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下滴灌擴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水灌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地下滴灌擴散裝置。
背景技術:
地下滴灌是一種節水灌溉技術,建設資金投入低、.灌溉水分利用率高。可以根據植物 根系的深淺,直接將水或營養素或殺蟲劑或除草劑等輸送到植物根部周圍土壤中,而不造 成更多的浪費。
目前,現有的地下滴灌技術,都是通過滴灌裝置直接將水或營養素或殺蟲劑或除草劑 等輸送到植物根部周圍土壤中。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點-
首先,進行地下滴灌時,有相當部分水分沒有作用于根系土壤中,而是在土壤孔隙毛 細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滲透,進入深層土壤。而淺根系植物,如草坪草根系范圍一般在
地表下10-40cm,水分下滲過快無法被淺根系植物根系吸收,從而降低了地下滴灌的水分利 用效率。
另外,單一地下滴灌裝置的滴頭濕潤的根系土壤范圍小,為了使根系土壤含水景均 勻,必須增加滴頭數量,導致地下滴灌裝置的建設費用提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滴灌均勻、水分利用率高、成本低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上設有滴頭,所述滴頭的下方設有水分擴散板。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
由于滴頭的下方設有水分擴散板,可以擴大水分的水平滲透,減小縱向滲透,提高了地下
滴灌水分利用效率,還可以使根系層土壤含水量更均勻。
圖l為本實用新型地下滴灌擴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所示,地下滴灌擴散裝置上設有滴頭l,所述滴 頭1的下方設有水分擴散板2。所述的水分擴散板2與所述滴頭1之間通過細鏈3連接。所述細 鏈3與所述滴頭1之間通過螺紋紐扣或掛鉤連接,所述細鏈3與所述水分擴散板2之間也可以 通過螺紋紐扣或掛鉤連接。所述細鏈3可以為聚乙烯細鏈,也可以為不銹鋼細鏈,也可以為 尼龍細鏈或其它材料的細鏈,細鏈3與水分擴散板2之間,以及與滴頭l之間也可以采用其它 的連接方式。
如圖2所示,水分擴散板2為圓形,直徑為120咖,可以是100—140rara,厚度為1.5mra, 可以為1.0—2.0咖。
所述的水分擴散板2的內部設有多個毛細孔,沿半徑方向有多個凹槽4,可以是三角形 凹槽,也可以是矩形凹槽,也可以是其他凹槽,便于水分向四周擴散,所述的水分擴散板2 可以為聚乙烯壓制板,其內部形成多個毛細孔。
可以由廢舊塑料顆粒或橡膠顆粒壓制而成水分擴散板,壓制成板后,其中存在有細小 孔隙,水分既可以向下部土壤慢慢滲入,也可以在水分充足時以水分擴散板為中心,沿水 平方向擴散至周圍土壤,達到緩釋效果,使滴灌擴散裝置周圍的土壤含水量均勻。由于本 實用新型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是直接埋設于植物根系層的,水分通過水分擴散板向周圍土 壤運動,減少了普通地下滴灌的水分縱向下滲快和土壤含水量不均勻的現象,大大提高了 地下滴灌水分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 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地下滴灌擴散裝置,所述地下滴灌擴散裝置上設有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滴頭的下方設有水分擴散板。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與所述 滴頭之間通過細鏈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鏈與所述滴頭之間 通過螺紋紐扣或掛鉤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鏈與所述水分 擴散板之間通過螺紋紐扣或掛鉤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鏈為聚乙烯細鏈。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為圓形。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的直徑為100—140mm,厚度為1—2咖。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的內部 設有多個毛細孔。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的上表面沿半徑方向設有多個凹槽。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分擴散板為聚乙烯壓制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在土壤中快速擴散水分的地下滴灌擴散裝置,地下滴灌擴散裝置的滴頭的下方設有水分擴散板,水分擴散板與所述滴頭之間通過聚乙烯細鏈連接。水分擴散板為多孔聚乙烯滲透板,其中存在許多孔隙,并沿徑向存在許多三角形凹槽,它可以下滲滴頭滴出的部分水分,也可以在水分較多時將水分從擴散板中心沿水平方向快速擴散到擴散板邊緣的土壤中,達到增加水平滲透,延緩垂直滲透的效果,使地下滴灌的土壤含水量更均勻,大大提高了地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
文檔編號A01G25/06GK201146725SQ200720187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5日
發明者花偉軍, 蘇德榮, 鵬 陳 申請人: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