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生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制劑,具體的說,涉及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是一種利用茶多酚抑制黃曲霉毒素產生菌的生長及其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簡稱AFs)是一類結構相似的二氫呋喃氧雜萘衍生化合物的總稱,根據其分子結構的不同,目前至少有包括BI,B2, Gl, G2在內17種不同結構的黃曲霉毒素被確定。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是產生黃曲霉毒素的兩種主要真菌,但近年來發現集蜂曲霉(A.nomius)、溜曲霉(A.tamarii)、A.bombycis、A.pseudotamarii等也能產生AFs。毒力試驗證明,BI毒性最強,接下來依次是:M1 > Gl > B2 > M2 > G2。黃曲霉毒素的主要化學特征是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強烈的特殊熒光,其中B族毒素發出藍色熒光,G族毒素發出綠色熒光,并在紫外區域有一定的特征吸收峰。黃曲霉毒素是農產品中污染最為嚴重的一類真菌毒素,可污染多種農產品,如花生、大豆、玉米、大米、無花果、杏仁、阿月渾子、香料、雞蛋、巴西堅果、小麥面粉、堅果,以及肉類、牛奶等農產品和食品中均發現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黃曲霉毒素的毒性和穩定性很強,熱穩定性非常好,分解溫度高達280°C。黃曲霉毒素在非常低濃度下仍具有其生物學活性。它能引起人類及動物急性中毒死亡,還能致癌、致突變、致畸形,即使在極低的濃度下仍具有很大的毒性。被黃曲霉毒素BI嚴重污染的稻谷,在室溫下自然存放20多年,仍可檢出黃曲霉毒素BI。對黃曲霉及其毒素的生物防治,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及其產酶來獲得具有抗菌或降解毒素特性的物質。植物提取物主要有山蒼子精油、百里香油、海馬齒香精油、玫瑰精油等,這些精油均為揮發性物質,對黃曲霉生長以及毒素的產生有較強抑制作用,但持效性較差;微生物中,乳酸菌、芽孢桿菌、橙黃桿菌、粘細菌、假單胞菌、雷爾氏菌、伯克霍爾德菌、部分酵母及少量真菌等均有抑制黃曲霉生長和產毒的能力,但在農產品貯藏期或食品加工中,這些微生物的應用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通過實驗研究證明,茶多酚可用于在黃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包括將茶多酚應用于抑制黃曲霉生長及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所述應用具體是將茶 多酚用于抑制黃曲霉毒素產生菌的生長或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
所述應用可以是將茶多酚應用于食品或飼料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具體是將茶多酚與食品或飼料混合后貯藏即可。本發明涉及的茶多酚可采用多種提取方法,屬于已知的成熟技術,在市場上已有相關產品出售。本發明使用的茶多酚可以以各種茶葉品種為原料進行提取。所得茶多酚按照常規制劑工藝技術,以茶多酚為主要成分,加入常規的防腐劑、賦形劑、粘合劑、表面活性劑、溶劑、增稠劑、增溶劑等作為輔料,制成任何一種方便于生產上使用的劑型,如粉劑或水劑等。本發明首次公開了茶多酚用于抑制黃曲霉產生菌及黃曲霉生物合成的功效,將茶多酚用于產毒黃曲霉的生物防治或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均屬于本發明保護范疇。采用茶多酚制成任何一種劑型,在其包裝或說明書等標識材料或其他宣傳材料中,只要注明或提到具有產毒黃曲霉的生物防治或抑制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功效,則落入本發明保護范圍。本發明的茶多酚可應用于農產品采后貯藏期間和田間植物生長期黃曲霉產生菌及黃曲霉生物合成的抑制,將茶多酚與農產品混合即可,茶多酚相關制劑的這兩種使用方式也在本發明保護范圍之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提出的將茶多酚應用于產毒黃曲霉生物防控和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具有以下優點:1、茶多酚原料來源廣,采用茶渣或粗老茶葉提取,產品成本低廉、可行性高,使本發明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茶是我國傳統保健飲料,將茶多酚應用于食品和農產品,安全性高。3、茶多酚用于產毒黃曲霉的生物防治和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可在較低濃度下起到效果,且效果穩定,不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
圖1為實施例1中茶多酚對黃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影響。圖2為實施例2中得到的茶多酚對黃曲霉As3.4408菌株在不同農產品中生物合
成黃曲霉毒素的影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通過平板抑菌實驗證實茶多酚對黃曲霉As3.4408CGMCC3.4408 (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菌株菌落生長速率具有顯著的影響。實驗過程如下:(I)制作含茶多酚的PDA培養基:將茶多酚(茶多酚的純度為80%,四川富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溶解于蒸餾水,分別配制成濃度為0.5% (m/v)(茶多酚5g溶于IL蒸餾水得到濃度為0.5% (m/v)的溶液)和1% (m/v)的茶多酚溶液(茶多酚IOg溶于IL蒸餾水得到濃度為I % (m/v)的溶液),然后分別用這兩種茶多酚溶液代替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制PDA固體培養基,滅菌后倒 入直徑為9cm的滅菌平皿,得到含茶多酚的PDA平板。用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制PDA固體培養基,滅菌后倒入直徑為9cm的滅菌平皿,得到的PDA平板作為對照。(2)接種培養:將黃曲霉As3.4408菌株轉接于PDA斜面培養基,28°C恒溫培養5d后,用接種針無菌點接于⑴中的PDA平板中央,28°C恒溫培養,每24h測定一次菌落直徑,共測定4次。ck表示用蒸餾水進行的實驗組,A為用茶多酚溶液進行的實驗組,B為用1%茶多酚溶液進行的實驗組,每個實驗組的實驗重復3次,同一時間測定的菌落直徑取平均值。實驗結果見表I。表I茶多酚對黃曲霉As3.4408菌株菌落生長速率的影響(η = 3)
權利要求
1.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茶多酚用于抑制黃曲霉毒素產生菌的生長或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茶多酚應用于食品或飼料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
4.根據權 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茶多酚與食品或飼料混合后貯藏。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食品生物技術領域,公開了茶多酚在黃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應用,茶多酚可應用于抑制黃曲霉毒素產生菌的生長及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是茶多酚的一種新用途。研究表明,茶多酚對黃曲霉毒素產生菌的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具有濃度依賴關系。同時,茶多酚對農產品中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均有顯著抑制效果,0.2%的茶多酚對黃曲霉毒素的抑制率為21%~59%,而1%的茶多酚對黃曲霉毒素的抑制率為49%~81%,可用于食品和飼料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的防控。
文檔編號A01N43/16GK103210921SQ20121001916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方祥, 周建良, 佘燕珊, 魯素珍, 葉宏襄, 劉威 申請人: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