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
背景技術:
[0002]樹木綠化是現代城鎮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廣泛應用于道路、小區、室內甚至屋頂的綠化上。樹木一般先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再移植到相應的綠化區域內。樹木栽植時根球(根缽)需要都足夠的空間,以保護樹木,這個空間我們稱為樹池。現有的樹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普通落地樹池直接擺放或固定于地面,樹池的位置一旦確定,很難變動,如遇特殊情況需要移動位置時極不方便甚至只能拆除重建;2、樹池內植物的給水一般為人工給水,且給水一般為自上而下的表面給水,若給水太少,樹池底部的土壤不能充分吸收水分,若澆灌太多太快,水分蓄積,容易造成植物爛根,影響植物生長;3、不能自動收集和儲備雨水,較為費時費力。實用新型內容[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樹池安裝、移動以及給水上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使用方便,養護成本低,且能實現模塊化操作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0004]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0005]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包括底板(11)和側板(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1)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2)和止動裝置,在所述底板(11)和側板(12)的內壁設置有一隔水層(5),一種植盆(7)置于樹池內,沿該種植盆口具有突出的外沿(71),在該外沿上設置有若干給水口(71a),種植盆(7)的底壁和側壁上具有若干滲水孔,所述隔水層[5]與種植盆的外壁間形成儲水槽(6)。[0006]進一步地,所述隔水層(5)的邊緣外翻包裹在側板(12)的外壁上。[0007]進一步地,所述隔水層(5)為塑膠層。[0008]進一步地,在樹池的頂部還設置有一集水板(8),該集水板(8)上開設有若干集水槽(81),集水槽的末端(81 a )與所述給水口( 71 a )連通。[0009]進一步地,所述樹池整體為長方體、立方體或者筒狀。[0010]進一步地,所述止動裝置為位于底板(11)上、萬向輪(2)附近的彈性鋼夾(3),在底板(11)上還具有收起所述彈性鋼夾的卡槽(4),彈性鋼夾(3)的柄部(31)可卡合在該卡槽(4)內。[0011]作為優選,在所述側板(12)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平行的木條(9)。[0012]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通過在樹池內壁設置隔水層,樹池內設置種植盆,在隔水層與種植盆之間形成儲水槽,種植盆的盆口具有突出的外沿,外沿上開有給水口,使用時,該外沿擱置在樹池的頂部邊沿或者緊貼樹池內壁,可通過該給水口進行人工澆灌,儲水槽內的水通過給水口進入,并經過種植盆的滲水孔通過毛細作用滲透到種植盆內部對盆內的土壤進行給水,實現樹池的自下而上的給水過程。作為優選,在樹池的頂部設置一集水板,集水板上具有若干集水槽,集水槽的末端與給水口聯通,可收集雨水到儲水槽內進行儲水和澆灌,實現樹池的自給水功能;在雨水不足或者需要集中給水的時候, 只需將外部水源與給水口接通即可,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此外,在樹池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和止動裝置,方便將樹池移動到需要放置的地方,在放置好后利用止動裝置止動;當需要移動樹池時,只需將止動裝置從萬向輪上移開即可。[0013]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樹池的自給水過程,節省了樹池的養護成本;另一方面便利了樹池安裝完成后的移動與維護,可實樹池綠化的模塊化操作,市場前景良好。
[0014]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萬向輪和止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集水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圖1-4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中與現有技術相同的部分將參考現有技術。[0019]如圖1-4所示,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包括底板11和側板12,所述底板11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2和止動裝置,所述止動裝置為位于底板11上、萬向輪2附近的彈性鋼夾3,在底板11上還具有收起所述彈性鋼夾3的卡槽4,彈性鋼夾3的柄部31可卡合在該卡槽4內。在所述底板11和側板12的內壁設置有一塑膠層5,該塑膠層5的邊緣外翻包裹在側板12的外壁上,一種植盆7置于樹池內,沿該種植盆口具有突出的外沿71,在該外沿71上設置有若干給水口 71a,種植盆7的底壁和側壁上具有若干滲水孔,所述隔水層5 與種植盆的外壁間形成儲水槽6。在樹池的頂部還設置有一集水板8,該集水板8上開設有若干集水槽81,集水槽的末端81a與所述給水口 71a連通。[0020]在所述側板12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平行的木條9。樹池整體呈為長方體結構。[0021]本實用新型的種植盆7可采用具有滲水能力的材料制作,如陶瓷材料,種植盆的底部具有底孔。[0022]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實施方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 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包括底板(11)和側板(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1)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2)和止動裝置,在所述底板(11)和側板(12)的內壁設置有一隔水層(5),一種植盆(7)置于樹池內,沿該種植盆口具有突出的外沿(71),在該外沿上設置有若干給水口(71a),種植盆(7)的底壁和側壁上具有若干滲水孔,所述隔水層(5)與種植盆的外壁間形成儲水槽(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層(5)的邊緣外翻包裹在側板(12)的外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層(5)為塑膠層。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在樹池的頂部還設置有一集水板(8),該集水板(8)上開設有若干集水槽(81),集水槽的末端(81a)與所述給水口(71a)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樹池整體為長方體、立方體或者筒狀。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裝置為位于底板(11)上、萬向輪(2)附近的彈性鋼夾(3),在底板(11)上還具有收起所述彈性鋼夾的卡槽(4),彈性鋼夾(3)的柄部(31)可卡合在該卡槽(4)內。
7.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側板(12)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平行的木條(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塊化可移動自給水生態樹池,包括底板(11)和側板(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1)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2)和止動裝置,在所述底板(11)和側板(12)的內壁設置有一隔水層(5),一種植盆(7)置于樹池內,沿該種植盆口具有突出的外沿(71),在該外沿上設置有若干給水口(71a),種植盆(7)的底壁和側壁上具有若干滲水孔,所述隔水層(5)與種植盆的外壁間形成儲水槽(6)。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樹池的自給水過程,節省了樹池的養護成本;另一方面便利了樹池安裝完成后的移動與維護,可實樹池綠化的模塊化操作,市場前景良好。
文檔編號A01G23/04GK202799809SQ2012205181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9日
發明者鐘江波, 盛國祥, 陸冰 申請人:杭州中藝園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