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層架式立體袋料栽培靈芝收集孢子粉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層架式立體袋料栽培靈芝收集孢子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是我國傳統的菌類珍品,享有"仙草"美譽。《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即詳細記載了靈芝的藥效及功能。靈芝已作為藥物正式被國家藥典收載,是國家批準的新資源食品,可藥食兩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靈芝藥理成分十分豐富,其有效成份達10余類,包括靈芝多糖、多肽、三萜類、氨基酸、留類、香豆精苷、生物堿、有機酸(主含延胡索酸)等。靈芝具有調節和增強人體免疫力,降血脂血糖、保肝,抑制肥胖和動脈硬化,阻止膽固醇吸收等功能, 對神經衰弱、冠心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和腫瘤等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兼具抗疲勞、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功效。目前,我國已開發有系列靈芝產品,包括靈芝切片、超微粉、靈芝茶、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靈芝孢子油膠囊等,其中,破壁靈芝孢子粉、靈芝孢子油因具有良好保健效果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靈芝種植方式為段木栽培,生產周期長,孢子粉產量低,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我國越來越多地采用袋料栽培、規模化種植生產靈芝孢子粉,但由于孢子粉小(微米級),彈射持續時間長(約15-20天),孢子粉彈射范圍廣、 孢子粉彈射受環境因素影響大,現有收集孢子粉方式存在孢子粉損失大、產量低、品質不高等缺點,靈芝孢子粉的收集一直是靈芝生產的難題和提高品質的瓶頸因素。因此,人們不斷探索靈芝收集孢子粉方法,以提高孢子粉的產量和質量,已有16項關于靈芝孢子粉的專利,其中專利號為ZL200410017420.7的中國發明專利技術介紹了段木靈芝孢子粉的培育與采集方法,該發明主要針對段木栽培靈芝的孢子粉培育與采集,由于靈芝實體大小存在差異,加之子實體數量多,采用該發明介紹的方法采集靈芝孢子粉,工作量很大,可能無法很好地解決靈芝規模化袋料栽培的孢子粉采集。其他公開的關于孢子粉收集方法的專利也大多無法解決孢子粉收集工作量大的難題。對此,我們開發了“一種大田覆土袋料栽培靈芝孢子粉生產及收集的方法”,專利申請號為201010284370. 4,很好地解決了大田覆土靈芝規模化種植收集孢子粉的難題,減少了靈芝孢子粉采集工作量,確保了孢子粉品質。但大田覆土規模化種植靈芝仍然存在占地面積大的不足,因此,如何進一步集約化種植靈芝,有效收集孢子粉,提高靈芝種植效益,值得繼續探索。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現狀,提供了一種層架式立體袋料種植靈芝收集孢子粉的方法。在本發明中,靈芝栽培采用以雜木屑為主要原料,輔以適量麩皮、玉米粉、磷酸氫二鉀和石膏等原料,袋料栽培靈芝,經過制袋,打孔接種、二次套袋發菌等步驟,培植靈芝栽培袋。同時,選擇無污染、透水性好,通風良好、水源方便,地勢干燥的場地,搭建長、寬、高為25mX 4. OmX 2. 5m的塑鋼棚,大棚中間高2. 5m ;頂部覆蓋遮陽網。出芝前,平整場地,按 100g/m2生石灰的量進行場地消毒。而后,結合靈芝子實體發育對溫度、氧氣和濕度要求的變化,采取層架式立體出芝技術,經過“搭架擺袋、鋪膜出芝、薄膜蓋架、適時采粉”等步驟, 確保培育出高品質的靈芝子實體和靈芝孢子粉。本發明的核心在于采用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收集靈芝孢子粉,其關鍵步驟如下搭架擺袋在上述出芝大棚內搭建鍍鋅管出芝架,規格為長X寬X高= 23mX0. 95mX 1. 5m,每個出芝架由5層組成(故稱之為層架),每層由4根等距離分布的鍍鋅管組成一個平面,用于擺放靈芝菌袋,中間2根鍍鋅管也可以換成竹桿以降低成本;出芝架底層距離地面10cm,其余層的間距為35cm ;在出芝架兩側中間位置(距離地面約75cm左右),各拴一根塑料繩,以便后期拉動薄膜,通風控溫控濕;出芝架頂部用竹桿或鍍鋅管搭成拱形,其上均勻固定2-3根竹桿,用于薄膜蓋架使用。每座大棚內并行搭建2排層架,出芝架中間留出80cm通道,兩側各預留40cm通道,用于管理和采收靈芝使用。擺放靈芝菌袋時,不需脫袋,將靈芝菌袋的接種孔朝上,菌袋與層架呈垂直向擺放,每層擺放2列菌袋,菌袋間距2cm。鋪膜出芝①材料準備從塑料制品公司定制寬度為1. Om和2. Om,厚度為0. 008mm 的農用地膜,以及厚度為0. 02mm的食品級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②出芝管理菌袋擺架后, 控制大棚溫度26-30°C,濕度85% -90%,早晚通風,促進子實體原基發育。待靈芝原基形成后,在每層菌袋上用寬度為1. 0m、厚度0. 008mm的農用薄膜將出芝袋覆蓋,薄膜緊貼在栽培袋上。用小刀從靈芝子實體原基處將覆蓋的薄膜劃口,以便子實體透過劃口在薄膜上生長、成熟。當子實體邊沿逐變褐、靈芝孢子粉彈射時,將0.02mm厚的食品級塑料薄膜裁成 20 X 20cm和30 X 30cm的正方形規格集粉膜,根據子實體大小在每個子實體下端放一到兩張集粉膜,用以收集孢子粉。薄膜蓋架靈芝孢子粉彈射前,加大通風,將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降至70 % -75 %,控制該濕度到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同時,根據出芝架高度,將寬2. 0m、厚0. 008mm 的薄膜裁成長條,呈垂直向罩蓋于出芝架上,薄膜間適當蓋壓,將整個出芝架密閉,防止孢子粉彈射到其他地方,以減少損失。適時采粉在管理上,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中午12點至午后6點為孢子粉大量彈射期,期間密閉蓋頂薄膜;晚上6點以后,可適當拉開兩側的繩子,通風、降溫、降濕。從孢子粉彈射初始至采收結束,持續約15-20天,隨后采收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用專用注水器及時補水,培菌10天左右,開始形成第二潮靈芝子實體,同上法管理,收集孢子粉和靈芝子實體,通常可以采收2-3潮靈芝。采收完畢,統一收集孢子粉,及時曬干,清除異雜,貯于干燥處。本發明中,充分考慮到靈芝出芝需要較高溫度的特點,采用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 依據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發育時期對環境濕度、溫度和氧氣的需求差異,在密閉空間收集孢子粉,確保了靈芝孢子粉的高產和優質,有效地減少了靈芝孢子粉的損失,具有管理容易,操作方便、成本低的優點。每畝地可種植靈芝2. 0-2. 4萬袋,具有管理方便,靈芝和孢子粉產量高、質量好的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方案一栽培菌種榮保靈芝1號,具有生長快、子實體形狀好、產孢子粉量大的特點。采用常規袋料栽培技術制備靈芝栽培袋,包括以下步驟①備料收集適齡的青岡木及其他雜木,粉碎成直徑0.6-lcm大小顆粒備用;同時備好麩皮,磷酸氫二鉀和石膏。② 備袋栽培配方為雜木屑78%,麩皮20%,磷酸氫二鉀0.2%,石膏1.8%。按配方稱取雜木屑,充分預濕后,與麩皮、磷酸氫二鉀和石膏混勻,調整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pH自然。 采用規格為17cmX53cmX0. 05cm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機械裝袋,每袋裝濕料2. Okg左右 (含干料重約1. 6-1. 8kg)。注意松緊度適中,裝袋完畢,扎緊袋口,常壓滅菌灶滅菌。③接種發菌待滅菌后料袋溫度降至30 V左右,將料袋移入接種室內,采用“打孔接種、二次套袋”技術接種,每袋同側打4個孔,接種后25°C左右發菌培養,控制環境濕度60% 70%。通常, 接種后35 40天,菌絲長滿料袋。④整地建棚選擇無污染、透水性好,通風良好、水源方便, 地勢干燥的場地,搭建長、寬、高為25mX3. 0-5. OmX 2. 5m的塑鋼棚,大棚中間高2. 5m ;頂部覆蓋遮陽網。出芝前,平整場地,生石灰消毒備用。本發明涉及層架式立體出芝的關鍵步驟和管理措施如下搭架擺袋在上述出芝大棚內搭建鍍鋅管出芝架,規格為長X寬X高= 23mX0. 95mX 1. 5m,每個出芝架由5層組成(故稱之為層架),每層由4根等距離分布的鍍鋅管組成一個平面,用于擺放靈芝菌袋,中間2根鍍鋅管也可以換成竹桿以降低成本;出芝架底層距離地面10cm,其余層的間距為35cm ;在出芝架兩側中間位置(距離地面約75cm左右),各拴一根塑料繩,以便后期拉動薄膜,通風控溫控濕;出芝架頂部用竹桿或鍍鋅管搭成拱形,其上均勻固定2-3根竹桿,用于薄膜蓋架使用。每座大棚內并行搭建2排層架,出芝架中間留出80cm通道,兩側各預留40cm通道,用于采收靈芝使用。擺放靈芝菌袋時,不需脫袋,將靈芝菌袋的接種孔朝上,菌袋與層架呈垂直向擺放,每層擺放2列菌袋,菌袋間距 2cm。鋪膜出芝①材料準備從塑料制品公司定制寬度為1. Om和2. Om,厚度為0. 008mm 的農用地膜,以及厚度為0. 02mm的食品級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②出芝管理菌袋擺架后, 控制大棚溫度26-30°C,濕度85% -90%,早晚通風,促進子實體原基發育。待靈芝原基形成后,在每層菌袋上用寬度為1. 0m、厚度0. 008mm的農用薄膜將出芝袋覆蓋,薄膜緊貼在栽培袋上。用小刀從靈芝子實體原基處將覆蓋的薄膜劃口,以便子實體透過劃口在薄膜上生長、成熟。當子實體邊沿逐變褐、靈芝孢子粉彈射時,將0.02mm厚的食品級塑料薄膜裁成 20 X 20cm和30 X 30cm的正方形規格集粉膜,根據子實體大小在每個子實體下端放一到兩張集粉膜,用以收集孢子粉。 薄膜蓋架靈芝孢子粉彈射前,加大通風,將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降至70 % -75 %,控制該濕度到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同時,根據出芝架高度,將寬2. Om、厚0. 008mm 的薄膜裁成長條,呈垂直向罩蓋于出芝架上,薄膜間適當蓋壓,將整個出芝架密閉,防止孢子粉彈射到其他地方,以減少損失。 適時采粉在管理上,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中午12點至午后6點為孢子粉大量彈射期,期間密閉蓋頂薄膜;晚上6點以后,可適當拉開兩側的繩子,通風、降溫、降濕。從孢子粉彈射初始至采收結束,持續約15-20天,隨后采收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用專用注水器及時補水,培菌10天左右,開始形成第二潮靈芝子實體,同上法管理,收集孢子粉和靈芝子實體,共采收2潮。采收完畢,統一收集孢子粉,及時曬干,清除異雜,貯于干燥處。實施方案二栽培菌種泰山靈芝,具有生長快、子實體大、產孢子粉量大的特點。菌袋培植為常規方式,主要包括①原料準備備好木屑、麩皮、玉米粉和石膏。②菌袋制備栽培配方為雜木屑78%,麩皮10%,玉米粉10%,石膏2%。按比例稱取雜木屑, 充分預濕后,與麩皮等輔料混勻,調整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pH自然。采用規格為17cm X 53cmX0. 05cm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機械裝袋,每袋裝濕料2. Okg左右(含干料重約 1.6-1. ^g)。注意松緊度適中,裝袋完畢,扎緊袋口,常壓滅菌灶滅菌備用。③接種發菌待滅菌后料袋溫度降至30°C左右,將料袋移入接種室內,采用“打孔接種、二次套袋”技術接種,每袋同側打4個孔,接種后25°C左右發菌培養,控制環境濕度60% 70%。通常,接種后35 40天,菌絲長滿料袋,即可進行出芝管理。④整地建棚選擇無污染、透水性好,通風良好、水源方便,地勢干燥的場地,搭建長、寬、高為25mX 3. 0-5. OmX 2. 5m的塑鋼棚,大棚中間高2. 5m ;頂部覆蓋遮陽網。出芝前,平整場地,按100g/m2的量撒生石灰進行場地消毒。隨后,采用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和收集孢子粉,其關鍵技術步驟如下搭架擺袋在上述出芝大棚內搭建鍍鋅管出芝架,規格為長X寬X高= 23mX0. 95mX 1. 5m,每個出芝架由5層組成,每層由4根等距離分布的鍍鋅管組成一個平面,用于擺放靈芝菌袋,中間2根鍍鋅管也可以換成竹桿以降低成本;出芝架底層距離地面 10cm,其余層的間距為35cm ;在曾架兩側中間位置(距離地面約75cm左右),各拴一根塑料繩,以便后期拉動薄膜,通風控溫控濕;層架頂部用竹桿或鍍鋅管搭成拱形,其上均勻固定 2-3根竹桿,用于薄膜蓋架使用。每座大棚內并行搭建2排層架,層架中間留出80cm通道, 兩側各預留40cm通道,用于采收靈芝使用。擺放靈芝菌袋時,不需脫袋,將靈芝菌袋的接種孔朝上,菌袋與層架呈垂直向擺放,每層擺放2列菌袋,菌袋間距2cm。鋪膜出芝①材料準備從塑料制品公司定制寬度為1. Om和2. Om,厚度為0. 008mm 的農用地膜,以及厚度為0. 02mm的食品級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②出芝管理菌袋擺架后, 控制大棚溫度26-30°C,濕度85% -90%,早晚通風,促進子實體原基發育。待靈芝原基形成后,在每層菌袋上用寬度為1. 0m、厚度0. 008mm的農用薄膜將出芝袋覆蓋,薄膜緊貼在栽培袋上。用小刀從靈芝子實體原基處將覆蓋的薄膜劃口,以便子實體透過劃口在薄膜上生長、成熟。當子實體邊沿逐變褐、靈芝孢子粉彈射時,將0.02mm厚的食品級塑料薄膜裁成 20 X 20cm和30 X 30cm的正方形規格集粉膜,根據子實體大小在每個子實體下端放一到兩張集粉膜,用以收集孢子粉。薄膜蓋架靈芝孢子粉彈射前,加大通風,將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降至70% -75%, 控制該濕度到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同時,根據出芝架高度,將寬2.0m、厚 0. 008mm的薄膜裁成長條,呈垂直向罩蓋于出芝架上,薄膜間適當蓋壓,將整個出芝架密閉, 防止孢子粉彈射到其他地方,以減少損失。適時采粉在管理上,層架式立體栽培靈芝,中午12點至午后6點為孢子粉大量彈射期,期間密閉蓋頂薄膜;晚上6點以后,可適當拉開兩側的繩子,通風、降溫、降濕。從孢子粉彈射初始至采收結束,持續約18天,隨后采收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用專用注水器及時補水,培菌10天左右,開始形成第二潮靈芝子實體,同上法管理,收集孢子粉和靈芝子實體,共采收3潮。采收完畢,統一收集孢子粉,及時曬干,清除異雜,貯于干燥處。采用該發明的方法,每畝可擺放靈芝菌袋2. 0-2. 4萬袋,是大田覆土栽培的2倍, 而且,該法的靈芝孢子粉損失小、產量大、質量優良。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適當改進,如改變靈芝栽培配方及其他原料的適當改變等,所有這些改變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層架式立體袋料栽培靈芝及收集孢子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菌絲長滿料袋,進入出芝管理階段后,采用層架式出芝、收集靈芝孢子粉;具體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l,搭架擺袋;A2,鋪膜出芝;A3,薄膜蓋架;A4,適時采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架擺袋方法為,在出芝大棚內搭建出芝架,出芝架規格為長X寬X高=2;3mX0.95mX1.5m,每個出芝架由5層組成;出芝架底層距離地面10cm,其余層的間距為35cm ;在出芝架兩側中間位置,各拴一根塑料繩;出芝架頂部搭成拱形;每座出芝大棚內并行搭建2排出芝架,各出芝架中間留出80cm通道,兩側各預留40cm通道,用于采收靈芝使用;擺放靈芝菌袋時,不需脫袋,將靈芝菌袋的接種孔朝上,菌袋與層架呈垂直向擺放,每層擺放2列菌袋,菌袋間距2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鋪膜出芝做法為菌袋擺架后,控制大棚溫度^5-3(TC,濕度85% -90%,早晚通風,促進子實體原基發育;待靈芝原基形成后, 在每層菌袋上用寬度為1. 0m、厚度0. 008mm的農用薄膜將出芝袋覆蓋,薄膜緊貼在栽培袋上;從靈芝子實體原基處將覆蓋的薄膜劃口,以便子實體透過劃口在薄膜上生長、成熟;當子實體邊沿逐變褐、靈芝孢子粉彈射時,將0. 02mm厚的食品級塑料薄膜裁成20X20cm和 30X30cm的正方形規格集粉膜,根據子實體大小在每個子實體下端放一到兩張集粉膜,用以收集孢子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蓋架方法為靈芝孢子粉彈射前, 加大通風,將出芝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降至70% -75%,控制該濕度到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采收完畢;將寬2. Om、厚0. 008mm的薄膜裁成長條,呈垂直向罩蓋于出芝架上,薄膜間適當蓋壓,將整個出芝架密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適時采粉做法為;中午12點至午后 6點為孢子粉大量彈射期,期間密閉蓋頂薄膜;晚上6點以后,拉開兩側的繩子,通風、降溫、 降濕;從孢子粉彈射初始至采收結束,持續約15-20天,隨后采收靈芝子實體和孢子粉; 采收完畢,用專用注水器及時補水,培菌10天左右,開始形成第二潮靈芝子實體,同上法管理,收集孢子粉和靈芝子實體,可采收2-3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層架式立體袋料栽培靈芝收集孢子粉的方法,采用常規袋料栽培方式進行靈芝種植原材料準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待菌絲滿袋后,采取層架式立體出芝,包括以下關鍵步驟搭架擺袋、鋪膜出芝、薄膜蓋架、適時采粉。應用本發明所述方法,每畝地可種植靈芝2.0-2.4萬袋,具有管理方便,靈芝和孢子粉產量高、質量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318504SQ20111022497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8日
發明者劉宏璧, 劉平, 王強鋒, 陳其川, 陳強, 陳翠萍 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