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該方法為:在藍莓果實轉色前期樹下鋪設反光膜,以增加樹冠內堂的光照強度,促進光合作用及果實發育時期的各類有機物的合成運輸,直至采收。本發明能夠顯著提高藍莓果實的花青素含量,同時藍莓果實的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均有明顯提高。該栽培方法操作簡單、實用方便,能保證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及其它內在品質提高的前提下,增加果實著色,減少樹冠下方雜草的生長,在果實大小、單果重,坐果率等外在綜合性狀方面均表現良好,有效提高了藍莓的產量和品質。改善商品性的同時降低了藥物殘留和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極強的花色素苷(花青素),具有促進視紅素再合成、抗炎、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由于藍莓的這些功效,使得近年來藍莓的消費市場逐年擴大,被稱為繼蘋果和柑橘之后的世界“第三代水果”,因此藍莓也受到食品、保健行業越來越多的關注,其產品很快風靡了歐美、日本市場,而且價格不菲,供不應求,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0003]藍莓花青素含量是評價其品質和營養保健價值的重要指標,但由于我國目前藍莓主栽品種均引自歐美、日本等國,尚未形成一套調控藍和提高莓花青素含量行之有效的栽培技術體系,導致藍落果實花青素含量普遍不穩定,相同品種與國外相比含量偏低,以至果品一時難以打入國際市場,從而限制了藍莓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而國內外對藍莓果實中花色素的研究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仍主要集中在花青素提取、組成分析與鑒定等方面,較少涉及花青素含量與栽培因子的關系研究。
[0004]近幾年,果樹套袋技術發展很快,隨之反光膜對果實品質影響很大,它既可以調節果園的小氣候,又可以促進果實著色增糖,經濟效益高。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水平翌盡的提高,藍莓的生產和生加工引起的廣泛重視,加之目前食品深加工市場的需求,提高藍莓果實的內在品質及花青素含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如何通過栽培技術提高藍莓果實花青素及內在品質還尚未成熟措施,因此通過實際研究,提出一套簡單可行的提高藍莓果實花青素及內在品質的栽培技術方法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也能為生產者科學合理栽培藍莓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和參考依據。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藍莓在栽培過程中花青素含量低的缺陷,提供二赴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實用方便,在保證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及其它內在品質顯著提高的前提下,還能增加果實著色,減少樹冠下方雜草的生長,在果實大小、單果重,坐果率等外在綜合性狀方面均表現良好,有效提高了藍莓的產量和品質。改善商品性的同時降低了藥物殘留和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0006]其具體技術方案為:
[0007]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A、以土層深厚、地勢平緩的肥沃土壤建園栽培,每畝種植220株為宜;
[0009]B、選取同一種源,生長狀況一致、根系健全且生長勢較強的5年生藍莓植株,栽培株行距為1.5mX 2m ;[0010]C、在早春萌芽前混合溝施尿素(100g/株)、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5kg/株)、以及復合肥(100g/株);
[0011]D、在花前新枝張到3_5cm時噴“批蟲靈”防治蚜蟲危害;
[0012]E、在藍莓果實轉色前期順樹行鋪設單層銀色反光膜,鋪在樹冠兩側,反光膜的外邊緣與樹冠的外緣對齊,壓膜時注意不要將刺破;
[0013]F、果實采收后去除銀色反光膜,并混合撒施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復合肥(100g/株);
[0014]G、在休眠前結合灌水溝施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復合肥(100g/株)、以及尿素(100g/株),期間其它田間管理按常規方法進行管護,所得藍莓果實的花青素及其它內在品質顯著提高。
[0015]所述步驟A的園地坡度要小,不宜超過10度;土壤最適pH值范圍4.3~4.8 ;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5% ;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濕潤但不積水。
[0016]所述步驟C的施肥時期為萌芽前期,指萌動的芽小于5%的時期,所述的微生物肥以EM菌為宜。
[0017]所述步驟E的果實轉色前期為5%左右的果實開始轉色的時候,所述的反光膜以銀色單層反光膜效果最佳。
[0018]所述步驟C、F、G的復合肥是對每株使用100g含下列質量百分比元素的復合肥料:氮46.3%、磷14.2%、鉀7.8%,且不宜施硝態氮肥及氯化銨、氯化鉀等含氯肥料。
[0019]所述步驟G的常規管理是保證水分供給,并及時拔出雜草,按時修剪,并防止人、畜干擾和病、蟲危害。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上述方案,能有效提高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同時經過反光膜的反光處理后藍莓果實的其他內在品質也有所提高。因此,(I)在田間自然生長的藍莓采用在果實轉色前期,樹下鋪設放光膜處理能顯著提高藍莓果實的花青素含量,同時促進藍莓果實內在品質的提高,從而增加收益。(2)本發明所用各種材料價格便宜,并可多次重復利用,具有成本低的特點。(3)本發明還具有操作簡單、實用方便,在保證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及其它內在品質顯著提高的前提下,還能增加果實著色,減少樹冠下方雜草的生長,在果實大小、單果重,坐果率等外在綜合性狀方面均表現良好,有效提高了藍莓的產量和品質,而且改善商品性的同時降低了藥物殘留和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2]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其詳細步驟是:
[0023]A、以土層深厚、地勢平緩的肥沃土壤建園栽培,園地坡度要小,不宜超過10度,土壤最適pH值范圍4.3~4.8, 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5%;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濕潤但不積水。
[0024]B、選取同一種源,生長狀況一致、根系健全且生長勢較強的5年生藍莓植株,栽培株行距為1.5mX2m,每畝種植220株為宜;
[0025]C、在早春萌動的芽小于5%的時期混合溝施尿素(100g/株)、EM菌肥混合農家肥(5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磷14.2%、鉀7.8%的復合肥(100g/株);
[0026]D、在花前新枝張到3_5cm時噴“批蟲靈”防治蚜蟲危害;
[0027]E、在藍莓5%左右的果實開始轉色的時候順樹行鋪設單層銀色反光膜,鋪在樹冠兩側,反光膜的外邊緣與樹冠的外緣對齊,壓膜時注意不要將刺破;
[0028]F、果實采收后去除銀色反光膜,并混合撒施EM菌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磷14.2%、鉀7.8%的復合肥(100g/株);
[0029]G、在休眠前結合灌水溝施EM菌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磷14.2%、鉀7.8%的復合肥(100g/株)、以及尿素(100g/株),期間要保證水分供給,并及時拔出雜草,按時修剪,并防止人、畜干擾和病、蟲危害。本發明可使所得藍莓果實的花青素及其它內在品質顯著提高,綜合性狀表現良好,有效提高了藍莓的商品性,增加經濟收益。
[0030]下面通過對比試驗,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加以證明。
[0031]為了探索不同時期鋪設不同類型的反光膜對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本實驗設置在果實發育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類型的反光膜對藍莓進行處理,以期找出能夠提高藍莓果實花青素含量的處理方法,從而提高藍莓果實的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具體實驗設計如下:
[0032]試驗地點: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三星鎮藍莓示范園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4° 09 ; 19.28",北緯 0° W 38.98 ",海拔489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達260天,春暖秋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高溫7、8月,平均氣溫220C _28°C,低溫元月,平均氣溫3°C _5°C,全年日照1300小時,累計降水量921毫米。
[0033]試驗材料:試驗所用材料為生長基本一致的5年生的健康的“南大”藍莓進行試驗,定植株行距為1.5X2.0m。具體管理為:在早春萌動的芽小于5%的時期混合溝施尿素(100g/株)、EM菌肥混合農家肥(5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磷14.2%、鉀7.8%的復合肥(100g/株);在花前新枝張到3-5cm時噴“批蟲靈”防治蚜蟲危害;果實采收后去除銀色反光膜,并混合撒施EM菌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 %、磷14.2 %、鉀7.8 %的復合肥(100g/株);在休眠前結合灌水溝施EM菌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以及質量百分比元素為氮46.3 %、磷14.2 %、鉀7.8 %的復合肥(100g/株)、以及尿素(100g/株),期間要保證水分供給,并及時拔出雜草,按時修剪,并防止人、畜干擾和病、蟲危害。
[0034]試驗設計:設置兩種反光膜各自在不同時間段的處理,(I)銀色反光膜,(II)雙層反光膜,兩種反光膜分別進行以下處理,處理T1:果實轉色前的(4月下旬)鋪膜;處理T2:果實轉色期(5月上旬)鋪膜;處理T3:果實轉色后期(5月下旬)鋪膜;CK:未鋪膜為對照。試驗每處理3株,重復3次。在所選擇的試驗點進行順樹行鋪,鋪在樹冠兩側,反光膜的外邊緣與樹冠的外緣對齊。壓膜時注意不要將刺破。待果實成熟后,選擇成熟度好、健康、無損傷的新鮮的藍莓果實進行后期的果品分析實驗。
[0035]果實花青素含量及內在品質的測定:反光膜處理試驗結束果實成熟時,對果實進行采收,對每個處理隨機抽取100個果裝袋并編號。取混合樣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花色苷的含量;用WYT手持折光儀測定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用菲林試劑法測定糖含量;用2,6- 二氯酚淀粉法測定VC含量,每組重復測定三次。[0036]主要數據集結論:
[0037]表1給出了在果實不同發育時期采用不同反光膜處理“南大”藍莓后其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變化。可見各處理對藍莓果實的內在品質及花青素含量均存在一定影響。其中以銀色反光膜在果實轉色前(即4月下旬)鋪設對果實品質效果最好,在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總酸含量、及糖酸比等指標均優于對照。在相同時間鋪設兩種反光膜的處理中,銀色反光膜對果實內在品質及花青素含量的影響優于雙層反光膜,其中以兩種反光膜在果實轉色前(及4月下旬)鋪設效果最佳。
[0038]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管理 以土層深厚、地勢平緩的肥沃土壤栽培,栽培株行距為1.5mX 2m,每畝種植220株,在萌芽期溝施尿素100g/株、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5kg/株、以及復合肥100g/株;采果后撒施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復合肥100g/株:休眠前結合灌水溝施微生物肥混合農家肥IOkg/株、復合肥100g/株、以及尿素100g/株,在花前新枝張到3-5cm時噴“批蟲靈”防治蚜蟲危害,其它進行常規栽培管理; 2)鋪膜處理 在藍莓果實轉色前期順樹行鋪設銀色反光膜,鋪在樹冠兩側,反光膜的外邊緣與樹冠的外緣對齊,壓膜時注意不要將刺破,直至采收后施肥時去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反光膜為銀色單層反光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果實轉色前期為5%的果實開始轉色的時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藍莓花青素含量及果實內在品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微生物肥為EM菌。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3918440SQ201410133199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8日
【發明者】湯福義, 汪志輝, 聶坤倫, 廖明安, 湯浩茹, 鄧群仙, 符美玲, 巨旭東 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