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條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滴灌條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屬于作物的種植方法,主要是解決了北疆地區光熱資源的周年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及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問題。該方法是,冬麥用現有的播種技術進行播種,對行距進行調整,在準備復播的麥行間,擴大其行距至20cm,以利于免耕播種機作業,保證了復播作物的密度和整齊度,有利于復播作物的高產。調整后的復播作物株行距,利于水分的高效利用,試驗表明,采用此方法,復播作物產量較常規翻耕漫灌增加11.9%,生育期耗水量節省了3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1%。本發明適用于伊犁地區及天山北坡烏伊公路沿線的廣大北疆地區,為北疆地區種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
【專利說明】滴灌條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兩種主要大田作物的種植方法,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滴灌條件下小麥 栽培方法和一種麥收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新疆北疆范圍內現有的小麥?青貯玉米輪作體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小麥1個 播幅種植24行小麥,鋪設6條滴管帶,鋪設滴管帶的小麥間行距20cm,其余小麥行距為 13.3cm。麥后復播主要采取小麥收獲后重新犁地、整地后再播種。這種耕作制度主要有以 下三方面的缺點:一是采用麥收后騰地、犁地、整地后播種的傳統種植方式,麥收到出苗一 般需要15天以上,而這15天正是光熱資源較豐富的時期,對后茬作物的生長至為重要,由 于播期延誤,影響了下茬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二是由于新整地土質較松軟,滴水時水分不容 易浸潤到種子行,出苗水耗水較多,再加上水資源虧缺和重新整地造成生產成本較高,影響 復播作物的收益,導致農民積極性不高;三是上述耕作制度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破壞土 壤結構和土壤有益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利于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
【發明內容】
[0003]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北疆地區提供一種滴灌條 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也可為黃淮海地區傳統小麥套種玉米地區提供有益 的借鑒。該方法一是實現本地區光熱資源的周年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提高土地的利 用率,在不增加現有耕地的基礎上,增加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作物產量;三是促進畜牧業的發 展,多種的一茬復播青貯玉米可以增加飼草供應,在為農民拓寬增收渠道的同時,也為當地 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飼草保障。四是采用免耕的技術可以實現小麥秸桿的資源化利用,保 護土壤生物多樣性,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
[0004]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該滴灌條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 于以下步驟:①現有冬麥播種方式及管理方式不變,即每播幅鋪設6根滴灌帶,滴灌帶的平 均間距為60cm,3. 6m播幅,播24行小麥。鋪滴灌帶位置及麥收后準備復播的位置小麥行 距調整為20cm,其余地方小麥行距調整為IOcm;②麥收后使用免耕播種機復播青貯玉米, 播種位置位于滴灌帶兩側各20cm處,即小麥種植時20cm行距,為復播提前預留出的位置; 復播作物采取寬窄行配置,窄行行距40cm,寬行行距80cm,畝保苗株數7000株;播種后立 即噴施除草劑防除田間雜草,水肥管理同當地大田,使用青貯玉米收獲機適期收獲,入窖青 貯。
[000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有利于高效利用光合資源,成分發揮氣候生產潛力。北 疆的伊犁墾區以及沿天山一帶的部分師局已將風險棉區、次宜棉區的中低產棉田退出,種 植小麥、玉米、油料及特種經濟作物,特別是小麥面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這些地區多屬典 型的一年一熟有余、兩熟不足地區,特別是小麥收獲后,有> l〇°C積溫1900?2000°C被閑 置,既浪費了光熱資源,又浪費了土地資源。采用該方法,充分利用了光熱資源,使單位面積 產值大幅提高,成為新疆農業發展又一經濟增長點;(2)小麥行距的改變,有利于改善后期 復播作物的播種質量。采用原有滴灌小麥種植方式,小麥行距較小,僅有13. 3cm,免耕復播 作業時,免耕播種機犁刀往往落在麥茬上,造成入土不深或者覆蓋不嚴,部分種子裸露在種 床上,田間出苗率僅有70%左右。在此方法中,將準備復播的小麥行間提前加大行距,相當 于提前給復播作業預留了合適的種床,播種機的入土、覆蓋等作業基本步驟麥茬干擾,改善 了種床環境,提高了播種質量,田間出苗率可達85%左右;(3)復播作物株行距的改變可以 顯著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采用犁地后播種以及原有免耕復播方式(復播作物采取60cm等 行距),僅出苗水就需80-100方,全生育期共需水400-500方,采用該方法后,復播作物出苗 水用量僅需60方左右,全生育期用水量控制在300方,滴灌免耕產量較常規翻耕漫灌增加 11. 9%,生育期耗水量節省了 31. 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 49. 1% ; (4)有利于減少耕作次數、 保護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免耕直播技術不僅減少了 土壤作業次數,減少了機械對土壤團粒 結構的破壞;而且實現了小麥秸桿的全部還田,為土壤有益生物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提 高了土壤肥力還抗災能力。作業次數的減少,減少了動力消耗,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保守 估計,每畝可節約成本100元;(5)有利于調整農業結構,促進糧、經、飼三元結構健康發展。 該方法可大大提高青貯玉米產量,為畜牧業從放牧逐步過渡到集中飼養提供飼料,促進畜 牧業的快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符合當前兵團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政策。同時,該方法的實 施還將促進作物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兵團目前植棉團場經濟結構單一、市場風險大的現 狀,使"糧、經"二元結構逐步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糞肥還田, 化肥的施用量可大大降低,有利于保護農業生產環境、形成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另外,也 可緩解目前北疆主要生態區棉花長期連作所帶來的連作障礙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 圖1為本發明滴灌冬麥麥后復播青貯玉米種植示意圖。
【權利要求】
1.滴灌條件下麥后免耕復播青貯玉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現有冬 麥播種方式及管理方式不變,即每播幅鋪設6根滴灌帶,滴灌帶的平均間距為60cm,3. 6m播 幅,播24行小麥;鋪滴灌帶位置及麥收后準備復播的位置小麥行距調整為20cm,其余地方 小麥行距調整為l〇cm ;②麥收后使用免耕播種機復播青貯玉米,播種位置位于滴灌帶兩側 各20cm處,即小麥種植時20cm行距,為復播提前預留出的位置;復播作物采取寬窄行配 置,窄行行距40cm,寬行行距80cm,畝保苗株數7000株;播種后立即噴施除草劑防除田間 雜草,水肥管理同當地大田,使用青貯玉米收獲機適期收獲,入窖青貯。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65307SQ20131035690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魏建軍, 楊相昆, 張占琴, 桑志勤, 田海燕 申請人:新疆農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