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包括:(1)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2)基質準備;(3)浸種催芽和(4)播種及苗期管理步驟;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由于苗床為4~5cm的致密層,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根系無法穿透致密層,所有根系均在基質中生長,在拔秧時很容易將秧苗拔起,不會出現傳統育秧時根系扎入深層導致拔秧損壞大量秧苗根系的問題;致密層在1.3~1.4g/cm-3密度范圍內,水稻秧苗大多數根系不易穿透扎入深層土壤,但是水分、氧氣和營養元素可以自由移動,保證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長,在拔秧時對根系損傷非常小,移栽后成活更加容易,達到早發早長、高效的效果。
【專利說明】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水稻育秧方法主要有濕潤育秧、旱育秧和水育秧3大類型。水育秧主要問題是長期淹水,土壤氧氣不足,爛種爛秧嚴重,秧苗易徒長,秧苗素質差,該方法只在上世紀70年代前應用。之后,改進為濕潤育秧,隨后又發展旱育秧;濕潤育秧和旱育秧是我國當前水稻生產主要育秧方法。
[0003]我國旱育秧技術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日本引進的水稻育秧技術。旱育秧在整個育秧過程中,土壤保持濕潤,秧苗健壯,根系發達,具有早播早發早熟、節水節本節省秧田、及秧齡彈性大特點。而且旱育秧具有較強的生理優勢:旱育秧苗細胞膜透性較低,細胞活力較強,細胞束縛水含量及滲透壓高,持水力強,抗逆力強。旱育秧實行了旱育旱管,具有出葉速度慢、秧苗粗壯、白根多,白根率高、單株分蘗多、分蘗株率高、秧苗干物質含量高等明顯特點,而且旱育秧能有效地防止早春低溫死苗,出苗率和成苗率高。秧苗移栽后返青快,早發早長明顯。旱育秧是實現水稻高產、穩產、增收的一項技術,多年試驗表明,旱育秧比濕潤育秧平均畝增產在10%左右。
[0004]傳統水稻旱育秧方法是選擇適宜旱地,翻耕碎土,施有機與無機肥料,播種后用土壤覆蓋,澆水。然而,傳統水稻旱育秧方法是直接在旱地土耕作育秧,秧苗根系任意扎入深層土壤,拔秧時造成秧苗根系折斷或損傷嚴重,且拔秧費時費工,帶來拔秧困難,同時存在造成秧苗移栽大田后成活率低,秧苗返青時間長,影響水稻早發早長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針對傳統旱育秧取秧困難、傷根嚴重等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一種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I)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旱地作為旱育秧田,按1.5~1.7m寬度做苗床,苗床面高于過道5~10cm,平整壓實,使苗床呈中間高、四周低、中間至四周呈8~12度坡面,苗床壓實深度4~5cm,底部土壤密度為1.3~1.4g/cm 3 ;
[0008]致密層在1.3~1.4g/cm_3密度范圍內,水稻秧苗大多數根系不易穿透扎入深層土壤,但是水分、氧氣和營養元素可以自由移動,保證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長。
[0009](2)基質準備:旱地土壤經過風干,粉碎成直徑2~3_的顆粒備用,然后按體積比為旱地土壤65%、有機肥10%、泥炭20%和蛭石5%進行混合均勻,采用調酸物質調酸至基質pH為5.0~5.5,然后將配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4~7cm ;
[0010]在實際育秧時,可在基質中根據土壤的肥力添加一定量的肥料來提高基質的肥力。
[0011](3)浸種催芽:將稻種放入清水中,加入質量濃度為0.35%的多菌靈消毒,浸種24h,然后將稻種撈出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24~72h,使稻種充分吸水,然后在溫度為28~35°C、濕度為90%的條件下催芽,稻種破口前溫度控制在32~35°C,破口后將溫度控制在28~30°C,催芽24h后根長至0.2~0.6cm時停止催芽;
[0012](4)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前通過噴灌的方式使基質充分吸水至飽和,然后將催好芽的稻種均勻地播在基質上,根據品種類型和秧齡長短按每平米播種催芽稻種150~200g,再用基質覆蓋稻種,覆蓋厚度約為5~8_。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0014](I)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由于苗床為4~5cm的致密層,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根系無法穿透致密層,所有根系均在基質中生長,在拔秧時很容易將秧苗拔起,不會出現傳統育秧時根系扎入深層導致拔秧損壞大量秧苗根系的問題;致密層在1.3~1.4g/CnT3密度范圍內,水稻秧苗大多數根系不易穿透扎入深層土壤,但是水分、氧氣和營養元素可以自由移動,保證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長;
[0015](2)本發明中,基質是由松散的泥炭、旱地土壤、蛭石和有機肥組成,pH為5.0~
5.5,特別適宜水稻根系生長,秧苗根系生長在基質中,在拔秧時對根系損傷非常小,移栽后成活更加容易,達到早發早長、高效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本發明方法旱育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9]實施實例I
[0020]如圖1所示,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1](I)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旱地作為旱育秧田,按1.5m寬度做苗床,苗床面高于過道5cm,采用土壤壓實機對廂面進行平整壓實,使苗床呈中間高、四周低、中間至四周呈8度坡面,苗床壓實深度4cm,底部土壤密度為1.3g/cm 3 ;
[0022](2)基質準備:旱地土壤經過風干,用機械粉碎成直徑2_的顆粒備用,然后按體積比為旱地土壤65 %、有機肥10 %、泥炭20 %和蛭石5 %進行混合均勻,采用調酸物質調酸至基質pH為5.0,然后將配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4cm ;[0023]在實際育秧時,采用中上肥力水平的土壤配制的基質,每平方米施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 40g,過磷酸鈣60g,肥料與基質材料充分混勻。
[0024](3)浸種催芽:將稻種放入清水中,加入質量濃度為0.35%的多菌靈消毒,浸種24h,然后將稻種撈出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24h,使稻種充分吸水,然后在溫度為28~35°C、濕度為90%的條件下催芽,稻種破口前溫度控制在32°C,破口后將溫度控制在28°C,催芽24h后根長至0.2cm時停止催芽;
[0025](4)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前通過噴灌的方式使基質充分吸水至飽和,然后將催好芽的稻種均勻地播在基質上,根據品種類型和秧齡長短按每平米播種催芽稻種150g,再用基質覆蓋稻種,覆蓋厚度約為5mm。
[0026]實施實例2
[0027]如圖1所示,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8](I)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旱地作為旱育秧田,按1.6m寬度做苗床,苗床面高于過道7cm,采用土壤壓實機對廂面進行平整壓實,使苗床呈中間高、四周低、中間至四周呈10度坡面,苗床壓實深度4.5cm,底部土壤密度為1.4g/cm 3 ;
[0029](2)基質準備:旱地土壤經過風干,用機械粉碎成直徑3_的顆粒備用,然后按體積比為旱地土壤65 %、有機肥10 %、泥炭20 %和蛭石5 %進行混合均勻,采用調酸物質調酸至基質pH為5.3,然后將配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6cm ;
[0030](3)浸種催芽:將稻種放入清水中,加入質量濃度為0.35%的多菌靈消毒,浸種24h,然后將稻種撈出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48h,使稻種充分吸水,然后在溫度為28~35°C、濕度為90%的條件下催芽,稻種破口前溫度控制在35°C,破口后將溫度控制在30°C,催芽24h后根長至0.4cm時停止催芽;
[0031](4)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前通過噴灌的方式使基質充分吸水至飽和,然后將催好芽的稻種均勻地播在基質上,根據品種類型和秧齡長短按每平米播種催芽稻種175g,再用基質覆蓋稻種,覆蓋厚度約為6mm。
[0032]實施實例3
[0033]如圖1所示,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34](I)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旱地作為旱育秧田,按1.7m寬度做苗床,苗床面高于過道10cm,采用土壤壓實機對廂面進行平整壓實,使苗床呈中間高、四周低、中間至四周呈12度坡面,苗床壓實深度5cm,底部土壤密度為1.4g/cm 3 ;
[0035](2)基質準備:旱地土壤經過風干,用機械粉碎成直徑3_的顆粒備用,然后按體積比為旱地土壤65 %、有機肥10 %、泥炭20 %和蛭石5 %進行混合均勻,采用調酸物質調酸至基質PH為5.5,然后將配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7cm ;
[0036](3)浸種催芽:將稻種放入清水中,加入質量濃度為0.35%的多菌靈消毒,浸種24h,然后將稻種撈出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72h,使稻種充分吸水,然后在溫度為28~35°C、濕度為90%的條件下催芽,稻種破口前溫度控制在35°C,破口后將溫度控制在30°C,催芽24h后根長至0.6cm時停止催芽;
[0037](4)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前通過噴灌的方式使基質充分吸水至飽和,然后將催好芽的稻種均勻地播在基質上,根據品種類型和秧齡長短按每平米播種催芽稻種200g,再用基質覆蓋稻種,覆蓋厚度約為8mm。
[003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水稻旱地基質育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秧田選擇與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旱地作為旱育秧田,按1.5~1.7m寬度做苗床,苗床面高于過道5~10cm,平整壓實,使苗床呈中間高、四周低、中間至四周呈8~12度坡面,苗床壓實深度4~5cm,底部土壤密度為1.3~1.4g/cm_3 ; (2)基質準備:旱地土壤經過風干,粉碎成直徑2~3_的顆粒備用,然后按體積比為旱地土壤65%、有機肥10%、泥炭20%和蛭石5%進行混合均勻,采用調酸物質調酸至基質pH為5.0~5.5,然后將配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4~7cm ; (3)浸種催芽:將稻種放入清水中,加入質量濃度為0.35%的多菌靈消毒,浸種24h,然后將稻種撈出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24~72h,使稻種充分吸水,然后在溫度為28~35°C、濕度為90%的條 件下催芽,稻種破口前溫度控制在32~35°C,破口后將溫度控制在28~.30 0C,催芽24h后根長至0.2~0.6cm時停止催芽; (4)播種及苗期管理:播種前通過噴灌的方式使基質充分吸水至飽和,然后將催好芽的稻種均勻地播在基質上,根據品種類型和秧齡長短按每平米播種催芽稻種150~200g,再用基質覆蓋稻種,覆蓋厚度約為5~8_。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947493SQ201410186075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5日
【發明者】朱德峰, 向鏡 申請人:中國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