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培育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
技術背景
嫁接是一種常用的人工培育植物的方法,即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 物的莖或根上,使兩個傷面的形成層靠近并扎緊在一起,結果因細胞增生,彼此愈合成為維 管組織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整體。其中,所述接上去的枝或芽,稱為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 砧木。接穗嫁接后成為植物體的上部或頂部,砧木嫁接后成為植物體的根系部分。
嫁接有多種分類方法。按接穗的取材可分為枝接和芽接,所述枝接主要在休眠 期進行,所述芽接一般在夏季進行,俗稱“熱粘皮”,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嫁接方法。然而,夏 季植物生命力強,因此對異體植物排異現象比較嚴重,導致目前芽接成活率較低,最高只到 80%。
本發明人經過細心研究發現,造成芽接成活率低的原因一方面除與夏季植物排異 現象嚴重有關外,還與砧木和接穗的切削方式有關,如圖1所示,為典型的灌木植物枝干剖 面示意圖,從外向內依次包括韌皮層11、形成層12、木質層13和植物髓14。在嫁接時,使砧 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相互接觸以達到愈合成活的目的,是現有技術中的公知常識。
然而,在現有的切砧木和切接穗的過程中,一般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如T型芽接 法,是在砧木上切割一深至木質層的刀口,切芽時,將芽皮上的木質層去掉,然后將芽插接 到該刀口內進行嫁接。或者,將砧木和芽都切割到使兩者的形成層暴露出來,然后將兩者接 觸完成嫁接。
在夏季進行上述嫁接時,如果按照T型芽接法損傷了木質層,則植物愈合效果不 好。如果按照第二種方法,切割至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暴露出來相互接觸時,則由于植物 此時排異現象太過強烈因此導致傷口愈合慢、成活率低,或者成活后長勢較差。
考慮到現有技術存在如上的缺點,需要提供一種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嫁接方法。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通過該嫁接 方法,提高植物嫁接成活率。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包括
切砧木在砧木的嫁接部位豎直切掉長約2cm的韌皮和砧木形成層基體,在所述 砧木上保留砧木木質層和砧木形成層上與所述砧木木質層接觸的接觸面,形成一個長約 2cm的貼合面,沿所述貼合面的上端向上切開一個切口,沿所述貼合面的下端向下切開第二 個切口 ;
切接穗將帶有芽的一端植皮切下,切除掉所述植皮上的接穗木質層和接穗形成 層上與所述接穗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將所述植皮的上下兩端修剪成兩個尖端,使 所述兩個尖端之間的面積與所述砧木上的貼合面的面積相對應;
嫁接將所述接穗插接到所述砧木上,使所述接穗上的植皮的兩個尖端分別埋到 所述兩個切口的下面,并使接穗上的所述兩個尖端之間的部位與所述砧木上的貼合面貼 合;
包扎將所述接穗纏軋緊固到所述砧木上。
優選的,在環境溫度為20°C 22°C的條件下施行所述活體植皮嫁接方法。
優選的,所述砧木的直徑為0. 7cm或以上。
優選的,所述接穗上的芽為長勢飽滿的芽。
優選的,所述砧木為當年生植物主干或粗壯分枝。
優選的,所述砧木為1年 2年的植物的根上部分。
優選的,所述木本植物包括牡丹樹、黃連樹、開心果樹、鹽膚木、火炬樹、橡樹、蘋果 樹、梨樹、石榴樹、葡萄樹。
優選的,所述貼合面的寬度為Icm 1. 5cm。
本發明提供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該方法在春季或秋季施行,此時 植物處于休眠期。該方法中,在砧木的貼合層上保留有砧木木質層和砧木形成層上與所述 砧木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并在貼合面的上下兩端形成兩個切口 ;對應的,在接穗的植皮 上去除掉了接穗木質層和接穗形成層上與所述接穗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并將植物皮的 上下兩端形成兩個尖端。嫁接時,將砧木木質層與接穗植皮的兩個尖端的部位貼合,并將兩 個尖端埋到砧木貼合面的兩個切口之間。在植物休眠期間,植物對異體植物的排斥較小,而 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上靠近木質層的部位相互接觸,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圖1為典型的梨樹枝干橫截面結構示意圖2為砧木結構的示意圖3為接穗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進行描述,但是 應當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特征和優點,而不是對本發明權利要求的 限制。
按照本發明,所述木本植物優選包括灌木植物和喬木植物,所述灌木植物的具體 例子可以為牡丹、黃連木、開心果、鹽膚木、火炬樹、橡樹、葡萄樹,但不限于此,所述喬木植 物包括梨樹、蘋果樹、石榴樹,但不限于此,所述牡丹的具體品種包括姚黃、豆綠、烏金耀輝、 洛陽紅、趙粉,但不限于此。
本發明所述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優選在環境溫度20°C 22°C的條件下進行,環境 濕度優選為60% 80%。
本發明所述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在中國淮河以北地區的春季或秋季進行,在這兩個 季節,植物生長處于休眠期,因此植物對異體植物的排斥較小。而本發明的核心原理在于選 擇的嫁接部位為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上的去除掉與木質層的接觸面的部位作為貼合部位, 該部位具體位置如圖1所示-即將形成層12上去除掉與木質層13接觸的接觸面12a的部4位,該部位在春秋兩季對異體植物的排斥較小,但是卻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有利于提高 成活率。根據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識,所述形成層12上與木質層13接觸的接觸面1 是 指形成層上緊挨木質層的光滑面。本發明人發現,該光滑面本身由于靠近木質層,并不利于 嫁接成活,形成層上靠近該光滑面的部位最有利于嫁接成活,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因 此在切砧木時,在砧木上保留該光滑面,而在切割接穗時,去掉形成層上的該光滑面。
由于形成層的厚度較薄,該種方式操作困難,但是在切割砧木和接穗時,應盡量達 到上述要求,即在切割砧木時,應盡量使所述光滑面保留在木質層上,而在切割接穗時,盡 量將所述一層薄薄的光滑面刮下。
另外,本發明的又一關鍵點在于在砧木嫁接部位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兩個切口, 使接穗皮的兩端分別埋在該兩個切口里面,這樣在不增加植物傷口面積的同時,使接穗皮 和砧木的嫁接部位保持良好的接觸,增大接觸面積,有利于嫁接部位生長愈合。
實施例1
嫁接時間為3月中旬下午4點鐘,嫁接地點為洛陽嵩縣,嫁接時的氣溫為21°C,濕 度為75% ;
砧木切削如圖2所示,取蘋果樹當年生0. 8mm的分枝作為砧木,在砧木21沿豎直 方向去除長2cm、寬Icm的植物皮形成一個貼合面21a,在該過程中,保留所述貼合面上的砧 木木質層和砧木形成層上與所述砧木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在所述貼合面的上下兩 端分別切開兩個寬1cm、深Icm的兩個切口 21b、21c,切口不要破壞砧木木質層;
接穗切削如圖3所示,將帶有梨樹當年生的新芽22的一端長約3. 6cm、寬約Icm 的植皮切下,切割時,去除所述植皮23下的植皮木質層和植皮形成層上與所述植皮木質層 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修剪所述植皮的上下兩端形成兩個長約0. 8cm的尖端23a、23b,得到 接穗
嫁接將所述接穗插接到砧木上,使所述接穗的兩個尖端之間的部位與所述砧木 上的貼合面緊密貼合,并將所述接穗的兩個尖端埋到23a、2!3b所述砧木的貼合面的上下兩 個切口 21b,21c下面;
包扎用棉繩將所述接穗捆扎到所述砧木上,將芽暴露在外面,當傷口愈合芽成活 后,去除棉繩。
20天后接穗新芽長到30cm,傷口愈合良好。
按照上述過程,嫁接500株,成活472株,成活率為94. 4%。
實施例2
嫁接時間為3月中旬下午4點鐘,嫁接地點為洛陽嵩縣,嫁接時的氣溫為21°C,濕 度為75% ;
砧木切削取姚黃牡丹樹當年生0. 8mm的分枝作為砧木,在砧木沿豎直方向去除 長2cm、寬Icm的植物皮形成一個貼合面,在該過程中,保留所述貼合面上的砧木木質層和 砧木形成層上與所述砧木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在所述貼合面的上下兩端分別切開 兩個寬1cm、深Icm的兩個切口,切口不要破壞砧木木質層;
接穗切削將珊瑚臺紅牡丹樹當年生的新芽的一端長約3. 6cm、寬約Icm的植皮切 下,切割時,去除所述植皮下的植皮木質層和植皮形成層上與所述植皮木質層相接觸的接 觸面,然后修剪所述植皮的上下兩端形成兩個長約0. 8cm的尖端,得到接穗;
嫁接將所述接穗插接到砧木上,使所述接穗的兩個尖端之間的部位與所述砧木 上的貼合面緊密貼合,并將所述接穗的兩個尖端埋到所述砧木的貼合面的上下兩個切口下
包扎用棉繩將所述接穗捆扎到所述砧木上,將芽暴露在外面,當傷口愈合芽成活 后,去除棉繩。
20天后接穗新芽長到30cm,傷口愈合良好。
按照上述過程,嫁接500株,成活468株,成活率為93. 6%。
以上對本發明提供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文中應用 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 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 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 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在春季或秋季施行,包括切砧木在砧木的嫁接部位豎直切掉長約2cm的韌皮和砧木形成層基體,在所述砧木 上保留砧木木質層和砧木形成層上與所述砧木木質層接觸的接觸面,形成一個長約2cm的 貼合面,沿所述貼合面的上端向上切開一個切口,沿所述貼合面的下端向下切開第二個切 Π ;切接穗將帶有芽的一段植皮切下,切除掉所述植皮上的接穗木質層和接穗形成層上 與所述接穗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將所述植皮的上下兩端修剪成兩個尖端,使所述 兩個尖端之間的面積與所述砧木上的貼合面的面積相對應;嫁接將所述接穗插接到所述砧木上,使所述接穗上的植皮的兩個尖端分別埋到所述 兩個切口的下面,并使接穗上的所述兩個尖端之間的部位與所述砧木上的貼合面貼合; 包扎將所述接穗纏軋緊固到所述砧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環境溫度為20°C 22°C 的條件下施行所述活體植皮嫁接方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的直徑為0.7cm或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穗上的芽為長勢飽 滿的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為當年生植物主 干或粗狀分枝。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砧木為1年 2年的苗 木的根上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本植物包括牡丹樹、 黃連樹、開心果樹、鹽膚木、火炬樹、橡樹、蘋果樹、梨樹、石榴樹、葡萄樹。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貼合面的寬度為Icm 1.5cm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木本植物的活體植皮嫁接方法,在春季或秋季施行,包括,切砧木在砧木的嫁接部位豎直切掉長約2cm的韌皮和砧木形成層基體,形成一個長約2cm的貼合面,沿所述貼合面的上下兩端各切開一個切口;切接穗將帶有芽的一段植皮切下,切除掉所述植皮上的接穗木質層和接穗形成層上與所述接穗木質層相接觸的接觸面,然后將所述植皮的上下兩端修剪成兩個尖端;嫁接將所述接穗插接到所述砧木上,使所述接穗上的植皮的兩個尖端分別埋到所述兩個切口的下面,然后將所述接穗纏軋緊固到所述砧木上。本發明提供的嫁接方法在植物休眠期間,使砧木和接穗上的形成層上靠近木質層的部位相互接觸進行嫁接,提高了植物嫁接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G1/06GK102027861SQ200910177279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9日
發明者喬銅柱, 何山林, 劉竹元, 宋銀懷, 楊銀超, 楊龍軍, 石建偉, 范萬和, 趙曉斌, 鄭建設 申請人:智汝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