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涉及藥物栽培【技術領域】。該方法是在黨參種植過程中,在最適宜打尖期為營養生長旺盛期,即7月中下旬,當莖蔓達到40cm時,結合除草,割去莖尖,莖蔓距地面保留15cm;當莖蔓再次長到40cm時,再打一次,共打尖兩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地上莖蔓交互纏繞達到50cm時,進行搭架,每平方米插4根竹竿,頂端捆綁,利于黨參莖蔓攀援生長。該方法能夠提高黨參的產量,同時也提高了黨參的商品性狀。
【專利說明】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藥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黨參種植過程中,藥農往往疏于或不會管理,導致地上莖蔓生長過旺,使地面長期處于一種陰暗、封閉狀態,加上難以準確、及時挖排水溝,莖、葉的正常生理活動受到阻礙,真菌性、生理性病害發生較為普遍,人們在田間操作時往往會踩傷許多莖葉,造成莖葉腐爛,即不利于雜草的防除,也不利于地下根莖的生長。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在種植黨參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I)選地整地:選擇靠陰、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的地塊,前茬作物為豆類、禾本科作物;所選地塊上年夏、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滅茬深翻、曬垡、納雨,秋季結合深耕施入基肥,其耕深為30cm~45cm,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5kg、過磷酸韓40kg、硫酸鉀2.5kg,或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0kg、磷酸二銨12kg、氯化鉀3kg ;施入·底肥時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50ml~300ml,兌水8kg~IOkg均勻拌入農家肥一并施入進行土壤消毒,控制地下害蟲;耱平保墑,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冬前灌足底水;
[0007](2)移栽時間: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凍后進行移栽;
[0008](3)種苗選擇:種苗選擇苗齡達到I年,根長IOcm~20cm、根直徑Imm~3mm的中、小苗移植;每畝用量為25kg~30kg ;
[0009](4)移栽:開溝,溝深25cm~35cm,耙細溝前坡土塊,以株距5cm~7cm將參苗擺入溝前坡,根系自然舒展,參頭距地表2cm~3cm,擺完一行后,以行距20cm再開溝,取土覆蓋前溝,依次進行;每畝栽苗5萬~6萬株,栽完3行~4行后,及時用木祀祀平地面并拍打鎮壓;
[0010](5)田間管理:1)追肥,7月~8月營養生長旺盛期,選擇降雨后每畝施尿素5kg~10kg,生長期內追肥2次~3次;2)灌水與排水,依靠天然降雨;若遇持續干旱氣候,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根據具體情況補灌2次~3次,以地面不積水為準;整個生長期內,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確保雨水通暢排出;3)中耕除草,5月上、中旬,株高6cm~9cm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不要深鋤,以免損害根部,松土深度5cm~7cm,破除板結,鏟除雜草,離苗太近的雜草,用手拔除,以免帶出參苗;以后每隔I月除一次草,當黨參地上莖蔓交互占滿地表時,只拔出大草;4)打尖,最適宜打尖期為營養生長旺盛期,即7月中下旬,當莖蔓達到40cm時,結合除草,用鏟子鏟去或用鐮刀割去莖尖,莖蔓距地面保留15cm ;當莖蔓再次長到40cm時,再打一次,共打尖兩次;5)搭架: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地上莖蔓交互纏繞達到50cm時,進行搭架,每平方米插4根竹竿,頂端捆綁,利于黨參莖蔓攀援生長;
[0011](6)采挖,采挖時間,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后,割掉莖葉,后熟IOd~15d挖參根;米挖方法,鐵釵垂直向下插入地塊,挖出全根,散置于地面晾曬;
[0012](7)貯藏,應貯存于干燥、通風、清潔的陰涼處。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打尖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營養生長,促進了生殖生長。搭架方法,其優點主要是:1)增加地溫:根莖的生長與地溫有密切關聯,地上莖蔓直立生長后,地面裸露面積隨之增大,太陽照射面積相應增多,較高的地溫利于根莖的生長。2)增強通風透光:地上莖蔓的直立生長,增強通風透光性能,使田間小氣候更利于植株的生長。3)便于田間管理:地上莖蔓滿地面匍匐生長,人們在田間操作往往會踩傷許多莖葉,造成莖葉腐爛,搭架后,便于田間操作,減低了勞動強度,減輕了人為地損害。4)防除雜草:地上莖葉交互纏繞,將部分雜草纏繞其中,除草難度相應加大,雜草種子成熟后落入土壤,造成第二年大發生。地面裸露面積增大后,便于田間管理,便于雜草的防除,大大減少了雜草危害,同時減少了肥料水分的無效消耗以及勞力的投入。5)減輕病蟲危害:當地面長期處于一種陰暗、封閉狀態,加上難以準確、及時挖排水溝,莖、葉的正常生理活動受到阻礙,真菌性、生理性病害發生較為普遍。搭架后,病蟲害發生的適宜條件被破壞了,不僅降低了發生率和發生種類,同時減少了農藥使用量。6)提高產量:與常規種植技術相比,增產率在40%以上,達到了增產的目的。7)提高黨參商品性狀:通過打尖、搭架技術,長出的黨參條直,分杈明顯減少,一等品率在37%以上,較常規種植的增加1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5]實施例
[0016](1)選地整地:選擇靠陰、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的地塊,前茬作物為豆類、禾本科作物;所選地塊上年夏、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滅茬深翻、曬垡、納雨,秋季結合深耕施入基肥,其耕深為30cm~45cm,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5kg、過磷酸韓40kg、硫酸鉀2.5kg,或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0kg、磷酸二銨12kg、氯化鉀3kg ;施入底肥時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50ml~300ml,兌水8kg~IOkg均勻拌入農家肥一并施入進行土壤消毒,控制地下害蟲;耱平保墑,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冬前灌足底水;
[0017](2)移栽時間: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凍后進行移栽;
[0018](3)種苗選擇:種苗選擇苗齡達到I年,根長IOcm~20cm、根直徑Imm~3mm的中、小苗移植;每畝用量為25kg~30kg ;
[0019](4)移栽:開溝,溝深25cm~35cm,耙細溝前坡土塊,以株距5cm~7cm將參苗擺入溝前坡,根系自然舒展,參頭距地表2cm~3cm,擺完一行后,以行距20cm再開溝,取土覆蓋前溝,依次進行;每畝栽苗5萬~6萬株,栽完3行~4行后,及時用木祀祀平地面并拍打鎮壓;
[0020](5)田間管理:1)追肥,7月~8月營養生長旺盛期,選擇降雨后每畝施尿素5kg~10kg,生長期內追肥2次~3次;2)灌水與排水,依靠天然降雨;若遇持續干旱氣候,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根據具體情況補灌2次~3次,以地面不積水為準;整個生長期內,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確保雨水通暢排出;3)中耕除草,5月上、中旬,株高6cm~9cm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不要深鋤,以免損害根部,松土深度5cm~7cm,破除板結,鏟除雜草,離苗太近的雜草,用手拔除,以免帶出參苗;以后每隔I月除一次草,當黨參地上莖蔓交互占滿地表時,只拔出大草;4)打尖,最適宜打尖期為營養生長旺盛期,即7月中下旬,當莖蔓達到40cm時,結合除草,用鏟子鏟去或用鐮刀割去莖尖,莖蔓距地面保留15cm ;當莖蔓再次長到40cm時,再打一次,共打尖兩次;5)搭架: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地上莖蔓交互纏繞達到50cm時,進行搭架,每平方米插4根竹竿,頂端捆綁,利于黨參莖蔓攀援生長;
[0021](6)采挖,采挖時間,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后,割掉莖葉,后熟IOd~15d挖參根;米挖方法,鐵釵垂直向下插入地塊,挖出全根,散置于地面晾曬;
[0022]測產結果表明,打尖搭架示范區平均鮮重畝產525.2kg,對照(未實施此項技術)區域平均鮮重畝產為350kg,畝增產175.2kg,增產率為50%。
[0023]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 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黨參打尖搭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整地:選擇靠陰、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的地塊,前茬作物為豆類、禾本科作物;所選地塊上年夏、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滅茬深翻、曬垡、納雨,秋季結合深耕施入基肥,其耕深為30cm~45cm,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5kg、過磷酸韓40kg、硫酸鉀2.5kg,或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尿素20kg、磷酸二銨12kg、氯化鉀3kg ;施入底肥時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50ml~300ml,兌水8kg~IOkg均勻拌入農家肥一并施入進行土壤消毒,控制地下害蟲;耱平保墑,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冬前灌足底水; (2)移栽時間: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完全解凍后進行移栽; (3)種苗選擇:種苗選擇苗齡達到I年,根長IOcm~20cm、根直徑Imm~3mm的中、小苗移植;每畝用量為25kg~30kg ; (4)移栽:開溝 ,溝深25cm~35cm,耙細溝前坡土塊,以株距5cm~7cm將參苗擺入溝前坡,根系自然舒展,參頭距地表2cm~3cm,擺完一行后,以行距20cm再開溝,取土覆蓋前溝,依次進行;每畝栽苗5萬~6萬株,栽完3行~4行后,及時用木耙耙平地面并拍打鎮壓; (5)田間管理:1)追肥,7月~8月營養生長旺盛期,選擇降雨后每畝施尿素5kg~10kg,生長期內追肥2次~3次;2)灌水與排水,依靠天然降雨;若遇持續干旱氣候,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根據具體情況補灌2次~3次,以地面不積水為準;整個生長期內,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確保雨水通暢排出;3)中耕除草,5月上、中旬,株高6cm~9cm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不要深鋤,以免損害根部,松土深度5cm~7cm,破除板結,鏟除雜草,離苗太近的雜草,用手拔除,以免帶出參苗;以后每隔I月除一次草,當黨參地上莖蔓交互占滿地表時,只拔出大草;4)打尖,最適宜打尖期為營養生長旺盛期,即7月中下旬,當莖蔓達到40cm時,結合除草,用鏟子鏟去或用鐮刀割去莖尖,莖蔓距地面保留15cm ;當莖蔓再次長到40cm時,再打一次,共打尖兩次;5)搭架: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當地上莖蔓交互纏繞達到50cm時,進行搭架,每平方米插4根竹竿,頂端捆綁,利于黨參莖蔓攀援生長; (6)采挖,采挖時間,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后,割掉莖葉,后熟IOd~15d挖參根;采挖方法,鐵釵垂直向下插入地塊,挖出全根,散置于地面晾曬; (7 )貯藏,應貯存于干燥、通風、清潔的陰涼處。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650883SQ20131069740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管青霞, 李城德 申請人:管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