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 用,人體內的碘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甲狀腺的形式存在,沒有碘,甲狀腺就不能合 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具有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調節能量轉換,加速生長和發 育,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等生物作用,因此人體缺碘會導致一系列生理紊 亂及生物功能異常,特別是嬰兒在生長發育時缺碘,會造成智力殘疾,這種由于缺碘而對人體所造成的全部影響,被稱為"碘缺乏病"(IDD)。根據流行病學調査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因部分地區碘的環境背景含量 很低,全世界除冰島外所有國家都有IDD流行,全球大約有16億人受到碘缺乏 的威脅,中國有4.25億人生活在碘缺乏地區,據國家衛生部的有關資料,我國 智力殘疾人中有80%以上是由于缺碘造成的,由于IDD嚴重地影響人類的生活 和健康,因此,人體補碘己成為全球范圍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食鹽加碘是目前被認為是防治IDD最簡便和經濟實用的方法,被各國普遍 采用。從上世紀80年開始,我國政府采取了全民食用加碘鹽的措施,取得了良 好成效。但是在多年的實踐中也暴露出這種措施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 一是食 鹽中添加的無機碘易揮發,在儲存、運輸和烹調過程中部分碘會損失,因而食鹽 中添加的碘濃度很難控制,另外,人體對食鹽中無機碘的吸收存在明顯的個體 差異,以至于較難定量地評估它的生物有效性;二是生物體中的碘具有雙閾值 的特點,即高碘或低碘都會對機體產生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生物學效應,高 碘攝入同樣會致病,不同年齡和不同類別的人群(如兒童、成人、孕婦和乳母) 每天對碘的需要量有很大差異,實行全民食鹽加碘在給真正缺碘的人補碘時, 還要給不缺碘的人,甚至少數碘攝入過量的人強行補碘,據有關資料表明,我 國近年來因碘攝入過量而使高碘病癥發生率有所提高,且呈蔓延趨勢;三是在 嚴重缺碘地區, 一旦停止加碘鹽,IDD的患病率就會上升,這說明食鹽加碘這 是一種暫時的、而不是長久的和從根本上改善缺碘狀況的措施。為此,要達到 徹底消除IDD的最終目標,除了食鹽加碘外,我們需要探尋更為科學健康的補 碘方式。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自然情況下,人體中75% 85%的碘來自植物性食品,
而且通過從植物性食品中自然攝取有機碘的方式更有利于維持人體碘的平衡,這是因為人體對不同種類食物中碘的生物利用率最高可達99%。本發明根據生 物地球化學轉移原理,將富碘的海藻制成固體碘有機肥或液體碘肥,通過土施 或噴施的方式,種植出富碘包心菜。包心菜質嫩脆甜,容易栽培,收獲量大, 食用方便,價格低廉。包心菜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多種氨基酸、 胡蘿卜素等,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特別多,比橘子多1倍,比西瓜多20倍,這 些營養素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包心菜中還含有的維生素U樣因子, 比人工合成的維生素U效果更好,能促進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由于包心 菜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能抑制亞硝酸膠的合成,以及包心菜中的果膠及大 量粗纖維,能夠結合并阻止腸內吸收毒素,促進排便,因此具有一定的抗癌作 用。另外,包心菜中豐富的維生素A、鈣和磷,是促進骨骼發育,防止骨質疏 松的主要營養物質,所以常食包心菜有利于兒童生長發育和老年人骨骼健壯, 對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很大的好處,對防治肝炎、膽囊炎等慢性疾病亦有良好作 用。包心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 普遍和最喜愛的一種蔬菜,食用富碘包心菜還可以作為人體有效的食物性補碘 的自然來源。如果長期采用本發明技術,除了能夠直接種植出富碘包心菜,更 重要的是殘留碘肥和富碘包心菜根可以增加土壤和周邊環境中碘的背景含量, 從而能夠逐漸改善缺碘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提高整個食物鏈中碘的含量水平。因 此,種植富碘包心菜對防治碘缺乏病(IDD)具有深遠的意義。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 56'C的溫水中浸泡i5 16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 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 8片真葉 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 3.5厘米,行距50 52厘米;3)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壤 表層,控制碘肥的施用量為12mg/m2 150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 復合肥追施1 2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或者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 合肥追施1 2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4 5次向葉
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12mg/m2 150mg/m2 。所述的含碘有機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粉碎至直徑為1 6毫米,與過80 100目篩的低品位硅藻土以1: 1 3的比例,均勻混合后,通過擠壓式造粒 機,形成直徑為2 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碘有機肥。所述的液體碘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與pH值為6.5 7.5和溫度為30 5(TC的水,以1 : 600 1 : 800的比例,浸泡2 4小時后,取出海帶,浸泡液 即為液體碘肥。本發明選用的掌狀類海帶,盛產于我國近海海域,資源極為豐富,由于這 類海帶具有強烈地從海水中富集碘的生物特性,因此其中碘的含量一般高達干 重的0.2% 0.5%,海帶中的碘主要以碘離子(r)的形式存在,通過浸泡可以 使海帶中80%左右的碘離子迸入溶液,因此比較容易制得液體碘肥。我國低品 位硅藻土的資源儲量非常大,硅藻土由硅藻遺骸和粘土礦物所組成,由于硅藻 遺骸具有規則的微孔結構,因此決定了硅藻土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以低品位 的硅藻土作為載體制成固體碘有機肥,在品質上不僅能夠使碘緩慢釋放,有利 于碘被作物吸收,而且能夠改良土壤和保持土壤的墑情,在使用上不僅便于長 途運輸和儲存,而且施用簡便和持效性好,這些均為本發明技術的推廣應用, 特別是在我國嚴重缺碘地區的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果長期采用本發明 技術,不僅能夠直接種植出富碘包心菜,更重要的是殘留在土壤中的碘肥和富 碘包心菜的根可以增加土壤和周邊環境中碘的背景含量,從而能夠逐漸改善缺 碘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提高整個食物鏈中的碘含量水平,這對消除IDD具有深遠 的意義(附圖1)。
圖1是方法的工藝與應用流程圖;圖2是包心菜碘吸收量與固體碘肥施用量之間的關系圖; 圖3是包心菜碘吸收量與液體碘肥噴施量之間的關系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利用富含碘元素的海帶,以低品位硅藻土作為載體制成固體碘有機 肥或經過浸泡工藝制成液體碘肥,并通過施用固體碘有機肥或噴施液體碘肥, 種植出富碘包心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富碘包心菜,可以自然地進行有效 的食物性補碘。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海帶科中掌狀類海帶是一種海藻類浮游植物,它能夠從海水中吸收并富集大量的碘,其中碘的含量一般可以達到干重的0.2% 0.5%。將該類干海帶粉碎 成粒徑為1 6毫米的粒狀,與過80 100目的低品位硅藻土,以1: 1 1: 3 的比例均勻混合,然后通過擠壓式造粒機,形成直徑為2 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 碘有機肥。硅藻土本身是一種主要由硅藻遺骸和粘土礦物組成的無機礦肥,硅 藻遺骸因有特殊的孔結構,而具有吸附容量大、能改良土壤和保墑的特性,以 低品位硅藻土為載體的碘有機肥能使海帶中的碘緩慢釋放,從而提高了碘肥的 持效性,同時起到保護墑情和改良土壤的作用,實踐表明,固體碘有機肥中適 當的硅藻土比例可以增加作物對碘的吸收量。固體碘有機肥制成后,標定碘有 機肥的碘含量。液體碘肥的制作工藝如下將干海帶與水以1 : 500 1 : 800的比例進行浸 泡,浸泡水的pH值為6.5 7.5,浸泡的溫度為30 50'C,浸泡時間為2 4小 時,通過浸泡,干海帶中80%左右的碘離子進入溶液,浸泡液即成為液體碘肥, 浸泡后的海帶可以作為繼續深加工的原料。液體碘肥制成后,標定液體碘肥的 碘含量。種植富碘包心菜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即施用固體碘有機肥或噴施液體 碘肥1) 施用固體碘有機S巴。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 56X:的溫水中浸泡15 16分鐘,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 灰,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 2片真葉時進行 間苗,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 8片真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 3.5厘米,行距50 52厘米,包心 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壤表層,控 制碘肥的施用量為12mg/m2 150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 施1 2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從固體碘有機肥中釋放進入土壤的碘離 子被包心菜的根系所吸收,并被輸送到莖、葉等根上部分,成熟后包心菜可食 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4.20mg/kg 40.5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到 5.90mg/kg 69.80mg/kg (圖2);2) 噴施液體碘肥。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 56"C的溫水中浸泡15 16 分鐘,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 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 8片
真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 3.5厘米,行距50 52厘米,包心菜幼 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在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 2次, 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4 5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 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12mg/m2 150mg/m2, 液體碘肥中的碘離子被包心菜的葉面所吸收,并被輸送到莖、根等部分,成熟 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5.20mg/kg 32.2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 含量達到2.10mg/kg 18.30 mg/kg (圖3)。 實施例1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i: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片真 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厘米,行距50厘米;3) 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 壤表層,控制碘肥的施用量為12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 1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 4.2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到5.90mg/kg。實施例2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6t:的溫水中浸泡16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8片真 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5厘米,行距52厘米;3) 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 壤表層,控制碘肥的施用量為150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 施2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 40.5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到69.80mg/kg。實施例3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C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7片真
葉時迸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4厘米,行距51厘米;3)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 壤表層,控制碘肥的施用量為50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 2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 19.6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到27.90mg/kg。實施例4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C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片真 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厘米,行距50厘米;3) 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 肥追施1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4次向葉面噴施液 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12mg/m2, 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15.2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 到9.50mg/kg。實施例5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6"C的溫水中浸泡16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8片真 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5厘米,行距52厘米;3) 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 肥追施2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5次向葉面噴施液 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150mg/m2, 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32.2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 到18.30mg/kg。實施例61) 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C的溫水中浸泡15分鐘;2) 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 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片真葉時進行間苗, 將擁擠苗、徒長苗適當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7片真
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4厘米,行距51厘米;3)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 肥追施2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4次向葉面噴施液 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50mg/m2, 成熟后包心菜可食用部分中碘的含量達到15.20mg/kg,包心菜根部碘的含量達 到9.50mg/kg。
權利要求
1.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56℃的溫水中浸泡15~16分鐘;2)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覆上肥細土或草木灰,以不露籽為好,灑足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待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將擁擠苗、徒長苗拔除,選留片節短、生長正常的苗,待幼苗長到6~8片真葉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的株距3.3~3.5厘米,行距50~52厘米;3)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壤表層,控制碘肥的施用量為12mg/m2~150mg/m2,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或者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包心菜生長期間用有機肥和復合肥追施1~2次,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包心菜收采前分4~5次向葉面噴施液體碘肥,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基本相同,控制液體碘肥的噴施用量為12mg/m2~150mg/m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 體碘有機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粉碎至直徑為1 6毫米,與過80 100目 篩的低品位硅藻土以1: 1 3的比例,均勻混合后,通過擠壓式造粒機,形成 直徑為2 6毫米的顆粒狀固體碘有機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 體碘肥的制作方法為將干海帶與pH值為6.5 7.5和溫度為30 5(TC的水, 以1 : 600 1 : 800的比例,浸泡2 4小時后,取出海帶,浸泡液即為液體碘 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富碘包心菜的種植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優質的包心菜種子在55~56℃的溫水中浸泡15~16分鐘;2)將浸泡消毒后的包心菜種子,均撒在苗床上育苗,待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6~8片真葉時進行移栽定植;3)包心菜幼苗移栽到田間之前施足基肥,并一次性將固體碘有機肥施入土壤表層,或者在包心菜采收之前分期噴施液體碘肥。本發明不僅能夠直接種植出富碘包心菜,更重要的是殘留在土壤中的碘肥和富碘包心菜的根可以增加土壤和周邊環境中碘的背景含量,從而能夠逐漸改善缺碘的生態環境和提高整個食物鏈中碘的含量水平,這對消除IDD具有深遠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G1/00GK101133697SQ20071007057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9日
發明者翁煥新, 翁經科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