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復混肥料是復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統稱,由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加工而成。生產復混肥料可以物化施肥技術,提高肥效,減少施肥次數,節省施肥成本。生產和施用復混肥料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復混肥料是世界化肥工業發展的反響,全世界的消費量已超過化肥總消費量的1/3,而我國約占國內化肥總消費量的18%,我國作物多樣化,土壤也由過去克服單一營養元素缺乏的所謂”校正施肥”轉入多種營養成分配合的”平衡施肥”。為此,加速發展復混肥工業已是勢在必行。同時,大量的麥草等秸桿利用率極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技術。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粉碎并發酵將麥草粉碎,達到100目左右,按質量為10 1的比例,混入碳酸氫銨,加入適量水,在外界環境溫度為20-30°C時,密封發酵1個月左右;再將其他原料進行粉碎至100目;(2)干燥將發酵后的麥草,經干燥房進行干燥,制成發酵料粉;(3)混合將發酵料粉、粉碎后的磷肥,尿素等按質量為22 21的比例,經攪拌混合,制作成半成品料;(4)造粒在半成品料中,加入6-19%的緩釋劑,利用肥料造粒機造粒而成。同其他復混肥料相比,本發明充分利用了麥草等大量的秸桿資源,有效利用資源, 該產品不僅具有常規復混肥料的能力,而且能有效補充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鐵、銅、鋅、錳、鉬、硼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一(1)粉碎并發酵將麥草粉碎,達到100目左右,按質量為10 1的比例,混入碳酸氫銨,加入適量水,在外界環境溫度為10-30°C時,密封發酵1個月左右;再將其他原料進行粉碎至100目;(2)干燥將發酵后的麥草,經干燥房進行干燥,制成發酵料粉;(3)混合將發酵料粉、粉碎后的磷肥,尿素等按質量為22 21的比例,經攪拌混合,制作成半成品料;(4)造粒在半成品料中,加入2-6%的緩釋劑,利用肥料造粒機造粒而成。
實施二(1)粉碎并發酵將麥草粉碎,達到99Id左右,按質量為10 1的比例,混入碳酸氫銨,加入適量水,控制外界溫度為25°C左右時,密封發酵1個月左右;再將其他原料進行粉碎至IOOld ;(2)干燥將發酵后的麥草,經干燥房進行干燥,制成發酵料粉;(3)混合將發酵料粉、粉碎后的磷肥,尿素等按質量為52 61的比例,經攪拌混合,制作成半成品料;(4)造粒在半成品料中,加入3% ο的緩釋劑,利用肥料造粒機造粒而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粉碎并發酵將麥草粉碎,達到100目左右,按質量為10 1的比例,混入碳酸氫銨,加入適量水,在外界環境溫度為20-30°C時,密封發酵1個月左右;再將其他原料進行粉碎至100目;(2)干燥將發酵后的麥草,經干燥房進行干燥,制成發酵料粉;(3)混合將發酵料粉、粉碎后的磷肥,尿素等按質量為22 2 1的比例,經攪拌混合,制作成半成品料;(4)造粒在半成品料中,加入2-3%的緩釋劑,利用肥料造粒機造粒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麥草與碳酸氫銨、磷肥、尿素的質量比為20 2 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在造料過程中,加入 2-3%的緩釋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在造料過程中,加入 2% ο的緩釋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外界環境溫度為25°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混肥料的生產方法,以麥草,碳酸氫銨,磷肥,尿素等為原料,經過粉碎,發酵,混合,造粒等過程制作而成。該產品充分利用了麥草等大量的秸稈資源,有效利用資源,該產品不僅具有常規復混肥料的能力,而且能有效補充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量元素,主要有鐵、銅、鋅、錳、鉬、硼等。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153414SQ2011101205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屈建華 申請人:安徽省太和縣鵬宇中藥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