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綠蘿栽培基質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綠蘿栽培基質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綠蘿能有效吸收空氣中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有害氣體,又為呆板的室內增加了線條活潑、色彩明快的綠飾,極富生機,給居室平添融融情趣。綠蘿四季常青,莖細軟,纏繞性強,氣根發達,攀附能力強,葉呈卵心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葉面蠟質,生有許多不規則的黃色斑點或條紋,是非常優良的室內裝飾植物之一。但是在培養綠蘿時大量使用泥炭等不可再生資源。泥炭中的有機質、腐殖酸含量 高,纖維含量豐富,疏松多孔,通氣透水性好,比表面積大,吸咐螯合能力強,有較強的離子交換能力和鹽分平衡控制能力,是良好的栽培基質。然而泥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其利用過程就是泥炭資源的消耗過程。過度開發將導致人類生存、生產資源的迅速耗失。同時,隨著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園林綠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園林植物廢棄物,如枯枝落葉、草坪修剪物、行道樹修剪物、雜草種子以及植物殘花等等。以往這些園林植物廢棄物被視為城市垃圾,其處理處置的主要方式為填埋和焚燒,但填埋的方式則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焚燒的方式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煙塵,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當前栽培觀賞植物需要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資源泥炭,同時園林植物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不環保等缺陷,提供一種綠蘿栽培基質。一種綠蘿栽培基質,以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為主料,泥炭、椰糠、蛭石、苔蘚、爐灰及珍珠巖為輔料,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體積不少于栽培基質總體積的50%。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輔料為泥炭和椰糠,或者所述輔料為蛭石和苔蘚,或者所述輔料為泥炭、椰糠和珍珠巖,或者所述輔料為泥炭、爐灰和椰糠。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椰糠的體積比為 5. 5-6 2-3 I. 5-2. 5。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蛭石苔蘚的體積比為 5-6 2.5-3 1-2。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椰糠珍珠巖的體積比為 5-6 I. 5-3 I. 5-2 0.5-1。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爐灰椰糠的體積比為 5. 5-6 I. 5-2. 5-3 1.5-2 1-1.5。
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制備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Al、將園林植物廢棄物切削、粉碎得到纖維狀堆肥物料;A2、將堆肥物料置于發酵槽并向其中添加尿素,調節碳氮比為20-25 I ;A3、向發酵槽添加速腐菌劑,調節堆肥物料的含水率為55-60%和pH值,用翻堆機翻堆使其混勻;A4、在發酵過程中,根據溫度的高低每3-6天用翻堆機翻堆,適當加水,使含水率保持在55-60% ;
A5、經充分腐熟后,晾干,裝袋備用;2)、制備綠蘿栽培基質按照上文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和輔料的體積比稱取、充分混合即可得到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中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為枯枝落葉、草坪修剪物、行道樹修剪物、雜草種子、植物殘花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所述的泥炭是指市售花卉栽培用泥炭。本發明所述的椰糠是指椰子深加工的副產品,具有保溫、保濕、疏松、透氣等特性。本發明所述的爐灰是指生物質燃料(主要為植物材料)燃燒后剩下的灰渣。本發明所述的蛭石是指是一種天然、無毒的礦物質,在高溫作用下會膨脹的礦物。本發明所述的苔蘚是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有時只有扁平的葉狀體,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本發明所述的珍珠巖是一種由灰色火山巖(鋁硅酸鹽)加熱至1000°C,巖石顆粒膨脹而形成的。作為基質的優點是易于排水、易于通氣,物理和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吸水能力較強。將本發明的栽培基質實際應用于扦插栽培綠蘿,在綠蘿生長的過程中調查了綠蘿的成活率、生理指標(芽長、根長指標)、整體感官指標。與目前的綠蘿的扦插生產的常規基質相比,該發明的栽培基質可以滿足綠蘿扦插生長發育的要求,所產綠蘿生根發芽快、成活率高、株形豐滿、葉面深綠、有光澤、色澤分布均勻、葉面清潔、平整;分析結果證明本發明的基質適用于栽培綠蘿。本發明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利用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替代了部分泥炭,實現了園林植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輔料包括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椰糠、爐灰等組份。所述栽培基質理化性質好,透氣保水性質好,肥效長,非常適合觀賞植物的培養。本發明充分利用了園林植物廢棄物,由于園林植物廢棄物來源廣泛,加工便捷,在堆肥的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即可殺死原料中的各種病原菌、蟲卵和草籽等,實現了原料的無害化處理,大大減少了綠蘿扦插栽培過程中農藥的使用,為本發明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泥炭等傳統栽培基質的開發利用受到限制,將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爐灰等基質用于觀賞植物的扦插栽培,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泥炭的使用,緩解了泥炭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壓力,降低了觀賞植物的生產成本。本發明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其轉化成栽培基質,不僅可以實現園林植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有效的開發了園林植物廢棄物,減少因填埋和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實現了園林綠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生態型的園林植物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觀賞植物栽培生產,尤其是綠蘿栽培生產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發明,不應理解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一、本發明栽培基質的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的生產,具體步驟如下(I)園林植物廢棄物粉碎園林植物廢棄物經集中收集,經鼓式削片機進行削片得到約5cm的植物碎片,再經過立式干濕料綜合粉碎機進行粉碎得到粒徑小于2cm的纖維狀堆肥物料,將堆肥物料置于長40m,寬3. 5m,高I. Om的發酵槽,堆置高度為O. 7-0. 8m,約為98-112m3。(2)組份調節每噸物料應添加尿素5_6kg,調節碳氮比(C/N),使其達到適宜微生物生長的C/N范圍(一般為20-25 I),將尿素、添加的菌劑(為大華酵素菌速腐劑,生產地為江蘇淮安,主要為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置于發酵池中,攪拌均勻以后將菌懸液均勻潑澆于堆肥物料上,并用翻堆機進行翻堆,使其與物料混合均勻,并調節其含水率為55-60%,PH值中性偏堿,使堆肥發酵過程順利進行。(3)堆肥發酵堆肥發酵過程中堆體溫度上升,堆肥第3天溫度便達到55°C,隨著堆肥過程的進行,溫度逐漸上升,最高時可達70°C,且溫度保持在60°C以上持續時間為20天左右,足以殺滅原料中各種病原菌、蟲卵和草籽等堆肥無害化。整個堆肥發酵過程溫度經歷了升溫期、高溫期和降溫期三個階段,需要45-55天,高溫期間,根據溫度的高低3-6天用翻堆機進行一次翻堆,目的是通風散熱同時增加堆體的氧氣含量,避免堆體內部產生局部厭氧環境,同時為堆肥維持高溫提供條件。后熟階段溫度慢慢降到自然溫度;整個堆肥發酵過程的含水率逐漸降低,且在發酵過程中要適當增加水分,使其含水率在55%左右才能保證其順利進行,后熟階段不增加水分,以便保證堆肥產品質量;整個堆肥發酵過程PH值逐漸降低。(4)理化性質測量經過充分腐熟后的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無任何異味,呈黑褐色,堆肥理化性狀為:容重O. 196g/cm3,飽和含水量390%,pH值為7. 12,有機質53%,NI. 67%,PO. 59%,Kl. 78%。(測量標準依據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有機肥料》NY 525-2002)二、按照以下每組組分的體積比配制相應地綠蘿栽培基質。對照組
權利要求
1.一種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以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為主料,泥炭、椰糠、蛭石、苔蘚、爐灰及珍珠巖為輔料,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體積不少于栽培基質總體積的5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椰糠的體積比為5. 5-6 2-3 1.5-2. 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蛭石苔蘚的體積比為5-6 2.5-3 1-2。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椰糠珍珠巖的體積比為5-6 I. 5-3 I. 5-2 O. 5-1。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泥炭爐灰椰糠的體積比 5. 5-6 I. 5-2. 5-3 I. 5-2 1-1. 5。
6.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 Al、將園林植物廢棄物切削、粉碎得到纖維狀堆肥物料; A2、將堆肥物料置于發酵槽并向其中添加尿素,調節碳氮比為20-25 I ; A3、向發酵槽添加速腐菌劑,調節堆肥物料的含水率為55-60%和pH值,用翻堆機翻堆使其混勻; A4、在發酵過程中,根據溫度的高低每3-6天用翻堆機翻堆,適當加水,使含水率保持在 55-60% ; A5、經充分腐熟后,晾干,裝袋備用; 2)、制備綠蘿栽培基質 按照權利要求2-5任意一項所述的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和輔料的體積比稱取、充分混合即可得到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綠蘿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為枯枝落葉、草坪修剪物、行道樹修剪物、雜草種子、植物殘花中的至少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蘿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該綠蘿栽培基質是由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和輔料按照一定的體積比混合配制而成。所述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通過切削粉碎、添加尿素和水、翻堆、發酵等處理過程制得。本發明的綠蘿栽培基質,改善了原有基質的理化性質,同時各組份來源廣泛、取材方便、價格低廉,利用園林植物廢棄物堆肥部分取代在花卉生產上大量使用的不可再生的泥炭,不僅提高了觀賞植物的品質,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利于園林廢棄物的利用和保護環境,具有良好的環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976839SQ2011102582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明者周賢軍, 黃東光, 盧漫, 阮元科, 葉麗江, 嚴建平, 劉春常, 許建新, 高靜, 張妮靜 申請人: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