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類防治水稻害蟲的復合殺蟲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害蟲化學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用于防治灰飛虱、水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多種水稻害蟲的一類含醚菊酯的高效復合殺蟲劑。
二、技術背景灰飛虱是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是一種傳播水稻條紋葉枯病,稻、麥、玉米黑條矮縮病、小麥叢矮病等多種禾本科作物病毒病的媒介昆蟲。近年來,灰飛虱在江蘇省特大發生,造成水稻條紋葉枯病的大流行,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損失。長期以來,灰飛虱的防治主要依賴吡蟲啉、敵敵畏等藥劑,其中吡蟲啉防效較慢,且總體防治治效果不理想,敵敵畏等有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期特別短。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一種遷飛性水稻害蟲,為害水稻造成白葉。其突發性強,為害面廣,是水稻主要害蟲之一。長期以來,稻縱卷葉螟的防治主要依賴甲胺磷、殺蟲單等殺蟲劑品種,由于甲胺磷屬高毒農藥,在我國已禁止使用;殺蟲單(雙)屬仿生性低毒殺蟲劑,但對2齡以上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較差,在害蟲大范圍暴發的情況下,現有的單一防治藥劑及其復配劑均未有效地控制稻縱卷葉螟的為害,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損失。因此,亟待研究開發速效和效兼備的低毒藥劑,以有效壓制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生,控制水稻條紋葉枯病的流行。
醚菊酯是一種分子中無酯結構的醚類擬除蟲菊酯殺蟲劑,化學名稱為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芐基醚,其最早由日本三井化學公司開發,現已國產化。它屬神經毒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無內吸傳導作用。速效、擊倒速度快,殺蟲譜廣,對鱗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翅目等多種害蟲有效。醚菊酯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毒性低,可安全用于水田。目前,我國已開始進行了菊酯類農藥在水稻田中限制性使用方面的試驗,這為醚菊酯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擴大應用奠定了基礎。
醚菊酯作為一種具擊倒作用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害蟲作用速度較快,但持效期不長。如果與有機磷、沙蠶毒素類藥劑混用,可顯著擴大殺蟲譜,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持效期,同時還可減輕害蟲的抗藥性。
發明內容
1、發明目的提供一類可同時高效防治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種害蟲的復合殺蟲劑,減少施藥次數和用藥量,減輕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并抑制害蟲對單一殺蟲劑的抗藥性。
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將速效性的醚菊酯分別與三唑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殺螟松、二嗪農、敵百蟲等有機磷類殺蟲劑或者殺蟲單等沙蠶毒素類藥劑復配,獲得了一類同時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種害蟲高效、兼有速效和長效控害作用、一藥多治的多功能殺蟲劑,顯著降低了用藥量、施藥次數和醚菊酯的應用成本,并抑制害蟲的抗藥性。
本發明為一類含醚菊酯的高效、低毒復合殺蟲劑,其特征是由基本活性成份醚菊酯分別與活性成份三唑磷、毒死蜱、殺螟松、二嗪農、乙酰甲胺磷、敵百蟲、殺蟲單的任一種以及助劑組成。按每畝使用100克成品藥計算,成品藥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基本活性成份醚菊酯0.5-20%,另一種活性成份三唑磷2~30%,或毒死蜱2~50%,或殺螟松2~50%,或二嗪農2~50%,或乙酰甲胺磷10~60%,或敵百蟲20~60%,或殺蟲單5~50%,乳化劑5-15%,其余為溶劑。
3、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復合殺蟲劑與現有技術相比,產生以下有益效果(1)與單劑相比,明顯增效,顯著提高了防治灰飛虱、稻縱卷葉螟和水稻螟蟲的效果;(2)一藥多治,一次施藥可同時防治多種水稻害蟲,減少防治藥本和工本;(3)替代了高毒性農藥,并大幅度減少農藥的田間用量,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和稻米中農藥殘留;(4)抑制灰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等害蟲對單一藥劑的抗藥性;(6)與醚菊酯單劑相比,本發明的復合殺蟲劑不僅提高了防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應用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采用室內生物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生測明確兩種藥劑有效組分按一定比例復配后的共毒系數,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田間試驗。
供試藥劑醚菊酯為張家港七洲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三唑磷為浙江新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毒死蜱乳油為上海惠光化學有限公司生產,二嗪農為浙江禾本農藥化學有限公司生產,殺螟松為浙江黃巖繁源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乙酰甲胺磷為上海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敵百蟲為南通江山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殺蟲單為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供試昆蟲復配劑中兩種單劑組分之間的增效作用測定,所用的灰飛虱為室內人工飼養的3齡若蟲,所用的稻縱卷葉螟為田間采集的3齡幼蟲、二化螟和三化螟為田間采集的卵塊孵化后在室內飼養至3齡幼蟲;田間試驗的蟲源為南京江蘇省農科院試驗田自然發生的灰飛虱、稻縱卷葉螟和螟蟲。
測定方法室內增效測定將醚菊酯原藥分別與三唑磷、毒死蜱、殺螟松、二嗪農、乙酰甲胺磷、敵百蟲、殺蟲單原藥按一定的有效成份比混合后,用有機溶劑充分溶解(具體配制過程見實施例),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藥液。采用浸蟲法,幼蟲在藥液中浸1秒后取出,先置于吸水紙上吸去殘留藥液,再置于稻葉上。分別于浸液后24h、48h和72h調查死亡蟲數,計算共毒系數。
田間藥效試驗先將醚菊酯分別與三唑磷、毒死蜱、殺螟松、二嗪農、乙酰甲胺磷、敵百蟲、殺蟲單配制成一定含量和劑型的復配劑(具體配制過程及用量見實施例)。同時以各種單劑為對照藥劑,以清水作為空白處理。采用噴霧法,在灰飛虱低齡若蟲發生高峰、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盛發期和二化螟或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藥,將各單劑或復配劑按每畝用藥量兌水50千克分別配置成藥液,均勻噴霧,分別于藥后1天和7天調查殘蟲數,計算殺蟲效果,每小區30m2,每處理重復4個小區。
實施效果實施例1醚菊酯和三唑磷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三唑磷原藥分別按有效成份比1∶7、1∶5、1∶3、1∶1以及2∶1混合,用丙酮充分溶解后,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
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三唑磷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1)。
表1醚菊酯和三唑磷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三唑磷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甲苯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30%三唑磷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5%農乳3208,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2),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三唑磷15克(1∶3)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對稻縱卷螟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相當,復配劑對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效還顯著高于畝用三唑磷15克的防效,對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則與畝用三唑磷15克相當;在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防治對象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或畝用三唑磷15克的防效。畝用醚菊酯8克+三唑磷8克(1∶1)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對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效果亦顯著高于畝用三唑磷15克的效果相當,而對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效果則與畝用三唑磷15克的效果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上述四種防治對象的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或三唑磷15克的同期效果。
表2醚菊酯和三唑磷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表中數據后標相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在1%和5%水平上無顯著差異,下同。
實施例2醚菊酯和毒死蜱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毒死蜱原藥分別按有效成份比1∶7、1∶5、1∶3、1∶1以及2∶1混合,用丙酮充分溶解后,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毒死蜱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3)。
表3醚菊酯和毒死蜱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毒死蜱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二甲苯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40%毒死蜱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0%農乳0201,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4),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毒死蜱15克(1∶3)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復配劑對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效還顯著高于畝用毒死蜱15克的防效,對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則與畝用毒死蜱15克相當;在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防治對象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或畝用毒死蜱15克的防效。畝用醚菊酯8克+毒死蜱8克(1∶1)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對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效果亦顯著高于畝用毒死蜱15克的效果,而對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效果則與畝用毒死蜱15克的效果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上述四種防治對象的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或毒死蜱15克的同期效果。
表4醚菊酯和毒死蜱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實施例3醚菊酯和二嗪農(二嗪磷)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二嗪農原藥分別按有效成份比1∶8、1∶4、1∶2、1∶1以及2∶1混合,用丙酮充分溶解后,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二嗪農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5)。
表5醚菊酯和二嗪農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二嗪農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甲苯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50%二嗪農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0%農乳0204,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6),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二嗪農20克(1∶4)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畝用二嗪農20克的防效。畝用醚菊酯8克+二嗪農10克(1∶1.25)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也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二嗪農20克的同期效果。
表6 醚菊酯和二嗪農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實施例4醚菊酯和殺螟松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殺螟松原藥分別按有效成份比1∶8、1∶4、1∶2、1∶1以及2∶1混合,用丙酮充分溶解后,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
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殺螟松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7)。
表7 醚菊酯和殺螟松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殺螟松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二甲苯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50%殺螟松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5%農乳0204,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8),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殺螟松20克(1∶4)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畝用殺螟松20克的防效。畝用醚菊酯8克+殺螟松10克(1∶1.25)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也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殺螟松20克的同期效果。
表8 醚菊酯和殺螟松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實施例5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原藥分別按有效成份比1∶8、1∶6、1∶4、1∶2以及1∶1混合,用丙酮充分溶解后,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
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9)。
表9 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甲醇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50%乙酰甲胺磷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0%農乳0201,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10),商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乙酰甲胺磷30克(1∶6)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乙酰甲胺磷30克的防效,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三化螟的防效也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而對二化螟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害蟲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或乙酰甲胺磷30克的防效均達顯著差異。畝用醚菊酯8克+乙酰甲胺磷20克(1∶2.5)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乙酰甲胺磷30克的同期效果。
表10 醚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實施例6醚菊酯和敵百蟲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敵百蟲原藥分別用丙酮和二甲苯充分溶解后,再按有效成份比1∶8、1∶6、1∶4、1∶2以及1∶1混合,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
增效測定的結果表明,醚菊酯和敵百蟲按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表11)。
表11 醚菊酯和敵百蟲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敵百蟲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二甲苯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50%敵百蟲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0%農乳0204,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12),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敵百蟲30克(1∶6)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敵百蟲30克的防效,對灰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效也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而對三化螟和二化螟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害蟲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或敵百蟲30克的防效均達顯著差異。畝用醚菊酯8克+敵百蟲20克(1∶2.5)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和7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或敵百蟲30克的同期效果。
表12 醚菊酯和敵百蟲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實施例7醚菊酯和殺蟲單復配劑增效測定藥劑的配制將醚菊酯和殺蟲單原藥分別用丙酮和甲醇充分溶解后,按有效成份比1∶8、1∶6、1∶4、1∶2以及1∶1混合,加Triton100,然后再用水稀釋成一系列濃度的藥液。
室內增效測定表明(表13),醚菊酯和殺蟲單按1∶8、1∶6、1∶4、1∶2以及1∶1五個配比復配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共毒系數均在100以上,表明兩種藥劑復配有顯著增效作用。
表13 醚菊酯和殺蟲單不同配比復配對害蟲的共毒系數
田間試驗藥劑的配制稱取一定量的醚菊酯和殺蟲單原藥,分別定量溶解于丙酮和甲醇中,配制成30%醚菊酯溶液和50%殺蟲單溶液;再按不同比例將二者混合后,加入總體積5~10%農乳0201,充分混勻,即配制成不同配比和含量的復配劑乳油。
田間試驗表明(表14),畝用有效成份醚菊酯5克+殺蟲單30克(1∶6)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殺蟲單30克的防效,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也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而對灰飛虱、三化螟和二化螟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害蟲的防效與畝用殺蟲單30克的防效均達顯著差異,對灰飛虱、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效還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達顯著差異,而對縱卷葉螟的防效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相當。畝用醚菊酯8克+殺蟲單20克(1∶2.5)的復配劑,在施藥后1天,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以及二化螟的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畝用殺蟲單30克的同期效果,對灰飛虱和縱卷葉螟的效果也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而對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效果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防效相當;藥后7天,復配劑對四種害蟲的防效均顯著高于畝用殺蟲單30克的效果,對灰飛虱、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效果還顯著高于畝用醚菊酯8克的同期效果,對稻縱卷葉螟的效果與畝用醚菊酯8克的效果相當。
表14 醚菊酯和殺蟲單復配對害蟲的田間控制效果(%)
權利要求
1.一類含醚菊酯的復合殺蟲劑,其特征是它由醚菊酯分別與三唑磷、毒死蜱、殺螟松、二嗪農、乙酰甲胺磷、敵百蟲、殺蟲單中的任一種以及乳化劑和溶劑組成,按每畝使用100克成品藥計算,成品藥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菊酯0.5~20%、三唑磷2~30%或者毒死蜱2~50%或者殺螟松2~50%或者二嗪農2~50%或者乙酰甲胺磷10~60%或者敵百蟲20~60%或者殺蟲單5~50%,乳化劑5~15%,其余為溶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菊酯的復合殺蟲劑,其特征是乳化劑為農乳0201、0204、3208、Triton-1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菊酯的復合殺蟲劑,其特征是溶劑為丙酮、二甲苯、甲苯、甲醇或其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類含醚菊酯的高效低毒復合殺蟲劑,用于防治灰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水稻害蟲,它由基本活性成份醚菊酯0.5-20%分別與活性成份三唑磷2~30%、毒死蜱2~50%、殺螟松2~50%、二嗪農2~50%、乙酰甲胺磷10~60%、敵百蟲20~60%、殺蟲單5~50%,乳化劑5~15%,其余為溶劑所組成。該類復合殺蟲劑的優點是(1)顯著提高了對灰飛虱、稻縱卷葉螟的效果;(2)一藥多治,一次施藥可同時防治多種害蟲,減少防治藥本和工本;(3)可替代高毒性農藥甲胺磷等,并減少用藥量,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和稻米、水產中農藥殘留;(4)抑制稻縱卷葉螟、灰飛虱等害蟲對單一藥劑的抗藥性。
文檔編號A01N41/04GK1943357SQ200610096729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12日
發明者郭慧芳, 方繼朝, 王節萍, 沈迎春, 劉寶生, 鐘萬芳, 謝霖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