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鹽堿地改良設施及其改良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鹽堿地改良設施。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鹽堿地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沿海大開發,許多濱海新城拔地而起,但沿海鹽堿地困擾著新城區的發展,新建廠房、住宅、道路二側無景觀綠化,城市品位,投資環境不能提高。為了改善新城區環境,一般利用農田好土,進行置換種植綠化,也有使用用大量石子鋪設淋層進行排水改土。但是成本較大,有些受條件制約不能實施,且客土換置不能達到鹽堿土根治效果。因此,根據地區多雨的氣候有利條件,需要提供一種能有效地根治鹽堿地,使改良的鹽土達到植物正常生長條件的解決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鹽堿地改良設施。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鹽堿地改良方法。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鹽堿地改良設施,由至少一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均設有基槽,所述基槽兩端深度不等,所述基槽四壁鋪有不透水塑料布,所述基槽底部均勻間隔開有盲溝,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無紡布至盲溝外側,所述盲溝之間的拱型面鋪有不透水塑料布,所述盲溝內放置有盲管,所述盲管用滲水防泥無紗布包裹,所述盲溝內盲管周圍鋪有粗砂或細粒碎石,所述基槽底部盲溝高的一側盲管伸至基槽表面,所述基槽底部盲管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所述基槽表面鋪有一層有機質層,所述有機質層上面設有圍堤。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防泥無紗布至盲溝外側,所述盲溝內填入滲水無紡布包裹的凈碎石,所述基槽底部盲溝高的一側設置PVC塑料管,下端伸入石子內,上口至地表。所述有機質層由碎秸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所述盲管為PVC帶孔塑料管。鹽堿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種植的綠地部位用挖掘機開挖,將原鹽土放在旁邊,用挖機將基槽底部素土壓實,基槽四壁鋪設塑料布;
b、基槽底部相隔開成盲溝,將挖出土放在中間,成拱型面,拱型面鋪有不透水塑料布;
C、盲溝內鋪滲水無紡布,然后放入盲管,盲管周圍鋪好粗砂或細粒碎石,盲管為PVC帶
孔塑料管,帶孔塑料管用滲水防泥無紗布包裹,形成地下串通封閉的盲管排水系統;
d、盲管高的一側,用直角彎頭使盲管彎至地表,盲管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
e、原土回填時,將綠地周圍就地取材的蘆葦、雜亂秸桿等混入土中;
f、基槽表面鋪有一層有機質層,有機質層由碎稻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 g、將攪拌后的綠地進行圍堤,再洗鹽。
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防泥無紗布至盲溝外側,然后盲溝內填入滲水無紡布包裹的凈碎石,盲溝高的一側設置PVC塑料管,下端伸入石子內,上口至地表。本發明的優點是排水不暢時,插入高壓水管進行沖刷泥漿,確保排水管暢通,干旱時,將排水出口堵塞,灌水、畜水抗旱;設有有機質層,使土壤通透,便于排水降鹽,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設有圍堤,接受天然降水,如遇雨量小又需快速種植,可用淡水澆灌,檢測盲管排出水,達到要求時,停止洗鹽,能有效地對鹽堿土進行改良利用,提高苗木成活率。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I的平面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I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I帶孔塑料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平面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剖視圖。其中1、基槽,2、塑料布,3、盲溝,4、盲管,5、帶孔塑料管,6、管壁孔,7、滲水防泥無紗布,8、粗砂或細粒碎石,9、排水井,10、機質層,11、圍堤,12、滲水無紡布,13、凈碎石,14、塑料管,15、拱型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如圖1-3所示,本發明的鹽堿地改良設施,由至少一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均設有基槽1,所述基槽I兩端深度不等,所述基槽I四壁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所述基槽I底部均勻間隔開有盲溝3,所述盲溝3尺寸為20*20*20cm,所述盲溝3與盲溝3之間的中心距為2m,所述盲溝3內鋪有滲水無紡布12至盲溝3外側,所述盲溝3之間的拱型面15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所述盲溝3內放置有盲管4,所述盲管4為直徑9cm的PVC帶孔塑料管5,所述帶孔塑料管5上的管壁孔6直徑1cm,所述盲管4用滲水防泥無紗布7包裹,所述盲溝3內盲管4周圍鋪有粗砂或細粒碎石8,所述基槽I底部盲管4高的一側盲管4伸至基槽I表面,所述基槽I底部盲管4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9,所述基槽I表面鋪有一層28cm的有機質層10,所述有機質層10由碎秸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所述有機質層10上面設有圍堤11,所述圍堤11組成面積為50 Hf的方格。鹽堿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種植的綠地部位用挖掘機開挖,將原鹽土放在旁邊,用挖機將基槽I底部素土壓實,基槽I四壁鋪設塑料布2,
b、基槽I底部相隔2m開成20*20*20cm的盲溝3,將挖出土放在2m中間,使2m位置成拱型面15,拱型面15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
C、盲溝3內鋪滲水無紡布12,然后放入盲管4,盲管4周圍鋪好粗砂或細粒碎石8,盲管4為直徑9cm的PVC帶孔塑料管5,帶孔塑料管5上的管壁孔6直徑1cm,帶孔塑料管5用滲水防泥無紗布7包裹,形成地下串通封閉的盲管排水系統;
d、盲管4高的一側,用直角彎頭使盲管4彎至地表,盲管4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9 ;e、原土回填時,底下0. 5m深部位,將綠地周圍就地取材的蘆葦、雜亂秸桿等混入土
中;
f、基槽I表面鋪有一層28cm的有機質層10,有機質層10由碎稻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
g、將攪拌后的綠地進行圍堤11,圍堤11面積為50 Hf的方格,再洗鹽。實施例2
如圖4和5所示,本發明的鹽堿地改良設施,由至少一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均設有基槽1,所述基槽I兩端深度不等,所述基槽I四壁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所述基槽I底部均勻間隔開有盲溝3,所述盲溝3尺寸為30*20*30cm,所述盲溝3與盲溝3之間的中心距為2. 3m,所述盲溝3內鋪有滲水防泥無紗布7至盲溝3外側,所述盲溝3之間的拱型面15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所述盲溝3內填入滲水無紡布12包裹的凈碎石13,所述基槽I底部盲溝3高 的一側設置直徑IlcmPVC塑料管14,下端伸入石子內,上口至地表,所述基槽I表面鋪有一層33cm的有機質層10,所述有機質層10由碎秸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所述有機質層10上面設有圍堤11,所述圍堤11組成面積為55 Hf的方格。鹽堿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種植的綠地部位用挖掘機開挖,將原鹽土放在旁邊,用挖機將基槽I底部素土壓實,基槽I四壁鋪設塑料布2,
b、基槽I底部相隔2.3m開成30*20*30cm的盲溝3,將挖出土放在2. 3m中間,使2. 3m位置成拱型面15,拱型面15鋪有不透水塑料布2,
C、盲溝3內鋪滲水防泥無紗布7至盲溝3外側,然后盲溝3內填入滲水無紡布12包裹的凈碎石13,形成地下串通封閉的排水系統;
d、盲溝3高的一側,設置直徑Ilcm的PVC塑料管14,下端伸入石子內,上口至地表,盲溝3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9 ;
e、原土回填時,底下0. 5m深部位,將綠地周圍就地取材的蘆葦、雜亂秸桿等混入土
中;
f、基槽I表面鋪有一層33cm的有機質層10,有機質層10由碎稻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
g、將攪拌后的綠地進行圍堤11,圍堤11面積為55 Hf的方格,再洗鹽。排水不暢時,插入高壓水管進行沖刷泥漿,確保排水管暢通,干旱時,將排水出口堵塞,灌水、畜水抗旱;設有有機質層,使土壤通透,便于排水降鹽,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設有圍堤,接受天然降水,如遇雨量小又需快速種植,可用淡水澆灌,檢測盲管排出水,達到要求時,停止洗鹽,能有效地對鹽堿土進行改良利用,提高苗木成活率。
權利要求
1.鹽堿地改良設施,其特征在于由至少ー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均設有基槽,所述基槽兩端深度不等,所述基槽四壁鋪有不透水塑料布,所述基槽底部均勻間隔開有盲溝,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無紡布至盲溝外側,所述盲溝之間的拱型面鋪有不透水塑料布,所述盲溝內放置有盲管,所述盲管用滲水防泥無紗布包裹,所述盲溝內盲管周圍鋪有粗砂或細粒碎石,所述基槽底部盲溝高的ー側盲 管伸至基槽表面,所述基槽底部盲管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所述基槽表面鋪有ー層有機質層,所述有機質層上面設有圍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鹽堿地改良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防泥無紗布至盲溝外側,所述盲溝內填入滲水無紡布包裹的凈碎石,所述基槽底部盲溝高的ー側設置直徑8-12cmPVC塑料管,下端伸入石子內,上ロ至地表。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鹽堿地改良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質層由碎秸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鹽堿地改良設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為PVC帶孔塑料管。
5.鹽堿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干包括以下步驟 a、將種植的緑地部位用挖掘機開挖,將原鹽土放在旁邊,用挖機將基槽底部素土壓實,基槽四壁鋪設塑料布; b、基槽底部相隔開成盲溝,將挖出土放在中間,成拱型面,拱型面鋪有不透水塑料布; C、盲溝內鋪滲水無紡布,然后放入盲管,盲管周圍鋪好粗砂或細粒碎石,盲管為PVC帶孔塑料管,帶孔塑料管用滲水防泥無紗布包裹,形成地下串通封閉的盲管排水系統; d、盲管高的ー側,用直角彎頭使盲管彎至地表,盲管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 e、原土回填時,將綠地周圍就地取材的蘆葦、雜亂秸桿等混入土中; f、基槽表面鋪有ー層有機質層,有機質層由碎稻桿、稻殼、豆殼與土充分均勻攪拌; g、將攪拌后的綠地進行圍堤,再洗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鹽堿地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防泥無紗布至盲溝外側,然后盲溝內填入滲水無紡布包裹的凈碎石,盲溝高的一側設置PVC塑料管,下端伸入石子內,上ロ至地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鹽堿地改良設施及其改良設施,其特征在于鹽堿地改良設施,由至少一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均設有基槽,所述基槽底部均勻間隔開有盲溝,所述盲溝內鋪有滲水無紡布至盲溝外側,所述盲溝內放置有盲管,所述盲溝內盲管周圍鋪有粗砂或細粒碎石,所述基槽底部盲溝高的一側盲管伸至基槽表面,所述基槽底部盲管低的一側連接排水井,所述基槽表面鋪有有機質層,所述有機質層上面設有圍堤;鹽堿地改良方法,a、挖掘基槽,b、開盲溝,c、放入盲管,形成排水系統,d、盲管彎至地表及連接排水井,e、原土回填,f、鋪機質層,g、圍堤,洗鹽。本發明的優點是能有效地對鹽堿土進行改良利用,提高苗木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B79/00GK102726141SQ20121024864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
發明者張華 , 張永康, 施珍珍 申請人:張華 , 張永康, 施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