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昆蟲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6677閱讀:3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昆蟲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昆蟲捕捉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對生態農業的越來越重視,對作物少施或不施農藥,采用其他方法消滅害蟲是農業發展的方向。目前在田間已有一些害蟲誘捕器應用,但使用效果不甚理想。比如,有種害蟲誘捕器采用在敞口的容器上方設置誘芯,容器內放置泡沫液體,害蟲因追尋誘芯被撞落入容器內液體,從而捕殺害蟲,它盡管有一定的捕捉效果,但誘芯和容器內的液體暴露在外,時間不久液體就會被曬干或吹干,影響捕殺效果,因此,必須經常不斷地添加液體,操作非常麻煩;而且誘芯也容易變質,使用壽命縮短。也有種害蟲誘捕器,它是一個具有入口的盒體,盒體內壁是能散發引誘氣味的粘紙,害蟲因追尋引誘氣味而撞上粘紙被粘住,得到消滅,但這種害蟲誘捕器是一次性的,當粘紙被粘滿后必須更換,殺蟲成本較高,而且,隨著粘著的害蟲數量增加,捕捉效果也在下降,造成使用期間捕殺效果不穩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捕殺效果好的新穎的昆蟲誘捕器。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殼體,殼壁上設有若干昆蟲爬入孔,殼體內設有昆蟲誘芯的設置結構,所述昆蟲爬入孔呈外口大內口小的錐形孔。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殼體內形成有一定濕度、溫度、一定通風量的小環境,有效地保護了誘芯和防止捕捉昆蟲的液體過渡揮發,誘芯的使用壽命更長,捕殺效果更加穩定,而且,錐形爬入孔能使得昆蟲爬入容易爬出困難,錐形爬入孔還能使得誘捕氣體的散發更有方向性,昆蟲更易尋找到目標,從而極大地提高捕殺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殼體可做成下端封閉的形式,以盛裝捕捉昆蟲的液體;本實用新型的殼體也可以做成下端不封閉的形式,這時,下端可設置一個與昆蟲收集容器配合的連接結構。但以后者的結構更能降低殼體的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上端最好是呈與殼體分體的上蓋,不僅能降低殼體的制造成本,也便于更換誘芯和零件的操作。所述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為誘芯的插槽。插槽可排列設置3個,這樣能同時適應長條形的誘芯的放置,使得放置誘芯的結構用途更加廣泛。所述誘芯的插槽設于懸掛鉤延伸至殼體內的部分上。這樣,使得誘芯可以懸空在殼體內中間,而且簡化了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的設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在殼體被半剖后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蓋與殼體懸掛鉤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1,殼壁上設有若干昆蟲爬入孔2,殼體內設有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所述昆蟲爬入孔呈外口21大內口22小的錐形孔。
如圖1所示,在小口處設有延續錐形趨勢的凸緣23,這樣,小口22處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昆蟲爬入殼體時,凸緣被昆蟲身體撐開,昆蟲得以爬入殼體,但昆蟲要想從內往外爬時,沒有由外向內爬時的錐形導向,撐開小口處凸緣非常困難,在自內向外的方向上,小口已被關閉,使得昆蟲爬入孔實際上成為了自外向內的單向孔,提高了昆蟲捕殺效果。
殼體的下端設有與昆蟲收集容器配合的連接結構,如圖1所示,該連接結構是一個L型插槽3,在制造時,可以同時配置一些設有與插槽相配的插頭以及不同廢舊容器螺旋接頭的轉接頭31,比如,如圖所示的轉接頭31,其外表面設有與插槽3配合的插頭32,內表面為與可樂瓶口配合的螺旋接頭33,這樣,能充分利用廢舊容器,降低使用成本。當然,這些轉接頭也可直接成形在殼體的下端。
為了提高使用效果,殼體內在爬入孔的下方可設有昆蟲接斗4。這樣,昆蟲被撞落后,能迅速滑入收集容器。
所述昆蟲爬入孔設置在與殼體分體的零件20上,零件20通過螺絲安裝在殼壁上,這樣,既便于對爬入孔的更換,也能進一步地對昆蟲接斗的上端限位。對應地,殼壁上有開口12。
所述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為誘芯的插槽5。如圖2所示,它排列設置3個插槽。所述殼體的上端呈與殼體分體的上蓋11,它還設有與上蓋連接的殼體懸掛鉤6,所述誘芯的插槽設于懸掛鉤延伸至殼體內的部分上。
在殼壁上設有誘芯氣味的散發孔7,昆蟲爬入孔和散發孔有規律地設置在殼壁上,如圖所示,爬入孔共兩層,每層4個并在殼壁上均勻設置,散發孔7共四層,每層4組,分別設置在爬入孔之間。
附圖標號8是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的另一種固定殼體的零件,它是一個供繩或鉤穿過的突出于殼壁的孔。
權利要求1.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殼體,殼壁上設有若干昆蟲爬入孔,殼體內設有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所述昆蟲爬入孔呈外口大內口小的錐形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在小口處設有延續錐形趨勢的凸緣。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殼體的下端設有與昆蟲收集容器配合的連接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殼體內在爬入孔的下方設有昆蟲接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蟲爬入孔設置在與殼體分體的零件上,零件的下端對昆蟲接斗的上端限位。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昆蟲誘芯的結構為誘芯的插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它排列設置3個插槽。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上端呈與殼體分體的上蓋,它還設有與上蓋連接的殼體懸掛鉤,所述誘芯的插槽設于懸掛鉤延伸至殼體內的部分上。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殼壁上設有誘芯氣味的散發孔,昆蟲爬入孔和散發孔有規律地設置在殼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昆蟲誘捕器。它包括殼體,殼壁上設有若干昆蟲爬入孔,殼體內設有昆蟲誘芯的設置結構,所述昆蟲爬入孔呈外口大內口小的錐形孔。殼體內形成有一定濕度、溫度、一定通風量的小環境,有效地保護了誘芯和防止捕捉昆蟲的液體過渡揮發,誘芯的使用壽命更長,捕殺效果更加穩定,而且,錐形爬入孔能使得昆蟲爬入容易爬出困難,錐形爬入孔還能使得誘捕氣體的散發更有方向性,昆蟲更易尋找到目標,從而極大地提高捕殺效果。
文檔編號A01M1/02GK2855070SQ20062010048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9日
發明者曾艷 申請人:曾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