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麥播種機,更為具體的說,是涉及 一種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它是在2010年7月2日申請人向國家知識 產權局申請的“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型小麥播種機”基礎上作的改進,特別適合于山區丘陵 地帶的套作麥區小麥播種。
背景技術:
申請人:于2010年7月2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名稱為“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 型小麥播種機”(申請號201020247821.2)的實用新型專利,它包括微耕機和播種機構,播 種機構主要由種子箱、排料器和鎮壓輪構成,種子箱安裝在支架上,支架通過連接件與微耕 機連接,種子箱底部設有排種口 ;排料器通過軸桿安裝在支架上,排料器與種子箱的排種口 相對應,定量排出種子箱內的種子,排料器的軸桿上設有齒輪;鎮壓輪通過兩端端面上的轉 軸裝配在連接板的一端,連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種子箱的支架上,鎮壓輪的轉軸上設有齒 輪,該齒輪通過鏈條與安裝排料器的軸桿上的齒輪鏈接,鎮壓輪兩端設有驅動齒;微耕機底 部安裝有旱地旋耕刀具;在種子箱的排種口下方支架上設有開溝下種器,該開溝下種器為 空心槽狀結構,其橫截面呈“V”型結構,便于收集跌落的種子,實現規范播種;它的播種寬 幅為80 100cm,種子箱的排種口為4或5組,相鄰排種口的間距為20cm。它具有結構簡 單、體積小、重量輕和方便在丘陵山地移動、轉運的特點,代替了傳統的人畜播種;規范、科 學、高效的播種使勞動力投入少,勞動強度輕,播種質量高,小麥產量和種植收益得到了大 幅度提高;它的播種寬幅為80 100cm,適合目前丘陵山地廣泛應用的“雙二五”或“雙三 0”開廂的套作種植模式,既能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又能保證下季套作作物的正常成長。上述小麥播種機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施肥功能,在播種前需要耗費大量人工去撒施 肥料,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施肥不均勻,于高產不利。此外,上述播種機的開溝下種器的橫截面呈“V”形結構,兩塊邊板向外張開,雖然 利于收集從種子箱跌落的種子,但它與土壤的接觸面大,開出的播種溝相對較寬,不利于土 塊回落蓋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型小麥播種機”的不足, 在其基礎上增加施肥功能,使其成為播種功能和施肥功能一體化的小型小麥播種機。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包括微耕機和播種機構,所述播種 機構主要由支架和支架上的種子箱、排料器以及與支架相連的鎮壓輪構成;所述種子箱的 底部具有排種口,在排種口的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的軸桿和對應的開溝下種器,排料器定 量排出種子箱內的種子,軸桿上設有兩個齒輪;所述鎮壓輪通過鏈條與種子箱排種口下方 軸桿上的其中一個齒輪鏈接,鎮壓輪兩端具有驅動齒;所述支架上還設有肥料箱,肥料箱的底部設有施肥口,在施肥口的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的軸桿和對應的開溝施肥器,該排料器 與肥料箱的施肥口相對應,定量排出肥料箱內的肥料,在軸桿上設有齒輪,該齒輪通過鏈條 與種子箱排種口下方軸桿上的另一個齒輪鏈接。所述種子箱與肥料箱在支架上橫向并列設置,種子箱設在靠近鎮壓輪的一端支架 上,肥料箱設在靠近連接微耕機的一端支架上。所述肥料箱底部的施肥口與種子箱底部的排種口對應一致。所述開溝下種器與開溝施肥器的結構相同,它們的下半段橫截面呈“U”形結構,上 半段橫截面呈“V”形結構。所述種子箱和/或肥料箱上具有箱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型小麥播種機”的基礎上增加 了施肥功能,使其集播種和施肥功能于一身,作業時,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播 種效率;并且,在微耕機驅動下,支架的前端水平高度低于后端,開溝施肥器開出溝深于開 溝下種器,播種后種子在上、肥料在下,種子落在施肥后回落的土壤上,種、肥之間有一定土 層間隔,這樣一方面避免了肥料燒苗,另一方面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利于小麥高產;此外, 開溝下種器和開溝施肥器的結構改變,使得它們在有效收集跌落的種子或肥料時,順利將 其播入開出的溝內,周圍土壤容易回落蓋肥、蓋種,利于小麥出苗。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播種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右視圖。圖4是圖2的左視圖。圖5是圖3的A-A視圖。圖6是圖3的B-B視圖。圖中代號含義1、25—播量調節裝置;2—支架;3—排料器;4一開溝下種器;5、 27—軸桿;6、7—鏈條;8—轉軸;9一驅動齒;10—鎮壓輪;11 一連接板;12—扶手;13—微 耕機;14一旱地旋耕刀具;15—傳動軸;16—安裝座;17—銷軸;18—開溝施肥器;18_1— 開溝施肥器上半段;18-2—開溝施肥器下半段;19、20、沈一齒輪;21—種子箱;22、24—箱 蓋;23—肥料箱。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圖6 本實用新型為小型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播種寬幅為100cm。它包 括微耕機13和播種施肥機構,微耕機13采用的是合盛IZ-105A型微耕機,也可以是其他型 號的與合盛IZ-105A型相類似的微耕機,播種施肥機構通過連接件(即銷軸17)安裝在微耕 機13后面設置的安裝座16上。微耕機13底部的傳動軸15上安裝有旱地旋耕刀具14。播種施肥機構包括支架2、鎮壓輪10、種子箱21、肥料箱23、開溝下種器4、開溝施 肥器18以及安裝排料器的軸桿5、27。支架2的前面設有與微耕機13連接的連接件,在支 架2的后面設有鎮壓輪10。該鎮壓輪10的兩端端面設有轉軸8,轉軸8裝配在連接板11的一端,連接板1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2上,在鎮壓輪10的一個端面轉軸8上設有齒輪19, 在鎮壓輪9的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有驅動齒8。種子箱21和肥料箱23橫向并列設置,它們分 別通過螺釘等連接部件安裝在支架2上,在安裝時,種子箱21安裝在靠近鎮壓輪10的一端 支架2上,肥料箱23安裝在靠近連接微耕機13的一端支架2上。種子箱21和肥料箱23 上分別設有箱蓋22、24。種子箱21的底部開設有五組排種口,相鄰排種口的間距為20cm, 肥料箱23的底部開有與種子箱21底部的排種口對應一致的施肥口(即五組施肥口,相鄰施 肥口的間距亦為20cm)。在種子箱21排種口的下方和肥料箱23施肥口的下方分別設有軸 桿5、27,在種子箱21排種口下方的軸桿5上安裝有排料器3,該排料器3為外槽輪式結構, 軸桿5上的排料器3數量與種子箱21的排種口數量一致。同樣,在肥料箱23施肥口下方 的軸桿27上也安裝有排料器,排料器數量與肥料箱23的施肥口數量一致,該排料器的結構 和軸桿5上排料器3的結構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功能是用作排出肥料箱23內的肥料。排 種口和施肥口排量的大小由安裝在排種口下方軸桿5和施肥口下方軸桿27端部的播量調 節裝置1、25調節。在排種口下方的軸桿5和施肥口下方的軸桿27的另一個端部設有齒輪 (與鎮壓輪10上的齒輪19在同一側面),排種口下方的軸桿5上的齒輪為兩個,這兩個齒輪 串聯安裝在軸桿5的端部,施肥口下方的軸桿27上的齒輪為一個,排種口下方軸桿5上的 其中一個齒輪通過鏈條6與鎮壓輪10上的齒輪19鏈接,另一個齒輪20與施肥口下方軸桿 27上的齒輪沈通過鏈條7鏈接。在排種口下方的支架2上設有開溝下種器4,該開溝下種 器4的數量與排種口數量一致,并且各自對應。施肥口下方的支架2上設有開溝施肥器18, 該開溝施肥器18的數量與施肥口數量一致,并且各自對應,開溝施肥器18的上半段(即開 溝施肥器上半段18-1)橫截面呈“V”形結構,開溝施肥器18的下半段(即開溝施肥器下半 段18-2)橫截面呈“U”形結構。上述開溝下種器4的結構與開溝施肥器18的結構相同。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在播種前先將田間的播種帶旋耕一遍,再將播種施肥 機構通過銷軸17安裝在微耕機13的后面。打開種子箱21和肥料箱23的箱蓋22、24,在種 子箱21內加入種子,在肥料箱23內加入肥料,分別蓋上箱蓋22、24。啟動微耕機13,旱地 旋耕刀具14開始旋耕作業,手搭在扶手12上,推動微耕機13前進。鎮壓輪10上的驅動齒 9在地面阻力的作用下會帶動鎮壓輪10轉動,這也就帶動了鎮壓輪10端面轉軸8上的齒輪 19轉動,在鏈條6的作用下,軸桿5上的齒輪轉動,齒輪20通過鏈條7帶動齒輪沈轉動,同 時,施肥口下方的軸桿27和排種口下方的軸桿5分別帶動各自的排料器轉動,排料器分別 對應定量排出肥料箱23內的肥料和種子箱21內的種子。肥料首先順著開溝施肥器18落 入溝底,周圍土壤回落蓋肥的同時,種子順著開溝下種器4落到開溝下種器4開出的溝底, 周圍土壤回落蓋種,后面的鎮壓輪10進一步提高蓋種質量。播種施肥機構前端安裝微耕機13的后端,支架2的前端水平高度低于后端。田間 作業時,支架前端的開溝施肥器18開出的溝深于開溝下種器4。通常情況下,開溝施肥器 18開出溝的深度為5 6cm,肥料排出后周圍土壤回落,開溝下種器4開出溝的深度為3 4cm,種子落在施肥后回落的土壤上,肥料和種子間隔2 3cm,種子在上、肥料在下,種、肥 有效分離,這樣一方面避免了肥料燒苗,另一方面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利于小麥高產。本實用新型的播種寬幅在80 IOOcm范圍內,播種寬幅根據具體應用而定。它特 別適合山區、丘陵套作種植制度,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高,勞動投入少,可大幅提升旱地套 作小麥產量和種植收益。
權利要求1.一種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包括微耕機(13)和播種機構,所述播 種機構主要由支架(2)和支架(2)上的種子箱(21)、排料器(3)以及與支架(2)相連的鎮壓 輪(10)構成;所述種子箱(21)的底部具有排種口,在排種口的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3)的 軸桿(5)和對應的開溝下種器(4),排料器(3)定量排出種子箱(21)內的種子,軸桿(5)上 設有兩個齒輪;所述鎮壓輪(10 )通過鏈條(6 )與種子箱(21)排種口下方軸桿(5 )上的其中 一個齒輪鏈接,鎮壓輪(10)兩端具有驅動齒(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還設有肥料 箱(23 ),肥料箱(23 )的底部設有施肥口,在施肥口的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的軸桿(27 )和對 應的開溝施肥器(18),該排料器與肥料箱(23)的施肥口相對應,定量排出肥料箱(23)內的 肥料,在軸桿(27 )上設有齒輪(26 ),該齒輪(26 )通過鏈條(7 )與種子箱(21)排種口下方軸 桿(5)上的另一個齒輪鏈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種 子箱(21)與肥料箱(23 )在支架(2 )上橫向并列設置,種子箱(21)設在靠近鎮壓輪(10 )的 一端支架(2 )上,肥料箱(23 )設在靠近連接微耕機(13)的一端支架(2 )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 述肥料箱(23 )底部的施肥口與種子箱(21)底部的排種口對應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開 溝下種器(4)與開溝施肥器(18)的結構相同,它們的下半段橫截面呈“U”形結構,上半段橫 截面呈“V”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種 子箱(21)和/或肥料箱(23)上具有箱蓋。
專利摘要一種基于微耕機驅動的小麥播種施肥一體機,包括微耕機和播種機構,播種機構主要由支架和支架上的種子箱、排料器以及與支架相連的鎮壓輪構成;種子箱底部具有排種口,在排種口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的軸桿和對應的開溝下種器,排料器定量排出種子箱內種子,軸桿上設有兩個齒輪;鎮壓輪通過鏈條與種子箱排種口下方軸桿上的其中一個齒輪鏈接,鎮壓輪兩端具有驅動齒;支架上還設有肥料箱,肥料箱底部設有施肥口,在施肥口下方設有安裝排料器的軸桿和對應的開溝施肥器,該排料器與肥料箱的施肥口相對應,定量排出肥料箱內肥料,在軸桿上設有齒輪,該齒輪通過鏈條與種子箱排種口下方軸桿上的另一個齒輪鏈接。它將播種和施肥功能集于一身,機械化程度高。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1813665SQ201020542279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6日
發明者吳春, 李朝蘇, 湯永祿, 舒澤剛 申請人:中江縣澤豐小型農機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德陽市小麥專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