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80501閱讀:47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種植過程的施肥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小麥花生兩熟制種植過程的施肥法,更為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
背景技術
我國北方地區小麥花生兩熟制栽培是指在小麥生長期間套種花生或在小麥收獲后直播花生,該方式可實現一年兩季。目前該方式在山東、河南等花生主產區可占到整個花生播種面積的45~70%。由于該方式可有效緩解糧油爭地矛盾,因而播種面積有繼續增加的趨勢,代表著未來花生生產發展的方向。長期以來,我國北方小麥花生兩熟制的施肥方法將小麥花生兩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麥上,花生不施肥。這種施肥法在小麥花生產量水平低、施肥量少的情況下是比較科學的,因為花生與小麥相比,小麥對肥料相對敏感,花生屬于較耐瘠的作物。另外,研究表明,花生產量的高低與土壤肥力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土壤肥力高,后茬花生更用以實現高產。因此,在施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兩作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麥上,既保證了前茬小麥對肥料的需求,確保小麥取得較為理想的產量,同時又培肥了地力,后茬花生可以利用前茬肥殘效和充分發揮自身固N作用而挖掘增產潛力。但是,隨著生產條件的改善、品種的更新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進步,作物產量水平在不斷提高,需肥量也不斷增加。在目前小麥、花生中高產產量水平下(小麥畝產400kg以上,花生300kg以上),傳統的小麥花生兩熟制施肥技術存在許多不足,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導致小麥減產。小麥花生兩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麥上,往往超過小麥最適施肥量,導致小麥減產,N肥表現尤為明顯。二是肥料利用率低,損失率高。小麥花生兩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導致小麥生長季節土壤中肥料濃度高而流失嚴重。特別是N肥和P肥,還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三是經濟效益低。在小麥花生產量水平較低,全年施肥量少的情況下,傳統施肥法有利于提高全年經濟效益,但在目前小麥花生兩熟制產量水平較高情況下,施肥水平較高(全年N在15kg以上,P2O514kg以上,K2O在16kg以上),傳統施肥法由于小麥減產和土壤肥料利用率降低而降低了全年的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目前小麥花生兩熟制產量水平下,傳統施肥法小麥減產、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環境、損失多,經濟效益下降等諸多問題。新的施肥方法既能保證前茬小麥不因施肥過量而減產,同時又培肥了土壤,為后茬花生高產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礎,同時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損失率,在提高全年經濟效益的同時減輕因肥料流失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實現本發明的發明目的,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麥花生兩熟制套種過程中,小麥畝產400~550kg、花生畝產300~500kg產量水平下,當每畝施N肥的施肥量為15~20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75~85%,花生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25~15%;當每畝施N肥的施肥量為20~25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65~75%,花生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35~25%;和/或;當每畝施P2O5的施肥量為14~18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80~90%,花生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20~10%;當每畝施P2O5的施肥量為18~22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70~80%,花生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30~20%;和/或;當每畝施K2O的施肥量為16~21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80~90%,花生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20~10%;當每畝施K2O的施肥量為21~24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70~80%,花生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30~20%。
上述前重型施肥法為在目前中高產產量水平下(小麥畝產400kg以上,花生畝產300kg以上),在中等或以上肥力的地塊上,一般需每畝施純N 15~25kg,和/或P2O514~22kg,和/或K2O 16~24kg。從上述N、P2O5、K2O在前茬小麥和后茬花生的用量可以看出,全年肥料用量越大,前茬小麥所占比例越大,反之,前茬小麥所占比例就越小。
當全年施肥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全年肥料可以全部施在前茬小麥上,花生不施肥。此時就是傳統的施肥法,即傳統施肥法只適合于施肥水平和產量水平較低的情況。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小麥、花生兩熟制合理施肥參數表

由表1可見,當全年施肥量N肥小于10kg/畝、P2O5小于14kg/畝、K2O小于16kg/畝時,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麥上。而在中產以上產量水平上,即全年施肥量N大于10kg/畝、P2O5大于14K2O、K2O大于16kg/畝時,宜采用本發明的前重型施肥法。本發明的前重型施肥法較傳統施肥法,一般小麥增產8~13%,花生增產11~15%,全年效益提高15%以上。同時由15N同位素示蹤結果表明,前重型施肥法較傳統施肥法N肥吸收利用率提高8.6個百分點,土壤殘留率提高21.8個百分點,損失率降低28.9個百分點,詳見表2和表3。
表2傳統施肥法和前重型施肥法對小麥花生兩熟制條件下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表3傳統施肥法和前重型施肥法對小麥花生兩熟制條件下氮肥土壤殘留和損失的影響

表2和表3中,基施指在小麥或花生種植前施加的肥料量,小麥追施是指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施加的化肥量。在表2和表3中,可將花生基施改變為花生種植后一定時間內追施,94/95是指在1994至1995年度的生長期,95/96是指在1995-1996年度的生長期,表3中氮肥在土壤中殘留率的計算方法為肥料N素殘留率=肥料N素回收率-肥料N素利用率;氮肥損失率的計算方法為肥料N素損失率=100%-肥料N素回收率。
前重型施肥法的優點是在確保前茬施肥量既在小麥適宜的施肥范圍內(不因小麥施肥過多而導致小麥減產),同時又提高了土壤肥力,為后茬花生高產奠定了肥力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1前重型施肥法N肥不同用量與分配方式對小麥花生兩熟制條件下產量和效益的影響,見表4。
表4不同N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對小麥花生產量及效益的影響

表4中帶*號為傳統施肥法,即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
表4中全年效益=小麥產量×小麥單價+花生產量×花生單價-肥料成本(其他相同的部分不考慮)。
由表4可以看出,在小麥常年產量為400kg以上的地塊,當全年施N量10kg時,小麥產量隨前茬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當N從6kg增加到10kg時,小麥產量從423.5kg增加到504.8kg,平均每kgN增產小麥20.3kg,花生產量正好與小麥相反,但是隨著小麥施N量的增加,花生產量減產幅度遠遠小于小麥,花生茬每減少1kgN,莢果平均減產4.8kg,因此,全年效益與小麥產量一直,即隨小麥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證明在高產條件下,當小麥施N量在10kg以下時,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的傳統施肥法是比較科學的。但是,此時由于全年施肥量不足,導致作物,特別是后茬花生產量較低,進而影響了全年效益。
當全年施N量增至15kg時,小麥產量以小麥茬施N12~13.5kg,即小麥施肥量占全年80~90%時,產量最高,畝產達到510kg左右。花生產量以花生茬施4.5~6kg,即小麥施肥量占全年60~70%時,產量最高,畝產達到350kg左右。而全年效益則以小麥施肥量占全年70~80%時最好,畝達到1800元以上,而其他處理效益均低于1800元。
當全年施N量增至20kg時,全年效益以小麥施肥量占全年60~80%時最好,畝達到1800元以上,而其他處理效益均低于1800元。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當全年施N量在10kg(或以下)時,從全年效益考慮,傳統施肥法較好,但當全年施N量達到10kg以上時,前重型施肥法更科學。
具體實施例方式
2前重型施肥法,P肥不同用量與分配方式對小麥花生兩熟制條件下產量和效益的影響,見表5。
表5不同P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對小麥花生產量及效益的影響

表5中帶*號為傳統施肥法,即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
表5中全年效益=小麥產量×小麥單價+花生產量×花生單價-肥料成本(其他相同的部分不考慮)。
由表5可以看出,與N肥表現相似,當全年P2O5用量≤10kg時,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的傳統施肥法效益較高;當全年P2O5用量為15kg時,小麥施肥量占全年85%的處理效益最好;當全年P2O5用量為20kg時,小麥施肥量占全年70%的處理效益最好。表明當全年P2O5用量≥15kg時,前重型施肥法效益更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
3前重型施肥法K肥不同用量與分配方式對小麥花生兩熟制條件下產量和效益的影響,見表6。
由表6可以看出,當全年K2O用量≤10kg時,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的傳統施肥法效益較高;當全年K2O用量為16kg時,小麥施肥量占全年80~90%的處理效益最好;當全年K2O用量為24kg時,小麥施肥量占全年70~80%的處理效益最好。表明當全年K2O用量≥16kg時,前重型施肥法效益更高。
表6不同K肥用量及分配比例對小麥花生產量及效益的影響

表6中帶*號為傳統施肥法,即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麥上,花生不施肥。
表6中全年效益=小麥產量×小麥單價+花生產量×花生單價-肥料成本(其他相同的部分不考慮)。
上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中,%為重量百分比。
在小麥花生兩熟制栽培時,N、P、K肥要平衡施用才能高產,即都要施,只是各種元素用量不同而已。具體施肥量可根據土壤N、P、K含量而定,哪種元素含量高,可適當減量,即在栽培時,可單獨或混合按照本發明的N、P、K的用量比例施加N、P、K肥中的一種或多種。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麥花生兩熟制套種過程中,小麥畝產400~550kg、花生畝產300~500kg產量水平下,當每畝施N肥的施肥量為15~20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75~85%;當每畝施N肥的施肥量為20~25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65~75%;和/或;當每畝施P2O5的施肥量為14~18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80~90%;當每畝施P2O5的施肥量為18~22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70~80%;和/或;當每畝施K2O的施肥量為16~21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80~90%;當每畝施K2O的施肥量為21~24kg時,小麥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70~8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麥花生兩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在小麥花生兩熟制套種過程中,小麥畝產400~550kg、花生畝產300~500kg產量水平下,當每畝施N肥15~25Kg、P
文檔編號A01C21/00GK1561662SQ200410023889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8日
發明者王才斌, 成波, 鄭亞萍, 萬書波, 姚永業 申請人:山東省花生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