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麥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領域,尤其是一種小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人口大國和糧食消費大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僅是關系到社會經 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國家政局穩定的重大 政治問題。小麥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大幅提高小麥單位 面積產量,才能滿足人口增加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小麥超高產研究是一個
永恒的攻關課題。目前的小麥栽培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小麥畝產量低。2007年,據發展改革委對河北、山西、河南、山東、 安徽、湖北、江蘇、四川、陜西等9個小麥主產省216個縣(市)2045個農戶 小麥生產成本和收益情況的調查,全國主產區小麥平均畝產371.7公斤。與國 際上其他小麥畝產量較高國家相比,我國的小麥畝產量較低。愛爾蘭的小麥產 量為每公項8368. 33公斤,荷蘭、英國、德國、比利時、法國、埃及、新西蘭、 捷克、匈牙利、墨西哥和韓國(包括愛爾蘭)這11個國家的小麥畝產量均高過 我國。其中,愛爾蘭是我國小麥畝產量的2. 30倍,英國、德國、比利時......
墨西哥的小麥畝產量均是我國小麥畝產量的2倍左右。
(2) 采用"大水、大肥、大播量"的常規模式,化肥施用不合理,化肥 施用量較大,但是小麥產量卻沒有相應增長,投入多、成本高、捎耗大、產量低,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環境污染非常嚴重,"高產與優質"、"高產與抗倒 伏"、"高產與穩產"、"高產與高效"的矛盾日益突出。 (4)方法復雜,不易掌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麥栽培方法,有效克服現有技術中小麥畝產量 低、方法復雜、不易掌握等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麥栽培方法,包括 選擇畝產至少5 0 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在1 °/。以上的地塊; 采用氮磷鉀的重量比為3: 1: 4的配方施肥;
選擇抹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穩定 的小麥品種;
采用縮小行距、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品種; 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
所迷采用氮磷鉀的重量比為3: 1: 4的配方施肥具體為采用氮肥磷 月巴鉀肥的重量比為3: 1: 4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 占磷肥總重量9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 肥總重量l 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 合后撒于岱頭,數次耙地平地。
所述選擇抹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 穩定的小麥品種具體為選擇蘭考矮早八號、蘭考15號或蘭考18號。
所述采用縮小行距、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品種 具體為采用行距為13厘米 17厘米、畝播種量為12. 5公斤~ 15公斤播種所述小麥品種,平均分兩次播完,使畝基本苗為20萬抹 30萬抹。 所述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具體為 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中耕; 在春季,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的氮肥,澆水,噴施防
治枯紋病、辨蟲的農藥;
在后期,噴施防治穗辨、防治赤霉病的農藥,灌漿前澆灌漿水,噴施"粒
重保"提高粒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 小麥畝產量達到700公斤,有效改善了我國小麥畝產量低的現狀,滿 足了人口增加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 采用配方施肥、選擇小麥品種和窄行密植的二次播種技術,打破了 "大 水、大肥、大播量"的常規模式,節約成本,節省資源,保護了環境,有效解 決了日益突出的"高產與優質"、"高產與抗倒伏"、"高產與穩產"、"高產與高 效"的矛盾。
(3) 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方法簡單,容易掌握。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估文進一 步地詳細iJL明。
圖1為本發明小麥栽培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為本發明小麥栽培方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包括
步驟ll、選擇畝產至少50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在1°/。以上的地塊;步驟12、采用氮^^:鉀的重量比為3: 1: 4的配方施肥;
步驟13、選擇抹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
粒重穩定的小麥品種;
步驟14、采用縮小行距、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
品種;
步驟15、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
采用本發明小麥栽培方法,小麥畝產量達到700公斤,有效改善了我國小 麥畝產量低的現狀,滿足了人口增加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采用配方施肥、選擇小麥品種和窄行密植的二次播種技術,打破了 "大水、大 肥、大播量"的常規才莫式,節約成本,節省資源,保護了環境,有效解決了曰 益突出的"高產與優質"、"高產與抗倒伏"、"高產與穩產"、"高產與高效"的 矛盾;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方法簡單,容易掌握。需要 說明的是步驟11和步驟12與步驟13之間并沒有嚴格的時序關系。
在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2可以具體為采用氮肥磷肥鉀肥的 重量比為3: l:4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占磷肥總 重量9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肥總重量 1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撒于 岱頭,數次耙地平地。步驟13可以具體為選擇蘭考矮早八號、蘭考15號或蘭 考18號。步驟14可以具體為采用行距為13厘米 17厘米、畝播種量為12. 5公 斤 15公斤播種所述小麥品種,平均分兩次播完,使畝基本苗為20萬抹 30萬 抹。步驟15可以具體為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 中耕;在春季,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的氮肥,洗水,噴施 防治枯紋病、奸蟲的農藥;在后期,灌漿前澆灌漿水,噴施"粒重保,,提高粒重。
第一實施例
地點河南。
1、 選擇畝產50(^>斤、有機質重量含量為1%的地塊。
2、 采用氮肥磷肥鉀肥的重量比為3:1:4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 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9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 均勻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肥總重量1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 鐘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撒于岱頭,數次耙地平地。
3、 選擇林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 穩定的蘭考矮早八號。
4、 10月15日播種,釆用行距為13厘米、播幅為20厘米、畝播種量為12. 5 公斤播種,平均分兩次播完,使畝基本苗為20萬抹。
5、 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中耕;在春季, 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y。的氮肥,澆水,噴施防治枯紋病、蜂 蟲的農藥;在后期,噴施防治穗辨、防治赤霉病的農藥,灌漿前澆灌漿水,噴 施"粒重保"提高粒重。
采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不包括收打損失,2003-2007年連續五年小麥畝 產量分別達到660. 9公斤、665. 2公斤、722. 8公斤、676. 0公斤和690. 75公 斤,田間實際產量均超過700公斤。 第二實施例
地點河南。
1、 選擇畝產51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1. 1%的地塊;
2、 采用氮肥磷肥鉀肥的重量比為3:1:4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9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 均勻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肥總重量1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 鉀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撒于岱頭,數次耙地平地。
3、 選擇抹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 穩定的蘭考18號。
4、 10月18日^"種,采用行距為15厘米、#"幅為23厘米、畝#"種量為13. 5 公斤播種,平均分兩次播完,使畝基本苗為25萬抹。
5、 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中耕;在春季, 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的氮肥,澆水,噴施防治枯紋病、辨 蟲的農藥;在后期,噴施防治穗坊、防治赤霉病的農藥,灌漿前澆灌漿水,噴 施"粒重保"提高粒重。
采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不包括收打損失,2003-2007年連續五年小麥畝 產量分別達到668. 9公斤、671.2公斤、732公斤、686. 0公斤和700. 75公斤, 田間實際產量均超過700公斤。 第三實施例
地點河南。
1、 選擇畝產51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1. 1°/。的地塊。
2、 采用氮肥磷肥鉀肥的重量比為3:1:4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 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9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 均勾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肥總重量1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 鉀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撒于岱頭,數次耙地平地。
3、 選擇抹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 穩定的蘭考15號。4、 10月20日播種,釆用行距為15厘米、播幅為25厘米、畝播種量為15公 斤播種,將種子平均分兩次播完,使畝基本苗為30萬林。
5、 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中耕;在春季, 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的氮肥,澆水,噴施防治枯紋病、蚜 蟲的農藥;在后期,噴施防治穗椅、防治赤霉病的農藥,灌漿前澆灌漿水,噴 施"粒重保"提高粒重。
采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不包括收打損失,2003-2007年連續五年小麥畝 產量分別達到665. 9公斤、668. 2公斤、725, 8公斤、675. 0公斤和688. 5公斤, 田間實際產量均超過700 />斤。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 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 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
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選擇畝產至少50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在1%以上的地塊;采用氮∶磷∶鉀的重量比為3∶1∶4的配方施肥;選擇株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穩定的小麥品種;采用縮小行距、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品種;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氮磷 鉀的重量比為3: 1: 4的配方施肥具體為采用氮肥磷肥鉀肥的重量比為3: 1: 4 的配方施肥,整地耕作時將占氮肥總重量30°/。的氮肥、占磷肥總重量95°/。的磷肥 和占鉀肥總重量9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掩底,再將占氮肥總重量10°/。的氮肥、占 磷肥總重量5°/。的磷肥和占鉀肥總重量5°/。的鉀肥均勻混合后撒于岱頭,數次耙地 平地。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擇林型結構 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穩定的小麥品種具體為 選擇蘭考矮早八號、蘭考15號或蘭考18號。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縮小行距、 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品種具體為采用行距為13厘 米~17厘米、畝播種量為12. 5公斤 15公斤播種所述小麥品種,平均分兩次播 完,使畝基本苗為20萬抹 30萬抹。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小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具體為在冬前,不施肥,不澆水,噴施除草劑,疏密補稀,中耕;在春季,返青拔節期施入剩余的占氮肥總重量60°/。的氮肥,澆水,噴施防治枯紋病、辨蟲的農藥;在后期,噴施防治穗辨、防治赤霉病的農藥,灌漿前澆灌漿水,噴施"粒重保"提高粒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麥栽培方法,包括選擇畝產至少500公斤、有機質重量含量在1%以上的地塊;采用氮∶磷∶鉀的重量比為3∶1∶4的配方施肥;選擇株型結構好、直立大穗、多粒、光合效率高、灌漿速度快、粒重穩定的小麥品種;采用縮小行距、加寬播幅、增加種植密度方式兩次播種所述小麥品種;依次進行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本發明小麥栽培方法打破了現有技術“大水、大肥、大播量”的常規模式,有效解決了日益突出的“高產與優質”、“高產與抗倒伏”、“高產與穩產”、“高產與高效”的矛盾,小麥畝產量達到700公斤,且技術簡單,容易掌握。
文檔編號C05G1/00GK101595792SQ20081004993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日
發明者沈天民 申請人:沈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