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地說是針對長期以來采用純培養菌種,實現松茸人工栽培是一種難以 實現的目標的事實,結合松茸生長所需的特殊環境,通過對“茸山”林地管理和采取人工促 繁措施實現松茸穩產、高產的創新技術。屬于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近幾年來云南 出口的松茸已占世界主要市場——日本市場銷售量的60%以上,年出口松茸創匯達到4000 萬美元以上,2004年達到5361萬美元,出口量為1280. 85噸,其中鮮松茸973. 5噸,松茸制 品307. 35噸。據調查,德欽縣和香格里拉縣農民經濟收入的60%以上來源于松茸。松茸產 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將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 穩定提供重要經濟保障。一個多世紀的松茸馴化研究表明,直接采用純培養菌種實現松茸人工栽培是一種 難以實現的目標,但通過對“茸山,,林地管理和采取人工促繁措施可以使松茸穩產、高產,進 而促進云南省松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松茸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解決長期以來采用純培養 菌種進行松茸人工栽培難以實現的事實,結合松茸生長所需的特殊環境,發明一種新型松 茸人工促繁技術的的法。本發明松茸人工促繁技術方法的技術方案是1)以松茸孢子、菌根、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A)、鮮菌褶切塊直播法選成熟度8-9成的鮮松茸子實體,去掉菌柄和菌肉,用果汁機搗碎,用5目篩子過 濾后的腐殖土混合均勻,選擇云南松幼根密集處,削尖木棍扎孔10-15cm深,投入混合好的 腐殖土,蓋好覆蓋物,在近處澆水約900ml-1000ml即可;或者(B)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將成熟度7-8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云南松、杜鵑、櫟樣地內松茸的優 勢伴生樹種根部,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C)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10-15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 挖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云南松、杜鵑、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緊 密接觸,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D)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云南松、杜鵑、櫟等樣地內松茸的優勢 伴生樹種,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
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或樹枝兩端插入土中、竹片或樹枝上覆蓋薄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約25-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 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 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所述的松茸是 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S· Imai) Singer ο所述的植物油處理是指將植物油均勻噴灑于已有菌塘內。
所述的植物油是指華山松植物油。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和積極效果表現在不僅有效地克服了松茸生產 中存在著的、長期以來采用純培養菌種進行松茸人工栽培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目標的事實, 改變了松茸生產完全依靠自然的現狀,而且還實現了松茸產品的穩產、高產和優質。同時, 本發明還有效地保護了松茸種質資源及其所依賴的生態環境,為實現了松茸生產的可持續 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具體步驟是1、以松茸孢子、菌根、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可以以選擇下列四種方式之一 進行以松茸孢子、菌根、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A)鮮菌褶切塊直播法選成熟度8-9成的鮮松茸子實體,去掉菌柄和菌肉,用果汁機搗碎,用5目篩子過 濾后的腐殖土混合均勻,選擇云南松幼根密集處,削尖木棍扎孔10-15cm深,投入混合好的 腐殖土,蓋好覆蓋物,在近處澆水約IOOOml即可。或者B)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將成熟度7-8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云南松、杜鵑、櫟等樣地內松茸的 優勢伴生樹種根部,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C)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10-15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 挖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云南松、杜鵑、櫟等樣地內松茸的優伴生樹種根部緊 密接觸,澆水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D)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云南松、杜鵑、櫟等樣地內松茸的優勢 伴生樹種,澆水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或樹枝兩端插入土中、竹片或 樹枝上覆蓋薄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約25-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 菇土壤、沙壤或腐質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
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11、以松茸孢子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鮮菌褶切塊直播法選成熟度8成的鮮松茸子實體,去掉菌柄和菌肉,用果汁機搗碎,用5目篩子過濾后的腐殖土混合均勻,選擇云南松幼根密集處,削尖木棍扎孔IOcm深,投入混合好的腐殖 土,蓋好覆蓋物,在近處澆水約IOOOml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21、以松茸孢子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鮮菌褶切塊直播法選成熟度9成的鮮松茸子實體,去掉菌柄和菌肉,用果汁機搗碎,用5目篩子過濾 后的腐殖土混合均勻,選擇云南松幼根密集處,削尖木棍扎孔15cm深,投入混合好的腐殖 土,蓋好覆蓋物,在近處澆水約IOOOml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樹枝兩端插入土中、樹枝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31、以松茸孢子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將成熟度7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云南松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 根部,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IOOO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41、以松茸孢子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
將成熟度8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杜鵑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 部,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IOOO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樹枝兩端插入土中、樹枝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51、以松茸孢子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
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將成熟度8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 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樹枝兩端插入土中、樹枝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61、以松茸菌根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IO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挖 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云南松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緊密接觸,澆水 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71、以松茸菌根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15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挖 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杜鵑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緊密接觸,澆水約 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樹枝兩端插入土中、樹枝上覆蓋薄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 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81、以松茸菌根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15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挖 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緊密接觸,澆水約 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91、以松茸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云南松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澆 水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約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 質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101、以松茸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澆水約 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樹枝兩端插入土中、樹枝上覆蓋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 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實施例11
1、以松茸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杜鵑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澆水 約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兩端插入土中、竹片上覆蓋 薄 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約25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 質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IOOppm的植物油處理。
權利要求
一種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以松茸孢子、菌根、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A)、鮮菌褶切塊直播法選成熟度8-9成的鮮松茸子實體,去掉菌柄和菌肉,用果汁機搗碎,用5目篩子過濾后的腐殖土混合均勻,選擇云南松幼根密集處,削尖木棍扎孔10-15cm深,投入混合好的腐殖土,蓋好覆蓋物,在近處澆水約900ml-1000ml即可;或者(B)鮮菌子實體直接彈射孢子法將成熟度7-8成的松茸子實體移植到清理好的云南松、杜鵑、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待孢子彈射3天后,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C)菌根移植法在松茸子實體發生處下面取深度為10-15cm菌塘菌根作為菌種使用;在適宜地塊挖同樣體積形狀栽培坑將其植入并與云南松、杜鵑、櫟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根部緊密接觸,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或者(D)人工菌絲培養法將純培養的松茸菌絲,經發酵后,感染處理云南松、杜鵑、櫟等樣地內松茸的優勢伴生樹種,澆水約900ml-1000ml,蓋好覆蓋物即可;2)林地管理促茸技術發現剛出土的幼茸后,首先,在其上方用做好的竹片或樹枝兩端插入土中、竹片或樹枝上覆蓋薄膜,周圍在用腐質土壓嚴而形成高約25-40cm的拱棚;其次,用附近“茸山”出菇土壤、沙壤或腐質土將幼茸覆蓋,促進幼茸發育,并隨子實體生長逐漸增加覆蓋物,澆水;3)菌塘人工促茸技術分別于每年12月、3月、5月、6月對已有菌塘進行濃度100ppm的植物油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松茸是 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S. Imai)Singer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油處理是 指將植物油均勻噴灑于已有菌塘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油是指華 山松植物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的方法,屬于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針對長期以來采用純培養菌種,實現松茸人工栽培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目標的事實,結合松茸生長所需的特殊環境,通過對“茸山”林地管理和采取人工促繁措施實現松茸穩產、高產的創新技術。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以松茸孢子、菌根、菌絲為繁殖材料的促繁技術,林地管理促茸技術和菌塘人工促茸技術。本發明不僅成為松茸的原生地保育促繁措施,而且可以達到保護菌塘、促進菌塘良好發育,同時還可提高松茸產量和質量。
文檔編號A01G1/04GK101861795SQ20101016660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0日
發明者孟珍貴, 李榮春, 趙琪, 陳嚴平, 高峻, 黃韻婷 申請人:云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