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臥式橡膠研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機械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橡膠研磨機。
背景技術:
目前,每年有大量廢橡膠制品產生,其中包括非輪胎橡膠制品及輪胎,這些廢橡膠制品需要處理,而處理這些廢料,既不能給環境造成污染,又能回收再利用,這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廢輪胎在經過粉碎生產線的多級粉碎并經過纖維和鋼絲分離處理后,已粉碎成粒徑較小的顆粒橡膠,由于在再利用方面,其粒徑不能完全滿足使用要求,為了能達到完全再利用的目的,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橡膠研磨機均多為立式研磨,且由于結構上設計缺陷,傳統的橡膠研磨機存在的缺點主要是噪音大、制造精度低、產量低、能耗大、生產成本高。本申請人有鑒于上述習知橡膠研磨機的結構缺陷和使用缺陷,秉持著研究創新、 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專業眼光和專業知識,提出了一種應用范圍廣,符合產業利用價值的臥式橡膠研磨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低噪音、低能耗、低成本、高產能的臥式橡膠研磨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臥式橡膠研磨機,具有一機架,機架上臥式安裝有一主軸,主軸由電機驅動旋轉;一動刀盤,安裝在主軸的一端,動刀盤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呈放射狀的刀片;一定刀盤,固定安裝在機架上,與動刀盤形成對接,且定刀盤的對接端上也設有可與動刀盤之刀片配合切削工作的刀片;定刀盤上設有進料口 ;一進料機構,其輸出端連通定刀盤上的進料口。所述進料機構是通過螺桿螺旋進料,包括有調速電機、螺旋桿、料斗及套管,料斗與套管連通,螺旋桿穿設于套管中,套管的端口連通定刀盤上的進料口。所述機架上還設有用于調整定刀盤與動刀盤之間間隙的調整機構,調整機構包括有調節套、蝸輪及蝸桿,蝸輪和蝸桿嚙合形成蝸輪蝸桿傳動,蝸桿連接外動力,蝸輪上的內螺紋則嚙合調節套上的外螺紋,調節套固定套接在主軸上,蝸輪固定安裝于機架上。所述蝸桿連接一手輪或一伺服電機。所述定刀盤上的刀片也呈放射狀設計。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臥式研磨,利用動刀盤和定刀盤的相對轉動來切削物料,不僅滿足研磨要求,還使物料由離心力和刀片切削時產生的推力使物料甩出刀盤,掉入集料斗中,由氣流輸送將物料送出,研磨切削原理更合理、更科學,相比傳統的切削原理,更有效的提高了產能。[0018]2、可智能調節進料量和磨盤間隙,減少故障率,節省人力。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其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定刀盤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動刀盤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進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參閱圖1飛所示,系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臥式橡膠研磨機,它具有一機架1,機架1上臥式安裝有一主軸2,主軸2由電機驅動旋轉,電機通過皮帶傳遞動力給主軸2。一動刀盤3安裝在主軸2的一端,動刀盤3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呈放射狀的刀片31,刀片31采用鑲嵌固定。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刀片31為硬質合金刀片,呈放射狀設置,與刀盤中心虛擬圓相切,刀片31之位于刀盤中心的內端高于刀片 31之位于刀盤外邊緣的外端,相鄰兩刀片31之間相互間隔,且朝刀盤中心方向延伸的內端之深度不同。一定刀盤4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與動刀盤3形成對接,且定刀盤4的對接端上也設有可與動刀盤3之刀片31配合切削工作的刀片41。圖2所示,定刀盤的刀片41也呈放射狀設計,其設計與動刀盤的刀片31設計一致;定刀盤4上設有進料口 42,進料口 42 為定刀盤4的中部通孔。一進料機構5,其輸出端連通定刀盤4上的進料口 42。圖1、4所示,進料機構5是通過螺桿螺旋進料,包括有調速電機51、螺旋桿52、料斗53及套管M,料斗53與套管M連通,螺旋桿52穿設于套管M中,套管M的端口連通定刀盤4上的進料口 42。工作時,能根據研磨橡膠粉的粒徑要求,通過調節螺旋桿52的轉速來控制進料量。圖1、5所示,機架1上還設有用于調整定刀盤4與動刀盤3之間間隙的調整機構 6,調整機構6包括有調節套61、蝸輪62及蝸桿63,蝸輪62和蝸桿63嚙合形成蝸輪蝸桿傳動,蝸桿63連接外動力,蝸輪62上的內螺紋則嚙合調節套61上的外螺紋,調節套61固定套接在主軸2上,蝸輪62固定安裝于機架1上。外力輸送到蝸桿63上,蝸桿63轉動則帶動蝸輪62轉動,蝸輪62的內螺紋嚙合調節套61上的外螺紋,拉動調節套61移動,調節套61 則帶動主軸2軸向移動,從而達到調整定刀盤4與動刀盤3之間的間隙,滿足研磨橡膠粉的不同粒徑的要求,適用面廣。圖5所示,蝸桿63可連接手輪64或伺服電機65,以實現手動調整或自動調整,即可根據研磨橡膠粉的粒徑要求手動或者自動調節動、定刀盤的間隙。由于蝸輪蝸桿具有自鎖功能,可避免磨機工作時刀盤的間隙的改變,結構性好,使用壽命長。工作時,電機通過皮帶傳遞動力給主軸2,使其旋轉。主軸2上的動刀盤3則與定刀盤4形成相對運動,并利用設置在動、定刀盤上呈放射狀且與中心虛擬圓相切的特殊硬質合金刀片31、41相對運動,實現切削研磨物料。與此同時,需要研磨的物料經過進料機構 5及定刀盤4上的進料口 42送入到動刀盤3和定刀盤4的研磨區間,以便兩組刀片31、41 相對運動切削。動刀盤3在旋轉過程中,使物料由離心力和刀片切削時產生的推力使物料甩出動、定刀盤,掉入集料斗中,再由氣流輸送將物料送出即可。在刀盤研磨過程中,進料機構5可根據物料的研磨粒徑連續、變速進料,而采用手動或者自動調節刀盤間隙,可使物料經研磨后達到所需粒徑要求。[0030]本實用新型可實現臥式研磨,研磨切削原理合理、科學,相比傳統的切削原理,更有效的提高了產能;還可智能調節進料量和磨盤間隙,減少故障率,節省人力。當然,以上圖示,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實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臥式橡膠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機架(1 ),機架(1)上臥式安裝有一主軸(2),主軸(2)由電機驅動旋轉;一動刀盤(3),安裝在主軸(2)的一端,動刀盤(3)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呈放射狀的刀片(31);一定刀盤(4),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與動刀盤(3)形成對接,且定刀盤(4)的對接端上也設有可與動刀盤(3)之刀片(31)配合切削工作的刀片(41);定刀盤(4)上設有進料口 (42);一進料機構(5 ),其輸出端連通定刀盤(4 )上的進料口( 4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橡膠研磨機,其特征在于進料機構(5)是通過螺桿螺旋進料,包括有調速電機(51)、螺旋桿(52)、料斗(53)及套管(54),料斗(53)與套管(54)連通,螺旋桿(52)穿設于套管(54)中,套管(54)的端口連通定刀盤(4)上的進料口(4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橡膠研磨機,其特征在于機架(1)上還設有用于調整定刀盤(4)與動刀盤(3)之間間隙的調整機構(6),調整機構(6)包括有調節套(61)、蝸輪 (62)及蝸桿(63),蝸輪(62)和蝸桿(63)嚙合形成蝸輪蝸桿傳動,蝸桿(63)連接外動力,蝸輪(62)上的內螺紋則嚙合調節套(61)上的外螺紋,調節套(61)固定套接在主軸(2)上,蝸輪(62)固定安裝于機架(1)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臥式橡膠研磨機,其特征在于蝸桿(63)連接一手輪(64)或一伺服電機(6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橡膠研磨機,其特征在于定刀盤(4)上的刀片(41)也呈放射狀設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機械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橡膠研磨機,它具有一機架,機架上臥式安裝有主軸,主軸由電機驅動旋轉;一動刀盤安裝在主軸的一端,動刀盤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呈放射狀的刀片;一定刀盤固定安裝在機架上,與動刀盤形成對接,且定刀盤的對接端上也設有可與動刀盤之刀片配合切削工作的刀片;定刀盤上設有進料口;一進料機構,其輸出端連通定刀盤上的進料口。本實用新型采用臥式研磨,利用動刀盤和定刀盤的相對轉動來切削物料,不僅滿足研磨要求,還使物料由離心力和刀片切削時產生的推力使物料甩出刀盤,掉入集料斗中,由氣流輸送將物料送出,研磨切削原理更合理、更科學,相比傳統的切削原理,更有效的提高了產能;節省人力。
文檔編號B02C18/16GK202097862SQ201120168579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5日
發明者王興洪 申請人:東莞市運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