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粉碎機。廣泛適用于化工、染料、涂料、醫藥、 食品等行業物料的超細粉碎。特別適用于熱敏性物料和帶有粘性物料的微 粉碎。屬粉碎機械技術領域。
(二)
背景技術:
在本實用新型作出以前,以往的微粉碎機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機
殼10、定刀19、動刀20、篩網13、軸承座3、傳動軸18和門蓋14等組 成。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由于該機機腔內不具有風葉結構,所以該機機腔內會產生大量的熱 量,會導致物料的特性發生改變。
2、 由于該機機腔內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對部分熱敏性物料以及帶 有粘性的物料不能很好地粉碎。
3、 由于該機機腔容易發熱,粘性物料和熱敏性物料長時間粉碎容易堵 塞機腔,引起設備損壞、物料報廢的現象發生。
4、 粉碎過程中物料長時間停留在機腔內,粉碎產量低。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帶走機腔內熱量、產量高的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包括機 殼、軸承座、蝸殼座、蝸殼、傳動軸、齒圈、篩網和粉碎榔頭,所述軸承 座向后固定連接于機殼的后側壁中間,所述蝸殼座和蝸殼同軸設置于所述 軸承座外,蝸殼座的前端與所述機殼的后側壁固定連接,后端與蝸殼固定 連接,所述傳動軸裝置于所述軸承座內,傳動軸前端插入機殼內,后端伸 出所述蝸殼外,所述齒圈和篩網軸向固定裝置在所述機殼的腔體即粉碎室 內,且所述篩網置于齒圈外圍,所述粉碎榔頭裝置在所述傳動軸前端,所 述粉碎榔頭的柄部與所述傳動軸前端固定連接,粉碎榔頭的頭部徑向穿過 所述齒圈置于所述齒圈與所述篩網形成的腔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 上裝置有風葉座,風葉座上裝置有風葉,所述風葉座和風葉均置于所述蝸 殼內。
工作原理
待粉碎物料經本實用新型前側進料蓋上的進料口進入粉碎室,在粉碎 室被高速旋轉的粉碎榔頭沖擊下,甩向固定在粉碎室內的齒圈,造成撞擊、 剪切,以及物料與物料、物料與粉碎榔頭、齒圈間的相互碰撞、摩擦、剪 切進行交替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在粉碎室側部的高速風葉產生的正壓氣 流的推力作用下,小粉粒克服自重,隨氣流越過篩網,經排粉管進入旋風 收集器經排料閥排出。 一部分超細粉塵則由脈沖吸塵器吸收,除塵后后潔 凈空氣排入大氣。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1、 由于該機機腔內具有風葉結構,設備運轉時風葉把機腔內的空氣向 外吸出,帶走了機腔內粉碎室內產生的熱量,并源源不斷補充外界的空氣, 所以該機機腔內不會產生熱量,可以確保物料的特性不會改變。
2、 由于該機機腔內不會產生熱量,且機腔內有一股很強的氣流把物料 向外排出,所以對部分熱敏性物料以及帶有粘性的物料也可以很好地粉碎。
3、 該機克服了以往粉碎機機腔容易發熱、對粘性物料和熱敏性物料長 時間粉碎容易堵塞機腔、引起設備損壞、物料報廢的現象發生。
4、 該機由于機腔內本身產生的一股向外拉的風力。所以粉碎過程中只 要達到所需粉碎的目數的物料(粉碎目數通過篩網來獲得)都被向外的風 力帶出,不會長時間停留在機腔內,所以該設備的粉碎產量比以往的粉碎 機產量要高得多。
5、 該機具有功能全、結構緊湊、技術性能穩定、耗電省、適應范圍廣、 不產生過粉碎、可調節粉體細度、維修簡便等特點。廣泛適用于化工、染 料、涂料、醫藥、食品等各行業不同領域中的超細粉碎。物料的粉碎、通 過篩網過篩至成品是在同一密閉的系統中進行,經除塵處理,不污染環境, 尤其對于熱敏性物料、帶有粘性的物料都有很好的粉碎效果。
圖1為以往的微粉碎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風葉與風葉座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右側視圖(一半)。圖中蝸殼l、風葉座2、軸承座3、后軸承蓋4、被動帶輪5、后密 封圈6、軸承7、風葉8、前軸蓋9、機殼10、齒圈11、粉碎榔頭12、篩 網13、門蓋14、進料蓋15、前密封蓋16、蝸殼座17、傳動軸18、定刀 19、動刀20。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主要由蝸殼l、風 葉座2、軸承座3、后軸承蓋4、被動帶輪5、后密封圈6、軸承7、風葉8、 前軸蓋9、機殼10、齒圈11、粉碎榔頭12、篩網13、門蓋14、進料蓋15、 前密封蓋16、蝸殼座17和傳動軸18組成。所述軸承座3向后固定連接于 機殼10的后側壁中間。所述蝸殼座17和蝸殼1同軸設置于所述軸承座3 外,蝸殼座17的前端與所述機殼10的后側壁固定連接,后端與蝸殼1固 定連接。所述傳動軸18通過軸承7橫向裝置于所述軸承座3內,所述前軸 蓋9蓋置于所述軸承座3前側,前密封蓋16蓋置于所述前軸蓋9前側,后 軸承蓋4蓋置于所述軸承座3后側,所述后密封圈6嵌置于所述傳動軸18 與后軸承蓋4內孔壁之間,傳動軸18前端插入機殼10內,后端伸出所述 蝸殼1外,被動帶輪5裝置在所述傳動軸18的后端。所述風葉座2裝置于 傳動軸18上,所述風葉8裝置于風葉座2上,如圖3、 4。所述風葉座2 和風葉8均置于所述蝸殼1內。所述齒圈11和篩網13軸向固定裝置在所 述機殼10的粉碎室內,且所述篩網13置于齒圈11外圍。所述粉碎榔頭 12裝置在所述傳動軸18前端,所述粉碎榔頭12的柄部與所述傳動軸18 前端固定連接,粉碎榔頭12的頭部徑向穿過所述齒圈11置于所述齒圈11與所述篩網13形成的腔體內。所述門蓋14蓋置于所述機殼10的前側,進 料蓋15蓋置于所述門蓋14前側。
權利要求1、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包括機殼(10)、軸承座(3)、蝸殼座(17)、蝸殼(1)、傳動軸(18)、齒圈(11)、篩網(13)和粉碎榔頭(12),所述軸承座(3)向后固定連接于機殼(10)的后側壁中間,所述蝸殼座(17)和蝸殼(1)同軸設置于所述軸承座(3)外,蝸殼座(17)的前端與所述機殼(10)的后側壁固定連接,后端與蝸殼(1)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18)裝置于所述軸承座(3)內,傳動軸(18)前端插入機殼(10)內,后端伸出所述蝸殼(1)外,所述齒圈(11)和篩網(13)軸向固定裝置在所述機殼(10)的腔體即粉碎室內,且所述篩網(13)置于齒圈(11)外圍,所述粉碎榔頭(12)裝置在所述傳動軸(18)前端,所述粉碎榔頭(12)的柄部與所述傳動軸(18)前端固定連接,粉碎榔頭(12)的頭部徑向穿過所述齒圈(11)置于所述齒圈(11)與所述篩網(13)形成的腔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18)上裝置有風葉座(2),風葉座(2)上裝置有風葉(8),所述風葉座(2)和風葉(8)均置于所述蝸殼(1)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 機殼(10)的前側蓋置有門蓋(14),門蓋(14)的前側蓋置有進料蓋(15)。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 軸承座(3)前側蓋置有前軸蓋(9),前軸蓋(9)前側蓋置有前密封蓋(16)。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 軸承座(3)后側蓋置有后軸承蓋(4),所述傳動軸(18)與后軸承蓋(4)內孔壁之 間嵌置有后密封圈(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 在所述傳動軸(18)的后端裝置有被動帶輪(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吸式高效微粉碎機,廣泛適用于化工、染料、涂料、醫藥、食品等行業物料的超細粉碎。包括機殼(10)、軸承座(3)、蝸殼座(17)、蝸殼(1)、傳動軸(18)、齒圈(11)、篩網(13)和粉碎榔頭(12)。傳動軸(18)裝置于軸承座(3)內,所述齒圈(11)和篩網(13)軸向固定裝置在所述機殼(10)的腔體即粉碎室內,且所述篩網(13)置于齒圈(11)外圍,所述粉碎榔頭(12)裝置在所述傳動軸(18)前端,所述粉碎榔頭(12)的柄部與所述傳動軸(18)前端固定連接,粉碎榔頭(12)的頭部徑向穿過所述齒圈(11)置于所述齒圈(11)與所述篩網(13)形成的腔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18)上裝置有風葉座(2),風葉座(2)上裝置有風葉(8),所述風葉座(2)和風葉(8)均置于所述蝸殼(1)內。本實用新型能帶走機腔內熱量、產量高。
文檔編號B02C13/02GK201263988SQ20082003890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1日
發明者周金龍 申請人:江陰市龍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