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99471閱讀:284來源:國知局
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田灌溉領域,提供了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本裝置包括水槽、水袋、浮板、排水管、浮子室以及浮子;水槽設置于待灌溉田塊的水源注入口;水袋設置在水槽中;浮板設置在水袋中;排水管的頂端連接水袋的出水口,排水管的底端設置在待灌溉田塊的上方;浮子通過浮子室設置在排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浮子的頂部設有封堵體,封堵體用于在待灌溉田塊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隨著浮子的上浮而對排水管的底端形成封堵。本實用新型能夠對各級待灌溉田塊自動灌溉,且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且當降雨發生時,水袋受內部浮板的作用會隨水位上漲而膨脹,實現對雨水的蓄積;另外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易于推廣。
【專利說明】水田自動灌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田灌溉領域,特別提供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田是用于種植水生作物的耕地,水生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適生水位,現有的水田灌溉通常是在水田一側的田埂旁筑建地上濠,通過在田埂上開設注水口將地上濠中的水引入到水田中,地上濠的特點是整體高于地平面,水位高,一般用于水源充足的地域。
[0003]在灌溉時,需要人為地打開和關閉注水口,一旦灌溉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需立即關閉注水口。而水田通常以梯田的形式存在,梯田的灌溉通常采取串灌的方式,首先需將地上濠中的水引入到最高一級的田塊中,再利用水的自流實現逐一灌溉。等最低一級的田塊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關閉注水口,在此期間需要人員看守,以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大面積的灌溉耗時長不利于操作,另外受蒸發和作物吸收的影響,需要經常性的實施灌溉,每次灌溉都需要長時間的看守,操作十分麻煩。
[0004]另外,由于傳統的串灌一般都是間歇性灌溉,為使作物在水分損耗的過程中接近最佳水位生長,水口的墊設高度一般是稍高于作物的最佳生長高度,而此高度卻遠低于作物的實際耐受水位高度。當降雨發生時,雨水便會從各個水口流出,而雨水對于農民來說不僅是免費的水資源,而且其中還蘊含了大量的營養成分,所以人們寧愿在突降大雨時冒雨將水口墊高,盡可能地蓄積雨水,這樣顯然很不方便,且往往無法及時對雨水進行蓄積,降雨就已經停止,另外降雨時間難測,不容易提前做好準備。
[0005]雖然現有也有一些利用水位傳感器配合水泵等設備的自動灌溉系統,但是其整體系統繁瑣,投入和運營成本較大,需要長期管理和維護,不適用于大面積水田和小農戶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6](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是現有技術中還沒有同時實現自動排灌、蓄積雨水,并且結構簡單、成本低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及系統。
[0008]( 二 )技術方案
[000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包括第一注水管和浮子;
[0010]所述第一注水管的頂端與水源連通,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朝下設置在待灌溉田塊的上方;
[0011]所述浮子設置在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所述浮子的頂端設有第一封堵體,所述第一封堵體用于在所述待灌溉田塊的水位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與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接觸形成密封。
[0012]優選的,其還包括第二注水管和水箱,所述第二注水管的頂端與水源連通,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朝上設置于所述待灌溉田塊;
[0013]所述水箱設置在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的上方,所述水箱通過軟管與所述第一注水管連通,所述水箱的底部設有第二封堵體,所述第二封堵體用于與所述第二注水管的底端接觸形成密封。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連接有三通,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通過所述三通的一個排水口與所述第一封堵體接觸形成密封;所述軟管通過所述三通的另一個排水口與所述第一注水管連通。
[0015]優選的,所述三通包括直管和旁通管,所述第一注水管的底端與所述三通的直管連接,所述水箱與所述三通的旁通管連接。
[0016]優選的,所述軟管連接于所述水箱的底部。
[0017]優選的,所述軟管與所述水箱連接的一端高于所述軟管與所述三通連接的一端。
[0018]優選的,所述浮子設有第一水平限位部。
[0019]優選的,所述水箱設有第二水平限位部。
[0020]優選的,所述第一封堵體為錐形。
[0021]優選的,所述第二封堵體為錐形。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包括水槽、水袋、浮板、排水管、浮子室以及浮子;水槽設置于待灌溉田塊的水源注入口 ;水袋設置在水槽中,用于在膨脹后對水槽形成封堵;浮板設置在水袋中,用于通過自身浮力對水袋的頂部形成支撐,使水源注入到水袋中;排水管的頂端連接水袋的出水口,排水管的底端設置在待灌溉田塊的上方;浮子通過浮子室設置在排水管的底端的下方,浮子的頂部設有封堵體,封堵體用于在待灌溉田塊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隨著浮子的上浮而對排水管的底端形成封堵,同時也會使水袋膨脹而形成對水槽的封堵,水位下降時浮子下降,排水管排水,若在各級梯形田塊間以及最高一級田塊與注水用水濠之間都使用本自動灌溉裝置,就能夠對各級待灌溉田塊形成自動灌溉,并且在達到預期灌溉高度后通過水袋的膨脹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0024]另外,當降雨發生時,水袋受內部浮板的作用會隨水位上漲而膨脹,從而實現對雨水的蓄積。當需要將各級待灌溉田塊的水排空時,只需將最低一級田塊的水口完全打開,各上級田塊的水會自動排空。且本裝置結構簡單,無需人員看守而實現自動排灌,成本低,易于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的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
[0027]1、第一注水管;11、第一支腿;2、浮子;21、第一封堵體;3、第二注水管;4、水箱;41、第二封堵體;5、三通。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術語“上”、“下”、“頂部”、“底部”、“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狀態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狀態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包括第一注水管I和浮子2 ;第一注水管I的頂端與水源連通,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朝下通過第一支腿11架設在待灌溉田塊的上方;浮子2設置在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的下方,浮子2的頂端設有第一封堵體21,第一封堵體21用于在待灌溉田塊的水位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隨浮子2浮起與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接觸形成密封;第一封堵體21優選為錐形,錐形的第一封堵體21在持續的浮力作用下與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形成緊密的插接,密封效果更佳。
[0032]由此,只要待灌溉田塊的水位未達到停止灌溉水位,第一注水管I就會持續向待灌溉田塊注水,而一旦待灌溉田塊的水位達到要求(即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浮子2的上浮位置就會使其頂部的第一封堵體21對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形成封堵,進而停止注水。另外,為使浮子2在縱向上的浮動不發生偏移,可對浮子2設置第一水平限位部,而第一水平限位部恰可以是上述的第一支腿11,第一支腿11原本是用于對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形成支撐,會自然分布在浮子2的周側,此處使其圓周分布并靠近浮子2的外壁,限制浮子2向水平方向移動,并在縱向上形成浮子2浮動的滑道,使浮子2頂部的第一封堵體21保持朝上的狀態,能夠與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形成更穩定的封堵。
[0033]由于第一注水管I的封堵使依靠浮子2的浮力作用,而浮力封堵力度有限,所以第一注水管I不能使用粗管,只能使用細管,這樣才可實現浮力封堵,這樣雖然在理論上能夠實現自動灌排,但在實際使用中會嚴重影響灌溉效率,對此,本裝置還包括第二注水管3和水箱4,第二注水管3較第一注水管I粗,其頂端與水源連通,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朝上通過第二支腿設置于待灌溉田塊,第二注水管3的注水量大,能夠快速實現灌溉;水箱4設置在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的上方,水箱4通過軟管與第一注水管I連通,水箱4的底部設有第二封堵體41,第二封堵體41用于與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的接觸形成密封。
[0034]當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被第一封堵體21封堵后,水會通過軟管進入到水箱4中,水箱4的頂部開設有透氣孔,以便在注水時排出內部的空氣。水箱4、軟管以及第一注水管I形成連通器,最終使水箱4中的水與水源水位持平,水箱4在充入水后,整體重量會增加,對水箱4設置第二水平限位部,用于使水箱4沿豎直方向移動,水箱4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其底部的第二封堵體41對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形成封堵;當待灌溉田塊的水位下降時,第一封堵體21喪失對第一注水管I的端的封堵,水箱4中的水再經軟管及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排出,從而重力減輕而失去對第二注水管3底端的封堵效果,第二注水管3開始注水。為使水箱4中的水能夠盡量排凈,軟管優選與水箱4的底部連接,使水箱4的重量最大限度地減小,使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更加暢通,增加注水效率。更加優選的,水箱4采用塑料材質制成,進一步較小自身重量。
[0035]具體的,可在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連接三通5,第一支腿11連接在三通5上,三通5的入水口與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連接,三通5的一個排水口與第一封堵體21接觸形成密封,軟管通過三通5的另一個排水口與所述第一注水管I連通。更具體的,由于三通5 —般包括直管和旁通管,使三通5的直管豎直設置,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與三通5的直管的頂端連接,直管的底端用于與第一封堵體21接觸形成密封;而水箱4的軟管則與三通5的旁通管連接。這樣水沿直管順流而下,不容易在第一封堵體21未形成封堵時流入到水箱4中而影響第二注水管3的注水效率。另外,軟管與水箱4連接的一端高于軟管與第一注水管I的底端連接的一端,使水不容易在通過第一注水管I注水管流入田塊時流入到水箱4中,也使水箱4中的水能夠順利地回流到第一注水管I中。
[0036]綜上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注水管3為主要的灌溉用通道,第一注水管I用于與浮子2和水箱4結合形成對第二注水管3通斷的自動控制。
[003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注水管(1)和浮子(2); 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頂端與水源連通,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朝下設置在待灌溉田塊的上方; 所述浮子(2)設置在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的下方,所述浮子(2)的頂端設有第一封堵體(21),所述第一封堵體(21)用于在所述待灌溉田塊的水位達到停止灌溉水位時與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接觸形成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第二注水管(3)和水箱(4),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頂端與水源連通,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朝上設置于所述待灌溉田塊; 所述水箱(4)設置在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的上方,所述水箱(4)通過軟管與所述第一注水管(1)連通,所述水箱(4)的底部設有第二封堵體(41),所述第二封堵體(41)用于與所述第二注水管(3)的底端接觸形成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連接有三通(5),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通過所述三通(5)的一個排水口與所述第一封堵體(21)接觸形成密封;所述軟管通過所述三通(5)的另一個排水口與所述第一注水管(1)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5)包括直管和旁通管,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與所述三通(5)的直管連接,所述水箱(4)與所述三通(5)的旁通管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連接于所述水箱(4)的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管與所述水箱(4)連接的一端高于所述軟管與所述第一注水管(1)的底端連接的一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2)設有第一水平限位部。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設有第二水平限位部。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體(21)為錐形。
10.根據權利要求2-6任一項或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田自動灌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堵體(41)為錐形。
【文檔編號】A01G25/02GK204157390SQ201420532138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6日
【發明者】楊立軍 申請人:楊立軍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