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走式玉米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 技術背景現有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在割臺上的果穗和斷莖稈在從升運器進入果穗箱或剝皮機時,會在升運器出口處進行果穗和斷莖稈分離,果穗從下方落下,斷莖稈則繼續輸送到升運器后端的二次拾取輥,經拾取輥拾取以便后邊的二次切碎裝置切碎。一般現有的二次拾取裝置由兩組間隙不可調的拾取輥組成,當進入拾取裝置玉米秸稈增多時,負荷量增大,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拾取裝置會被堵死、傳動鏈條會拉斷,甚至升運器會扭曲變形,撐破。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自動調節拾取裝置中兩根拾取輥之間間隙,進而調節拾取裝置中玉米莖稈通過量,防止二次切碎口拾取輥部位堵塞的自走式玉米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定拾取輥裝置、動拾取輥裝置、傳動軸裝置和升運器外殼。定拾取輥裝置包括定軸、定拾取輥、定軸軸承及定軸軸承座;動拾取輥裝置包括動軸、動拾取輥、動軸軸承、動軸軸承座及左、右動軸旋臂、掛耳、套筒、墊圈、彈簧、調整螺母。動拾取輥與定拾取輥結構相同,均由四根角鋼和圓鋼套構成,圓鋼套是一段無縫鋼管,四根角鋼與鋼管軸平行且沿圓鋼套圓周方向平均分布固定;定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定軸軸承,動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動軸軸承;定軸、動軸分別穿在定軸軸承和動軸軸承中,定軸軸承、動軸軸承分別安裝于定軸軸承座和動軸軸承座上,定軸軸承座安裝于升運器外殼上;動軸軸承座安裝于左、右動軸旋臂上,左、右動軸旋臂的大小形狀相同,均是一塊長條鋼板,鋼板分大小兩端,兩端圓形大小不一,鋼板大小兩端各開一個圓孔,左、右動軸旋臂大端圓孔均用于安裝動軸軸承座,小端圓孔分別與傳動軸裝置中的兩個旋轉軸承連接。連接完成后整個動拾取裝置可繞傳動軸裝置中的傳動軸旋轉。左、右動軸旋臂上均固定有連接片,連接片上裝有螺栓,螺栓上依次安裝有套筒、墊圈、掛耳、彈簧和調節螺母,掛耳與升運器外殼固定。此裝置用于調整動拾取裝置繞傳動軸裝置中的傳動軸旋轉所需克服力的大小和旋轉角度大小。傳動軸裝置包括傳動軸承座、傳動軸承及傳動軸、旋轉軸承;傳動軸安裝于傳動軸承上,傳動軸承安裝于傳動軸承座上,傳動軸承座固定于升運器外殼上,傳動軸上還安裝有旋轉軸承,兩個旋轉軸承分別安裝于左、右動軸旋臂上小端圓孔上。升運器外殼上開有弧形孔,動拾取輥裝置動軸兩端穿過該弧形孔安裝,可以使動軸運動時不受升運器外殼的阻礙。 定拾取輥軸與動拾取輥軸的間距在85-105mm之間。本實用新型裝置適用于各類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獲機的二次切碎裝置。本實用新型隨工作負荷大小變化,通過彈簧壓力隨行程變化自動調節動定拾取裝置中動定兩根拾取輥之間間隙,進而適應進入拾取裝置中玉米莖稈的量,防止二次切碎口拾取輥部位堵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出口部位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升運器外殼,2、傳動軸承座,3、傳動軸承,4、左動軸旋臂,5、連接片,6、螺栓,7、動軸軸承座,8、動軸,9、動軸軸承,10、定軸,11、定軸軸承,12、定軸軸承座,13、角鋼, 14、定拾取輥,15、圓鋼套,16、動拾取輥,17、右動軸旋臂,18、傳動軸,19、旋轉軸承,20、套筒,21、墊圈,22、掛耳,23、彈簧,M、調節螺母,25、升運器殼體上弧形孔。
具體實施方式
當玉米秸稈通過定、動拾取裝置時,由于定、動拾取裝置之間的間隙可調,當玉米秸稈負荷量增大時,動拾取輥裝置中動拾取輥16和定拾取輥裝置中定拾取輥14受到玉米秸稈的擠壓,會有相互分開的趨勢,定拾取輥14安裝于定拾取輥裝置上,而定拾取輥裝置固定于升動器外殼1上,不能發生位置上的移動,而動拾取輥16安裝于動拾取輥裝置上,動拾取輥裝置位置是可變的,具體改變方式是由于動拾取輥裝置可繞動軸8旋轉,其旋轉位置有兩個極限位置,一個是當沒有負荷時,在圖2中由套筒20和墊圈21兩者之和的高度決定的,另一個是當極限負荷時,彈簧23處于極限壓縮位置時,在這兩個位置之間自由變化是受玉米秸稈擠壓動拾取輥裝置中動拾取輥16上的力與彈簧23受力壓縮,彈簧23發生形變,長度改變,當動拾取輥16上的力與彈簧23發生形變產生的彈力相等時,彈簧23所處位置決定的。 動拾取輥16裝于動軸8上,通過動軸軸承9和動軸軸承座7組成一個部件,兩端分別固定于左動軸旋臂4、右動軸旋臂17上。左、右兩動軸旋臂4、17上裝有旋轉軸承19 ; 左、右兩個連接片5分別安裝于左、右動軸旋臂4、17上,左、右連接片5上還設有套筒20、墊圈21、螺栓6、彈簧23、調節螺母對,掛耳22,掛耳22安裝于升運器外殼1上。墊圈21用于限位,通過增減墊圈21的厚薄和數量來調節限位,彈簧23處于壓縮狀態,通過調整調節螺母M的位置來調節彈簧23的壓力大小,從而達到調整左、右兩動軸旋臂4、17向上旋轉所需克服的力的大小,而左、右動軸旋臂4、17旋轉時,帶動動軸8及動拾取輥16轉動,使動拾取輥16和定拾取輥14兩輥之間的間隙發生變化。工作時,由于通過動拾取輥16和定拾取輥14之間的玉米秸稈的量在變化,所以兩輥之間的間隙隨通過秸稈的量在隨時發生變化, 通過調整,這個間隙的變化量一般在20mm之內,由于間隙的變化,工作負荷很大時也不會出現堵塞。 使用前,應調整墊圈21的厚薄和數量,使動軸8和定軸10之間的距離控制在85mm 左右,調整調節螺母M使彈簧23在壓縮極限位置時,動軸8和定軸10間距在105mm左右。
權利要求1.一種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定拾取輥裝置、 動拾取輥裝置、傳動軸裝置和升運器外殼;定拾取輥裝置包括定軸、定拾取輥、定軸軸承及定軸軸承座;動拾取輥裝置包括動軸、動拾取輥、動軸軸承、動軸軸承座及左、右動軸旋臂、 掛耳、套筒、墊圈、彈簧、調整螺母;動拾取輥與定拾取輥結構相同,均由四根角鋼和圓鋼套構成,圓鋼套是一段無縫鋼管,四根角鋼與鋼管軸平行且沿圓鋼套圓周方向平均分布固定; 定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定軸軸承,動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動軸軸承;定軸、動軸分別穿在定軸軸承和動軸軸承中,定軸軸承、動軸軸承分別安裝于定軸軸承座和動軸軸承座上,定軸軸承座安裝于升運器外殼上;動軸軸承座安裝于左、右動軸旋臂上,左、右動軸旋臂的大小形狀相同,均是一塊長條鋼板,鋼板分大小兩端,兩端圓形大小不一,鋼板大小兩端各開一個圓孔,左、右動軸旋臂大端圓孔均用于安裝動軸軸承座,小端圓孔分別與傳動軸裝置中的兩個旋轉軸承連接;左、右動軸旋臂上均固定有連接片,連接片上裝有螺栓,螺栓上依次安裝有套筒、墊圈、掛耳、彈簧和調節螺母,掛耳與升運器外殼固定;傳動軸裝置包括傳動軸承座、傳動軸承及傳動軸、旋轉軸承;傳動軸安裝于傳動軸承上,傳動軸承安裝于傳動軸承座上,傳動軸承座固定于升運器外殼上,傳動軸上還安裝有旋轉軸承,兩個旋轉軸承分別安裝于左、右動軸旋臂上小端圓孔上;升運器外殼上開有弧形孔,動拾取輥裝置動軸兩端穿過該弧形孔安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其特征是定拾取輥軸與動拾取輥軸的間距在85-105mm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二次切碎浮動拾取裝置,目的是自動調節兩拾取輥之間間距,防止二次切碎口拾取輥部位堵塞;本裝置包括定拾取輥裝置、動拾取輥裝置、傳動軸裝置和升運器外殼;定拾取輥裝置包括定軸、定拾取輥、定軸軸承及定軸軸承座;動拾取輥裝置包括動軸、動拾取輥、動軸軸承、動軸軸承座及左、右動軸旋臂、掛耳、套筒、墊圈、彈簧、調整螺母;定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定軸軸承,動拾取輥圓鋼套兩端安裝有動軸軸承;定軸、動軸分別穿在定軸軸承和動軸軸承中,定軸軸承、動軸軸承分別安裝于定軸軸承座或動軸軸承座上,定軸軸承座安裝于升運器外殼上。
文檔編號A01D57/00GK202059765SQ2011201000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日
發明者張丁清, 楊致芬, 籍海峰, 趙秀全, 陳憲生 申請人:山西飛象農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