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零余子的培育方法
零余子的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涉及培育作為薯蕷類(長薯、銀杏薯、佛掌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山藥(Dioscorea aponica Thunb)等)的葉的腋芽而長出的零余子的方法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零余子經收獲而其自體可作為食材而被利用,同時作為薯蕷等的栽植的種薯被利用,由于是小塊狀,作為食材的商品價值低,使其成長至可將薯蕷等上市的大小耗數年。從而,期盼將零余子肥大化成大塊狀的培育方法的開發。以往、作為零余子的培育方法,例如,已知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方法。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在生長的薯蕷類長出零余子之時,通過將零余子用土覆蓋而從零余子生出吸收根,將零余子作為薯蕷類生長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專利文獻I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旨在通過將長出的零余子立即如薯蕷等的栽植的種薯一樣栽培,將薯蕷等成長至可上市的大小而縮短年數。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特開2009-247259號公報
發明內容發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在專利文獻I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中,由于將零余子如薯蕷等的栽植的種薯一樣栽培,存在不可將零余子自體作為食材收獲的問題。另外,形成用于將零余子用土覆蓋的苗床,由于不得不管理對零余子的土的包被狀態,存在實施中耗工的問題。本發明,考慮到這樣的問題,以提供實施中不耗工而可將零余子直接肥大化成大塊狀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作為課題。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為了解決前述的課題,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采用專利權利要求的各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方法。S卩,實施方式I是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時,除去一部分莖、葉而遮光地在溫度15 50°C、濕度60%以上的環境下培育7 100天。此方法中,通過遮光而管理溫度、濕度,可使長出的零余子成為與專利文獻I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同樣地覆蓋到土中的狀態,通過避免一部分的遮光,可使長出的零余子接受由葉的光合成所致的淀粉的供給。另外,實施方式2是實施方式I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而零余子長出之時,最遲遮光至零余子成長到直徑5mm而調整溫度、濕度的環境。
3
此方法中,不是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之后立即,而是可實行遮光等至達到零余子長出的程度的大小。另外,實施方式3是實施方式I或2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栽植到室外的耕地而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時,通過除去一部分莖、葉而用包被材包被而將零余子遮光而避免溫度環境、濕度環境的急劇的變化,在經過夏季之后,在秋初除去包被材。此方法中,在室外生長時,作為實施遮光的設施和管理溫度、濕度的設施而選擇包被材。另外,實施方式4是實施方式3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包被材使用遮光率有20 80%的遮光性的片材,將覆蓋莖、葉的片材之上端部和下端部用繩材扎住。此方法中,通過用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和繩材進行包被,從而成農作業中一般地進行的包被處理作業。發明效果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由于通過遮光而管理溫度、濕度,可使長出的零余子成為與專利文獻I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同樣地覆蓋到土中的狀態,通過避免一部分的遮光,可使長出的零余子接受由葉的光合成所致的淀粉的供給,有可將零余子直接肥大化成大塊狀的效果。另外,由于不要如將零余子用土覆蓋的麻煩的作業等,有實施中不耗工的效果。再者,作為實施方式2,因為可不是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之后立即,而是可實行遮光等至達到零余子長出的程度的大小,有可根據薯蕷類的品種而選擇遮光等的適宜的實行時機的效果。再者,作為實施方式3,在室外生長時,由于作為實施遮光的設施和管理溫度、濕度的設施而選擇包被材,有在室外的實施中不耗工的效果。再者,作為實施方式4,由于通過用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和繩材進行包被,從而成為農作業中一般地進行的包被處理作業,有實施容易的效果。
圖I是用于實施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的第I例的生長的薯蕷類的側面圖,(A)示薯蕷的本來的生長狀態,(B)示相對于薯蕷的生長狀態而經包被處理的狀態(含部分擴大截面)。圖2是示實施圖I(B)的包被處理之時期的日歷。圖3是由圖I培育的零余子的照片。圖4是用于實施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的第2例的培育設備的側面截面圖。實施方式以下,基于
用于實施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圖I 圖3示用于實施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的第I例。第I例示適用于薯蕷的零余子5的在室外的培育。薯蕷如圖I㈧所示,從在初春栽植到耕地I的種薯2伸出莖3而葉4變得繁茂,則在初夏開的白色的花黃化而枯萎,作為葉4的腋芽而長出小塊狀的零余子5。第I例是對于薯蕷的生長,將莖3用直立的支柱誘引到上方,優選為了使后述的包被材6的包被變得容易而張設網,從而避免將莖3的側莖(子蔓)向側方誘引。在生長的薯蕷長出零余子5之時(最遲零余子5的直徑成長至5mm左右),如圖 I(B)所示,束縛莖3之下方部分(主莖、側莖)而與葉4 一同用包被材6包被。此時,對于垂到下方的莖3而言,提起而用包被材6包被。此結果,零余子5也被包被材6包被。再有, 在未用包被材6包被的莖3之上方部分,留下一定程度的零余子5露出。再有,通常而言,不長出作為腋芽的零余子5的品種中,成花枯萎的狀態之時實施包被材6的包被。另外,長出作為腋芽的零余子5的品種中,也可能在長出零余子5之前的花變枯萎的狀態之時,實施包被材6的包被。任何的情況中,成通過由包被材6的遮光而長出零余子5。從而,可根據薯蕷類的品種而選擇遮光等的適宜的實行時機。包被材6由例如,由合成樹脂材、布材、紙材構成的白色的表面材料6a上積層黑色的鋁箔的內襯材料6b的有遮光性(遮光率是20 80% )的片材構成(參照圖I (B)擴大截面)。對于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而言,優選有防水性、隔熱性。此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 6適宜于包被成包裹莖3、葉4。包被莖3、葉4的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由上端部、下端部被繩材7束縛而保持包被。繩材7以不損傷莖3、葉4的程度扎住包被材6之上端部、下端部,抑制外部氣體流入包被材6內部。通過由這樣的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和繩材7的包被成為農作業中一般地進行的包被作業。從而,不要求特別的作業技術而容易實施。再有,由包被材6包被的莖3之下方部分的長度b設定得比未被包被材6包被的莖3之上方部分的長度a更短。優選使長度a對長度b成為2對I左右。再有,在從耕地 I的40 50cm左右的高度c的莖3中,由于僅主莖不長出零余子5,所以不包被包被材6。由包被材6的包被在夏季期間繼續。然后,在日照時間變短而氣溫降低而零余子5的成長變得不可期待的秋初卸下包被材6,根據需要,收獲由包被材6包被的零余子5。收獲的零余子5,如圖3所示,由球形的小塊狀肥大化成草袋形的大塊狀。在圖3, 示開放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的狀態,確認在上下延伸的莖3上多個零余子5以成串狀生長。相比不實施由包被材6的包被的情況,此零余子5肥大化到2 3倍的大小。再有,如圖3所示,由包被材6包被的葉4枯萎或黃化。零余子5的肥大化認為是與專利文獻I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同樣地如被土覆蓋地遮光而淀粉蓄積功能提高(但是,由于無培養基,從而僅有微少的吸收根、儲藏根的生根),同時可通過將由莖3之上方部分的葉4的光合成而生成的淀粉通過莖3充分地受供給來實現。另外,包被材6的包被防止零余子5的周圍的溫度、濕度的急劇的變動也有用于提供如被土覆蓋的環境。即,使未被包被材6包被的莖3之上方部分的長度a變短,則確認零余子5的肥大化無法充分進行。另外,當包被材6的遮光率不滿20%時,確認零余子5 的顏色不變成商品價值高的白色而變成綠色,同時淀粉蓄積功能降低而零余子5的肥大化降低。另外,當包被材6的遮光率超80%時,確認莖3、葉4急劇地枯萎,通過莖3的淀粉的供給長出障礙而零余子5的肥大化降低。再者,確認收獲的零余子5幾乎不受蟲害(山藥小蛾(A. suzukiella)、長薯小蛾 (Acrolepiopsiss nagaimo)等)。
零余子5的蟲害避免被認為是,由包被材6包被而與地中同樣的溫度、濕度環境下,在零余子5上雖然微少但生出吸收根,從其生出的吸收根產生的某些物質等發揮了影響。再有,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有隔熱性,則可避免夏季的晝間零余子5的周圍的溫度升高到必要以上,同時可降低夏季的夜間的零余子5的周圍的溫度的降低。再者,由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有防水性,則可防止在雨季被包被材6包被的零余子 5的無用的濡水。另外,由于將包被材6之下端部不由繩材7損傷莖3、葉4地有少許的隙間地扎住,從而即便雨水流入包被材6之內部,不滯溜在內部而從下端部排出。從而,無零余子5沉積在包被材6之內部滯留的雨水中的情形。根據第I例,可在秋初收獲肥大化成草袋形的大塊狀的零余子5,從而零余子5的作為食材的商品價值高,使薯蕷成長至可上市的大小無需數年。另外,避免了收獲的零余子 5的蟲害,從而零余子的5的生產性變得良好。再有,對于第I例中使用的包被材6而言,可使用避免黑、赤、荼系的顏色的單層的片材。另外,也可使用作為包被材6可簡易包被莖3、葉4的容器形狀體。圖4示用于實施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的第2例。第2例示適用于薯蕷的零余子5的在室內的培育的例。第2例使用包括包圍耕地I上栽植的薯蕷的周圍的有遮光性的室8,附設在室8的有溫度調節功能、濕度調節功能的空調機9和照明器10的培育設備。再有,作為照明器10, 選擇如LED光一樣有指向性(直進性)的光源。在此培育設備中,如同第I例,當花枯萎時,用室8將莖3、葉4的全體遮光,維持室 8之內部的溫度在5 50°C,濕度在60%以上的環境,僅在上部的莖3、葉4受到由照明器 10的照明。此結果,可通過7 100天的培育而收獲肥大化成大塊狀的零余子5。再有,使濕度成為與土壤的濕度近似的60 80%,使溫度維持在接近30°C,則可在7天左右的時間得到肥大化的零余子5。另外,為了得到與第I例同程度的肥大化,要求第I例的接近于100 天的培育。順便而言,為了得到除了肥大化之外,食味、食感等的商品價值高的零余子5,優選將溫度維持在25 30°C。除了以上圖示的各例之外,將薯蕷之下部以外遮光,將薯蕷之上部以外從遮光解除也可。
實施例將用于實施前述的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的形態在栃木縣的平野部實施時,將向耕地I的種薯2的栽植設為4月10日前后,則零余子5的長出在7月20日前后。然后,包被材6的取下在9月15日前后。工業實用性本發明中涉及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除了薯蕷以外,可在可長出零余子的薯蕷類中廣范適用。符號說明2 種薯3
4葉
5零余子
6包被材
7繩材
權利要求
1.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時,除去一部分莖、葉而遮光地在溫度15 50°C、濕度60%以上的環境下培育7 100天。
2.權利要求I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而零余子長出之時,最遲遮光至零余子成長到直徑5_而調整溫度、濕度的環境。
3.權利要求I或2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栽植到室外的耕地而在生長的薯蕷類開的花枯萎時,通過除去一部分莖、葉而用包被材包被而將零余子遮光而避免溫度環境、濕度環境的急劇的變化,在經過夏季之后,在秋初除去包被材。
4.權利要求3的零余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包被材使用遮光率有20 80% 的遮光性的片材,將覆蓋莖、葉的片材之上端部和下端部用繩材扎住。
全文摘要
零余子的培育方法課題培育作為薯蕷類的葉的腋芽而長出的零余子,實施中不耗工而防止蟲害,將零余子直接肥大化成大塊狀。解決方案栽植到室外的耕地而在生長的薯蕷開的花枯萎時,通過將相比莖3之上方部分的長度a更短的長度b的莖3之下方部分與葉4一同用由有遮光性的片材構成的包被材6包被,將片材之上端部和下端部用繩材7扎住,而將零余子5遮光,抑制零余子5與外部氣體的接觸,經過夏季而在秋初時,除去包被材6。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598974SQ20121001128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8日
發明者常盤三男 申請人:常盤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