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包括開挖暫養溝、開挖養殖溝、防逃設施、食臺設置、甲魚苗放養和飼養管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是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充分根據水稻生長特點和甲魚生長發育規律,整個養殖過程操作簡單,投入成本低,管理方便,經濟效益好,同時充分利用甲魚與水稻生長共性,使用了有機肥以及甲魚的排泄物都為水稻提供了肥料,從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是涉及生態農業綜合養殖模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 方法。 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甲魚(AmydaSincnsis)俗稱水魚、團魚、王八,卵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生活。肉味 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的效果。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一種用途很 廣的滋補藥品。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捕食小魚、蝦、 螺螄、昆蟲及動物內臟和尸體,動物性料缺乏時,也吃青草、瓜類和糧食植物性餌料。甲魚自 然生長緩慢,一年中生長期僅有6個月,但隨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和飼養技術水平而不同。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由于天然資源日益破壞,天然產量不斷下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 的提高,對甲魚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各種養殖方式也相繼出現如小水泥池、池塘、大棚控溫 養殖,這些養殖方法雖然提高了甲魚產量,但因投入高,管理技術難度大,且不環保,而制約 了甲魚養殖發展。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經濟效益好且能綜合利用有效資源的生態甲魚養殖 新模式,已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養殖戶關注的新間題。
【發明內容】
[0003]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
[0005]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3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占稻田面 積的5%,便于以后起捕,并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曬背用。
[0006]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0. 5-l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 5m;5-10 畝的稻田要加挖十字或井字形田間溝,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0007]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墻,并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0008] 4、食臺設置: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4-6個。
[0009] 5、甲魚苗放養: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 兌水潑灑。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間水,進行烤田,然后加水至20-30cm時投放甲魚 種,畝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魚種250只,并用5%食鹽水消毒。
[0010] 6、飼養管理:飼料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 米、小麥。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 -7%, 10月下旬以后投餌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3 % -5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 天堅持巡田,定期對養殖溝潑灑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農藥,確需用藥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 的生物農藥。 too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是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充分根據水稻生長特 點和甲魚生長發育規律,整個養殖過程操作簡單,投入成本低,管理方便,經濟效益好,同時 充分利用甲魚與水稻生長共性,使用了有機肥以及甲魚的排泄物都為水稻提供了肥料,從 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甲魚又能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 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保護了環境,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為本發明生產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具體情況和生產工藝流程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14] 實施例1
[0015]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占稻田面積 的5 %,便于以后起捕,并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曬背用。
[0016]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0.5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5m ;5畝的 稻田要加挖十字,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0017]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墻,并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0018] 4、食臺設置: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4個。
[0019] 5、甲魚苗放養: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 兌水潑灑。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間水,進行烤田,然后加水至20-30cm時投放甲魚 種,畝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魚種250只,并用5%食鹽水消毒。
[0020] 6、飼養管理:飼料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 米、小麥。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10月 下旬以后投餌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3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堅持巡 田,定期對養殖溝潑灑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農藥,確需用藥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的生物農 藥。
[0021] 實施例2
[0022] 1、開挖暫養溝: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3m、深1. 2m的暫養溝,溝面積占稻田面積 的5 %,便于以后起捕,并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沙灘供其曬背用。
[0023] 2、開挖養殖溝:沿四周田埂內側,距埂l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 5m ; 10畝的稻 田要加挖井字形田間溝,溝寬lm,溝深0. 5m,溝溝相通。
[0024] 3、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左右,捶緊夯實,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 四周設置高度80cm防逃墻,并用木樁按一定距離支撐固定,專用農膜插入泥中10cm圍護田 埂。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用寬5cm、高80cm用竹片織成孔隙為3cm的竹柵欄,防止甲魚 外逃。
[0025] 4、食臺設置: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6個。
[0026] 5、甲魚苗放養: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 兌水潑灑。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間水,進行烤田,然后加水至20-30cm時投放甲魚 種,畝投放300g/只左右的甲魚種250只,并用5%食鹽水消毒。
[0027] 6、飼養管理:飼料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 米、小麥。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7%,10月 下旬以后投餌量要少一些;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天堅持巡 田,定期對養殖溝潑灑生石灰消毒。合理使用農藥,確需用藥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的生物農 藥。
[0028] 本發明通過效果檢驗,①甲魚的排泄物為水稻提供了一些肥料,減少了化肥使用 量;②甲魚捕食田間害蟲,減少了農藥的用量,實現了生態養殖,提高了甲魚和水稻的品質, 保護了環境;③經濟效益好,每畝能獲利潤3000元。
[0029] 總而言之,本發明方法是對甲魚、水稻生產提供了一種新的綜合種養方式,是立體 生態種養的一大創新,特別是利用甲魚與水稻在生長發育中的相互共性,有效提高了甲魚、 水稻的品質,增加了甲魚、水稻產量,滿足了人們對具有藥食兩用甲魚的需求。
【權利要求】
1. 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 步驟1 :在水稻田的一邊開挖寬2-3m、深1. 2m的暫養溝,并在暫養溝一側建一南北向的 沙灘供其曬背用; 步驟2 :距田埂0. 5-lm挖環形溝,溝寬lm、溝深0. 5m ;5-10畝的稻田加挖十字或井字形 養殖溝,溝寬lm,溝深0.5m; 步驟3 :防逃設施,田埂要高出田面50cm,在養殖田埂上用專用農膜沿四周設置高度 80cm防逃墻,在進排水口設攔魚設施; 步驟4 :每畝養殖稻田設置甲魚食臺4-6個; 步驟5 :甲魚種放養前,對稻田養殖溝進行清整消毒;6月底畝投放300g/只的甲魚種 250只,用5 %食鹽水消毒; 步驟6 :飼養管理:主要投喂甲魚全價配合飼料,適當投喂小魚、小蝦、螺蛘肉、玉米、小 麥。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3%-5%,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堅持巡田,合理使用農藥,確需 用藥應選擇對甲魚危害小的生物農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溝 面積占稻田面積的5 %。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進 排水口設攔魚設施,為寬5cm、高80cm的竹片織成孔隙是3cm的竹柵欄。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消 毒每畝用生石灰75kg兌水潑灑。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稻田甲魚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日 投喂量,7-9月份是甲魚攝食生長旺季,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為甲魚體重的5% -7%,10 月下旬以后投餌量要少一些。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4082241SQ201410288704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胡宏處 申請人:胡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