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秧苗移植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898閱讀:4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秧苗移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如下這樣的秧苗移植機將簇狀苗裝填于能夠左右往復移動的秧苗載置臺,使秧苗載置臺與秧苗插植機構的秧苗插植動作聯動地在橫向往復移動的同時,將簇狀苗一株一株地取出而插植于田地。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如下這樣的秧苗移植機利用插植裝置從裝填于左右往復移動的秧苗載置臺的簇狀苗中取出一株的量的苗,并插植于田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該秧苗移植機中,作為用于使秧苗載置臺左右往復移動的裝置,在設置于秧苗插植部的中央部的傳動箱內設置有橫移動桿,該橫移動桿被樞軸支承為在軸向滑動自如;滑動體,該滑動體安裝于該橫移動棒;以及引導軸,該引導軸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狀的槽,所述滑動體的引導突起與該螺旋狀的槽接觸。進而形成為如下的結構當該引導軸旋轉時,滑動體的引導突起沿著引導軸的槽移動,與此伴隨著,橫移動桿左右往復移動,且秧苗載置臺橫向移動。[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48645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使秧苗載置臺的橫向移動順暢,從而實現作業效率的提高。具體地說,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形成為能夠均勻地對引導軸供給潤滑油的結構。并且,本發明的課題還在于在與秧苗載置臺下部的秧苗托架接觸的刮削器形成梳齒部,即便對刮削器施加有過載也能夠將損傷或變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容易修理。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手段。即,第一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是一種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左右往復移動自如的秧苗載置臺50,該秧苗載置臺50用于載置要插植于田地的秧苗; 插植裝置M,該插植裝置M從該秧苗載置臺50取出一株的量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以及引導軸37,在該引導軸37形成有螺旋狀的槽部38,該秧苗移植機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將用于與該引導軸37的槽部接觸的引導突起40設置在滑動體39的內部,當所述引導軸37被驅動而旋轉時,滑動體39滑動,從而使秧苗載置臺50在左右方向移動,其中,在所述滑動體 39的左右兩側且引導軸37的外周部的位置設置有伸縮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形成了在該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收納潤滑劑的結構,利用循環流路43連結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第二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分別與所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端部相連結,以橫跨所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端部與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相連結而成的連結部的方式設置有所述循環流路43。第三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所述循環流路43形成為以通過所述滑動體3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環管。
第四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所述循環流路43形成為以通過所述滑動體39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環管。第五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在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的內周設置有多個突起體46,以使該突起體46與滑動體39接觸的方式安裝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與滑動體 39之間形成有空間,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內的潤滑劑被從所述空間供給至循環流路 43。第六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潤滑劑供給裝置44,該潤滑劑供給裝置44用于向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供給潤滑劑。第七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在所述秧苗載置臺50的下端側設置有用于支承秧苗的秧苗托架51,在該秧苗托架51形成有秧苗取出口 51a,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按照插秧行數來分隔秧苗載置臺50的護欄47,在該護欄47的下端部設置有與秧苗托架51接觸的刮削器48,在該刮削器48的前端部分形成有當施加有過載時破損的梳齒部48a。第八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案所記載的秧苗移植機的基礎上,形成為利用螺栓49將所述刮削器48固定于所述護欄47的結構。根據第一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通過將潤滑劑收納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借助于滑動體39朝向左右方向的滑動,使得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伸縮,從而潤滑劑移動,因此,能夠向引導軸37均勻地供給潤滑劑,秧苗載置臺50能夠順暢地移動,作業效率提尚ο并且,由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通過循環流路43連通起來,因此,即便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中的任一側包覆部件42的內部收納有過剩的量的潤滑劑,由于潤滑劑能夠通過循環流路43從左右一側的包覆部件42移動至另一側的包覆部件42,因此,能夠防止過剩地收納的潤滑劑從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泄漏從而附著于周邊的構成部件或者下落至田地而污染田地的情況。進而,當通過引導軸37的旋轉使得滑動體39移動,從而包覆部件42的左右某一方收縮時,潤滑劑通過循環流路43而移動至相反側的包覆部件42的內部,因此能夠防止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的壓力變得過高,并且能夠防止潤滑劑從左右的包覆部件42、 42漏出。根據第二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一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能夠利用循環流路43將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端部與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相連結而成的連結部連結起來。根據第三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能夠以通過滑動體3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用于構成循環流路43的循環管。根據第四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用于構成循環流路43的循環管不會覆蓋滑動體39的上方,因此能夠容易地清潔滑動體 39和進行部件更換等,維護性提高。根據第五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由于在
4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端部的內周設置有多個突起體46,當將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安裝于該滑動體39時,借助于多個突起體46在連結部形成有空間,因此潤滑劑容易向循環流路43移動,能夠對引導軸37均勻地供給潤滑劑,使得秧苗載置臺50能夠順暢地移動。并且,由于潤滑劑容易移動至循環流路43,因此,通過潤滑劑的移動,能夠防止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的壓力變得過高,并且能夠防止潤滑劑從左右的包覆部件42、 42漏出。根據第六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一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通過利用流路45連結滑動體49和潤滑劑供給裝置44,從而能夠將潤滑劑注入左右的包覆部件 42,42的內部,因此省略了向在左右方向較長的引導軸37的多個部位注入潤滑劑的作業, 作業者的勞動量減輕,并且維護性提高。根據第七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一或者第二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通過在刮削器48的前端形成梳齒部分48a,當對護欄部47施加有過載時梳齒部48a先破損,因此能夠將損傷或變形抑制在最小限度。根據第八方案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第七方案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之外,由于利用螺栓49將刮削器48固定于護欄部47,因此即便刮削器48的梳齒部48a破損,也能夠簡單地進行替換。


圖1是插秧機的側視圖。圖2是插秧機的俯視圖。圖3是秧苗插植部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4是示出秧苗載置臺的左右往復移動機構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5是示出秧苗載置臺的左右往復移動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例的的主視圖。圖6是具備潤滑劑供給裝置的左右往復移動機構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7是具備潤滑劑供給裝置的左右往復移動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例的主視圖。圖8是秧苗載置臺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圖9是刮削器的俯視圖。標號說明36 傳動箱;37 引導軸;38 螺旋槽部;39 滑動體;40 引導突起;42 包覆部件; 43 循環流路(循環管);44 潤滑劑供給裝置;45 第一流路;46 突起體;47 護欄部;48 刮削器;48a 梳齒部;49 螺栓;50 秧苗載置臺;54 秧苗插植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的實施例只是一個實施方式,并不限定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圖1和圖2示出作為秧苗移植機的一例的、裝備有插秧行數為多行的秧苗插植部的乘坐式插秧機1,該乘坐式插秧機1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在該行駛車身2的大致中央搭載有作為驅動源的發動機E,將該發動機E的旋轉動力傳遞至變速箱12內的變速裝置,并將由該變速裝置減速后的旋轉動力傳遞給前輪10和后輪11。
發動機E搭載在主車架15上,形成為如下的結構該發動機E的旋轉動力從發動機輸出軸20經由帶傳動裝置21等傳遞給變速箱12的變速輸入軸。形成為行駛動力的一部分被傳遞至前輪終端箱(前輪7 τ ^ f ;^-^ )13以驅動前輪10、行駛動力的余下部分傳遞至后輪齒輪箱17以驅動后輪11的結構。并且,外部取出動力傳遞至設置于行駛車身2后部的插秧離合器殼25,從該插秧離合器殼25經由插秧傳動軸沈朝秧苗插植部4傳動。 發動機E的上部由發動機罩30覆蓋,在該發動機罩30的上方設置有駕駛席31,在駕駛席31的前方裝備有前罩32、操作箱33、以及用于對前輪10、10進行轉向操作的方向盤 34。并且,在駕駛席31的后側設置有施肥裝置5。標號35是預備秧苗載置臺。再有,在行駛車身2的后部經由升降連桿機構3裝配有秧苗插植部4,在該秧苗插植部4與車身2之間裝備有使秧苗插植部4上下升降的液壓升降缸M。秧苗插植部4在本例中形成為能夠使用6株帶土的簇狀苗插植6行秧苗的結構。 即,秧苗插植部4由以下部件等構成秧苗載置臺50,在該秧苗載置臺50的由護欄部47按照簇狀苗分隔出的秧苗載置面上載置有6株簇狀苗;秧苗輸送帶52,該秧苗輸送帶52用于將秧苗載置臺上的秧苗一株一株地供給至各行的秧苗取出口 51a、...;插植裝置54,該插植裝置M具有插植行數(6行)的量的秧苗插植爪53...,所述秧苗插植爪53...用于將供給至秧苗取出口的秧苗插植于田地;以及在田地面上滑行而對田地面進行平整的中部耢 (七 > 夕7 口一卜)^c、側方耢(寸彳K 7 π —卜)5 等,該秧苗插植部4通過上述液壓升降缸M的伸縮而進行升降,能夠上升至非作業位置或者下降至對地作業位置(對地插植位置)。秧苗載置臺50以前側朝上的傾斜姿態設置,并且被支承在支承框56和支承軌道 57上,形成了借助左右往復移動機構與秧苗插植裝置M的秧苗插植動作聯動地在左右橫方向往復移動的聯動結構。在上述秧苗載置臺50的下端側形成有與上述支承軌道57 —體成型而成的秧苗托架51,且開設有6行秧苗取出口 51a。另外,如果預先在上述各個護欄部47...的下端部與秧苗托架51之間設置有當對護欄部47...施加預定以上過載時護欄部47...能破損的梳齒狀的刮削器48(參照圖8、圖 9)的話,則當對該護欄部47...施加有過載時,刮削器48的前端的梳齒部分48a會破損,從而能夠將損傷或變形抑制在最小限度。刮削器48的安裝借助螺栓49進行緊固固定,能夠簡單地替換破損的刮削器48。形成為如下的聯動結構通過上述插植傳動軸沈從行駛車身側傳遞來的插植動力被輸入至插植傳動箱27內的插植驅動軸觀,并從該插植驅動軸觀經由鏈盒四內的傳動鏈來驅動秧苗插植裝置M。形成為從插植驅動軸觀經由傳動箱36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傳遞給沿左右橫方向架設的引導軸37的結構。該引導軸37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狀的槽部38,滑動體39的引導突起40與該槽部38接觸而卡掛于該槽部38中。安裝于該滑動體39的橫移動桿41被軸支承為在軸方向滑動自如,該橫移動桿41的左右端部與秧苗載置臺50連結。當上述引導軸 37旋轉時,引導突起40沿著引導軸37的螺旋槽38移動,與此伴隨著,滑動體39和橫移動桿41橫向移動,因此,秧苗載置臺50左右往復移動。在上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且引導軸37的外周部,以左右配置的方式設置有用于注入潤滑劑的、伸縮自如的波紋狀的包覆部件42、42。該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形成為利用循環流路43連結起來的結構。另外,循環流路43形成為在內部具有空間部的循環管。進而,當引導軸37旋轉時,引導突起40沿著引導軸37的螺旋槽38移動,與此伴隨著,滑動體39橫向移動,由此,秧苗載置臺50左右往復移動。并且,形成為如下的結構當利用潤滑劑供給裝置(注油泵)44(圖6、圖7)將潤滑劑經第一流路(供油軟管)45而收納至包覆部件42的內部時,通過滑動體39朝向左右方向的滑動,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伸縮,從而潤滑劑移動而被供給至引導軸37的外周面。 并且,形成為潤滑劑通過循環流路43而從左右兩側中的一側的包覆部件42朝另一側包覆部件42循環移動的結構。上述循環流路43能夠形成為如圖4所示的通過滑動體39的上方的狀態,也可以形成為如圖5所示的通過滑動體39的下方的配置結構。當形成為通過滑動體39的下方的配置結構時,由于循環流路43并不覆蓋滑動體39的上方和左右兩側,因此能夠容易地清潔滑動體39和進行部件更換等維護。并且,如圖7所示,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位于滑動體39側的端部,在該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周部設置有多個突起體46,形成了包覆部件42借助所述多個突起體 46安裝于滑動體39的結構。通過設置所述多個突起體46,從而會在連結部產生空間,因此潤滑劑容易向引導軸37和循環流路43移動,能夠對引導軸37均勻地供給潤滑劑。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形成為循環流路43連通于包覆部件42的突起體46與夾子58之間的中間位置的結構。并且,將該循環流路43與潤滑劑供給裝置44連結,形成了能夠通過第二流路4 將由該潤滑劑供給裝置44供給的潤滑劑注入至上述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內部的結構。進而,也可以形成為從循環流路43的中途部經由分支管43a與滑動體39的上部連結的結構。通過該結構,能夠從引導突起40的上方供給潤滑劑,能夠將引導突起40的熱膠著防范于未然。另外,循環流路43不僅能夠形成為將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 彼此連結起來的結構,而且能夠通過設置兩條循環流路43而使潤滑劑回流至滑動體39的結構。另外,如圖6所示,對于使循環流路43通過滑動體39的上方的結構,通過利用橡膠或有機硅等具有柔性的材質構成循環流路43,能夠將該循環流路43在橫向放倒而勾掛于鉤部件59等進行固定,因此,滑動體39上部的蓋39a容易打開,維護性提高。再有,如果將中央的支承框與循環流路43連接起來而取代向引導軸37供油的儲油箱的話,則不需要儲油箱,能夠削減秧苗載置臺50周邊的部件數目。
權利要求
1.一種秧苗移植機,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左右往復移動自如的秧苗載置臺(50),該秧苗載置臺(50)用于載置要插植于田地的秧苗;插植裝置(M),該插植裝置(54)從該秧苗載置臺(50)取出一株的量的秧苗并插植于田地;以及引導軸(37),在該引導軸(37)形成有螺旋狀的槽部(38),該秧苗移植機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將用于與該引導軸(37)的槽部接觸的引導突起GO)設置在滑動體(39)的內部,當所述引導軸(37)被驅動而旋轉時,滑動體(39)滑動,使得秧苗載置臺(50)在左右方向移動,所述秧苗移植機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且在引導軸(37)的外周部的位置設置有伸縮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形成了在該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的內部收納潤滑劑的結構,利用循環流路G3)連結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的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左右的包覆部件(42、4幻的端部分別與所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端部相連結,以橫跨所述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端部與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的端部相連結而成的連結部的方式設置有所述循環流路G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流路^幻形成為以通過所述滑動體(3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環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流路^幻形成為以通過所述滑動體(39)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的循環管。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G2、42)的端部的內周設置有多個突起體(46),使該突起體 (46)與滑動體(39)接觸地安裝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在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 與滑動體(39)之間形成有空間,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02、42)內的潤滑劑被從所述空間供給至循環流路G3)。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潤滑劑供給裝置(44),該潤滑劑供給裝置04)用于向所述左右的包覆部件G2、42)的內部供給潤滑劑。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秧苗載置臺(50)的下端側設置有用于支承秧苗的秧苗托架(51),在該秧苗托架(51)形成有秧苗取出口(51a),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按照插秧行數分隔秧苗載置臺(50) 的護欄(47),在該護欄07)的下端部設置有與秧苗托架(51)接觸的刮削器(48),在該刮削器G8)的前端部分形成有當施加有過載時破損的梳齒部G8a)。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秧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形成為利用螺栓G9)將所述刮削器08)固定于所述護欄07)的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秧苗移植機,其能夠使潤滑油遍布整個引導軸且能夠使秧苗載置臺的橫向移動順暢。該秧苗移植機設置有左右往復移動自如的秧苗載置臺;從秧苗載置臺取出秧苗而插植于田地的插植裝置;以及形成有螺旋狀的槽部(38)的引導軸(37),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將用于與引導軸(37)的槽部接觸的引導突起(40)設置在滑動體(39)的內部,當所述引導軸(37)被驅動而旋轉時,滑動體(39)滑動,從而使秧苗栽植臺在左右方向移動,在滑動體(39)的左右兩側且在引導軸(37)的外周部設置有內側用于收納潤滑劑的、伸縮自如的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利用循環流路(43)將左右的包覆部件(42、42)的內部連結起來。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165873SQ20111003626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山口信, 川田誠, 石山和宏 申請人:井關農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