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通過羅非魚控制對蝦病害的生物防控方法

文檔序號:314737閱讀:3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通過羅非魚控制對蝦病害的生物防控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過羅非魚控制對蝦病害的生物防控方 法。
背景技術
對蝦是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支柱品種,近年來發展迅速,到2009年養殖產量130. 3 萬噸,產值超過300億元;出口創匯居我國水產品出口金額第一,高達12. 3億美元。對蝦 養殖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產業。然而,對蝦病害問題仍然是對蝦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對蝦傳染性疾病的暴發 流行與對蝦本身相互殘食的習性有一定的關系。在對蝦養殖過程中,由于環境條件惡化導 致個別體質弱、抗病力差的對蝦首先發病甚至死亡,后者被健康個體捕食,從而導致傳染性 病原體(細菌/病毒)在對蝦群體內傳播,最終引起對蝦疾病暴發流行。如何及時、徹底清除 對蝦養殖池中的病蝦成為控制對蝦疾病暴發的關鍵技術之一。對蝦病害問題仍然是對蝦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當前解決對蝦病害問題的主要 措施包括提高對蝦抗病能力、改善對蝦養殖環境和切斷對蝦疾病病原的傳播途徑等幾種。 但是,自1992年對蝦白斑綜合癥暴發流行以來,在世界范圍內依然沒有找到一種切實可行 的辦法徹底防止對蝦疾病的暴發流行。對蝦疾病的暴發流行已經給我國的對蝦養殖業造成 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億元。清除對蝦養殖池內的病蝦是防止對蝦疾病傳播的一種方法。但是,目前的人工清 除病蝦的方法存在發現不及時、清除不徹底等的局限,很難控制對蝦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此 外,業內也有一些對蝦養殖模式采用了魚蝦混養的方法進行蝦病的防控。但是,由于對魚類 品種、數量、規格和投放時間的選擇上不能采取正確方法,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根據現有的蝦類傳染病傳播快,病蝦的清除不徹底不及時等問 題,提供一種提高對蝦存活率的養殖方法。本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養殖蝦池內投放5 10萬尾/畝的蝦苗;
(2)對蝦養殖2(Γ30日后每畝投放300尾羅非魚;
(3)常規培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上述方法中,所述羅非魚的體重為0. 5kg以上。更進一步地, 所述羅非魚為無繁殖能力的雜交羅非魚。作為一種優選方案,上述方法中,所述養殖蝦池內的水為咸淡水,鹽度為(Γ15。作為一種優選方案,上述方法中,所述蝦苗為適于在鹽度(Γ15內養殖的蝦類。更 進一步地,所述蝦類為凡納濱對蝦、斑節對蝦、中國對蝦、羅氏沼蝦或基圍蝦。
本發明通過大量的實驗,綜合考慮了羅非魚的食性,以及蝦病的傳播力和當前對 蝦養殖技術等因素,確定了上述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雜食性的0.5kg以上的羅非魚在蝦類養殖池中能攝食病、 弱、死蝦;
(2)羅非魚在蝦池中巡游,能先于健康蝦發現并攝食到病、弱、死蝦,能有較阻止健康蝦 攝食病蝦,從而避免蝦病在健康蝦群中傳播流行;
(3)羅非魚能及時發現并攝食病死蝦,減少了人工巡塘清除病死蝦的工作量,提高了清 除病死蝦的效率,提高了養殖成功率;
(4)利用羅非魚防控對蝦疾病的暴發流行,減少了各種防治對蝦病害藥物的使用。一方 面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有利于對蝦品質的提高;
(5)羅非魚本身也是一種經濟魚類,蝦池中投放羅非魚給養蝦者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但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實施例1、比照對蝦養殖的正常管理方法,培好水后,投放1. Ocm左右的蝦苗,每畝5 10 萬尾。由于羅非魚不適于在鹽度大于15的水體中生存,所以本發明所述的養殖水體的鹽度 在0 15范圍內。如果養殖水體的鹽度大于15,可用添加淡水的方法降低鹽度,將鹽度控 制在上述范圍內。2、適時投放羅非魚。對蝦養殖到20 30日左右,對蝦病害暴發前投放羅非魚。養 殖過程中往往由于蝦苗本身的原因,在養殖前期就大規模死亡,此前沒必要投放羅非魚。所 以一般養殖到20 30日時,蝦苗穩定后,再投放羅非魚;投放的羅非魚數量控制在300尾 /畝左右,由于羅非魚為雜食性,也能攝食一定數量的活蝦,所以不宜過量投放羅非魚,以免 造成收成時養殖蝦存活率偏小的問題。同時,由于野生羅非魚繁殖過快,本身經濟價值小, 所以應避免投放野生羅非魚;由于羅非魚生長迅速,放養時體重達到0. ^g/尾即可。在珠海實驗基地進行養殖試驗。9 口實驗蝦池,為A、B、C三組,每組3 口蝦池。各 蝦池均按10萬/畝的密度投放凡納濱對蝦,其中A組3 口蝦池按300尾/畝,體重0. 5kg投 放羅非魚作實驗組,B、C兩組共6 口蝦池不投放羅非魚。對蝦長到7、cm時A組和B組按 對蝦體重1%的量投入病蝦進行人工感染,其中B組為陽性對照,C組不投喂病蝦作陰對照。 經20天觀察,B組對蝦在人工感染的第11天全部死亡。A組對蝦的存活率為77%,C組對蝦 的存活率為92%。實驗結果表明,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用羅非魚防止對蝦病害的效果很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養殖蝦池內投放5 10萬尾/畝的蝦苗;(2)對蝦養殖2(Γ30日后每畝投放300尾羅 非魚;(3)常規培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羅非魚 的體重為0. 5kg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羅 非魚為無繁殖能力的雜交羅非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蝦 池內的水為咸淡水,鹽度為(Γ1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蝦苗為 適于在鹽度(Γ15內養殖的蝦類。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通過添加羅非魚進行對蝦養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蝦類為 凡納濱對蝦、斑節對蝦、中國對蝦、羅氏沼蝦或基圍蝦。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過羅非魚控制對蝦病害的生物防控方法。本發明方法是通過在對蝦養殖區內投放羅非魚,從而實現對蝦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提高對蝦的存活率。通過本發明方法可以避免蝦病在健康蝦群中傳播流行,減少了人工清楚病蝦、死蝦的工作量,提高了清除效率和養殖成功率,給養殖者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077797SQ20101059070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6日
發明者何建國, 翁少萍, 陳勇貴 申請人:中山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