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植物栽培領域,具體是在中度鹽化土壤荒地滴灌條件下混播鹽地堿蓬種植紫花苜蓿的方法。
背景技術:
新疆是我國著名的天然草場,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新疆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7. 2億畝,受氣候變化、超載放牧、開墾草原、采挖藥材等影響,已有85%出現了退化,其中30%為嚴重退化。為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新疆從上世紀末開始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大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大力推廣飼草料的種植,推進牧民定居。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種優良豆科牧草,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農牧業生產和生態建設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新疆紫花苜蓿種植面積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苜蓿在各地區的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已占據重要位置,成為農牧結合的紐帶。通過良種選育,牧區推廣種植的紫花苜蓿品種耐鹽性、抗旱性方面均有提高,但種子在萌發階段對低鹽濃度反應敏感,高鹽濃度脅迫后更容易受到鹽離子的毒害作用,于幼苗建植期創造相對低的鹽分濃度環境對紫花苜蓿成功種植十分關鍵。鹽地堿蓬(Suaeda salsa)是一種典型的抗逆性強的真鹽生植物,具有耐旱、耐鹽堿、適應性強等特性,可以在含鹽量4. 3%的鹽土中正常生長。鹽地堿蓬可作為改良利用鹽堿地的先鋒植物,以擴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年份,4月中旬IOcm地溫穩定在10°C左右時出苗,5月中、下旬進入分枝期,分枝期為全生育期生長高峰期,生物量增加迅速,7月下旬至8月初進入開花結實期,生物量增加滯緩。中國專利申請號02128113.0闡述了無性繁殖即扦插枝條來種植紫花苜蓿的方法,該方法不適于紫花苜蓿的規模化種植。專利申請號03117550. 3闡述了一種撒種后不覆土以避免因覆土造成出苗不齊的紫花苜蓿裸播方法,專利申請號031496M. 7公開了一種由赤霉素、鉬酸銨和乙醇配比制劑及基于此制劑的浸種播種方法,這兩種技術方法對于種子直播種植苜蓿可提供一定的借鑒。專利申請號201010233703. 0闡述了輕鹽堿地種植苜蓿的方法,涉及對輕鹽堿地秋翻、施農家肥、起壟、鎮壓及春季壟上播種等步驟,工作量較大,程序較繁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該方法利用加壓滴灌的方式創造植物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低鹽環境,實現鹽堿地植物實生苗的成功建植,以紫花苜蓿與鹽地堿蓬混播,利用鹽地堿蓬生長迅速的特點為紫花苜蓿幼苗提供遮蔭保護,同時利用鹽地堿蓬生物量大和體內聚鹽特點來降低紫花苜蓿根區土壤鹽分含量。本發明所述方法不僅克服了鹽堿土壤環境對紫花苜蓿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亦為紫花苜蓿的后期正常生長創造條件,為新疆優質牧草生產和畜牧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a、選地、整地試驗地選擇0-30cm 土層含鹽量為1. 5_2. 0 %的中度鹽化土壤地塊,播種前進行犁、耙作業,使表層土壤平整細碎;b、滴灌帶布設毛管滴灌帶布設采用“一管一行”方式,滴灌毛管間距0. 6-0. 8m ;C、播種播種期選擇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地表層5cm地溫達到15°C及時播種,種植方式為條播,將鹽地堿蓬和紫花苜蓿種子混合摻細沙和水拌至散粒,種植于毛管兩側區域,距離 20-30cm,形成40-60cm寬的播種帶;d、灌溉播種后即進行滴灌,1天滴水一次,滴水后1天,鹽地堿蓬開始出苗,3-5天后紫花苜蓿出苗,出苗后3天滴水1次,當鹽地堿蓬進入分枝期后,以0-30cm土層土壤含水量12% 為補水判斷,9月下旬停止滴水,直至11月補冬灌水。步驟b滴灌灌水器流量控制在1. 8-3. OL/h。步驟c播種量控制在紫花苜蓿22. 5-30. Okg/hm2,鹽地堿蓬12. 0-18. Okg/hm2。步驟d冬灌水量控制在150m3/hm2。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該方法中由于紫花苜蓿耐鹽性相對弱,要在相對低的土壤鹽分環境才能正常生長,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是 進行土壤改良,降低根區土壤鹽分含量,滿足紫花苜蓿正常生長需求。本發明在紫花苜蓿種植過程中,充分考慮干旱區水鹽運動規律,利用加壓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有利于在滴管帶附近區域即播種區創造苗期所需的低鹽環境,緩解鹽分脅迫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增加種子萌發率和幼苗成活率,實現幼苗成功建植。采用紫花苜蓿與鹽地堿蓬混播,充分考慮了鹽地堿蓬生長迅速、生物量大和體內聚鹽等特點,一般年份,鹽地堿蓬5月中旬后進入分枝期,植株高度在50cm以上,可以起到遮蔭護苗提高紫花苜蓿幼苗成活率的作用。借助鹽地堿蓬聚鹽特點,于7月下旬至8月初鹽地堿蓬始進入開花結實期刈割,帶出大量鹽分,改善紫花苜蓿根區土壤環境。表1.鹽地堿蓬產量及脫鹽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進行a、選地、整地試驗地選擇0-30cm 土層含鹽量為1. 5-2. 0%的中度鹽化土壤地塊,播種前進行犁、耙作業,使表層土壤平整細碎;b、滴灌帶布設毛管滴灌帶布設采用“一管一行”方式,滴灌毛管間距0. 6-0. 8m ; C、播種播種期選擇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地表層5cm地溫達到15°C及時播種,種植方式為條播,將鹽地堿蓬和紫花苜蓿種子混合摻細沙和水拌至散粒,種植于毛管兩側區域,距離 20-30cm,形成40-60cm寬的播種帶; d、灌溉播種后即進行滴灌,1天滴水一次,滴水后1天,鹽地堿蓬開始出苗,3-5天后紫花苜蓿出苗,出苗后3天滴水1次,當鹽地堿蓬進入分枝期后,以0-30cm土層土壤含水量12%為補水判斷,9月下旬停止滴水,直至11月補冬灌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滴灌灌水器流量控制在1.8-3. OL/h。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播種量控制在紫花苜蓿 22. 5-30. Okg/hm2,鹽地堿蓬 12. 0-18. Okg/hm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冬灌水量控制在150m3/hm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干旱區鹽漬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該方法利用加壓滴灌的方式創造植物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低鹽環境,實現鹽堿地植物實生苗的成功建植,以紫花苜蓿與鹽地堿蓬混播,利用鹽地堿蓬生長迅速的特征為紫花苜蓿幼苗提供遮蔭保護,同時利用鹽地堿蓬生物量大和體內聚鹽特征來降低紫花苜蓿根區土壤鹽分含量。本發明所述方法不僅克服了鹽堿土壤環境對紫花苜蓿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亦為紫花苜蓿的后期正常生長創造條件,為新疆優質牧草生產和畜牧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05749SQ201110235839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7日
發明者尹傳華, 張科, 王平, 王雷, 田長彥, 趙振勇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