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甘蔗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甘蔗收割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整桿式的甘蔗收割機。背景技術:
目前,甘蔗聯合收割機根據收獲甘蔗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切斷式收割機和保留整根甘蔗桿長度的整桿式收割機兩大類型。前者在收割過程中將甘蔗切成等長度的小段,這種類型的甘蔗收割機收成的甘蔗由于切斷口多,切斷損失大,多斷口的甘蔗要求及時送到糖廠榨糖,一旦耽擱則影響甘蔗質量,同時也不符合收割損失小的要求。因此,整桿式甘蔗收割機的需求要遠高于切斷式收割機,整桿式甘蔗收割機的工作過程是首先由位于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將甘蔗自根部以上切斷,然后喂入輸送通道中,再在輸送通道中進行剝葉和分離處理。目前現有的整桿式甘蔗收割機如申請號為200820302685. 5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其在剝葉輸送裝置在殼體內裝設有多組由發動機通過機械傳動機件驅動的剝送輪組, 每一組剝送輪都是由兩個分別設置在甘蔗輸送通道上方和下方的剝送輪構成,在不同的剝送輪上設置的刷片不同,完成對甘蔗的剝葉和蔗葉的分離。甘蔗為多年生植物,收割時僅收割甘蔗莖,將根仍留在土壤內,即宿根,來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莖,它的收獲多的可達7 8次,在中國一般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種植。然而甘蔗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在切斷甘蔗后,甘蔗根部傷口是暴露的,在來年重新生長之前要經歷日曬雨淋,因此,對其生長極其不利。但是現有的甘蔗收割機未有對上述問題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利用從輸送通道中分離的甘蔗葉鋪蓋甘蔗根部傷口,利于甘蔗宿根來年生長的甘蔗收割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甘蔗收割機,包括行走車架和位于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行走車架上設有剝葉輸送通道,剝葉輸送通道設有進口和出口并且下端開口,從進口到出口,剝葉輸送通道內依次裝有輸送輪、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所述的剝葉輪與蔗葉分離輪之間設有碎葉輪。甘蔗被切割之后進入剝葉輸送通道,通過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進行剝葉和蔗葉分離處理,其中,蔗葉分離輪的轉向于甘蔗的運動方向是反向的,分離出的甘蔗葉也被從甘蔗桿運動方向的反向滯留并掉落,由于在剝葉輪與蔗葉分離輪之間設有碎葉輪,當甘蔗葉掉落至碎葉輪時會被絞碎并從剝葉輸送通道的下端開口處落到地壟上,這樣被絞碎的甘蔗葉會覆蓋在留在地壟里的甘蔗宿根傷口上,保護傷口不使其外露。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所述的碎葉輪包括一動力軸,動力軸兩側各設有一固定板,固定板之間設有刀片, 刀片的兩端分別固接在動力軸兩側的固定板上。所述的刀片有三片,成同心圓均勻分布。所述的刀片兩側邊均開刃。碎葉輪是上述的甘蔗葉絞碎裝置,由于甘蔗葉在自重下是垂直方向落下的,碎葉輪上的刀片橫向設置絞碎效果較好,裝三片并雙向開刃增強絞碎效果。所述的輸送輪、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均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剝葉輸送通道上方和下方,所述的碎葉輪設在位于剝葉輸送通道下方的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之間且其中心在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的中心之下。所述的輸送輪、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上分別設置輸送刷片、剝葉刷片和分離刷片, 輸送輪、剝葉輪和蔗葉分離輪之間的距離為相鄰刷片互不干擾的距離。為使甘蔗平穩經過剝葉輸送通道,輸送通道內的相鄰輪之間的具體不宜過大。所述的行走車架包括兩個平行的履帶式車輪,為防止車輪阻礙甘蔗葉下落,兩個履帶式車輪之間的距離大于剝葉輸送通道的寬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突出優點是在現有的甘蔗收割機剝葉輸送通道內的剝葉輪與蔗葉分離輪之間設有碎葉輪,絞碎分離出的甘蔗葉,覆蓋在留在地壟里的甘蔗宿根傷口上,保護傷口不使其外露;同時,碎葉輪刀片橫向設置,并雙向開刃以增強絞碎效果,使得覆蓋在甘蔗宿根傷口上的甘蔗葉均勻厚實。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碎葉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側視圖;圖4為碎葉輪的刀片側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的描述。參見圖1,甘蔗收割機,其組成包括位于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7,位于收割機頂部的駕駛室8和行走車架1,在行走車架1上設有剝葉輸送通道2,所述的行走車架1包括兩個平行的履帶式車輪,兩個履帶式車輪之間的距離大于剝葉輸送通道2的寬度。剝葉輸送通道2設有進口和出口并且下端開口,在剝葉輸送通道2內,從進口到出口依次裝有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所述的剝葉輪4與蔗葉分離輪5之間設有碎葉輪6。其中,所述的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均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剝葉輸送通道2上方和下方,所述的碎葉輪6設在位于剝葉輸送通道2下方的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之間且其中心在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的中心之下。所述的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上分別設置輸送刷片、剝葉刷片和分離刷片,為使甘蔗平穩經過剝葉輸送通道, 輸送通道內的相鄰輪之間的具體不宜過大,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之間的距離為相鄰刷片互不干擾的距離。參見圖2-4,所述的碎葉輪6包括一動力軸61,動力軸61兩側各設有一固定板62, 固定板62之間設有刀片63,刀片63的兩端分別固接在動力軸61兩側的固定板62上。為了增加碎葉效果,所述的刀片63兩側邊均開刃,且有三片,成同心圓均勻分布。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甘蔗經切割裝置7切斷送入剝葉輸送通道2,剝葉輸送通道內的剝葉輪4完成對甘蔗的剝葉工序之后經過蔗葉分離輪5分離出甘蔗葉,而蔗葉分離輪5 的轉向相對甘蔗的運動方向是逆向的,被分離出的甘蔗葉就截留在蔗葉分離輪之前并由自身重力掉落,在甘蔗葉掉落至碎葉輪6時,旋轉的碎葉輪將其絞碎并自剝葉輸送通道2的下端開口處掉落到甘蔗地壟并覆蓋在甘蔗宿根傷口上保護宿根傷口。為使甘蔗桿更加平穩通過剝葉輸送通道2,在剝葉輸送通道的出口處還可以設置一組傳送輪9。 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現有的甘蔗收割機做廢棄處理的甘蔗葉,并將其做絞碎處理,使得覆蓋在甘蔗宿根傷口上的甘蔗葉均勻厚實,有效保護甘蔗宿根傷口免受自然傷害, 增加來年生長率。
權利要求1.甘蔗收割機,包括行走車架(1)和位于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7),行走車架(1) 上設有剝葉輸送通道(2),剝葉輸送通道(2)設有進口和出口并且下端開口,剝葉輸送通道 ⑵內,從進口到出口依次裝有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剝葉輪(4)與蔗葉分離輪(5)之間設有碎葉輪(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葉輪(6)包括一動力軸 (61),動力軸(61)兩側各設有一固定板(62),固定板(62)之間設有刀片(63),刀片(63) 的兩端分別固接在動力軸(61)兩側的固定板(62)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63)有三片,成同心圓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63)兩側邊均開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均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剝葉輸送通道(2)上方和下方,所述的碎葉輪(6) 設在位于剝葉輸送通道(2)下方的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之間且其中心在剝葉輪 (4)和蔗葉分離輪(5)的中心之下。
6.根據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輪(3)、剝葉輪(4) 和蔗葉分離輪(5)上分別設置輸送刷片、剝葉刷片和分離刷片,輸送輪(3)、剝葉輪(4)和蔗葉分離輪(5)之間的距離為相鄰刷片互不干擾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甘蔗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車架(1)包括兩個平行的履帶式車輪,兩個履帶式車輪之間的距離大于剝葉輸送通道(2)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甘蔗收割機,屬于農用機械技術領域。現有的甘蔗收割機前部的切割裝置在切斷甘蔗后,甘蔗根部傷口是暴露的,在來年重新生長之前要經歷日曬雨淋,因此,對其生長極其不利。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剝葉輸送通道內的剝葉輪與蔗葉分離輪之間設有碎葉輪,絞碎分離出的甘蔗葉,覆蓋在留在地壟里的甘蔗宿根傷口上,保護傷口不使其外露,解決了上述問題。
文檔編號A01D45/10GK202005147SQ2011200509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日
發明者瞿誠雄 申請人:溫嶺市宏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