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板藍根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板藍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板藍根fcidix Isatidis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為清熱解毒之常用中藥,常和其它中藥組成復方泛用于多種疾病如流感、乙腦、肝炎等。菘藍為二年生草木,分布于我國內蒙古、陜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 貴州等地,常為栽培。板藍根的來源不同,作為中藥使用,也存在差異,在臨床上則表現為藥效上的差別。這與具體的生產環境和栽培方法有關,因此,如何獲得優質的板藍根,是菘藍種植人員和企業追求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板藍根, 品質更高,在用于防治內毒素血癥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方法,包括整地、育苗、田間管理和采收,其特征在于在育苗時,先將菘藍種子用40 ‘C-50 ‘C質量濃度為高錳酸鉀浸種11 13 小時,撈出曬干后拌細沙或草木灰撒播采收時,大青葉(菘藍的葉)在菘藍栽培當年的陰歷11月份采收,選晴天,割去地上部分,收集后曬干在采收大青葉后7 “天挖根,去凈蘆頭和泥土,進行曬干。比較優選的是,整地時要選擇三年或以上未種植過板藍根而且具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地,深翻25-35厘米,每畝施用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500 2000千克,或每畝施入腐植酸生物有機肥100-120千克,然后耙細、整平,做成畦。所述的田間管理過程可以包括在苗高6-10厘米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封行后禁止除草;干旱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清溝排水,防止畦間積水爛根和感染病害;生長過程十施藥防治病蟲害追施有機肥1-3次。用本發明的這種方法獲得的板藍根(菘藍的根),品質優良,采用內毒素致家兔發熱模型考察其相關效應,經過試驗表明,用上這方法培育的板藍根提取的浸膏高、低劑量組能夠顯著抑制時間體溫反應指數TR14的急劇升高,降低內毒素致熱效應的程度(戶< 0. 05 或P < 0. 01),說明采用這種方法能夠提高板藍根的抗內毒素活性強度,具有更好的品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助于理解本發明的內容。一、實施例1栽培地點阜陽白云山和記黃埔板藍根公司栽培基地(1)選地與整地選擇三年或以上未種植過板藍根而且具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機耕深翻30厘米左右,每畝施用經充分腐熟,符合衛生標準的堆肥或廄肥1500 2000千克,亦可每畝施入“腐植酸生物有機肥” 100-120千克,然后耙細、整平,做成寬約2米,溝寬25厘米,高25 厘米的畦。( 育苗清明至谷雨前后進行。播種前將種子用40 ‘C-50 ‘C3%高錳酸鉀浸種 12小時,以進行催芽和殺菌,撈出曬干備用,拌細沙或草木灰即可撒播。均勻撒播于平整好的地塊中,用耙將士覆蓋3-5厘米。每畝用種量2千克,播后5-10天即可出苗。(3)田間管理苗高6-10厘米時進行間苗和補苗,株行距約為5 7厘米X20厘米。視草生長情況及時中耕、除草,封行后禁止除草。生長期內追施1 3次有機肥,腐植酸生物有機肥每畝25千克,均勻施入行距中間,中耕時翻入土中。干旱及時澆水,可在上午 10點前、下午4點后灌水,如果在中午陽光曝曬下進行澆水,易灼傷葉片。雨季應注意清溝排水,防止畦間積水爛根和感染病害。生長期病蟲害防治采用如下方式①、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亦可危害葉柄。發病初期口十片背面產生白色或灰白色霉狀物,葉面發生邊界不甚明顯的黃白色病斑。發后葉片逐漸變黃,最后呈褐色干枯而死亡。發病初期用1 1 200波爾多液噴霧,或用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 倍液霧。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②、菌核病該病可危害全株,由土壤傳染。發病季節噴藥保護使用灰硫磺合劑于植株基部;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500-600倍噴霧,隔7天噴一次,連續2_3次。或用 50%多菌靈、托布津500-1000倍液,藥液集中噴灑植株中下部,一般隔7-10天噴一次。⑧、根腐病發病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④、白銹病發病初期噴灑波爾多液(1 1 120),每隔7天1次,連續噴2-3次。⑤、黑斑病發病初期,噴灑波爾多液(1 1 120)或65%代森鋅600-800倍液, 每隔10 15天噴1次,每畝用量75kg,連續噴2-3次。發病初期還可用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⑥、菜粉蝶(菜青蟲)5-6月危害葉片。防治方法是幼蟲齡期用菜青蟲顆粒病毒· Bt復合殺蟲劑噴霧,每畝用量20-30克;或用蘇蕓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或顆粒$00-1000 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晶體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小菜蛾防治方法同菜青蟲。⑦、銀紋夜蛾每畝噴施2-2. 5kg2. 5%敵百蟲粉劑。⑧、蚜蟲主要危害嫩莖、葉及剛抽出的花蕾。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0)、采收與加工1、大青葉的采收第收集稱鮮重后曬干。年11月份采收。選晴天,割去地上部分, 根的采收在采收大青葉后7-14天挖根,去凈蘆頭和泥土二、對比例為了驗證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是否影響獲得的板藍根產品(菘藍的根)的品質, 在同一地塊進行了對比栽培,采用了傳統的栽培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包括在育種前用 400C _50°C的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根的采收是與大青葉同時采收。
三、對比實驗例為了科學評價板藍根的品質,結合其產品臨床適應癥,著重考慮體內藥效活性評判指標,采用內毒素致家兔發熱模型考察其相關效應。1.材料與儀器1. 1 藥物板藍根浸膏A 采用實施例1中栽培方法獲得的板藍根(菘藍的根)藥材,按板藍根顆粒提取工藝制備。板藍根浸膏B 采用對比例的栽培方法(傳統方法)獲得的板藍根(菘藍的根), 按板藍根顆粒提取工藝制備。板藍根浸膏C 按板藍根顆粒提取工藝制備。阿司匹林腸溶片。取板藍根浸膏A、B適量,分別加入適量蒸餾水,混勻,制成相當于原生藥為2. 0、
1.0,0. 5Z/mL的藥液;板藍根浸膏C同法制成相當于原生藥為1. Og/mL的藥液,備用。1. 2 動物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拘,體重1. 8-2. 5kgo1.3 試劑脂多糖(LPS,5mg, Sigma公司,L-3755);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2.方法與結果選擇健康家兔,每日測肛溫2次,連續3d,使其逐步適應體溫范圍應在 38. 0-39. 6°C內,且體溫波動不超過0. 3’ C。根據動物體溫預測定結果,篩選出體溫合格家兔72只,隨機分成9組,每組8只。藥物高、中、 低劑量組分別按6. 0,3. 0,1. 5g. kg-’灌胃給予藥物,模型組給予同體積蒸餾水,陽性對照組以200rog-kg-’灌服阿司匹林。除陽性對照組外,其余各組每臼給藥1次,連續5d。末次給藥后1.證,測定家兔基礎體溫,共3次,取其均值。Ih后,耳緣靜脈注射LPS 200叫.1^-’,于內毒素攻擊后0.5、1、
2、3、他測定家兔體溫,觀察其變化情況,并與基礎體溫相比較,計算出最大溫差(AT)、 時間體溫反應指數(TR14,以梯形法求得溫度時間曲線下面積),以TR14為依據計算發熱抑制百分率。數據處理影響內毒素致熱反應實驗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實驗動物一般狀態 (體重、精神、食欲、排泄物、活動情況等)、實驗環境(溫度、濕度)等,尤其是家兔基礎體溫應保持在38. 0-39. 6°C范圍內,且最高與最低測定體溫相差不超過0. 4°C者方可納入計算依據。由于在實驗具體過程中,存在部分動物因一般狀態、室溫變化、騷動過度、噪聲以及實驗操作人員的動作干擾等影響,導致其溫度有所偏差,此類數據均被剔除。在原始數據 (n = 8)基礎上,剔除一些體溫不符合納入標準規定的有關數據及動物個體(每組剔除2個數據),將藥物組與模型組進行f檢驗比較,結果見表1。表1對內毒素誘導家兔發熱效應的影響
組別劑量動物數 AT( ‘C) TR14 抑制率模型組阿司匹林組板藍根A高劑量板藍根A中劑量板藍根A低劑量板藍根B高劑量板藍根B中劑量板藍根B低劑量板藍根C中劑量1. 14 0. 301. 07 0. 361. 02 0. 331. 06 0. 420. 8710. 341. 05+0. 231. 13+0. 471. 28+0. 271. 05m0. 393. 67 1.202. 51 1. 441. 06 0. 84**2. 55 1. 421. 88 1. 57*2. 85 1. 563. 39 1. 124. 21 0. 933. 12 1. 05注與模型組比較*P < 0. 05 ” P < 0. 0131. 64%71. 06%30. 58%48. 90%22. 31%7. 65%-14. 72%15. 06%由表1結果,與模型組比較,板藍根A浸膏高、低劑量組能夠顯著抑制時間體溫反應指數TR14的急劇升高,降低內毒素致熱效應的程度(尸<0.05或P <0.01)。但是,各組對最大溫差AT的降低程度與模型組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表明其對內毒素誘導的家兔發熱效應的強度無顯著性影響。從發熱抑制率而言,板藍根B浸膏呈現劑量依賴性抑制內毒素發熱效應,而板藍根A浸膏無顯著相關性,抑制活性強度為板藍根A >板藍根C >板藍根B。 結論(”板藍根A浸膏能夠顯著抑制內毒素誘導的家兔發熱效應,其活性強度相對較高;( 板藍根對于內毒素誘導家兔發熱效應的程度(TR14)具有一定拮抗效應,但對于其發熱強度(AT)控制能力稍弱;C3)從抗內毒素效應分析,白云山板藍根不同批次產品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其優質產品(板藍根A)效應強度顯著高于市場同類產品。即,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栽培板藍根,品質更好,應該納入GAP栽培規范,進行板藍根的產業化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板藍根的栽培方法,包括整地、育苗、田間管理和采收,其特征在于在育苗時,先將菘藍種子用44°C -60°c質量濃度為6-8%高錳酸鉀浸種15 20小時, 撈出曬干后拌細沙或草木灰撒播;采收時,大青葉在菘藍栽培當年的陰歷11月份采收,選晴天,割去地上部分,收并曬干;在采收大青葉后7-14天挖根,去凈蘆頭和泥土,曬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藍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地過程為選擇三年或以上未種植過板藍根的沙壤地,深翻25-35厘米,每畝施用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000-2000 千克,或每畝施入腐植酸生物有機肥120-180千克,然后耙細、整平,做成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藍根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間管理過程包括 在苗高8-10厘米時進行間苗和補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封行后禁止除草;干旱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清溝排水,防止畦間積水爛根和感染病害; 生長過程中施藥防治病蟲害; 追施有機肥1-3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藍根的栽培養方法述澆水過程是在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進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澆水過程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后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板藍根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過程(1)整地;(2)育苗通過種苗的優選和過濾以及通過化學方法提高育苗的成活率;(3)田間管理;(4)采收與加工大青葉在菘藍種植當年的陰歷11月份采收,割去地上部分,收集曬干。在采收大青葉7-14天挖根進行曬干。利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可以提高板藍根的產量和品質。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197752SQ20111012056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屈建華 申請人:安徽省太和縣鵬宇中藥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