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滴灌膜種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播種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滴灌膜種植裝置。
技術背景
農作物在播種時常常需要覆膜種植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目前大多數農民還是采用傳統的手工翻土、播種、覆土、覆膜、鎮壓、膜上覆土的方式來完成覆膜種植,這樣不僅費時而且費力;近年來也出現了帶覆膜裝置的播種機,但只能在膜的周邊覆土、而不能在膜上全面積的覆土,還要靠人力來完成膜上覆土,沒有完全的實現播種的機械化。另外,現有的農田灌溉也是人工大面積的澆灌,不僅勞動量大,更重要的是導致了寶貴的水資源在澆灌中自然蒸發及流失,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一次性完成翻土、播種、覆土、鎮壓、覆膜、膜上覆土、膜下澆灌等多項作業,大大減少農民勞動強度的滴灌膜種植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是由機架、機輪、播種器和鎮壓輥構成,機架上橫向設有傳動軸,機輪輪軸上的主動鏈輪與傳動軸上的傳動鏈輪用鏈條傳動鏈接,傳動軸上的驅動輪與播種器上的播種輪用鏈條傳動鏈接;機架中部的兩側對稱設有機輪架、在機輪架上設有兩根伸向后部的輥架,在輥架中依次架有導土板、鎮壓輥、覆膜輥和壓膜輥。機架前端的下部兩側設有支腿,兩支腿上架有鏟齒旋土耙,該耙軸上的齒輪與萬向驅動軸的齒輪箱的齒輪以鏈條相聯動。在兩機輪架之間貫穿輪盤軸,在輪盤軸上貫穿了滴管輪盤,滴管輪盤上盤繞的滴管向下牽拉于鎮壓輥、覆膜輥和壓膜輥的底部,向后延伸。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輥架的兩臂為肘節結構式。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輥架的尾端設有由吊架、連桿及與機架相組合的吊軸和操縱桿依次聯接構成的起落架。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支腿由固定于機架前端下部的套腿和套于套腿之中的伸縮腿構成。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萬向驅動軸是與機車的動力輸出軸相聯接。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克服了現有覆膜機不能在膜上覆土的缺陷,可自動完成翻土、播種、覆土、覆膜、鎮壓、膜上覆土等多項作業,可用小馬力的四輪機車牽引,完全把農民從繁重的覆膜種植勞動作業中解脫出來,實現覆膜播種的機械化,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滴灌的鋪設,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流失,有效地節約了水資源。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是由機架I、機輪2、播種器3和鎮壓輥4構成,在機架I上橫向設有傳動軸5,機輪2輪軸上的主動鏈輪6與傳動軸5上的傳動鏈輪7用鏈條8傳動鏈接,傳動軸5上的驅動輪9與播種器3上的播種輪10用鏈條傳動鏈接;機架I中部的兩側對稱設有機輪架25、在機輪架25上設有兩根伸向后部的輥架11,所述的輥架11的兩臂為肘節結構式,在輥架11中依次架有導土板12、鎮壓輥4、覆膜輥13和壓膜輥14 ;機架I前端的下部兩側設有支腿15,支腿15由固定于機架I前端下部的套腿和套于套腿之中的伸縮腿構成。兩支腿15上架有鏟齒旋土耙16,該耙軸上的齒輪與萬向驅動軸17的齒輪箱18的齒輪以鏈條19相聯動;萬向驅動軸17是與機車的動力輸出軸24相聯接。在兩機輪架25之間貫穿輪盤軸26,在輪盤軸26上貫穿了滴管輪盤27,輪盤27上盤繞的滴管28向下牽拉于鎮壓輥4、覆膜輥13和壓膜輥14的底部,向后延伸。所述的輥架11的尾端設有由吊架20、連桿21及與機架I相組合的吊軸22和操縱桿23依次聯接構成的起落架。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機架I的前端通過牽引架由小馬力四輪機車帶動, 通過萬向驅動軸17的齒輪箱18來帶動鏟齒旋土耙16運動,鏟齒旋土耙16運動與支腿15相聯接,支腿15是由與機架I前端下部的套腿和套于套腿之中的伸縮腿構成,可實現伸縮腿的上下移動,工作時下移,非工作狀態時上移。同時運行時機輪2在地面滾動行走,其輪軸上的主動鏈輪6通過鏈條8帶動傳動鏈輪7使傳動軸5旋轉,從而帶動傳動軸5上的兩個驅動輪9旋轉,進而帶動播種器3上的播種輪10旋轉,播種輪10旋轉使播種器內部的多個隔板旋轉從而落下一定數量的種粒進行播種,同時滴灌管也隨著機車的行走進行鋪設,鎮壓輥4對播種下來的種粒和滴管進行壓實,然后由覆膜輥13進行覆膜,再經過壓膜輥14進行壓膜,與此同時通過鏟齒旋土耙6把地面的土翻起后再卷揚到導土板12上,導土板12由前向后呈坡形,可保證土壤順利地滑落到覆完的膜上完成膜上覆土的工作。在輥架11的尾端設有由吊架20、連桿21及與機架I相組合的吊軸22和操縱桿23依次聯接構成的起落架。
權利要求1.滴灌膜種植裝置,是由機架(I)、機輪(2)、播種器(3)和鎮壓輥(4)構成,其特征在于機架(I)上橫向設有傳動軸(5 ),機輪(2 )輪軸上的主動鏈輪(6 )與傳動軸(5 )上的傳動鏈輪(7)用鏈條(8)傳動鏈接,傳動軸(5)上的驅動輪(9)與播種器(3)上的播種輪(10)用鏈條傳動鏈接;機架(I)中部的兩側對稱設有機輪架(25)、在機輪架(25)上設有兩根伸向后部的輥架(11),在輥架(11)中依次架有導土板(12)、鎮壓輥(4)、覆膜輥(13)和壓膜輥(14);機架(I)前端的下部兩側設有支腿(15),兩支腿(15)上架有鏟齒旋土耙(16),該耙軸上的齒輪與萬向驅動軸(17)的齒輪箱(18)的齒輪以鏈條(19)相聯動;在兩機輪架(25)之間貫穿輪盤軸(26 ),在輪盤軸(26 )上貫穿了滴管輪盤(27 ),滴管輪盤(27 )上盤繞的滴管(28)向下牽拉于鎮壓輥(4)、覆膜輥(13)和壓膜輥(14)的底部,向后延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輥架(11)的兩臂為肘節結構式。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輥架(11)的尾端設有由吊架(20)、連桿(21)及與機架(I)相組合的吊軸(22)和操縱桿(23)依次聯接構成的起落架。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支腿(15)由固定于機架(I)前端下部的套腿和套于套腿之中的伸縮腿構成。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萬向驅動軸(17)是與機車的動力輸出軸(24)相聯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滴灌膜種植裝置屬于播種裝置,是在機架上橫向設有傳動軸,機輪輪軸上的主動鏈輪與傳動軸上的傳動鏈輪傳動鏈接,傳動軸上的驅動輪與播種器上的播種輪用鏈條傳動連接;機架中部對稱設有機輪架、在機輪架上設有輥架,在輥架中依次架有導土板、鎮壓輥、覆膜輥和壓膜輥。機架前端的下部兩側設有支腿,兩支腿上架有鏟齒旋土耙,該耙軸上的齒輪與萬向驅動軸的齒輪箱的齒輪以鏈條相聯動。在兩機輪架之間貫穿輪盤軸,在輪盤軸上貫穿了滴管輪盤,滴管輪盤上盤繞的滴管向下牽拉于鎮壓輥、覆膜輥和壓膜輥的底部,向后延伸。本裝置,克服了現有覆膜機不能在膜上覆土的缺陷,可自動完成翻土、播種、覆土、覆膜、鎮壓、膜上覆土等多項作業,可用小馬力的四輪機車牽引,完全把農民從繁重的覆膜種植勞動作業中解脫出來,實現覆膜播種的機械化。滴灌的鋪設,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流失,有效地節約了水資源。
文檔編號A01G25/00GK202551642SQ20122016767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由朋雙, 于明林, 李維振, 劉明方, 裴廣亮, 張玉明 申請人:大慶同方農牧業科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