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包括底座支架,底座支架上設置有排泥腔,排泥腔上部設置有攪拌腔,攪拌腔的兩側面分別設置有下料腔和廢水腔,攪拌腔上設置有清洗腔,清洗腔的兩側面均設置有清洗電機腔,清洗電機腔內設置有清洗電機,清洗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廢水腔內設置有過濾器,過濾器上設置有水管與設置在排泥腔上側面的上的抽水機相連接;攪拌腔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穿過排泥腔的下部設置有從動輪,從動輪與設置在排泥腔下部的攪拌電機采用傳送帶相連接。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收獲后的花生進行清洗,然后予以回收泥水并進行分離,將分離后的廢水重新利用起來循環清洗,而分離后的泥土用于種植,避免了直接排放污染環境。
【專利說明】花生收獲循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屬于花生收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在花生收獲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花生進行清洗,而一般的清洗的方式是直接 用水沖洗,然后將水隨意排放,這個過程,用水量大,泥土多,如果是直接排放,顯然不利于 環境保護,此外,如果所清洗的花生量大,則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而用完之后直接排放,造 成大量的水浪費,增加了成本,也因為采用的水需要不斷重新加入,也會影響清洗的效率, 對此,需要予以改進,以便更好地清洗收獲后的花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花生收獲循環裝置,以便更好地針對收獲后的花 生進行清洗,且能循環利用水資源,避免清洗造成環境污染。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種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包括底座支架,底座支架上設置有排泥腔,排泥腔上部設 置有攪拌腔,攪拌腔的兩側面分別設置有下料腔和廢水腔,攪拌腔上設置有清洗腔,清洗腔 的兩側面均設置有清洗電機腔,清洗電機腔內設置有清洗電機,清洗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 廢水腔內設置有過濾器,過濾器上設置有水管與設置在排泥腔上側面的上的抽水機相連 接,抽水機上連接有供水管,供水管的另一端與清洗腔相連接;攪拌腔內設置有攪拌軸,攪 拌軸在攪拌腔中設置有攪拌葉,攪拌軸穿過排泥腔的下部設置有從動輪,從動輪與設置在 排泥腔下部的攪拌電機采用傳送帶相連接。
[0006] 進一步地,清洗腔側面上設置有旋轉套,旋轉軸穿過旋轉套設置。
[0007] 進一步地,清洗腔與攪拌腔之間設置有過濾板,用以過濾清洗后產生的泥水混合 物。
[0008] 進一步地,清洗腔與下料腔相連接,清洗腔與下料腔的連接處設置有控制開關。
[0009] 進一步地,攪拌腔與廢水腔之間設置有過濾膜,用以分離泥水混合物中的水。
[0010] 進一步地,攪拌腔與排泥腔之間設置有排泥板,便于排放清洗后的泥土。
[0011] 進一步地,排泥腔的側面下部處設置有排泥口,便于排除泥土。
[0012] 進一步地,清洗電機腔側面設置有水管支架,水管支架另一端與供水管相連接,用 以支撐供水管。
[0013] 該實用新型裝置中,可以將收獲的花生進行清洗后,泥水進行分離后,水可以繼續 循環使用,泥土則可以重新取出后播種使用,從而實現收獲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避免 了污染。具體實施時,將收獲后的花生放置在清洗腔中利用水清洗,并開啟清洗電機利用旋 轉軸旋轉清洗,泥水會通過過濾板進入到攪拌腔中進一步分離,水會通過過濾膜進入到廢 水腔中,在抽水機的作用下,通過供水管重新給清洗腔供水,而泥土則通過排泥板進入到排 泥腔中,通過排泥口排出。當清洗腔中的花生被清洗干凈后,則打開下料腔上部的控制開 關,花生進入到下料腔中,從下料腔下部側面的下料口排出,從而實現了花生的收獲清洗工 作。
[0014] 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收獲后的花生進行 清洗,然后予以回收泥水并進行分離,將分離后的廢水重新利用起來循環清洗,而分離后的 泥土用于種植,避免了直接排放污染環境,也節約了水資源,提高了清洗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6] 圖中標記說明:1、清洗電機腔;2、清洗電機;3、旋轉套;4、旋轉軸;5、清洗腔;6、 過濾板;7、供水管;8、攪拌腔;9、過濾膜;10、水管支架;11、廢水腔;12、抽水機;13、排泥 口;14、過濾器;15、攪拌葉;16、攪拌軸;17、從動輪;18、傳送帶;19、攪拌電機;20、底座支 架;21、排泥腔;22、排泥板;23、下料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 型。
[0018] 如圖1所示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包括底座支架20,底座支架20上設置有排泥腔 21,排泥腔21上部設置有攪拌腔8,攪拌腔8的兩側面分別設置有下料腔23和廢水腔11, 攪拌腔8上設置有清洗腔5,清洗腔5的兩側面均設置有清洗電機腔1,清洗電機腔1內設 置有清洗電機2,清洗電機2上設置有旋轉軸4 ;廢水腔11內設置有過濾器14,過濾器14上 設置有水管與設置在排泥腔21上側面的上的抽水機12相連接,抽水機12上連接有供水管 7,供水管7的另一端與清洗腔5相連接;攪拌腔8內設置有攪拌軸16,攪拌軸16在攪拌腔 8中設置有攪拌葉15,攪拌軸16穿過排泥腔21的下部設置有從動輪17,從動輪17與設置 在排泥腔21下部的攪拌電機19采用傳送帶18相連接。
[0019] 清洗腔5側面上設置有旋轉套3,旋轉軸4穿過旋轉套3設置。清洗腔5與攪拌 腔8之間設置有過濾板6,用以過濾清洗后產生的泥水混合物。清洗腔5與下料腔23相連 接,清洗腔5與下料腔23的連接處設置有控制開關。攪拌腔8與廢水腔11之間設置有過 濾膜9,用以分離泥水混合物中的水。攪拌腔8與排泥腔21之間設置有排泥板22,便于排 放清洗后的泥土。排泥腔21的側面下部處設置有排泥口 13,便于排除泥土。清洗電機腔1 側面設置有水管支架10,水管支架10另一端與供水管7相連接,用以支撐供水管7。
[0020] 該實用新型裝置中,可以將收獲的花生進行清洗后,泥水進行分離后,水可以繼續 循環使用,泥土則可以重新取出后播種使用,從而實現收獲循環利用,節約了水資源,避免 了污染。具體實施時,將收獲后的花生放置在清洗腔5中利用水清洗,并開啟清洗電機2利 用旋轉軸4旋轉清洗,泥水會通過過濾板6進入到攪拌腔8中進一步分離,水會通過過濾膜 9進入到廢水腔11中,在抽水機12的作用下,通過供水管7重新給清洗腔5供水,而泥土則 通過排泥板21進入到排泥腔21中,通過排泥口 13排出。當清洗腔5中的花生被清洗干凈 后,則打開下料腔23上部的控制開關,花生進入到下料腔23中,從下料腔23下部側面的下 料口排出,從而實現了花生的收獲清洗工作。
[0021]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
【權利要求】
1. 一種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包括底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上設置有排泥 腔,所述排泥腔上部設置有攪拌腔,所述攪拌腔的兩側面分別設置有下料腔和廢水腔,所述 攪拌腔上設置有清洗腔,所述清洗腔的兩側面均設置有清洗電機腔,所述清洗電機腔內設 置有清洗電機,所述清洗電機上設置有旋轉軸;所述廢水腔內設置有過濾器,所述過濾器上 設置有水管與設置在排泥腔上側面的上的抽水機相連接,所述抽水機上連接有供水管,所 述供水管的另一端與清洗腔相連接;所述攪拌腔內設置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在攪拌腔中 設置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軸穿過排泥腔的下部設置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與設置在排泥腔 下部的攪拌電機采用傳送帶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側面上設置有 旋轉套,所述旋轉軸穿過旋轉套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與攪拌腔之間 設置有過濾板。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與下料腔相連 接,所述清洗腔與下料腔的連接處設置有控制開關。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腔與廢水腔之間 設置有過濾膜。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腔與排泥腔之間 設置有排泥板。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腔的側面下部處 設置有排泥口。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收獲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電機腔側面設置 有水管支架,所述水管支架另一端與供水管相連接。
【文檔編號】A23N12/02GK203897230SQ20142023894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程松蓮, 陳曉偉, 吳菊香, 許曼琳, 遲玉成, 王學武, 袁宗英, 劉愛娜 申請人:萊西市植物保護站,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 青島市植物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