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9934閱讀:3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化設備。

背景技術
上世紀90年代前期,在我國甘肅春小麥栽培區實施了水地春小麥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技術,該技術可最大限度地保蓄天然降水,抑制土壤裸間蒸發,增加有效積溫,改善春小麥生長發育需求的水熱環境,為小麥應用塑膜開辟了新途徑。但該項技術在冬小麥上的應用存在后期早衰等生理抗旱問題,同時還存在著塑膜難固定、苗穴錯位等諸多問題。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國山西省南部開展了膜際冬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開展了膜際和膜上穴播混合栽培的技術研究,并研制了配套的播種機具,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膜際栽培技術由于種植帶與集雨產流帶(覆膜帶)配置比例偏低、種植帶中行距偏小,在多雨年型和一般降雨年型往往造成畝成穗數偏低,直接影響產量,常出現減產或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膜際和膜上穴播相混合的栽培技術由于膜上打孔播種,膜的降雨產流作用散失,膜上穴播小麥易早衰,而膜側小麥的種植帶則沒有享受到降雨疊加的優異環境,同樣出現減產或增產不增收的狀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種植帶與集雨產流帶配置比例合理、種植帶行距適中、作業效率高、一次可完成覆膜、施肥、播種及鎮壓工序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
本發明包括機架、牽引架、覆膜裝置、施肥裝置、播種裝置、鎮壓裝置和傳動裝置;機架包括前、后支架,前支架包括前、后梁、覆土板橫梁和側梁;后支架包括前、中、后梁和側梁。牽引架形似V字形,為三點式懸掛;其上端通過拉桿與前支架后梁焊接,兩個下端焊接在前支架前梁上。覆膜裝置包括起壟構件、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起壟構件包括起壟鏵、力臂、套管和調節閥;套管通過螺拴與前支架前梁固定,起壟鏵通過螺拴裝在力臂的最下端,力臂套在套管中,力臂上設有絲扣,調節閥裝在力臂上方,通過調節柄可調節起壟鏵的入土深度,即起壟大小;套管外側接一根拉桿,拉桿末端與覆土板橫梁連接,覆土板橫梁裝在機架上;拉桿上依次裝有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掛膜構件為L形,包括小橫梁、小力臂和掛膜塞;小橫梁通過螺拴固定在拉桿上,通過松動螺拴可調控覆膜幅度,小力臂套在小橫梁的外側向下,掛膜塞固定在小力臂的末端;壓膜輪通過壓膜力臂與拉桿相連,在壓膜力臂與拉桿之間裝有一個彈簧式壓桿,以調節壓實程度;彈簧式壓桿與掛膜構件的小力臂間有一條鏈條連接;單圓盤式覆土板通過螺拴固定在覆土力臂下端,覆土力臂與覆土板橫梁連接。
覆膜裝置有2組,結構相同,平行對稱,緊鄰牽引架的后端設置;2組之間間隔約480mm,整個機架寬度約960mm。掛膜構件上配備500mm寬幅膜材料;起壟寬度為300mm,高約120-130mm。
施肥裝置包括肥料箱、排肥器構件、輸肥管和施肥圓盤開溝器;排肥器構件包括排肥盒、阻塞輪、卡箍、毛刷、排肥輪、排肥軸和排肥軸銷;肥料箱通過兩塊豎板焊接在前后支架銜接處,排肥軸、排肥盒設在肥料箱內;排肥軸兩端固定在兩塊豎立的豎板上,其它排肥器構件均裝在排肥軸上;輸肥管上端與排肥盒連接,下端與施肥圓盤開溝器連接;施肥圓盤開溝器通過螺拴固定在前支架后梁上。
施肥裝置緊鄰覆膜裝置的后端,通過前支架后梁固定,共有4套施肥裝置,4套裝置平行對稱設置。中間2套設在前支架后梁中部,二者相距320mm,兩側2套施肥裝置設在前支架后梁兩端,二者相距840mm(分別距兩側邊約120mm),每套施肥裝置配有1根輸肥管和1個施肥圓盤開溝器,共4根輸肥管和4個施肥圓盤開溝器。
播種裝置包括種子箱、排種器構件、輸種管、播種圓盤開溝器;排種器構件包括卡箍、排種輪、排種軸、排種舌、排種舌轉軸、排種盒和排種輪調整銷;種子箱與肥料箱焊接在一起,位于前后支架銜接處;排種軸兩端固定在兩塊豎立的豎板上,其它排種器構件均固定在排種軸上;輸種管上端與排種盒連接,下端與播種圓盤開溝器連接;播種圓盤開溝器通過連接板螺拴固定在后支架前梁上。播種圓盤開溝器上設有鏟土刀和擋土板。鏟土刀的作用是鏟去圓盤開溝器上的泥土,擋土板的作用是擋住旋耕機旋起的土,避免揚土進入圓盤開溝器。
播種裝置緊鄰施肥裝置的后端,播種裝置共有前、后兩組,每組4套,前一組裝在后支架前梁上,兩側邊處各有1套;中間2套中的1套距右側邊660mm,另1套距右側邊約900mm,二者相距240mm。后一組裝在后支架中梁上,兩側邊各有1套,中間2套中的1套距右側邊540mm,另1套距右側邊780mm,二者相距240mm。前支架后梁與后支架前梁相距約200mm,后支架前梁與后支架中梁相距約250mm,即前、后兩組播種裝置相距250mm。每套播種裝置配有1根輸種管和1個播種圓盤開溝器,共有8根輸種管和8個播種圓盤開溝器。
鎮壓裝置包括壓輥、斜拉桿及彈簧式力臂。斜拉桿一端與后支架側梁連接,壓輥由三個圓柱狀輥組成,只鎮壓種植帶;壓輥通過壓輥軸及軸承裝在斜拉桿上。彈簧式力臂一端通過銷軸裝在斜拉桿上,另一端裝在后支架側梁上。傳動裝置包括鏈輪和鏈條,鏈輪裝在壓輥軸上,鏈條連接在鏈輪與排肥軸、排種軸之間;以壓輥為驅動輪帶動排肥軸、排種軸完成施肥和下籽功能。
壓輥有3個,位于整個設備的最后端。中間壓輥長約470mm,兩側2個的長度均為220mm.中間1個與兩側2個之間的間距均為300mm。播種圓盤開溝器的直徑約160mm,施肥圓盤開溝器直徑120mm。
本發明適合于旱作麥田及擴澆地麥田使用。通過改變排種輪的工作尺度可實現播量大小變化,外露尺寸越小,則播種量越大,反之,播種量則越小。通過改變排肥輪的工作長度及毛刷位置來改變施肥量的大小,外露尺寸越小,則施肥量越大,反之,施肥量則越小;通過調節閥上下調節起壟鏵,可以達到調節壟大小的目的,上移起壟鏵則起壟較大,下移起壟鏵則起壟較小。松動拉桿螺絲,左右移動掛膜裝置的小橫梁即可使達到覆膜幅度的調節。通過松動施肥圓盤盤開溝器聯接板螺拴,上下移動開溝器鏟柄,達到調節深淺之目的;左右移動開溝器距離達到調節行距之目的。
本發明根據田間微集水農藝節水栽培技術研制,解決了以往覆膜小麥類型機具在設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集雨產流帶與種植帶配置合理,種植帶的播種行距合理。作業效率高,一次可完成覆膜、施肥、播種及鎮壓工序。且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經在山西晉南地區麥田試用,在各種年型均較露地栽培小麥具有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起壟鏵,2、力臂,3、套管,4、牽引架,5、調節閥,6、前支架前梁,7、連接板,8、小橫梁,9、小力臂,10、鏈條,11、壓膜力臂,12、拉桿,13、彈簧式壓桿,14、覆土板橫梁,15、前支架后梁,16、排肥輪,17、肥料箱,18、種子箱,19、排種輪,20、輸肥管,21、輸種管,22、后支架前梁,23、后支架中梁,25、擋土板,26、鏟土刀,27、后支架后梁,28、彈簧式力臂,29、斜拉桿,30、壓輥,31、播種圓盤開溝器,32、施肥圓盤開溝器,33、單圓盤式覆土板,34、壓膜輪,35、掛膜塞,36、覆土力臂,37、鏈輪。

具體實施例方式 機架包括前、后支架,前支架包括前支架前梁6、前支架后梁15、覆土板橫梁和側梁;后支架包括后支架前梁22、后支架中梁24、后支架后梁27和側梁。覆膜裝置包括起壟構件、掛膜構件、壓膜輪34和單圓盤式覆土板33。起壟構件包括起壟鏵1、力臂2、套管3和調節閥5。掛膜構件包括小橫梁8、小力臂9和掛膜塞35。
施肥裝置包括肥料箱17、排肥器構件、輸肥管20、施肥圓盤開溝器32;排肥器構件包括排肥盒、阻塞輪、卡箍、毛刷、排肥輪16、排肥軸和排肥軸銷。播種裝置包括種子箱18、排種器構件、輸種管21、播種圓盤開溝器31;排種器構件包括卡箍、排種輪19、排種軸、排種舌、排種舌轉軸、排種盒和排種輪調整銷。鎮壓裝置包括壓輥30、斜拉桿29及彈簧式力臂28。
使用時應該在認真分析當地伏雨量多少、土壤肥力高低、品種分蘗特性和氣候資源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播種期,確定合理的播種量和施肥量,按照機具播種量、施肥量的調節方法和原則進行調整;根據表墑狀況確定播種圓盤開溝器31和施肥圓盤開溝器32的入土深度。在確定播種量、施肥量及播種深度的基礎上,進行播量及施肥量的調節,具體辦法是用手轉動壓輥N圈,一般不少于15圈,然后根據下列公式計算播種量及施肥量Q,直到通過調整播種和施肥的排種輪及排肥輪外露尺寸合適時為止。
Q=g/b*a*π*d*n×667×0.75。式中Q千克/畝,既是播種量也是施肥量。g為轉動n圈的總排量(千克);D為壓輥直徑(米);a為行距(米),b為行數,n為壓輥轉動圈數;π取3.14。
一次作業可完成覆蓋兩條膜,膜暴露面約300mm,種植八行小麥,其中在兩條膜間種植四行,種植帶寬約480mm,行距約12.0mm,在兩條膜的兩側各種植兩行,在返回種植過程中,再在膜兩側的兩行小麥旁種植兩行小麥,依次類推,形成種植帶種植四行小麥的種植模式。當施顆粒肥料時毛刷最低低點應與排肥輪16外圓接觸;當施碳銨和碳磷混合肥時,毛刷最低點應與排肥輪16外圓相距10-20mm。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包括機架、牽引架、施肥裝置、播種裝置、鎮壓裝置和傳動裝置;其特征是還包括覆膜裝置;覆膜裝置包括起壟構件、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起壟構件包括起壟鏵、力臂、套管和調節閥;套管通過螺拴與機架固定,起壟鏵通過螺拴裝在力臂的最下端,力臂套在套管中,力臂上設有絲扣,調節閥裝在力臂上方;套管外側接一根拉桿,拉桿末端與覆土板橫梁連接,覆土板橫梁裝在機架上;拉桿上依次裝有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掛膜構件為L形,包括小橫梁、小力臂和掛膜塞;小橫梁通過螺拴固定在拉桿上,小力臂套在小橫梁的外側并向下,掛膜塞固定在小力臂的末端;壓膜輪通過壓膜力臂與拉桿相連,在壓膜力臂與拉桿之間還裝有一個彈簧式壓桿;彈簧式壓桿與掛膜構件的小力臂間有一條鏈條連接;單圓盤式覆土板通過螺拴固定在覆土力臂下端,覆土力臂與覆土板橫梁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覆膜裝置有2組,結構相同,平行對稱,緊鄰牽引架的后端設置;2組之間間隔480mm,掛膜構件上配備500mm寬幅膜材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施肥裝置緊鄰覆膜裝置的后端,共有4套施肥裝置,平行對稱設置;中間2套二者相距320mm,兩側2套相距840mm,每套施肥裝置配有1根輸肥管和1個施肥圓盤開溝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播種裝置緊鄰施肥裝置的后端,播種裝置共有前、后兩組,每組4套,前一組在兩側邊處各有1套,中間2套中的1套距右側邊約660mm,另1套距右側邊約900mm,二者相距240mm;后一組在兩側邊處各有1套,中部2套中1套距右側邊540mm,另1套距右側邊780mm,二者相距240mm;前、后兩組相距250mm;每套播種裝置配有1根輸種管和1個播種圓盤開溝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壓輥有3個,位于最后端;中間壓輥長470mm,兩側2個的長度均為220mm.中間壓輥與兩側壓輥之間的間距均為300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牽引架形似V字形,為三點式懸掛;其上端通過拉桿與前支架后梁焊接,兩個下端焊接在前支架前梁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機架寬度960mm,播種圓盤開溝器的直徑160mm,施肥圓盤開溝器直徑120mm。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其特征是傳動裝置包括鏈輪和鏈條,鏈輪裝在壓輥軸上,鏈條連接在鏈輪與排肥軸、排種軸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小麥覆膜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目的是種植帶與集雨產流帶配置比例合理、種植帶行距適中、作業效率高;本發明包括機架、牽引架、施肥裝置、播種裝置、鎮壓裝置、傳動裝置和覆膜裝置;覆膜裝置包括起壟構件、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起壟構件包括起壟鏵、力臂、套管和調節閥;套管通過螺拴與機架固定,起壟鏵裝在力臂的最下端,力臂套在套管中,力臂上設有絲扣,調節閥裝在力臂上方;套管外側接一根拉桿,拉桿末端與覆土板橫梁連接;拉桿上依次裝有掛膜構件、壓膜輪和單圓盤式覆土板;掛膜構件包括小橫梁、小力臂和掛膜塞;小橫梁通過螺拴固定在拉桿上,小力臂套在小橫梁的外側并向下,掛膜塞固定在小力臂的末端。
文檔編號A01C7/06GK101766076SQ20101011134
公開日2010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1日
發明者王娟玲, 崔歡虎, 馬愛平, 亢秀麗, 靖華, 王裕智, 黃明鏡, 黃學芳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