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棉稈栽培白靈菇的培養基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白靈菇生產中,利用棉稈等材料配制培養基的配方。
背景技術:
白靈菇又名阿魏蘑、阿魏側耳、阿魏菇。肉質細嫩,味美可口,具有較高的食用價 值,有“天山神菇”的美譽,頗受消費者的青睞。據科學測定,其蛋白質含量占干菇的20%, 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白靈菇還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有消積、殺蟲、鎮 咳、消炎和防治婦科腫瘤等功效。20世紀80年代,白靈菇在我國首先人工栽培成功,90年代 相繼進入商品化生產,近年來全國各地也在進行規模化工廠化的發展,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國家,也是目前食用菌的生產大國。自1957年, 上海市農科院園藝所食用菌組開展木屑栽培香菇試驗,一改以往香菇段木栽培的方法,擴 展了食用菌栽培原料的來源。隨著技術的成熟,木屑被廣泛地應用于香菇的栽培中。70年 代河南南陽、湖北天門等棉產區又成功地利用棉籽殼栽培平菇、猴頭等食用菌,并很快得到 大面積推廣。同時,廣大食用菌研究工作者和從業人員也不斷利用甘蔗渣、廢棉、花生殼、甜 菜渣、玉米芯、棉稈、玉米秸稈等為原料,進行食用菌栽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發展至 今,棉籽殼、木屑已經成為多數木腐菌栽培的主要原料。目前,白靈菇栽培廣泛使用的原料也是以木屑、棉籽殼為主,一般培養基的配方 為棉籽殼80%,木屑10%,麩皮10% (細料不列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 些商品的價格也有所增長,白靈菇栽培原料價格也大幅提升。以棉籽殼(在天津市銷售) 為例,2003年的價格為420元/噸,2008年為900元/噸以上,而2010年11月的價格則上 漲到2400元/噸,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越來越顯著。積極尋找廉價原料降低生產成本,同 時又不影響產量,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棉產區,棉稈作為棉花生產的副產品,利用 率較低,一般大部分被用作薪柴進行簡單利用,不僅經濟效益低而且對環境還有一定影響。 利用棉稈栽培白靈菇,不僅用料來源廣泛而且成本低廉,另外產生的菌糠還可以作為肥料 還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原料成本低廉、轉化率穩定、能夠產生較好經濟和生態效 益的白靈菇培養基的配方。本發明的配方是以棉稈、棉籽殼為主料,輔以麩皮、石灰等原料制作的培養料。棉 稈要經過機械粉碎,長度0. 5厘米 1厘米,呈煙絲狀。所述培養基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以斤計的原料棉稈25 80斤;棉籽殼10 69斤;麩皮5 10斤;石灰1 2斤。料水比為 1 1.2 1.6。滅菌前培養基質的pH值7. 5 8。培養料在制作時,先準確稱取各種原料,然后混拌均勻,加入定量水后再充分攪拌 均勻。拌好的培養料先堆放30分鐘,然后再進行分裝入袋(瓶)。料袋(瓶)裝好后進行滅菌。采用高壓滅菌時,須壓力穩定在1. 5千克/厘米2時開始計時,維持3 3. 5小時即可; 采用常壓滅菌時,當料溫達到100°C時計時,維持10 12小時即可。滅菌后的料袋(瓶) 冷卻至70°C左右時移入經過空間消毒的接種室,袋(瓶)溫度降至25°C左右時可以進行接 種。接種時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完種的袋(瓶),放置到培養室避光發菌, 前期溫度嚴格控制在26 28°C左右,菌絲萌發后并長滿料面以后溫度控制在22 26。C。 發菌期間還要適時進行污染檢查,及時挑出污染的菌種并妥善處理。經過35天左右培養, 菌絲基本長滿。此時可以移入出菇設施,進行白靈菇的后期管理。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栽培原料成本低,培養基質透氣性較好菌絲生長速度較快,白 靈菇的轉化率較常用配方的轉化率幾乎相平或略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棉稈不同添加比例的對比試驗(一)試驗設計試驗設置了一個對照配方和3個棉稈不同添加水平的配方(見表格-1)。通過菌 絲生長速度對比、轉化率對比等進行評價。表格1試驗配方
M原料配比‘
對照配方(ck)棉籽殼80%,木屑15%,麩皮5%配方1棉籽殼70%,棉稈25%,麩皮5%配方2棉籽殼45%,棉稈50%,麩皮5%配方3棉籽殼20%,棉稈75%,麩皮5% .(二)試驗實施1.裝袋、滅菌試驗選用15厘米X30厘米X0. 0045厘米聚乙烯塑料折角袋包裝培養料,裝袋時 每個配方的單個料袋盛料量保持一致。采用常壓蒸汽滅菌的方式,100°C維持10 12小時。2.發菌管理在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進行無菌接種,之后移至發菌室避光培養。發菌期間控制 菌袋溫度在23 26°C,相對濕度維持在70%以下,并保持空氣新鮮、氧氣充足。在接種后 10 15天,待菌絲生長超過1/5料棒長度時,開始菌絲生長速度的測定。3.后熟管理各配方料棒發菌速度不近相同,發菌時間短的待菌棒長滿后及時放到5°C左右的 冷庫保存。料棒全部長滿后全部運至溫室進行后熟管理,時間大約持續30天左右,期間菌 袋溫度保持在20 24°C。當菌棒后熟達到25天左右時進行搔菌,之后進入催菇期管理。4.催菇管理
菌棒進入催菇管理期間,白天保持空間溫度在15 18°C,最高不超過20°C,晝夜 溫差在10°c以上。空間相對濕度控制在85% 95%,溫室內散射光照在1000勒克斯以上, 并做好通風工作。5.出菇管理催菇10 15天在菌棒搔菌部位會出現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此時進入出菇管理。 溫室的溫度控制在8 16°C,空間濕度保持85% 95%,并保持空氣新鮮。及時疏蕾。當 子實體達到八成熟時采收,并記錄產量。(三)結果與分析表格2菌絲生長速度測定(毫米/天)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棉稈栽培白靈菇的培養基配方,其特征是配方是以棉稈、棉籽殼為主要 原料,輔以麩皮、石灰制作的培養基質。
2.根據權利要求1利用棉稈栽培白靈菇的培養基配方,其特征為所述培養基配方 比例是棉稈25 80斤、棉籽殼10 69斤、麩皮5 10斤、石灰1 2斤;料水比為 1 1.2 1.6 ;滅菌前培養基質的pH值7. 5 8。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棉稈栽培白靈菇的培養基配方,是以棉稈、棉籽殼為主要原料,制作白靈菇栽培基質。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栽培原料成本低,培養基質透氣性較好菌絲生長速度較快,白靈菇的轉化率較常用配方的轉化率幾乎相平或略高。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001888SQ201010566650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30日
發明者劉連強, 周永斌, 張志軍, 李鳳美, 王玫, 訾惠君, 魏雪生 申請人: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