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通過采用深耕技術將深層土壤粉碎并使其上浮與耕作土混合,并通過加入一定量的含有納米硒的生物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更加適合山藥的生長,而且能夠提高山藥的硒含量,增加其營養及藥用價值。通過采用設置有多個U型槽的種植槽進行種植,使山藥能夠沿U型槽橫向生長,極易種植和采收,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同時,種植槽采用帶有網孔的材料,其內部鋪設棕櫚皮,能夠有效增加種植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既能防止水澇又能有效防旱;通過采用雙層種植方法,有效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能夠大幅度增產增收。
【專利說明】一種納米砸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山藥,又名懷山藥、光山藥,為薯蕷科,多年生宿根性纏繞草本植物,山藥以塊根入藥,性味甘、平,有補脾肺、強精氣的功效,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蔬菜品種,具有很高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歷來受到人民的歡迎。
[0003]山藥塊莖生長較深,整壟采收費時、費工、又費力,且極易損傷塊莖。淮山要求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在深厚、肥沃、放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發育良好,且既怕干旱,又怕澇,一般要求土層深厚、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能排能灌、微酸到中性的沙質土壤。
[0004]山藥不僅僅在國內,在國外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目前山藥的種植和生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勞動量大、成本高,傳統的山藥生產方法是使山藥肉質直根垂直深入土壤生長,在開挖種植溝和挖掘采收方面需耗費大量的勞動力,勞動力成本高達3000元/畝以上,限制了山藥大面積生產和產量的提高;針對該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在不斷的嘗試新的方法,例如機械化開溝的山藥種植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山藥種植的勞動強度,但是山藥采收仍然是人工挖掘,工作量還是較大;第二、連作障礙嚴重,山藥生產過程對于土壤肥力的消耗較大,因此在連續兩年種植山藥的田塊上繼續種植山藥就很難形成理想的產量,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5]另外,硒是人體內非常必須的一種抗氧化的主要成份。如果缺硒,人的免疫能力就會大大降低,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缺硒會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各種腫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貧血和白內障等40余種疾病的高發率是與長期缺硒密切相關。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宣布:“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體正常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納米硒是由元素硒經過納米技術處理而獲得的一種新型元素硒,不急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而且能發揮出更強的生物學作用和保健功能,同時安全性高。如果采用納米硒來種植山藥,能夠適當提高山藥中元素硒的含量,則能夠使山藥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一般山藥種植方法的弊端,提供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本發明通過采用螺旋鉆頭將深層土壤粉碎并使其上浮與耕作土混合,并通過加入一定量的含有納米硒的生物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不僅能夠更加適合山藥的生長,而且能夠提高山藥的硒含量,增加其營養及藥用價值。
[0007]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通過采用設置有多個U型槽的種植槽進行種植,使山藥能夠沿U型槽橫向生長,極易種植和采收,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同時,種植槽采用帶有網孔的材料,使種植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有效防止水澇;種植槽內部鋪設帶有孔隙的棕櫚皮,能夠有效增加種植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而且能夠通過毛細作用保持種植槽內的濕度,既能防止水澇又能有效防旱;
[0008]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通過采用雙層種植方法,有效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能夠大幅度增產增收。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0010]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11]步驟一、深耕整地, 采用螺旋鉆頭垂直旋磨土壤,將部分犁底層客土粉碎后上浮與耕作土混合,自然成壟,入土旋磨深度40-50厘米,壟面寬300-400厘米,高30-50厘米,壟與壟之間灌排溝寬20-30厘米;
[0012]步驟二、嵌入種植槽,壟面上兩側對稱開挖多個寬15-50厘米,長120-150厘米,深度為30-50厘米的平行溝,平行溝內放置與平行溝尺寸一致的種植槽,種植槽內鋪設棕櫚皮,開挖出的土壤與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混合作為混合填料;
[0013]步驟三、填料種植,將所述混合填料填入種植槽內的棕櫚皮之上,將山藥茹種在種植槽內與種植槽平行擺放種植;
[0014]步驟四、鋪設灌溉管路,所述灌溉管路包括主管和支管,其中主管鋪設于灌排溝內,主管與抽水機水泵出水口連接,支管鋪設于所述種植槽之間的間隔處,并與主管連接;
[0015]步驟五、田間管理,按照山藥的常規管理方式進行田間管理。
[0016]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步驟二中所述種植槽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所述種植槽內通過隔板分割為2-5個平行的U型槽,所述U型槽寬10-15厘米,U型槽之間間隔為5-10厘米。
[0017]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隔板也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而成。
[0018]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步驟三中采用雙層種植方式種植,所述雙層種植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0019]步驟一、所述種植槽內的棕櫚皮之上鋪設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底層填料,將山藥茹種放置于所述底層填料之上,作為底層茹種,所述底層茹種頭部距種植槽上端3-5厘米;
[0020]步驟二、所述底層茹種之上順次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間隔層的棕櫚皮及作為上層填料的3-5厘米混合填料,所述上層填料之上放置山藥茹種,作為上層茹種,所述上層茹種頭部距種植槽上端15-20厘米;
[0021]步驟三、所述上層茹種之上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頂層填料,將所述頂層填料刮平。
[0022]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間隔層及上層填料的上端距所述種植槽上端8-12厘米。
[0023]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包括:生物有機肥料90-100重量份、納米硒粉劑0.8-1.0重量份。
[0024]優選的是,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生物有機肥料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將秸桿5-10重量份、動物糞便30-50重量份和花生柏10-20重量份進行混合,接種PGPR類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將發酵產物進行低溫風干處理,得到所述的生物有機肥料。[0025]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采用深耕技術將深層土壤粉碎并使其上浮與耕作土混合,并通過加入一定量的含有納米硒的生物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不僅能夠更加適合山藥的生長,而且能夠提高山藥的硒含量,硒元素含量達55ug/Kg以上,是普通山藥的3-5倍,增加了其營養及藥用價值。
[0026] 另外,本發明通過采用設置有多個U型槽的種植槽進行種植,使山藥能夠沿U型槽橫向生長,極易種植和采收,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可讓每個勞動力每天采收山藥由
0.003畝上升為I畝,大幅度降低了采收勞動強度,降低采收成本。同時,種植槽采用帶有網孔的材料,使種植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有效防止水澇;種植槽內部鋪設帶有孔隙的棕櫚皮,能夠有效增加種植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而且能夠通過毛細作用保持種植槽內的濕度,既能防止水澇又能有效防旱,使山藥的種植范圍更加廣泛,同時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有利于增加產量;通過采用雙層種植方法,有效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能夠大幅度增產增收,畝產量可至少增加500公斤,效益十分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種植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種植山藥茹種后的本發明所述的種植槽橫切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1和圖2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
[0029]如圖1及圖2所示,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30]步驟一、深耕整地,采用螺旋鉆頭旋磨土壤,將部分犁底層客土粉碎后上浮與耕作土混合,自然成壟,入土旋磨深度40-50厘米,壟面寬300-400厘米,高30-50厘米,壟與壟之間灌排溝寬20-30厘米;
[0031]步驟二、嵌入種植槽3,壟面上兩側對稱開挖多個寬15-50厘米,長120-150厘米,深度為30-50厘米的平行溝,平行溝內放置與平行溝尺寸一致的種植槽3,種植槽3內鋪設棕櫚皮,開挖出的土壤與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混合作為混合填料,多個種植槽3之間具有10-15厘米的間隔;
[0032]步驟三、填料種植,將所述混合填料填入種植槽3內的棕櫚皮之上,將山藥茹種在種植槽3內與種植槽3平行擺放種植;
[0033]步驟四、鋪設灌溉管路,所述灌溉管路包括主管和支管,其中主管鋪設于灌排溝內,主管與抽水機水泵出水口連接,支管鋪設于所述種植槽3之間的間隔處,并與主管連接;
[0034]步驟五、田間管理,按照山藥的常規管理方式進行田間管理。
[0035]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步驟二中所述種植槽3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所述種植槽3內通過隔板分割為2-5個平行的U型槽I,每個U型槽I內種植一株山藥,當山藥成熟采收時,只需將種植槽3整體取出,即可一次性收獲其中多個U型槽I內的多個山藥,大大降低了采收難度。所述U型槽I寬10-15厘米,長度及深度與種植槽的長度及深度一致,U型槽I之間間隔2為5-10厘米,也可放置灌溉管路的支管。所述帶有網孔的材料可以用帶有多個孔洞的塑料板、木板或不易被腐蝕的金屬板等。
[0036]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隔板也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而成。
[0037]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步驟三中采用雙層種植方式種植,所述雙層種植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0038]步驟一、所述種植槽3內的棕櫚皮之上鋪設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底層填料4,將山藥茹種放置于所述底層填料4之上,作為底層茹種5,所述底層茹種5頭部距種植槽3上端3-5厘米;
[0039]步驟二、所述底層茹種5之上順次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間隔層6的棕櫚皮及作為上層填料7的3-5厘米混合填料,所述上層填料7之上放置山藥茹種,作為上層茹種8,所述上層茹種8頭部距種植槽3上端15-20厘米;通過將所述底層茹種5及上層茹種8錯開種植,使其萌發成苗后均可纏繞于支架上,且不影響其透氣性和采光條件,能夠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提高山藥的畝產量;通過利用棕櫚皮作為間隔層6,使底層茹種5和上層茹種8能夠平行生長;
[0040]步驟三、所 述上層茹種8之上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頂層填料9,將所述頂層填料9刮平。
[0041]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間隔層6及上層填料7的上端距所述種植槽3上端8-12厘米,使底層茹種5和上層茹種8的苗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
[0042]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包括:生物有機肥料90-100重量份、納米硒粉劑0.8-1.0重量份。
[0043]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中,所述生物有機肥料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將秸桿5-10重量份、動物糞便30-50重量份和花生柏10-20重量份進行混合,接種PGPR類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將發酵產物進行低溫風干處理,得到所述的生物有機肥料。將生物有機肥料進行粉碎后與納米硒粉劑進行混合,既得到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所述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的施肥量為每畝30-50公斤。
[0044]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深耕整地,采用螺旋鉆頭垂直旋磨土壤,將部分犁底層客土粉碎后上浮與耕作土混合,自然成壟,入土旋磨深度40-50厘米,壟面寬300-400厘米,高30-50厘米,壟與壟之間灌排溝寬20-30厘米; 步驟二、嵌入種植槽, 壟面上兩側對稱開挖多個寬15-50厘米,長120-150厘米,深度為30-50厘米的平行溝,平行溝內放置與平行溝尺寸一致的種植槽,種植槽內鋪設棕櫚皮,開挖出的土壤與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混合作為混合填料; 步驟三、填料種植,將所述混合填料填入種植槽內的棕櫚皮之上,將山藥茹種在種植槽內與種植槽平行擺放種植; 步驟四、鋪設灌溉管路,所述灌溉管路包括主管和支管,其中主管鋪設于灌排溝內,主管與抽水機水泵出水口連接,支管鋪設于所述種植槽之間的間隔處,并與主管連接; 步驟五、田間管理,按照山藥的常規管理方式進行田間管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種植槽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所述種植槽內通過隔板分割為2-5個平行的U型槽,所述U型槽寬10-15厘米,U型槽之間間隔為5-10厘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也由帶有網孔的材料制備而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采用雙層種植方式種植,所述雙層種植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所述種植槽內的棕櫚皮之上鋪設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底層填料,將山藥茹種放置于所述底層填料之上,作為底層茹種,所述底層茹種頭部距種植槽上端3-5厘米; 步驟二、所述底層茹種之上順次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間隔層的棕櫚皮及作為上層填料的3-5厘米混合填料,所述上層填料之上放置山藥茹種,作為上層茹種,所述上層茹種頭部距種植槽上端15-20厘米; 步驟三、所述上層茹種之上覆蓋3-5厘米混合填料作為頂層填料,將所述頂層填料刮平。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層及上層填料的上端距所述種植槽上端8-12厘米。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硒生物有機肥料包括:生物有機肥料90-100重量份、納米硒粉劑0.8-1.0重量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納米硒山藥的槽式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機肥料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將秸桿5-10重量份、動物糞便30-50重量份和花生柏10-20重量份進行混合,接種PGPR類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將發酵產物進行低溫風干處理,得到所述的生物有機肥料。
【文檔編號】C05G1/00GK103931386SQ201410133569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日
【發明者】韋小鳳 申請人:韋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