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及基于該方法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及基于該方法的裝置,屬于池塘養殖【技術領域】。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使用水上自動行走裝置,拖動網孔大于魚身的具有剛性骨架的漁網,在養殖池塘水體中來回移動,使池塘養殖魚類逐步適應拉網作業,減小捕撈拉網時魚類由于驚嚇帶來的損失;一種基于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的裝置,包括由水平的浮桿(7)、沉性桿(9)和一對豎直的固定桿(10)圍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內固定設置大網眼網片(8);固定桿(10)與水平的連接桿(6)固定連接,連接桿(6)與浮船(1)固定連接,浮船(1)上設置太陽能板(2)、蓄電池(3)、控制器(4),螺旋槳推進器(5),螺旋槳的轉動方向可切換。
【專利說明】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及基于該方法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及基于該方法的裝置,屬于池塘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池塘養殖是我國主要的水產養殖方式,具有產量高、效益好等優點。池塘捕魚時一般采用拉網捕撈方式。拉網時魚因受驚嚇刺激會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魚類代謝異常和魚體損傷,造成鱗片脫落,體表出血,品質下降,不僅影響銷售價格,還會影響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嚴重時可導致大量死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出一種可以增強養殖魚類抗拉網應激的馴化方法及裝置,在養殖過程中定期進行模擬拉網馴化,鍛煉魚類的抗拉網應激能力,從而降低起捕拉網時魚類的應激反應,減少損失。
[0004]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使用水上自動行走裝置,拖動網孔大于魚身的具有剛性骨架的漁網,在養殖池塘水體中來回移動,使池塘養殖魚類逐步適應拉網作業,減小捕撈拉網時魚類由于驚嚇帶來的損失。
[0006]進一步的,所述水上自動行走裝置以太陽能作為動力能源。
[0007]一種基于上述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的裝置,包括由水平的浮桿7、沉性桿9和一對豎直的固定桿10圍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內固定設置大網眼網片8 ;固定桿10與水平的連接桿6固定連接,連接桿6與浮船I固定連接,浮船I上設置太陽能板2、蓄電池3、控制器4,螺旋槳推進器5,螺旋槳的轉動方向可切換。
[0008]進一步的,所述浮船2上還設有計時器,計時器與控制器4連接,所述控制器4根據計時器設定的時間對螺旋槳的轉動方向進行切換。
[0009]進一步的,浮船2的數量為一對,各與一根連接桿6連接。
[0010]進一步的,浮桿7和網片8的長度能夠根據池塘寬度伸長或縮短。
[0011]進一步的,固定桿10的高度和網片8的高度可以根據池塘水深伸長或縮短。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可以方便地在池塘內進行模擬拉網作業,從而對養殖魚類進行馴化鍛煉,使其逐步適應拉網作業,不會因起捕拉網而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降低起捕時因魚體損傷而造成的損失,保證魚類品質和養殖效益;
[0014]2)可以自動進行模擬拉網作業,無需人工拉網,從而降低勞動強度;
[0015]3)魚塘處于室外,電源供給不變,如使用電池,電池更換不方便,本發明采用太陽能作為螺旋槳推進器的能源,使用更方便,而且節能環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基于本發明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浮船,2.太陽能板,3.蓄電池,4.控制器,5.螺旋槳推進器,6.連接桿,
7.浮桿,8.網片,9.沉性桿,10.固定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9]如附圖1所示,用于模擬漁網的網片8垂直懸掛在浮桿7下方,該網片網眼直徑在20-50cm,可以讓魚類從網眼中穿過而不會造成損傷。浮桿7浮在水面上,沉性桿9沉入池塘水底,將網片8拉直。固定桿10用來連接固定浮桿7和沉性桿9,構成矩形框架撐起網片
8。固定桿7通過連接桿6固定在兩個小型拖船上。每個小型拖船由浮船1、太陽能板2、蓄電池3、控制器4和螺旋槳推進器5組成。太陽能板2將陽光能量轉換成電能來驅動螺旋槳推進器5。當光照充足時,太陽能板2產生足夠電能,除了驅動螺旋槳推進器5,多余的電能存儲在蓄電池3中,當光照不足時,蓄電池3中存儲的電能可以提供給螺旋槳推進器5。控制器4控制螺旋槳推進器5的轉速來控制拖船航行速度,同時也可控制螺旋槳推進器5的正反轉,從而使拖船實現前進和后退,通過計時器還可以設置啟動時間和停止時間,從而按照設定的時間自動進行模擬拉網作業,無需人工操作。當螺旋槳推進器正轉時,兩個拖船同時前進,推動浮桿7、沉性桿9和固定桿10構成的框架及網片8往前移動;當螺旋槳推進器反轉時,兩個拖船同時后退,拖動浮桿7、沉性桿9和固定桿10構成的框架及網片8向后移動,從而在池塘內來回移動,對魚類進行模擬拉網馴化。根據池塘長度,通過控制器4設定拖船的航行速度和啟停時間,可以自動在池塘內來回移動拉網。浮桿7和網片8的長度可以根據池塘寬度加長或縮短,固定桿10的高度和網片8的高度也可以根據池塘水深調整。
[0020]本發明可以方便地在池塘內進行模擬拉網作業,從而對養殖魚類進行馴化鍛煉,使其逐步適應拉網作業,不會因起捕拉網而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降低起捕時因魚體損傷而造成的損失,保證魚類品質和養殖效益;可以自動進行模擬拉網作業,無需人工拉網,從而降低勞動強度;魚塘處于室外,電源供給不變,如使用電池,電池更換不方便,本發明采用太陽能作為螺旋槳推進器的能源,使用更方便,而且節能環保。
【權利要求】
1.一種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水上自動行走裝置,拖動網孔大于魚身的具有剛性骨架的漁網,在養殖池塘水體中來回移動,使池塘養殖魚類逐步適應拉網作業,減小捕撈拉網時魚類由于驚嚇帶來的損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自動行走裝置以太陽能作為動力能源。
3.一種基于權I的養殖魚類抗應激馴化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水平的浮桿(7)、沉性桿(9)和一對豎直的固定桿(10)圍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內固定設置大網眼網片(8); 固定桿(10)與水平的連接桿(6)固定連接,連接桿(6)與浮船⑴固定連接,浮船(I)上設置太陽能板(2)、蓄電池(3)、控制器(4),螺旋槳推進器(5),螺旋槳的轉動方向可切換。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2)上還設有計時器,計時器與控制器(4)連接,所述控制器(4)根據計時器設定的時間對螺旋槳的轉動方向進行切換。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浮船(2)的數量為一對,各與一根連接桿(6)連接。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浮桿(7)和網片⑶的長度能夠根據池塘寬度伸長或縮短。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桿(10)的高度和網片(8)的高度可以根據池塘水深伸長或縮短。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351100SQ201410657929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唐榮, 楊家朋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