜果植物上的病毒病。例如由蕪青花葉病毒(TUMV)、黃瓜花葉病毒(CMV)、煙草花葉病毒(TMV)或蘿卜花葉病毒(RMV)寄主菠菜、茼蒿、薺菜、芥菜等蔬菜及傳播,包括下列12大類68種蔬菜病毒病。
第一,甘蘭類蔬菜的7種病毒病1、青花菜病毒病(Broccoli virusdisease);2、紫甘蘭病毒病(red cabbage virus disease);3 皺葉甘蘭病毒病(savoy cabbage virus disease),4、羽衣甘蘭病毒病(collard virus disease);5、球莖甘蘭病毒病(kohlrabi virus disease);6、孢子甘蘭病毒病(Brusselssprout virus disease);7、芥蘭病毒病(Chinese kale virus disease);
第二,白菜類蔬菜的5種病毒病1、白菜病毒病(pak-choi virusdisease);2、菜心病毒病(mock pad-choi virus disease);3、苔菜病毒病(Taicaivirus disease);4、葉芥菜病毒病(Leaf mustard virus disease);5、烏塌菜病毒病(Wuta cai virus disease);第三,綠葉蔬菜類的19種病毒病1、結球萵苣病毒病(Head gardenlettuce virus disease);2、長葉萵苣病毒病(Longleaf garden lettuce virusdisease);3、莖用萵苣病毒病(Stem-eating lettuce virus disease);4、菊苣病害病毒病(Chicore virus disease);5、茼蒿病毒病(Carland chrysanthemumvirus disease);6、紫背天葵病毒病(Gynura virus disease);7、豆瓣菜病毒病(Water cress virus disease);8、京水菜(Jingshuicai virus disease);9、西芹病毒病(Celery virus disease);10、鴨兒芹病毒病(Mitsuba virus disease);11、菠菜病毒病(Spinach virus disease);12、葉忝菜病毒病(Swiss chardvirus disease);13、落葵病毒病(Malabar spinach virus disease);14、藤三七病毒病(Madeira-ving virus disease);15、雍菜病毒病(Water spinach virusdisease);16、莧菜病毒病(Edible amaranth virus disease);17、冬寒菜病毒病(Curled mallow virus disease);18、番杏病毒病(New Zealand spinachvirus disease);19、長壽菜病毒病(Leaf-eating sweet potata virus disease);第四,瓜類蔬果的8種病毒病1、小西葫蘆病毒病(Small custardsquash virus disease);2、玉盤瓜病毒病(Tray custard squash virus disease);3、苦瓜病毒病(Bal sampear virus disease);4、迷你黃瓜花葉病毒病(Slicingcucumber mosaic virus disease);5、蛇瓜病毒病(Snake gourd virus disease);6、西瓜病毒病(Water-melon virus disease);7、甜瓜病毒病(Melon virusdisease);8、南瓜花葉病毒病(squash mosaic virus disease);第五,茄果類蔬菜的6種病毒病1、櫻桃番茄蕨葉病毒病(Cherrytomato fern-like leaf virus disease);2、櫻桃番茄斑萎病(Cherry tomato spotwilt virus disease);3、櫻桃番茄條斑病毒病(Cherry tomato streak virusdisease);4、櫻桃番茄花葉病毒病(Cherry tomato mosaic virus disease);5、彩色甜椒病毒病(Ball pepper virus disease);6、香艷茄(Penino virusdisease);
第六,豆類菜蔬菜的4種病毒病1、蠶豆萎蔫病毒病(Broad bean wiltvirus disease);2、荷蘭豆、甜豌豆病毒病(Garden pea and sweet pea virusdisease);3、扁豆病毒病(lablab virus disease);4、四棱豆病毒病(Wingedbean virus disease);第七,根菜類蔬菜病毒的3種病毒病1、櫻桃蘿卜、白蘿卜病毒病(Cherry radish and Garden radish virus disease);2、胡蘿卜病毒病(Carrotvirus disease);3、根忝菜(紫菜頭)病毒病(Table beet virus disease);第八,薯芋類蔬菜的3種病毒病1、馬鈴薯病毒病(Potato virusdisease);2、芋病病毒病(Taro virus disease);3、焦芋病毒病(Edible cannavirus disease);第九,蔥蒜類及芳香族蔬菜的4種病毒病1、薄荷病毒病(Mint virusdisease);2、羅勒病毒病(Sweet basil virus disease);3、茴香病毒病(Fennelvirus disease);4、芫荽病毒病(Coriander virus disease);第十,其它蔬菜類病毒的3種病毒病1、食用菌病毒病(Ediblechrysanthemum virus disease);2、草石蠶病毒病(Chinese artichoke virusdisease);3、秋葵病毒病(Okra virus disease);第十一,多年生蔬菜類的4種病毒病1、香椿病毒病(Chinese toonvirus disease);2、枸杞病毒病(Chinese wolfberry virus disease);3、桔梗病毒病(Balloon flower virus disease);4、百合病毒病(Lily virus disease);和第十二,食用菌蔬菜類的2種病毒病1、平菇病毒病(Pleurotusostreatus virus disease);2、蘑菇病毒(Agaricus bisporus virus disease)。
本發明中所述的植物是指通常意義的概念,本發明適于應用的植物特別是指煙草、蔬菜瓜果作物以及觀賞植物等。但針對病毒寄主不同的植物,使用本抗病毒劑的最佳濃度,需經生測試驗確定為妥.
本發明的施用比和施用濃度取決于病害的類型、嚴重程度、作物的生長期、氣候等多種因素,通常施藥的施用比為每畝0.3-2.0g/15-40L水,施用濃度為25-40ppm。例如在煙草的幼苗期,如移載田間還苗后的煙草幼苗,其施用比可以是每畝0.3-0.6g/15L水,濃度為20-35ppm,優選為33ppm左右;但在煙草的中苗期,其施用比可以是每畝1.0-2.0g/40L水,濃度為25-50ppm,優選為37ppm左右。
優選的,經室內生物測試與田間生測試驗證明本發明的各種制劑可用于防治單一病毒的浸染,所述的單一病毒包括馬鈴薯Y病毒(PVY)、黃瓜花葉病毒(CMV)、蕪青花葉病毒(TuMV)或番茄花葉病毒(ToMV);并可綜合防治多種病毒,例如由二種或多種選自煙草花葉病毒(TMV)、馬鈴薯Y病毒(PVY)、黃瓜花葉病毒(CMV)、蕪青花葉病毒(TUMV)和番茄花葉病毒(TOMV)的病毒對植物的浸染;以及由于上述浸染在一種或多種植物上引起的病害。其綜合防效可達40-50%。證明本發明的各種制劑是防治植物單種植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或兩種以上引起的病毒病的有效制劑。特別是將其用于多種病毒對煙草的浸染時,例如在山東省日照和臨沂兩地,對歷年嚴重發生三個主要病毒屬的標式種,包括馬鈴薯Y病毒(PVY)、煙草花葉病毒(TMV)和黃瓜花葉病毒(CMV)混合浸染煙草NC89品種的田間防效試驗,使用30ppm濃度的本抗病毒水劑,對移栽大田還苗后的NC89煙草作物,在28-40天內連續噴藥4次,用兩個常規藥作對照,如黑龍江強爾生化技術開發公司的產品,即2%菌克毒克的250倍液稀釋,即有效成份寧南霉素濃度80ppm;如陜西省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產品,即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的500倍稀釋,相當有效成份病毒唑病毒唑加CuSO4加ZnSO4的濃度為79ppm。在后文表1、2、3中分別記錄噴本藥后46、30、75天后的防效與對照藥防效相當。本抗病毒制劑的使用濃度較以上兩個對照藥低2.6倍。在該濃度下未發現本抗病毒制劑對煙草和其它生物產生不良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抗病毒劑的防治效果明顯優于現有技術已知的抗病毒劑,具有更高的活性與安全性。
本發明抗病毒劑急性經口毒性LD50雌=雄>5000mg/kg;急性經皮毒性LD50雌=雄>2000mg/kg.BW;均屬低毒。由此驗證本發明抗病毒制劑是一種對人、畜無害,又安全高效的植物源農藥。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例舉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說明,而不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原藥的制備1、取150公斤初冬收割的內蒙古西部沙生的牛心樸子草地上部分自然風干,粉碎成纖維狀;2、加工業乙醇,以溶液蓋住草料為度,在常溫攪拌浸提2-4小時后固液分離,重復上述步驟兩次;3、合并提取液,進行減壓蒸餾,至回收溶劑約1/2-2/3,得到18升pH<5的黑色漿液,即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原藥。
實施例2本發明水劑的制備在調制釜中加入實施例1制備的原藥12.0L、加2.0L乙腈和2.5LOP-10,在常溫下攪拌40min,制得16.5L本農藥水劑。
實施例3本發明乳油劑的制備1、制備總堿將實施例1得到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用氨水調PH>8,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重復萃取3-6次,原藥與氯仿的體積份數比為7∶1,合并前三次萃取液,(后三次萃取液直接重新套用)回收溶劑約2/3,倒出褐色漿液,即總堿原藥;2、制備乳油劑取總堿原藥110ml,加100毫升乙腈和16ml OP-10,在常溫下攪拌5-40min,即制得226ml乳油劑。
實施例4本發明可濕性粉劑的制備取實施例3制得的總堿原藥,放入烘箱烘干,粉碎,取干燥的原藥28克與潤濕劑十二烷基磺酸鈉6g和填充劑活性白土41g在小號拌料機中輥攪20min,進行機械電子磨加工20min,過300目篩,即制成75g本農藥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5室內活體生物測試本實施例測試了本發明抗病毒劑在20PPm時對5種病毒的防治效果。
1.試驗目的本抗病毒劑試樣在20PPm時,由室內活體枯斑法測定對5種病毒的防效,優化篩選出水劑、乳油劑、可濕性粉劑的配方。同時證明本抗病毒制劑試樣對五種病毒單一侵染不同寄主植物,對依賴寄主實現病毒自我復制,本抗病毒制劑均具有明顯的廣泛抑制作用。
2.試驗材料病毒/供試植物TMV/心葉煙,PVY/黃葉煙,CMV/心葉煙,TuMV/莧色藜,ToMV/心葉煙3.試驗方法將感染TMV、PVY、CMV、TuMV、ToMV的供試植物的病葉片經研磨后,與本抗病毒劑試樣混合,用接種緩沖液稀釋,使各試樣濃度均達20PPM,混勻后分別接種于供試植物的株上,每株接3-5葉,每葉2-3平方厘米,設清水對照,3-5天后統計葉片上枯斑數。按照下式計算防效。
本發明抗病毒水劑、乳油劑、可濕性粉劑以五種病毒(TMV、CMV、PVY、TuMV和ToMV)為靶標,本發明藥劑濃度為20ppm時室內活體生測防治效果如下
實施例6本發明抗病毒劑的田間防治效果試驗2004-2005年,在山東省日照市茅埠鎮和臨沂市沂南縣楊坡鎮,應用本發明的植物源抗病毒劑的水劑進行了田間的防治效果試驗。
1.試驗條件1.1作物與靶標 作物為煙草品種NC89靶標為煙草花葉病毒(TMV)、黃瓜花葉病毒(CMV)、馬鈴薯Y病毒(PVY)
1.2試驗設計及處理 因植物源農藥發揮藥效較化學農藥緩慢,特設計本發明的實驗方案。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每小區栽煙100株,行距1.6m,小區面積72m2。使用手動噴霧器從移栽大田還苗后開始施藥,7-10天1次,連續4次,施藥時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配藥濃度準確,噴藥時葉片正反面均勻周到。
2.試驗結果試驗結果見表1-3。
表1記錄了2004年在臨沂施用本發明藥劑藥后66天內,按5點取樣抽取50株進行調查統計3次,報告了42個數據;表2記錄了2004年在山東省日照施用本發明藥劑后50天內,按5點取樣抽取50株進行調查統計3次,報告23個數據;表3記錄了2005年重復日照的試驗條件,在藥后75天內,于發病高峰期(7月中旬左右)按5點取樣抽取50株進行調查統計1次的防效數據。按照中國煙草總公司制定的《煙草病害分級標準》進行分級,計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以病情指數計算各種處理的防治效果。
煙草病毒病害的分級標準(YC/T 39-1996)病害嚴重度分級0級全株無病1級心葉脈明或輕微花葉,或上部三分之一葉片花葉但不變形,植株無明顯矮化;2級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葉片花葉,或少數葉片變形,或主脈變黑,植株矮化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以上;3級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葉片花葉,或變形,或主側脈壞死,或植株矮化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至二分之一;4級全株葉片花葉,嚴重變形或壞死,病株矮化為正常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至三分之一。
發病率、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的計算方法
3結論3.1從兩年的田間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含有植物源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的抗病毒水劑,有效成分的濃度為30×10-6g/mL時對PVY、CMV和TMV的綜合防治效果為40%-50%,與目前生產上用的常規藥劑3.95%病毒必克500倍液(有效成分病毒唑加CuSO4加ZnSO4的濃度為79×10-6g/mL)、2%的菌克毒克250倍液(有效成分寧南霉素濃度為80×10-6g/mL)的防治效果相近(見表1、2、3),但本發明抗病毒水劑的使用濃度較病毒唑或寧南霉素的使用濃度低2.6倍。
3.2在所施用的濃度下,田間未發現本發明的抗病毒水劑對煙草的生長發育和其它生物產生不良影響。
2004年和2005年的田間試驗結果參見下表1-3,表中所用的術語“病指”是“病情指數”的簡稱,表明抗病毒劑抑制單一病毒在煙草體內的復制能力;表中所用的術語“綜合病指”,即“綜合病情指數”表明抗病毒劑抑制三種病毒在煙草體內的復制能力。
表1本發明抗病毒劑的田間防效測定(2004,臨沂)作物為煙草品種NC89,靶標為TMV CMV PVY,于移栽還苗后噴本發明制劑,按7-10天/次,連噴4次,自施藥后66天內調查3次的藥效數據
表1中藥劑代號1為本發明的水劑,稀釋濃度為30ppm;藥劑代號2是3.95%病毒必克500倍稀釋與2%菌克毒克250倍稀釋,相當寧南霉素80ppm交替使用。
表2本發明抗病毒劑的田間防效測定(2004,日照)作物為煙草品種NC89,靶標為TMV CMV PVY,于移栽還苗后噴本發明制劑,按7-10天/次,連噴4次,自施藥后49天內調查3次的藥效數據
注藥劑代號1本農藥制劑稀釋濃度為30ppm;藥劑代號2是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陜西省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500倍稀釋,相當病毒唑加CuSO4加ZnSO4的濃度為79ppm(日照)。
表3本發明抗病毒劑的田間防效測定(2005,日照)在山東日照重復本發明水劑的田間試驗,制劑濃度30ppm,條件同表2,在藥后75天調查一次,報告多種病毒TMV CMV PVY混合浸染煙草的防效報告
注本發明的水劑濃度為30ppm;藥劑病毒必克是指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陜西省西安海浪化工有限公司)500倍稀釋,相當79ppm。
表1中記錄的前兩次日期是藥后50天內的數據,其中本發明水劑的病指或綜合病指均小于等于對照藥,表明抑制病毒的能力大于對照藥;表2的數據驗證了上述特征。表1中7月15日的病指或綜合病指值是本發明水劑的值大于對照藥,揭示了本發明水劑噴藥后66天抑制病毒的能力轉為低于對照藥的特征。表3是相同試驗條件下藥后75天的一次性調查數據,綜合病指低于對照藥驗證了本發明水劑噴藥66天抑制病毒的能力稍低于對照藥的事實。
根據以上表1-3所列田間試驗結果,說明本發明的抗病毒劑是防治煙草一種病毒TMV,和綜合防治煙草多種病毒TMV CMV和PVY浸染的有效制劑。其防治效果與常規藥劑(病毒必克、菌克毒克)藥效40-50%相近,未見對其它植物有不良影響。但本發明藥劑的使用濃度30ppm比對照藥劑低2.6倍(對照藥劑濃度80ppm),說明在相同濃度時,本發明的抗病毒劑的防治效果遠遠高于常用的抗病毒劑,且由于本發明的抗病毒劑來源于植物本身,因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是天然、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抗病毒農藥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源抗病毒劑,其中含有以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有效成分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原藥為活性成分,所述原藥的含量約為0.1-75重量%,以及助劑的含量為99.9-2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抗病毒劑是水劑、乳油劑與可濕性粉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水劑按體積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0.1-75%、溶劑11-80%,和助劑12-2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乳油劑以體積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為0.1-50%、溶劑20-70%,和助劑7-30%。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溶劑選自水、乙醇、甲醇、乙腈、乙二醇、氯仿和乙酸乙脂的任意一種,或其中任意兩種或多種的結合。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助劑選自下述的一種或多種輔助劑表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填充劑、助溶劑、芳香劑、著色劑和防腐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12)、篦麻油與環氧乙烷縮合物EL-4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0-15)和仲烷醇聚氧乙烯醚JFC中的任意一種,或其中任意兩種或多種的結合。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可濕性粉劑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原藥0.1-45%、潤濕劑8-22%和填充助劑33-9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抗病毒劑,其中所述的潤濕劑為十二烷基磺酸鈉和/或拉開粉;所述的填充助劑為選自硅藻土、滑石粉、活性白土和木質素磺酸鈉的任意一種或任意兩種的結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抗病毒劑的應用,所述抗病毒劑用于防治單一病毒侵染不同寄主或綜合防治多種不同病毒混合侵染同一寄主或同類寄主引起的一種或多種植物病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7-脫甲氧基娃兒藤堿為有效成分的牛心樸子草提取物植物活性成分和助劑的植物源抗病毒劑,優選水劑、乳油劑與可濕性粉劑,制備方法和在抗植物病毒方面的應用。經室內與田間生測試驗結果證明,本抗病毒制劑可應用于防治單一病毒侵染不同寄主;或以二種以上的病毒混合侵染同一個寄主、或同類寄主所引起的病害與多種病害,特別是世界范圍分布廣泛又危害嚴重的三個病毒屬的5種病毒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其防治效果可達40-50%。將其用于綜合防治多種病毒混合侵染煙草時,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本發明抗病毒劑是一種對人、畜無害,安全高效的植物源農藥。
文檔編號A01P1/00GK1868283SQ20061008318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9日
發明者姚宇澄, 于學舜, 于之的 申請人:姚宇澄, 于學舜, 于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