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劑,尤其涉及一種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
背景技術:
申請號為201110080238.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乙蟲腈和殺蟲單混配殺蟲劑,其中其有效成分為乙蟲腈和殺蟲單,乙蟲腈和殺蟲單的重量百分比為I 50%: I 80%,用于防治農業害蟲,對禾谷類、蔬菜、棉花上的害蟲有較高活性。申請號為20071002283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氨基甲酸酯類異丙威與新型雜環類吡蚜酮混配殺蟲劑,其中氨基甲酸酯類異丙威與新型雜環類吡蚜酮的重量比1: 5至5: 1,選定的氨基甲酸酯類異丙威與新型雜環類吡蚜酮混合物描述于防治稻飛虱殺蟲劑。但還沒有涉及乙蟲腈和異丙威的殺蟲劑。已發現吡蚜酮和殺蟲單在防治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中已產生抗藥性,要解決抗性問題,需要開發新型的殺蟲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一種新型配方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包括A組分和B組分,A組分選自乙蟲腈、速滅威、蟲螨腈、滅多威、啶蟲脒或噻嗪酮中的一種,B組分選自異丙威、吡蚜酮、氟蟲腈、烯啶蟲胺或蟲酰肼中的一種;A組分與B組分的重量比為90:1至1: 90。 所述A組分為乙蟲腈,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乙蟲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9: I至
I: 9。所述A組分為蟲螨腈,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蟲螨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50: I至 1: 5。所述蟲螨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20: I至1: 2。所述A組分為啶蟲脒,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啶蟲脒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15: I至 1: 5。所述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制備成水分散粒劑、懸浮劑、乳油、可濕性粉劑、顆粒劑或粉劑使用。上述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的應用,用于防治發生在水稻、小麥、茶樹、果樹、大豆、油菜、甜菜、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棉花中的害蟲,所述害蟲包括各種蚜蟲、葉蟬、飛虱類、粉虱、金龜子幼蟲、馬鈴薯甲蟲、線蟲、地面甲蟲和潛葉蛾。上述化合物引用的通用名是非專有性的通用名,產品的化學結構、商品名和來源可參見GB4839-2009農藥中文通用名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2009年9月第一版。本發明的殺蟲劑對多種害蟲有效,特別是對有機氮類抗性的昆蟲,例如茶小綠葉蟬和稻飛虱,同翅目包括蚜蟲如棉蚜、茶蚜、稻縱卷葉螟,鱗翅目包括菜蛾、灰翅夜蛾等。乙蟲腈是一種新型的屬于第二代作用于GABA的殺蟲劑,低用量下對多種咀嚼式和刺吸式害蟲有效,可用于種子處理和葉面噴霧,持效期長達21-28d。特別是對極難防治的水稻害蟲稻綠蝽有很強的活性;而異丙威是氨基甲酸酯類具有較強的觸殺作用,擊倒力強,藥效迅速,但殘效期較短。有研究報道表明其具有高效、低毒、高選擇性、對環境友好等特點,其作用機理獨特,成蟲和若蟲接觸藥劑后,產生口針阻塞效應,停止取食為害,饑餓致死。將兩個作用機理完全不同的藥劑以適當比例混配使用,可從多方面對害蟲協同作用,達到以較低用藥量就能有效控制害蟲為害的目的。同時用藥量降低,也緩解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壓力,還能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本發明的殺蟲劑的防治領域包括在植物保護、林業保護。本發明的殺蟲劑可以多種形式使用,并且通常在使用前最方便配制成水溶液形式,該殺蟲劑的一種制備方法被稱為“桶混”,由使用者將市售商品形式的各成分混合到一定量的水中。除了例如使用前即時桶混以外,將本發明殺蟲劑可以配制成單獨的制劑例如粉齊U,該制劑在使用前用水或其他稀釋劑稀釋,除了活性成分以外,上述殺蟲劑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劑等助劑。本發明的殺蟲劑通過添加助劑后可以配制成乳油、可濕性粉劑、懸浮劑、顆粒劑或水分散粒劑的常規制劑形式使用。本發明的殺蟲劑可以各種方式配制成制劑,這取決于該殺蟲劑的化學物理參數。可能的適宜制劑的實例是:乳油(EC)、可濕性粉劑(WP)、顆粒劑(GR)、水分散粒劑(WDG)、懸浮劑(SC)、粉劑(DP)。乳油是指將殺蟲劑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如苯、甲苯、二甲苯、環己酮,并加入一定量的陰離子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的混合物中制備的,可用的乳化劑的實例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或非離子乳化劑如烷芳基聚乙二醇醚、環氧丙烷、山梨糖醇脂肪酸脂、烷基聚醚。配制成的一種均相透明的油狀液體,它與水混合后可形成穩定的乳狀液。·可濕性粉劑是指將殺蟲劑按一定比例與適宜的表面活性劑和惰性物質(高嶺土粉末)的混合物。可濕性粉劑是能均勻分散于水中的制劑,其中除了活性成分和惰性物質(高嶺土粉末)以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陰離子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分散劑、濕潤利),例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鹽、木質素磺酸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脂肪醇。為了制備成可濕性粉劑,在常規超微粉碎或氣流粉碎,使粉粒細度達到要求,并使用雙螺旋型混合機和犁刀式混合機經多次混合使產品混合均勻。顆粒劑是指將殺蟲劑按一定比例與適宜的表面活性劑、稀釋劑和惰性物質(高嶺土粉末)的混合物,通過造粒機造粒。例如流化床造粒法,是使粉體保持流動狀態下,噴霧粘結劑溶液,使之凝集的造粒方法。該方法使混合、捏合、造粒、干燥、分級等工序均在一個裝置中,在密閉狀態下短時間完成。水分散粒劑是指將殺蟲劑按一定比例與適宜的表面活性劑和惰性物質(高嶺土粉末)的混合物。經氣流粉碎,使粉粒細度達到要求,并使用雙螺旋型混合機和犁刀式混合機經多次混合使產品混合均勻。再通過常規方法如流化床造粒、噴霧造粒、盤式造粒,對于流化床造粒、盤式造粒和噴霧造粒的制備見例如農藥生產配方設計、生產工藝與藥效檢驗標準實用手冊,第五章第三節975頁至981頁中所述方法。
懸浮劑是指將殺蟲劑按一定比例與適宜的表面活性劑、水或有機溶劑混合、經膠體磨均勻磨細,再經砂磨機研磨I至2次到一定細度而制成。可用的乳化劑的實例是:潤濕劑有烴基磺酸鹽、硫酸鹽、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分散劑有木質素磺酸鈉或鈣、烴基萘磺酸鹽的甲醛縮合物,增粘劑有黃原膠、聚乙烯醇、雜多糖。通常植物保護產品制劑含0.1-99重量%,特別是0.1-99重量%的活性成分。在乳油中,活性物質量濃度是大約1-90重量%,組成100重量%的其余部分由常規的制劑成分構成。在可濕性粉劑中,活性物質量濃度是大約5-90重量%,優選10-80重量%。在水分散粒劑中,活性物質量濃度是大約1-90重量%,優選5-80重量%。在懸浮劑中,活性物質量濃度是大約2-90重量%,優選5-80重量%。
此外,所述制劑還可含有以下助劑:增粘劑、粘合劑、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防腐劑、防凍劑、溶劑、填料、著色劑、消泡劑和pH及粘度調節劑。本發明的殺蟲劑可通過常規方法制備,例如借助攪拌器、小型高速剪切機、小型研磨機、混合器將各成分混合。由商品化制劑制備的本發明殺蟲劑的使用形式可以含有0.0000001至98%重量的活性成分,優選0.00001至90%重量,尤其是0.0001至85%重量。本發明的殺蟲劑以適合使用形式的常規方式施用,包括將有效量的活性成分施用到害蟲或其所在地。本發明殺蟲劑需要的用量隨外部條件如地域、氣候、土壤、品種等不同,可以在寬限內變化,例如0.0005-10.0kg/ha或更高用量的活性成分,但優選
0.0001-5.0kg/ha,特別是 0.001-2.0kg/ha。本發明用于防治害蟲,害蟲包括水稻稻飛虱。本發明防治害蟲不僅具有較強的觸殺作用,擊倒力強,藥效迅速,也解決了殘效期較短的問題。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廣的殺蟲譜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等特點,對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蟲有高活性。優選用于經濟作物上,例如水稻、小麥、茶樹、果樹、大豆、油菜、甜菜、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棉花的作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到實施例描述了觀察到協同作用的實驗,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實施例1稻飛風(Nilaparvata Iugens)系采此田間在室內以稻苗飼養多代的3齡若蟲供試驗用。稱取0.1040g乙蟲腈96.2 %原藥用0.5ml DMF溶解后,加入0.2ml Tween80乳化齊U,攪拌均勻,加入99.3ml清水,配成100mg/L的母液,再取20ml母液加入80ml含0.1 %Tween80乳化劑的水中,配制成200mg/L的供試液,再用含0.1 % Tween80乳化劑的水按2倍比例稀釋成100、50、25、12.5和6.25mg/L,共6個濃度進行試驗。稱取0.1031g異丙威97%原藥,以0.5111101^溶解后,加入0.21111 Tween80乳化齊U,攪拌均勻,加入99.3ml清水,配成100mg/L的母液,再取IOml母液加入80ml含0.1 %Tween80乳化劑的水中,配制成20mg/L的供試液,再用含0.1 % Tween80乳化劑的水按2倍比例稀釋成100、50、25、12.5和6.25mg/L,共6個濃度進行試驗。
根據乙蟲腈與異丙威1: 1、1: 3、1: 5、1: 7和2: I的比例,分別量取5、2.5、1.67、1.25和6.67ml的乙蟲腈母液,再相應量取5,7.5,8.33,8.75和3.33mL的異丙威母液,二者進行混合,補足加乳化劑的水至IOOml,均配成10mg/L的供試液,再分別用含0.1 %Tween80乳化劑的水按2倍比例稀釋成50、25、12.5,6.25和3.125mg/L,共6個濃度進行試驗(具體濃度見附表)。在盛有0.5mlDMF的燒杯中加入99.5,含0.1% Tween80乳化劑的水作為空白對照。試驗方法:選取二葉一芯稻苗15株,在供試藥溶中浸潰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濕脫脂棉包住根部保濕,外包保鮮膜,置于玻璃試管(Φ200Χ30πιπι)中,每濃度4次重復。然后用毛筆接入用乙醚輕度麻醉的稻飛虱3齡若蟲,每管15±2頭,管口用白紗布扎緊。處理完畢,置于觀察室內。數據調查與統計分析:調查方法:72h后檢查試蟲死亡情況,并進行記錄,試蟲死亡判斷標準為以鑷子輕輕接觸試蟲無反應計為死亡。增效作用評價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1154.7-2006,采用Sun & Johnson(1960)共毒系數法(CTC)求出各混配組合的共毒系數(CTC)。一般地,共毒系數大于120表示增效作用,小于80為拮抗作用,介于80 120之間為相加作用。共毒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包括A組分和B組分,A組分選自乙蟲腈、速滅威、蟲螨腈、滅多威、啶蟲脒或噻嗪酮中的一種,B組分選自異丙威、吡蚜酮、氟蟲腈、烯啶蟲胺或蟲酰肼中的一種;A組分與B組分的重量比為90:1至1: 9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A組分為乙蟲腈,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乙蟲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9:1至1: 9。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A組分為蟲螨腈,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蟲螨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50:1至1: 5。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蟲螨腈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20:1至1: 2。
5.如權利要求1所述 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A組分為啶蟲脒,所述B組分為異丙威,啶蟲脒與異丙威的重量比為15:1至1: 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制備成水分散粒劑、懸浮劑、乳油、可濕性粉劑、顆粒劑或粉劑使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發生在水稻、小麥、茶樹、果樹、大豆、油菜、甜菜、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棉花中的害蟲,所述害蟲包括各種蚜蟲、葉蟬、飛虱類、粉虱、金龜子幼蟲、馬鈴薯甲蟲、線蟲、地面甲蟲和潛葉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包括A組分和B組分,A組分選自乙蟲腈、速滅威、蟲螨腈、滅多威、啶蟲脒或噻嗪酮中的一種,B組分選自異丙威、吡蚜酮、氟蟲腈、烯啶蟲胺或蟲酰肼中的一種;A組分與B組分的重量比為90∶1至1∶90。本發明的主要用于農作物的殺蟲劑用于防治發生在水稻、小麥、茶樹、果樹、大豆、油菜、甜菜、西紅柿、其他蔬菜和棉花中的害蟲,包括各種蚜蟲、葉蟬、飛虱類、粉虱、金龜子幼蟲、馬鈴薯甲蟲、線蟲、地面甲蟲和潛葉蛾。
文檔編號A01N43/56GK103229775SQ20131020464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8日
發明者虞祥發, 施冠成, 滑國鈺, 孟海成, 秦愛忠 申請人:上海赫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赫騰高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