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2954閱讀:914來源:國知局
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它涉及一種育秧裝置。它包括育秧盤盤體、聚乙稀薄膜層和廢棄菌糠復合層,所述育秧盤盤體中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梁,在支撐梁下設有通水層,盤體側壁設有若干個排水孔;聚乙稀薄膜層平鋪在支撐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層上設有多個缽體,每個缽體底部設有缽孔;所述廢棄菌糠復合層被壓制成與聚乙稀薄膜層相對應的形狀,并被平鋪在薄膜層之上。本實用新型利用黑木耳廢棄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質,可以緩解取土難的問題,又能保證育苗基質的營養質量,確保秧苗根強、根多、苗壯,增強秧苗在本田的抗逆性,增產效果明顯,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盤,具體涉及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我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黑龍江省食用菌栽培60多億袋,其中80%以上為黑木耳,約50億袋,伴隨著黑木耳產業的發展,采收黑木耳子實體后廢棄的固體培養基即菌糠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以每袋干重量0.4kg計,黑龍江省黑木耳菌糠產量達200萬噸。主要集中在牡丹江市(東寧縣、海林市、穆棱市、林口縣等)、哈爾濱市(尚志市、雙城市等)、伊春市、大興安嶺地區、七臺河市、雞西市、北安市等。
[0003]然而如何對廢棄菌糠進行環保有效的處理,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每年大量的廢棄菌糠大多數當做農業垃圾被隨意丟棄或者焚燒,一方面,造成了農業有機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造成了周圍環境的惡化,造成細菌繁殖,疾病傳播,給附近居民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也給附近食用菌產業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如何環保有效地處理好食用菌菌糠成為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
[0004]黑木耳菌糠中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豐富的菌絲殘體蛋白、月旨肪、氨基酸、礦物質、菌絲體的次生代謝產物和鈣、磷、鈉、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機質含量在50%左右,并且容重小、疏松且通氣性好,養分含量高,不但能夠確保水分和空氣的供應,還能不斷釋放養分,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如能在水稻或其它作物育苗上作為基質得到廣泛應用,將對廢棄菌糠的利用、環境的保護,實現循環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黑木耳廢棄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質,可以緩解取土難的問題,又能保證育苗基質的營養質量,確保秧苗根強、根多、苗壯,進而提供的一種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它包括育秧盤盤體、聚乙稀薄膜層和廢棄菌糠復合層,所述育秧盤盤體中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梁,在支撐梁下設有通水層,盤體側壁設有若干個排水孔;聚乙稀薄膜層平鋪在支撐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層上設有多個缽體,每個缽體底部設有缽孔;所述廢棄菌糠復合層被壓制成與聚乙稀薄膜層相對應的形狀,并被平鋪在薄膜層之上。
[0007]作為一優選方案,每3個相鄰缽體底部的缽孔呈正三角形排列。
[0008]作為一優選方案,所述育秧盤尺寸為580X330X25毫米。
[0009]作為另一優選方案,所述缽孔的個數分別為353孔、434孔或561孔。
[0010]本實用新型利用黑木耳廢棄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質,將廢棄菌糠壓制成的復合層平鋪在乙稀薄膜層上或直接平鋪在支撐梁上,在每個胚窩中投放2?3粒種子進行育秧。采用黑木耳廢棄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質能夠保證育苗基質的營養質量,控病草,抑制苗床土傳病害和草害問題,很好地調酸、保水,解決苗床土取土難的問題。[0011 ] 在插秧前,秧苗和育秧盤進行分離,這時聚乙稀薄膜層脫離開育秧盤盤體存在于秧苗集合塊上,使秧苗集合塊不易爛散,易于轉運和機械傳送插秧,提高了生產效率。
[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效果:能夠提前育苗期7-10天;有機質豐富,營養全面,秧苗素質好,根系發達,移栽無緩苗期,增強秧苗在本田的抗逆性,增產效果明顯,成本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具體實施方式】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它包括育秧盤盤體1、聚乙稀薄膜層2和廢棄菌糠復合層8,所述育秧盤盤體中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梁5,在支撐梁下設有通水層6,盤體側壁設有若干個排水孔7 ;聚乙稀薄膜層2平鋪在支撐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層2上設有多個缽體3,每個缽體底部設有缽孔4 ;所述廢棄菌糠復合層8被壓制成與聚乙稀薄膜層相對應的形狀,并被平鋪在薄膜層之上。
[0016]本實施方式中,聚乙稀薄膜層為了定型,廢棄菌糠復合層更好的定型于育秧盤盤體中。所述的廢棄菌糠經自然堆放發酵腐熟(需一年以上),或利用微生物菌劑進行快速發酵腐熟(10天左右),添加其它輔料和無機養分壓制而成。
[0017]【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的不同點在于,每3個相鄰缽體3底部的缽孔4呈正三角形排列。所述育秧盤尺寸為580X330X25毫米。所述缽孔4的個數分別為353孔、434孔或561孔。
[0018]【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點在于,除去聚乙稀薄膜層。也就是說,在育秧盤盤體I的支撐梁5上直接平鋪壓制而成的廢棄菌糠復合層。廢棄菌糠復合層上壓制有若干個胚窩9,每個胚窩投放2?3粒種子進行育秧。秧苗過程中多余的水份一部份儲存于通水層中,另一部份由排水孔排出。
[0019]由于土育苗床土運費、篩土費和除草劑每公頃需150元左右。菌糠育苗不用除草齊?,只需菌糠粉碎和運費50元左右;菌糠成本和土育苗壯秧劑成本基本相同;土育苗平方育秧土重21公斤,公頃需要運秧費用120元,菌糠基質育苗平方米基質重5-8公斤,公頃運秧費用50-60元。菌糠育苗每公頃可比土育苗節省160-170元。同時,從源頭上解決廢棄菌糠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首創了黑木耳廢棄菌糠生產可降解植質生態育秧盤,代替了原來的不可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育秧盤,既經濟環保,又可循環利用,成功解決了制約北方水稻育苗取土難和破壞耕地與植被的問題。利用生態秧盤育苗,解決病害、草害、藥害和藥殘等問題;環保、安全,秧苗質量好,比傳統育苗費用低,操作簡便,省工省時。將促進水稻返青快,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可提早成熟7-10天,提高出米率5個百分點,促進增產、增收。并可以應用到其它作物育苗上,此項技術生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權利要求】
1.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它包括育秧盤盤體(I)、聚乙稀薄膜層(2)和廢棄菌糠復合層(8),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盤盤體中部橫向和縱向分別設有若干根支撐梁(5),在支撐梁下設有通水層¢),盤體側壁設有若干個排水孔(7);聚乙稀薄膜層(2)平鋪在支撐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層(2)上設有多個缽體(3),每個缽體底部設有缽孔(4);所述廢棄菌糠復合層(8)被壓制成與聚乙稀薄膜層相對應的形狀,并被平鋪在薄膜層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每3個相鄰缽體(3)底部的缽孔(4)呈正三角形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棄菌糠復合層(8)上壓制有若干個胚窩(9)。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盤尺寸為 580X330X25 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生物質生態育秧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缽孔(4)的個數分別為353孔、434孔或561孔。
【文檔編號】A01G9/10GK203951949SQ201420350918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于文全, 曲金玲, 魏才強, 姜龍, 孫國宏, 趙鶴, 孫靜軒, 柴永山, 姜士軍, 王銳, 秦海玲, 李家全, 杜永成 申請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