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用溶氧濃度為40-60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播種前結合精耕整地,施基肥、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肥料、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小麥抽穗期噴施生物藥肥和小麥灌漿期噴施保水肥。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提高了籽粒品質,解決了小麥優質栽培、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栽培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冬小麥(Cryphtotaenia japonica Hassk),又名鴨腳板,為傘形科冬小麥屬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20-100厘米。多產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肅等地,主要分布于山區、半山區,生于東南山坡林緣,喜生于林下陰濕處。
[0003]冬小麥營養豐富,每100克嫩莖葉中含蛋白質2.7g、鈣338mg、磷46mg、鐵20mg、胡蘿卜素8mg、尼克酸0.7mg、維生素C33mg。冬小麥含有鴨芹烯、開加烯、開加醇等揮發油,具有清咽抗炎、消炎理氣、活血化瘀、止痛止癢之功效。總黃酮含量為4.47%,總黃酮對由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臟操作有保護作用。因此說冬小麥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
[0004]目前對冬小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營養價值方面,比如其降血壓和抗氧化功能等,對其制品中的礦質兀素分析和總黃麗的提取等,有關冬小麥的基礎研究較少,相關研究表明,冬小麥種子存在深度休眠現象,如果不經任何處理,萌發率極低,幾乎為零,而且目前的冬小麥種植中普遍存在產量低、周期性差等不足。
[0005]因此尋找一種提高冬小麥種子萌發率并使其高產、高品質的栽培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栽培方法,特別是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
[0007]為達到此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9](I)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為油菜、豆科作物或綠肥;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100-2500kg,磷酸二銨16-20kg,尿素5_10kg,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耕深達到20-25cm ;灌足底墑水;整地;
[0010](2)選擇小麥優良品種,清除秕粒、小粒和雜質,于晴天將種子晾曬1-2天,在播種前一天放入中在溫度20-25°C下采用溶氧濃度為40-60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8-12小時,浸種后取出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8-20kg,采用24行播種機機械條播,行距為15cm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4-6cm ;
[0011](3)田間管理: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由紫莖澤蘭、沼液和磷酸二氫鉀組成的肥料,施入量為500-600kg/畝;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02-0.05%鑰酸銨和0.1-0.5%硫酸鋅;小麥抽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3-0.5%硫酸亞鐵和0.5-1.0%亞硒酸鈉;小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噴施液中含有0.3-0.5%硫酸亞鐵、0.1-0.5%硫酸鋅、0.3-0.5%氯化鉀、
0.3-0.5%亞硒酸鈉、0.1-0.3%甘氨酸、0.1-0.3%殼聚糖、0.2-0.4%谷氨酸。
[0012]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驟(I)所述有機肥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組成:麥飯石粉10-12、腐殖酸15-20、氯化鉀2-3、硫酸鋅4_5、硫酸錳1_2、硫酸鎂2_3、亞硒酸鈉1_2、高嶺土 6-8、風化煤2-3、納米碳0.1-0.2、桉樹油3-4、蘆薈1_2、雷公藤3_5、印楝1_2、煙梗2_6、除蟲菊2-5。
[0013]在上述栽培方法中,步驟(2)所述充氧微/納米氣泡水的溶氧濃度為45_58mg/L,例如可以是 4511^/]^、4611^凡、4811^/]^、5011^凡、5211^/]^、5611^凡、5811^/1^優選為5211^/]^。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發明采用充氧微/納米氣泡水對冬小麥種子浸種,并采用精細耕地、精細施肥,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減少了小麥生產中氮肥污染和農藥殘留嚴重的不利影響,提高了籽粒品質,解決了小麥優質栽培、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7]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幫助理解本發明,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制。
[0018]實施例1
[0019](I)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為油菜、豆科作物或綠肥;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200kg,磷酸二銨18kg,尿素6kg,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耕深達到22cm ;灌足底墑水;整地;所述有機肥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組成:麥飯石粉11、腐殖酸20、氯化鉀3、硫酸鋅4、硫酸錳1、硫酸鎂3、亞硒酸鈉1、高嶺土 8、風化煤2、納米碳0.2、桉樹油4、蘆薈
1.5、雷公藤3、印楝2、煙梗4、除蟲菊5 ;
[0020](2)選擇小麥優良品種,清除秕粒、小粒和雜質,于晴天將種子晾曬I天,在播種前一天放入中在溫度22°C下采用溶氧濃度為52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10小時,浸種后取出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8kg,采用24行播種機機械條播,行距為15cm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5cm ;
[0021](3)田間管理: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由紫莖澤蘭、沼液和磷酸二氫鉀組成的肥料,施入量為550kg/畝;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03%鑰酸銨和0.2%硫酸鋅;小麥抽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4%硫酸亞鐵和0.6%亞硒酸鈉;小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噴施液中含有0.5%硫酸亞鐵、0.5%硫酸鋅、0.5%氯化鉀、0.3%亞硒酸鈉、0.1 %甘氨酸、0.2%殼聚糖、0.2%谷氨酸。
[0022]對比例1-6
[0023]冬小麥的栽培方法中,分別用溶氧濃度為45mg/L、46mg/L、48mg/L、50mg/L、56mg/L、58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10小時,其它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
[0024]將實施例1與對比例1-6相比,實施例1的成熟期籽粒蛋白質含量比對比例1-6提高10.2-12.8%,峰值黏度提高了 8.3-10.1 %,低谷黏度增加19.5-21.1 %,最終黏度提高 13.7-18.9%,稀懈值提高 67.6-73.2%,反彈值提高了 19.5-21.9%。
[0025]對比例7-11
[0026]冬小麥的栽培方法中,用溶氧濃度為52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8、9、11、12小時,其它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
[0027]將實施例1與對比例7-11相比,實施例1的成熟期籽粒蛋白質含量比對比例7-11提高8.2-11.5%,峰值黏度提高了 6.7-9.1 %,低谷黏度增加16.8-22.1 %,最終黏度提高10.8-12.9%,稀懈值提高 39.8-55.5%,反彈值提高了 9.6-12.9%。
[0028]實施例2
[0029](I)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為油菜、豆科作物或綠肥;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100kg,磷酸二銨16kg,尿素5kg,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耕深達到20cm ;灌足底墑水;整地;所述有機肥按重量份由以下組分組成:麥飯石粉10、腐殖酸15、氯化鉀
2、硫酸鋅4、硫酸錳1、硫酸鎂2、亞硒酸鈉1、高嶺土6、風化煤2、納米碳0.1、桉樹油3、蘆薈
1、雷公藤3、印楝1、煙梗2、除蟲菊2;
[0030](2)選擇小麥優良品種,清除秕粒、小粒和雜質,于晴天將種子晾曬2天,在播種前一天放入中在溫度20°C下采用溶氧濃度為45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8小時,浸種后取出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8kg,采用24行播種機機械條播,行距為15cm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4cm ;
[0031](3)田間管理: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由紫莖澤蘭、沼液和磷酸二氫鉀組成的肥料,施入量為500kg/畝;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02%鑰酸銨和0.1%硫酸鋅;小麥抽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3%硫酸亞鐵和0.5%亞硒酸鈉;小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噴施液中含有0.3%硫酸亞鐵、0.1 %硫酸鋅、0.3%氯化鉀、0.3%亞硒酸鈉、0.1 %甘氨酸、0.1%殼聚糖、0.2%谷氨酸。
[0032]實施例3
[0033](I)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為油菜、豆科作物或綠肥;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500kg,磷酸二銨20kg,尿素8kg,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耕深達到25cm ;灌足底墑水;整地;所述有機肥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組成:麥飯石粉11、腐殖酸18、氯化鉀
3、硫酸鋅5、硫酸錳1、硫酸鎂2、亞硒酸鈉2、高嶺土8、風化煤2、納米碳0.1、桉樹油3、蘆薈
2、雷公藤5、印楝2、煙梗2、除蟲菊4;
[0034](2)選擇小麥優良品種,清除秕粒、小粒和雜質,于晴天將種子晾曬2天,在播種前一天放入中在溫度25°C下采用溶氧濃度為60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12小時,浸種后取出種子;每畝播種量為20kg,采用24行播種機機械條播,行距為15cm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6cm ;
[0035](3)田間管理: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由紫莖澤蘭、沼液和磷酸二氫鉀組成的肥料,施入量為600kg/畝;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05%鑰酸銨和0.5%硫酸鋅;小麥抽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5%硫酸亞鐵和0.5%亞硒酸鈉;小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噴施液中含有0.3%硫酸亞鐵、0.5%硫酸鋅、0.3%氯化鉀、0.3%亞硒酸鈉、0.3%甘氨酸、0.3%殼聚糖、0.4%谷氨酸。
[0036]通過實施例1-3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栽培方法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小麥生產中氮肥污染和農藥殘留嚴重的不利影響,提高了籽粒品質,解決了小麥優質栽培、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
[0037] 申請人:聲明,本發明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工藝方法,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藝步驟,即不意味著本發明必須依賴上述工藝步驟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明的任何改進,對本發明所選用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冬小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地勢平坦、坡降小、冬季積雪穩定、麥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塊,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為油菜、豆科作物或綠肥;在翻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100-2500kg,磷酸二銨16-20kg,尿素5_10kg,均勻撒到地里,立即進行耕翻,耕深達到20-25cm ;灌足底墑水;整地; (2)選擇小麥優良品種,清除秕粒、小粒和雜質,于晴天將種子晾曬1-2天,在播種前一天放入中在溫度20-25°C下采用溶氧濃度為40-60mg/L的充氧微/納米氣泡水浸種8_12小時,浸種后取出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8-20kg,采用24行播種機機械條播,行距為15-20cm等行距播種,播種深度4-6cm ; (3)田間管理:在小麥拔節后期追施由紫莖澤蘭、沼液和磷酸二氫鉀組成的肥料,施入量為500-600kg/畝;小麥孕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02-0.05%鑰酸銨和0.1-0.5%硫酸鋅;小麥抽穗期噴施葉面肥,噴施0.3-0.5%硫酸亞鐵和0.5-1.0%亞硒酸鈉;小麥灌漿期噴施葉面肥,噴施液中含有0.3-0.5%硫酸亞鐵、0.1-0.5%硫酸鋅、0.3-0.5%氯化鉀、0.3-0.5%亞硒酸鈉、0.1-0.3%甘氨酸、0.1-0.3%殼聚糖、0.2-0.4%谷氨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有機肥按重量份由如下原料組成:麥飯石粉10-12、腐殖酸15-20、氯化鉀2-3、甲滅酸2_5、硫酸鋅4_5、硫酸錳1_2、硫酸鎂2-3、亞硒酸鈉1-2、高嶺土 6-8、風化煤2-3、納米碳0.1-0.2、桉樹油3_4、蘆薈1_2、雷公藤3-5、印棟1-2、煙梗2-6、除蟲菊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充氧微/納米氣泡水的溶氧濃度為45-58mg/L,優選為52mg/L。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03763SQ20141052160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者】陸善明 申請人:蘇州玖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