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魚類養殖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顙魚為底棲、肉食性魚類,廣泛存在于我國淡水水體,是一種中型優質經濟魚類。黃顙魚肉鮮剌少、質細嫩、無魚腥味、味鮮美,營養價值高,不但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歷來被視作高檔魚類,也是出口創匯的優良品種。在自然水域中,黃顙魚生長速度較慢,上市規格小,所以大規格的鮮活魚供不應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黃顙魚人工養殖業的發展。同時,在淡水養殖池塘中套養黃顙魚還具有一定的生態作用能有效消滅野雜魚,減少對主養魚的爭氧爭食,提高池塘產量和經濟效益;黃顙魚還能吞食寄生在魚體表的錨頭鳋及水中橈足類幼體,減少魚病的滋生,為主養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黃顙魚能忍耐較低的溶氧環境,易于養殖,因此,人們對黃顙魚的人工養殖熱情不斷高漲,對其種苗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的方法。本方法根據黃顙魚受精卵的生物學特性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依據其對水中溶解氧的需求提供流動水體,配合其它技術措施形成一套黃顙魚苗高效孵化方法。可以應用于黃顙魚以及其它產粘性卵魚類受精卵的人工孵化。本發明的具體內容是1、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驟①調控水源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在2427°C;②提供安靜的孵化環境;③使用合適魚巢,調整養殖密度,均勻粘附魚卵;④控制水體流速,有效排除受精卵代謝產物;⑤利用消毒藥物防治水霉病。步驟①的具體要求是水源水質滿足淡水養殖水質要求,高位供水池容積滿足孵化盆不間斷用水需要,高位供水池采用鼓風機充氧,每平方米設1個充氣頭,保持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控制在2427°C。步驟②的具體要求是孵化車間在僻靜、陰涼處(避光),容器為塑料或玻璃鋼孵化盆,顏色為深灰色,大小在0.04m3/個,水深在15cm;步驟③的具體要求是采用圓形網片作魚巢,網片為80目/厘米2,圓形鋼絲圈定型,直徑56cm;魚巢平置于水面下2cm處;魚卵密度2000030000尾/盆,魚卵均勻分布于魚巢一面;步驟④的具體要求是孵化盆中設進排水管,表層進水,底層排水,并有防逃網罩避免魚苗順水逃逸;進水流速為2L/min。步驟⑤的具體要求是使用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作消毒劑,每天一次,至魚苗孵出,每次用量0.30.5ml/m3。本發明的特點是本發明采取多種技術措施,給黃顙魚卵提供適宜的孵化環境以及科學合理的操作管理,利用小水體,高效生產健康優質的黃顙魚苗種,提高孵化率,降低孵化成本。本方法根據黃顙魚卵的生物學特性創造適宜的孵化環境,根據其對溶解氧的需求提供充足溶氧的水體環境,結合排污等其它技術措施形成一套黃顙魚卵人工孵化的方法。調控水質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在2427t:;調整魚卵密度,提供安靜的孵化環境減少孵出的黃顙魚水花的應激反應,提高魚苗成活率;不間斷提供流水環境,滿足受精卵對水體溶解氧的需求,并排除代謝產物;定期向水體中潑灑消毒劑殺死病原微生物,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本方法主要適用于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可以應用于黃顙魚以及其它粘性魚卵的人工孵化。具體實施例方式—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驟①控制水源條件水源水質滿足淡水養殖水質要求,高位供水池容積滿足孵化盆不間斷用水需要,高位供水池采用鼓風機充氧,每平方米設1個充氣頭,保持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控制在2427°C。②提供安靜的孵化環境孵化車間在僻靜、陰涼處(避光),容器為塑料或玻璃鋼孵化盆,顏色為深灰色,大小在0.04m3/個,水深在15cm;③使用合適魚巢,調整養殖密度,均勻粘附魚卵采用圓形網片作魚巢,網片為80目/厘米2,圓形鋼絲圈定型,直徑56cm;魚巢平置于水面下2cm處;魚卵密度2000030000尾/盆,魚卵均勻分布于魚巢一面;④控制水體流速,有效排除受精卵代謝產物孵化盆中設進排水管,表層進水,底層排水,并有防逃網罩避免魚苗順水逃逸,網罩網目為120目/厘米2;進水流速為2L/min。⑤利用消毒藥物防治水霉病使用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作消毒劑,每天一次,至魚苗孵出,每次用量0.30.5ml/m3。使用實例1、天津市鯉魚良種試驗場利用淡水養殖黃顙魚,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孵化黃顙魚受精卵,人工受精方式繁殖黃顙魚親魚120組,人工受精后進行人工孵化,并與傳統養殖方式做對照(具體情況見表1)。表1黃顙魚受精卵人工孵化情況對照表指標本發明孵化方式傳統孵化方式受精卵數135000129000出苗數11700087000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2、天津浦蔓水產科技開發中心利用淡水養殖黃顙魚,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孵化黃顙魚受精卵,人工受精方式繁殖黃顙魚親魚120組,人工受精后進行人工孵化,與傳統養殖方式對照(具體情況見表2)。表2黃顙魚受精卵人工孵化情況對照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一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驟①調控水源水源水質滿足淡水養殖水質要求,高位供水池容積滿足孵化盆不間斷用水需要,高位供水池采用鼓風機充氧,每平方米設1個充氣頭,保持水體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控制在24~27℃;②提供安靜的孵化環境;③使用合適魚巢,調整養殖密度,均勻粘附魚卵;④控制水體流速,有效排除受精卵代謝產物;⑤利用消毒藥物防治水霉病。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①的具體要求是水源池采用鼓風機充氧,每平方米設1個充氣頭;水溫控制在2427°C。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②的具體要求是孵化車間在僻靜、陰涼處(避光),容器為塑料或玻璃鋼孵化盆,顏色為深灰色,大小在0.04m3/個,水深在15c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③的具體要求是采用圓形網片作魚巢,網片為80目/厘米2,圓形鋼絲圈定型,直徑56cm;魚巢平置于水面下2cm處;魚卵密度2000030000尾/盆,魚卵均勻分布于魚巢一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④的具體要求是孵化盆中設進排水管,表層進水,底層排水,并有防逃網罩避免魚苗順水逃逸;進水流速為2L/min。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⑤的具體要求是利用消毒藥物防治水霉病使用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作消毒劑,每天一次,至魚苗孵出,每次用量0.30.5ml/m3。全文摘要一種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的方法。本方法根據黃顙魚受精卵的生物學特性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依據其對水中溶解氧的需求提供流動水體,配合其它技術措施形成一套黃顙魚苗高效孵化方法。調控水質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溫在24~27℃;不間斷提供流水環境,滿足受精卵對水體溶解氧的需求,并排除代謝產物;采用網片作為魚巢,調整魚卵密度,提供安靜的孵化環境減少孵出的黃顙魚魚苗的應激反應;定期向孵化盆的水體中潑灑消毒劑殺死病原微生物,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本方法主要適用于小水體高效孵化黃顙魚苗。可以應用于黃顙魚以及其它粘性魚卵的人工孵化。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720700SQ200910229080公開日2010年6月9日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發明者劉金蘭,孫文君,楊廣,董少杰,齊紅莉申請人:天津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